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五台山景区图片清凉寺

导读:五台山景区图片清凉寺 五台山清凉石在哪个寺院1. 五台山清凉石在哪个寺院 2. 五台山清凉寺清凉石传说 3. 五台山古清凉寺和清凉寺 4. 清凉寺在五台山景区里面吗 5. 五台山古清凉寺的传说 6. 五台山清凉石在哪个寺院摆放 7.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清凉寺怎么样 8. 五台山清凉寺清凉石 9. 五台山清凉石在哪个寺院供奉 10. 五台山清凉寺石头

1. 五台山清凉石在哪个寺院

五台山景区图片清凉寺

五台山清凉寺不是藏传寺院。五台山清凉寺,位于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距台怀镇约15千米,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 现今的清凉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建的一座新寺。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唐代时,它是替国行道的镇国道场。清乾隆年间,寺宇建筑整齐一新,规模宏大。民国年间再度扩建,"文革"时期,整座寺庙作为迷信产物而被毁,惟天生之清凉石尚存。清凉寺坐东朝西,按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布置,中轴线上有五层大殿,禅堂、配殿左右对称,清凉古置于寺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2. 五台山清凉寺清凉石传说

滕州自古便是三国五邑之地,素有善国之美誉,悠久的历史也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古迹。滕州市境内目前拥有众多古遗址、古墓葬,还有很多现存的古遗迹,让一起开启古庙觅踪之旅吧……

大康留天齐庙

大康留天齐庙,后称“奚公祠”。大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三间,庙地15亩。建于唐初,明、清均重修,庙碑六块,今存一块,字迹不辨。1934年建学堂时将东西屋拆除,今大殿尚存。庙门前有唐槐一棵,虽树干已空,仍长势旺盛。

大韩村观音庙

观音庙位于大韩村中间,大殿三间,供观音像。东西屋草房各三间,大门三间,庙地15亩。建于村西。庙碑六块,现存一块。每年正月初一有香火会一天。1950年活动终止。东西屋1960年拆掉,正殿尚存,1968年像毁。

北辛村关帝庙

北辛村关帝庙建于明初,前后大殿各三间,供关公、观音像。东西廊房12间,庙地12亩。庙碑6块,今存一块,为清乾隆年间重修。旧时每年正月初一有香火会一天,1951年庙址建学校。

前官庄三圣阁

三圣阁位于前官庄东头,建于清康熙年间,咸丰、光绪间均重修。大殿三间,东西屋各三间,大门一间,有庙地25亩。1966年毁像,改做生产队仓库。庙碑4块,现存一块为清咸丰间立石,其余三块被生产队打成牛槽石。

善庄观音庙

观音庙在善庄村内,建于明成化间,清咸丰间重修。大殿琉璃瓦建成,绚丽壮观。东西屋各三间,庙地18亩。原有庙碑7块。1952年建学校用房毁像。此庙1996年经村民重修,古碑六通复立。

大山口始祖庙

始祖庙座落在北官庄村东二龙山山脉(后称“罗汉山”)中间的向阳坡上,庙前有一条横穿东西的道路,当地民众呼其为“大山口”。据记载,该庙为元代所建,经历次重修,小有规模,有前殿后阁,东西廊房,原称始祖庙,阁楼上主奉伏羲女娲,因清代帝王倡导佛道合一,前殿供奉观音菩萨,东厢房为地母宫,西厢房为圣玄观,庙前排列有二十四孝图石刻碑。昔日,大山口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茂密,溪流淙淙,桃树、杏树、梨树满山遍野,像一座花果山,行人往还,莫不流连。此处堪称道教胜地,方圆几十里,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庙会更是盛况空前。

解放后一度破除迷信,清除了庙堂神像,将这里设为善庄小学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善庄、官庄两村又在这里办起集体副业。庙宇由于年久失修,渐至颓废。但一年一度的古庙会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008年,大山口始祖庙被公布为滕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初,经有识之士倡议,发起了“保护名胜古迹,重修山口古庙”活动,通过民众捐资,将前殿后阁修葺一新,成为新的人文景点。

