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

榆社县域内埋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世界闻名的“化石之乡”。此外,独特的黄土石林、“榆社群”标准地层剖面也成为研究新生代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基地。随着山西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四景一馆”等5处科普基地的建成和运营,逐渐形成了以古脊椎动物化石、榆社盆地地质遗迹及地貌、云竹湖湿地科学等国土资源为主的科普展示和实验、体验内容。自2007年以来,共接待游客和科普人员达10万人次之多。

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级地质公园

榆社县因为其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资源及其珍贵的科研价值,在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古脊椎动物化石重点保护区”。正在运营的榆社地质/化石博物馆更是在2009年获得了国家二级博物馆等级资格。坚信在不远的未来,榆社必将建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保障健全的综合型地质公园科普基地。

以地质博物馆建设为依托 推动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建设

4月10日,榆社县召开地质公园建设推进汇报会,邀请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雷勇、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教授冯志强就榆社县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讲解,就下一步做好地质公园推进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榆社县委书记张英杰,县委副书记、县长韩军,副县长、箕城镇党委书记杨晓东出席会议,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局、文物局等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几位专家在讲解中介绍到:榆社县古生物化石数量大、类型全、重要化石种类多,古生物化石保护初见成效;榆社县古生物化石保护形势严峻,开发利用价值大,发展前景广阔;全县发展能力有限,古生物化石保护及开发利用受到制约,多项工作需省自然资源厅指导和支持。

会议指出,要以地质博物馆建设为依托,推动榆社县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在宏观层面,要进一步明确榆社地质公园的开发价值和必要性,提升吸引力,完善规划,积极寻求省市支持帮助,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取得实质性发展,打响榆社化石品牌,力求将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为太行旅游板块中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煜媛 晓宇)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 古脊动物化石宝库——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地处扬子、华北板块接合部位,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记录了两大板块俯冲、碰撞的演化过程。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于2011年9月17日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天柱山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而享誉世界,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最典型地区之一;以郯庐断裂带上花岗岩地貌闻名于世,尤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专家誉为中国"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产出丰富的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被公认为"亚洲哺乳动物发源地之一,古脊动物化石宝库"。

位置境域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035′17"-3048′41";东经11616′04"-11633′41"。以贯穿公园的潜河为界,公园分为南北两个园区,是单一闭合式边界组成的自然地理区域,最高海拔1489.8米。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天柱山属于大别山的余脉,地形自主峰的高山区逐渐向东北、西南方向的丘陵过渡,随海拔高度渐次下降,依次分布中山、低山、丘陵、盆地、溪涧等地貌。主峰腹地属于中山地貌,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47座,多峡谷分割,形成峰林峰丛景观。主峰的外围属于低山地貌,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多瀑布、井潭分布;主峰之下有多级山间盆地,规模较小,海拔在1000米以下;天柱山边缘地带为丘陵地貌,海拔小于500米,二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榴辉岩、大理岩等遍布。这种地貌组合构成了公园极具特色的地质地貌景观。

气候特征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气候温和,多雾多雨,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温度在9.5C左右,年最高温度38C,最低温度-13.4C。全年平均雾日在250天左右,最多可达300天,最少也有20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下。年降雨日最多可达150天左右,历年平均降雨量最高达1900毫米。

水文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由于雨量充沛形成井潭、瀑布、溪泉等水文地质景观,山间呈放射状分布的溪流分别汇入天柱山下的潜水和皖水,形成"两水夹一山"的格局。两水均为山溪性河流,呈现陡涨陡落情势。潜水总长约116千米,流经公园的长度达24.7千米,历年最高水位达31.82米,最低水位28.1米,正常年份降水量为11.6亿立方米。皖水总长约120千米,流经公园的长度达32千米,正常年份降水量9.91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自然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良,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3%,植物多样性丰富,组成复杂,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是自然博物馆。

区内野生植物达165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7种,占国家保护植物的85%,孑遗植物多种。有一级稀有植物的水杉、二级珍稀保护植物银杏、香果树、鹅掌楸等;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大别山五针松、连香树;二级濒危植物天女花、天麻等。

动物资源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内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包括大鲵、白冠长尾雉、小灵猫、穿山甲、毛冠鹿、金钱豹等。其他常见动物有刺猬、华南兔、松鼠、豪猪、白猸、水獭、野猪、黄羊等。

主要景观

风动石

风动石花岗岩沿水平节理风化坍塌之后留下的残余岩块,"悬立"于母岩之上,看似风生石动,实则平衡有术,故名"风动石",是岩石经差异风化和剥蚀而成的。节理少、难风化岩石留存下来,而压于其下节理多、易风化的岩石被侵蚀搬运而去。

双乳石

双乳石是花岗岩被节理切割后经差异风化而成的,花岗岩块沿两组节理强烈风化,并受到流水、冰雪等侵蚀,残余的岩石状若双乳。

通天谷

通天谷是指峰顶的花岗岩巨石崩塌下来之后,无序堆积而成的洞穴。洞里有天然石门、石厅,曲径幽深,上接神秘谷,直通天柱峰,故名通天谷。据历史地震资料,估计是地震引起的崩塌。

总关寨

总关寨是天柱山最险要的雄关要隘,位于断层形成的悬崖绝壁之间,地势奇险,巨石罗列,炮台高耸,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南宋(公元1127-1279年)抗元义军首领刘源在此建立大本营,筑有东关寨、南关寨、西关寨、北关寨、山麓前哨野人寨等防御工事。