元代龙泉观

龙泉观位于薛国故城东北1里许,今官桥镇西王庄村南。

龙泉观始建年月无考,元代重修有证。“北有滕州龙泉寺,南有薛之龙泉观”,当时是一处比较驰名的道教圣地。据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载:“龙泉观在薛城东,创始无考。元时道人张志玉修葺复毁。大德间,李道古迁于薛城内东北隅,至元间重修,改名为‘天庆宫’”。

龙泉观旧址原有碑碣一通,碑文曰:“天庆宫记”,系元代翰林院进士任择善(大康留人,礼部尚书任居敬之子)撰并书,“文革”期间此碑被毁,但碑额尚存,雕刻二龙盘头十分精湛,中间“重修龙泉观碑记”为任择善篆书。该碑额1993年被滕州市文化局调至滕国故城文公台碑林。

官桥天主教堂

天主堂坐落在官桥村中北首路东。1928年始建,1935年落成。礼拜堂15间,与后院西楼两间全系西式建筑。其余堂屋八间,南屋四间,西屋三间。大门向西冲大街,今尚存。官桥天主堂属兖州总教区领导下辖十余处小堂口。坐堂神父(主持人)德国人满恩礼,1928年冬因病去北京西山普照寺修养,卒后葬于普照寺,终年83岁。满卒后,由外国人侯神父主持,次后由官桥人渠志廉主持。1967年活动中断。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古树作为历史的见证,阅尽了世间风云,经历了沧桑巨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说和典故。

1.滕州最古老的树木:2800年树龄的国槐

位于滕州市西岗镇清泉寺内一颗古槐,树龄2800年,树高15.5米,胸围6米,平均冠幅13米。据明万历版、清道光版《滕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幸蕃,驻跸清凉台”(滕州在汉代称“蕃县”)。五代十国时后唐明宗年间,四方村民在清凉台上兴建佛寺,清凉台遂更名为清凉寺。直到晚清民国时,清凉寺仍屡有修缮,现如今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清凉寺遗址上残存着的那棵古槐树心已空。据了解,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有小孩子放鞭炮时引燃老槐树树心,火烧了一夜才被村民扑灭,从此树成空心。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这棵古槐却还依然生长旺盛。

2.大康留古唐槐

官桥镇大康留村的唐槐位于官桥镇驻地东约1.5公里大康留村东北角,原有古庙称天齐庙,庙前有一株古槐,传为唐代所植,世称“唐槐”。树中空“虚怀若谷”,可容两成人站立,五人对抱。树冠部分有枯死的枝条,现存南北两枝,犹如雄鹰展翅,气势壮观。遭三次火灾,劫后余生,老百姓当作神树顶礼膜拜,为槐树披红,树下烧香磕头,祈求平安。1992年,村人集资立碑作记,在古槐北面又重立了南宋礼部尚书任居敬、任择善祖茔碑二通,将古树落、古姓氏、古庙、古树合为一体,成为一景。

3.官路口村古槐

在柴胡店镇官路口村原关公庙门有两株古槐,树龄皆在1000年以上,一株树高9.7m,胸围292cm,平均冠幅10.9m,此树树干已中空。一株树高7m,胸围295cm,平均冠幅6.2m,树干向南倾斜。历史上滕州境内有一条南北大道贯通,秦始皇东巡、汉司马迁游历、康乾南巡都曾路经于此。柴胡店镇官路口村为古驿道路口,整天车马不断,官员来往频繁,两株古槐树立于路旁,备受官路口村人爱护。门两侧对联写到:“春秋阁前观古槐,官口千年今日欣。”足可说明古槐的久远。

4.福胜寺唐槐

柴胡店镇大庙村福胜寺旁有一古槐,据传为唐代所植。树龄1000余年,树高10.2m,胸围270cm,平均冠幅10.4m,长势衰退。树干中空劈裂,树基有树瘤,树盘、护栏。据大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所立庙碑载:唐代已建福胜寺,此地为大宋国徐州滕县如市乡匡王村。又据《姬氏族谱》载:“始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仍称王村。因而村东所建寺庙有王村大庙之称,后人俗称大庙至今。当地人对此树非常敬仰,题诗《唐槐献瑞》立于树旁。

5.滕文公台古国槐

滕文公台古国槐位于姜屯镇滕文公台前,树龄1300余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6. 葫芦套老村柿树

葫芦套村,位于柴胡店镇驻地以东6公里,地处山套,四面环山,因山峦状似葫芦,故取村名为葫芦套。葫芦套老村西北柿树,位于柴胡店葫芦套影视基地,树龄230年,树高9cm,胸围105cm,冠幅10.5m。虽经几百年风浊雨蚀,仍虬枝勃发,果实累累。

7. 梨树王

树龄达360余年,据碑文记载:“此树植于明崇祯年间,至今300余载,主干丈余,其围合抱,积年风沙藏于地下,支干有五,蟠曲行空,犹如玉龙汇聚斗胜,寿高而愈健,年老而不衰,春华秋实,年果万余,清时,列为贡品”。如今这棵梨树王树冠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依然枝叶茂盛,硕果累累,每年产梨达300公斤左右。其树龄之长,形态之美,产量之高,甚为罕见。所结果实个大、肉细,糖分高达17.9%,是刘村酥梨中的精品。“梨树王”年老而不衰,依然枝繁叶茂。

据当地百姓讲,此“梨树王”曾受到朱元璋“御封”。传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朱元璋路过梨园,走到一棵高大的梨树下,有个梨子突然从树上落到他的脚前。于是,他命人从树上采摘梨子品尝,顿觉满口生津、唇齿溢香。朱元璋赞道:“此真乃梨之王也!”说也奇怪,那树遂枝摇叶摆,好像在谢主隆恩。因此,这棵树就被称为“御封梨树王”。“梨树王”已成为刘村酥梨的象征,它见证了刘村梨园发展的历程,每年慕名前来观赏的海内外游客数不胜数。

最近疯传的一个“大树理论”认为:一棵树苗要长成大树,需要五个必要条件: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追逐阳光。滕州拥有这么多的古树,说明滕州不但历史文明悠久,而且有大树成长的好气候、好环境,一棵树长到2500年,那得躲过多少的伤害,自然灾害、人为砍伐等等,如果不是代代相传的保护意识,它不可能看到今天的朗朗乾坤。

3. 五台山古清凉寺和清凉寺

很早以前,五台山并不是很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的借来一块请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

4. 清凉寺在五台山景区里面吗

五台山是被东海龙王带的龙神战队削的!

五台山原来叫五峰山的,但是气候不好人们很遭罪。文殊菩萨为了帮助当地人,就去东海和龙王借了他的宝贝清凉石,现在放在清凉寺里面的那块大石头。从此以后风调雨顺人们生活好了起来。但是龙王的宝贝舍不得就这样给了这里,于是就来找文殊菩萨想要回。文殊菩萨为了当地的人们生活不要回答原来那样的苦,就不愿意还给人家。于是龙王发飙,把五座山的山峰都给削平。结果还是文殊菩萨更厉害,龙王宝贝清凉石就留在了五峰山。但是五峰山的山峰已经没有了,变成了平平的山顶,于是也就改名叫了五台山。

5. 五台山古清凉寺的传说

高邮东北乡与兴化西边交界处有个叫三郎庙的地方,原名叫四野村。这里有八百里芦苇荡,村远人稀,港汊纵横,向北一直连接到水泊梁山。传说在宋朝时期,母夜叉孙二娘曾在这里开店,专卖人肉包子,凡过往的客商来此店投宿,胖的剁开,磨成饺馅,瘦的没膘,丢钱保命。

后来被武松识破蒙汗药,制服了孙二娘,一同投奔梁山聚义。不知过了多少年,孙二娘留下的一副磨人肉的磨子,又被一女盗段二娘偷去,后又开起黑点来,从此四野村改名段家庄。段二娘杀人的手段胜过孙二娘,当时有这样一段歌谣:“段家庄啊段家庄,庄里有个女魔王,劝君绕道三千里,千万莫走段家庄”。

有次,来了三个汴梁赶考的武举,因情投意合,在路上结拜了弟兄,焦大为大郎,张勉为二郎,陈仙为三郎。他们路过段家庄投宿,段三娘吩咐店小二们殷情接待。三郎陈仙心细,在吃晚饭时就发现肉包里有人头发,指甲,随时暗示了大郎焦大和二郎张勉,多加防备。临睡前又被领进了有铁门的房间,店小二立刻还上了锁,这一来黑店便真相大白,他们三人哪能入睡,商议着逃生大计,三郎陈仙闯阵,二郎张勉接应,大郎焦大护卫。准备停当后,三郎陈仙一个箭步往上,冲破屋顶,跳出墙外,大郎焦大和二郎张勉随后跟上。

早想动手的段二娘,带着一伙店小二持械紧追,他们好不容易逃出了段家庄,日夜兼程,一到京城应考,三榜头名。三郎陈仙得中武状元,被招为驸马,后经皇上恩准,让他们三个人率领精悍人马,南下收缴段家庄。

谁知段三娘夹着两扇磨子,慌忙向南逃跑,到了十字河口,因右肩松动,只得丢下一扇,走不多远,在六角尖又丢下一扇。这一扇四尺八寸宽,六寸厚的磨子,至今还在沐家庄呢!

在那次追击中,杀人女魔毙了命,三郎陈仙也战死,为追悼他的功绩,皇上钦赐重金,建庙九十九间半,庙存一对对联:

四野钟鸣,风送钟声传四野;

三郎鼓响,雷敲敲韵念三郎。

从此,四野三郎庙的名声变大了。

6. 五台山清凉石在哪个寺院摆放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夏天到山顶,晚上睡觉都要开暖气,可以想象五台山整个的气候。进入五台山,就感受到了清凉的气息。据说,以前的五台山是很热的,后来文殊菩萨就到龙宫里去借一块石头,叫做歇龙石,很清凉,也叫做清凉石。东海龙王的五太子他每次去练兵回来,就在歇龙石上休息。文殊菩萨给借走以后,放在五台山,五台山整个山就一片清凉。五太子看到歇龙石没了,就跑到五台山,山太大了,五太子就用龙尾把五个山顶都扫平了。现在的五台山山顶都是碎石头。

康熙当年到五台山寻找父亲,据说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康熙在五台山时,走到了西台下面,就迷路了。后来文殊菩萨化了一座桥,一个老人提着灯笼,来接他。于是五台山就有了灯笼文殊。乾隆听说五台山僧人作风不良,想去亲自查看,到五台山,看到一个和尚在河里洗澡,旁边还有许多女人,乾隆一生气,一支箭射过去,和尚负箭跑了,乾隆追上去,到了菩萨顶上,僧人不见了,就看到文殊菩萨背后有一只箭。五台山就有了带箭文殊。

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佛学泰斗虚云老和尚,为报答父母之恩,三步一拜五台山,路上遇到大雪和病苦,文殊菩萨化成乞丐文吉殊吉来救他的故事。

《文殊大士灵应录》序言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超四果圣人,为近无上菩提者。”佛在《大般涅槃经》中云:“若闻文殊名,或见形象者,百千劫不堕恶道。若称念文殊名者,没有重障者,不堕阿鼻及猛火处。常生他方清净国土,值闻佛法,得无生忍。”可见能来五台山礼敬文殊菩萨的功德是多么巨大和神奇。

7.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清凉寺怎么样

五台山目前没有制订清凉寺碑译文的。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

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锈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叠土之台,故而得名。

8. 五台山清凉寺清凉石

因为白马寺是皇家的寺庙,所以它比普通百姓家更自然。清凉台是汉明皇帝享受凉爽暑假的地方。因此,从两个方面来看,“酷”一词要多一些。水变成三点水,这意味着它凉爽了。

9. 五台山清凉石在哪个寺院供奉

五台山属于佛教

五台山佛教: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现存有唐代以来7个朝代不同风格的寺庙68处,见证了佛教中国化的演变和传播过程。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

10. 五台山清凉寺石头

展开全部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地恶劣,冬天气温极低,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耐,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去种庄稼。一日,文殊菩萨恰巧路过五台山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在水深火热之中,她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文殊菩萨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了他的来意。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的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不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类特地来寻求帮助的。

龙王心里还是不愿意把神石借给他人,又不能直接地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把它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了龙王,走到神石跟前,转眼间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在一边惊得目瞪口呆,十分后悔。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人们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叫清凉寺。

这就是五台山的来源传说。

Hash:a8d4dd2e8a291c1cb44b875c71bb1348eeb3730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88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