天柱峰

天柱峰是天柱山最高峰,由于峰体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形成峰体的岩石是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其垂直节理和斜节理分布比较密集,且彼此交切,风化作用非常强烈,导致了岩体破碎、崩塌,形成了中间直立、四面嶙峋峭拔的柱状峰。

蓬莱峰

蓬莱峰又称脊状峰,由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构成,其三面为断层形成的陡崖。崖陡壁峭,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两三米。明代诗人李庚诗云"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名蓬莱峰。

炼丹湖

炼丹湖是1998年被筑坝拦水而形成的高山人工湖。因东汉(公元25-220年)炼丹术创始人左慈在此修道炼丹而得名。目前炼丹湖面积22600平方米,最大水深13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

莲花峰

莲花峰又名锥状峰,由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构成。峰顶巨石竖裂如瓣,似荷莲争妍。旁有一小岩,危石削耸,如莲包出水;有花有蕾。莲花峰顶有天然洞穴,称莲花洞,可容纳数十人。石壁栈道奇险,远观似"玉带绕莲花",构成天柱山奇绝景观。

迎真峰

迎真峰是由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形成的锥状峰。道教谓天柱山归司命真君主辖,而迎真峰是迎接司命真君之地,因此而得名。它的形成是花岗岩暴露地表后,沿节理长期风化和剥蚀的结果。[22]?迎真峰

神秘谷

神秘谷由巅峰崩塌的巨石叠置于近东西向的故地,形成花岗岩崩积洞群奇观,被誉为"全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道家尊为司元洞府,视此为洞天福地。全长600余米,垂直高差150米。分为四宫(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五十七小穴,结构奇特,巨石错落有致,洞上有洞,洞内有洞,洞洞相连,神秘莫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推测,崩塌是由地震和重力等相关因素引起。

石瀑

石瀑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现象。当大气降水时,雨水汇聚或雾气凝聚形成的线状水流,自岩石的顶面向下流淌,岩石已风化疏松的部分被流水侵蚀脱落,形成横断面呈"U"型的流水侵蚀沟,即石槽。它们紧密排列,远望如瀑布下泻,故名石瀑。

天池峰

天池峰为天柱山第二高峰,因封顶有天池得名。天池峰为脊状峰,封顶巨石被东西向节理劈开两道裂缝,上架条石,名试心桥,又名渡仙桥,俗语谓"人道桥头皆是仙"。天池外壁立千仞,称试心崖。据道家言传,会真之前,须先到此崖试心。

左慈炼丹房

东汉(25-220年)炼丹术创始人左慈曾在此洞修道炼丹,故称之为"左慈炼丹房"。炼丹焙药台在洞后上方。这是花岗岩沿节理风化剥蚀、崩落形成的洞穴,洞口高2.6米,宽6米,深5米。

关东群峰

关东群峰是由1.2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花岗岩形成的峰林峰丛景观。花岗岩体的垂直节理分布密集,沿垂直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强烈,再加上断层对岩体的切割,因此形成了迎真峰、覆盆峰、天狮峰等险秀群峰景观。

历史文化

摩崖石刻

天柱山石刻316幅,其中唐刻3幅、宋刻114幅、元刻3幅、明刻33幅、清刻8幅、民国刻9幅、今人刻3幅、待考刻145幅。其中,以唐朝李翱、李德修,宋朝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的亲笔题刻最为珍贵,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和观赏价值,是安徽省现存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摩岩石刻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祖寺

三祖寺位于天柱山南麓,又称"山谷寺"、"乾元禅寺",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寺院之一。

三祖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后隋朝禅宗三祖僧璨师承禅宗二祖达摩衣钵,隐居于此,扩建寺庙,弘扬禅法,故称"三祖寺"。它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屡废屡兴,历经沧桑,近年来又逐步修建恢复了其他殿堂、僧舍。寺内现存有的古建筑有藏经楼、觉寂塔、立化亭、三高亭等,寺内当年遗留下来的三祖洞、立化塔和佛教著作《信心铭》被誉为"镇寺三宝"。

佛光寺

佛光寺,又名马祖庵,始建于唐,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代名僧六祖慧能的再传弟子马祖道一云游至此,在山洞中参禅习静多年,题"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故此洞世称"马祖洞"。后人为纪念他,在洞旁建庵,故称马祖庵。1599年,明神宗朱翊御赐藏经幔帐,诏赐马祖庵为佛光寺。后屡遭战火,几度兴废,2004年获准恢复重建。

唯一一个在原址建设的化石公园,陈列着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却少人知

导读:

在国内,我们知道有很多的地质公园,而且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但是这多数都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比如我们说熟知的河南云台山、安徽黄山、浙江雁荡山等等,好像已经成为了思维的定型。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国内还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原址上建设的化石地质公园,陈列着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只是它被遗忘了在了角落,它的名字鲜为人知。

在没有去过辽宁省朝阳市之前,我就听说过,它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三燕古,国内更有“百年历史看天津,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朝阳”的说法。我们都知道在地下深处依然藏着众多未解之谜,也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解开越来越多的未解之谜,朝阳市可谓是地下藏了太多的未解之谜了,在其境内发现了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的晚期,也是红山文化的高峰期,距今5000—5500年,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朝阳市发现的牛河梁遗址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在其境内更是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鸟类“中华龙鸟”和开花的植物“辽宁古果”,因此朝阳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和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亦被称为“花鸟源头”,这两个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就是发现于朝阳市七道泉子镇上河首村,更是在原有的古生物化石遗址上建设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个在原址建设的化石公园——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一亿多年以前,朝阳这里地质变动特别频繁,火山多次爆发,众多的生物被掩埋在地下,经过亿万年演变成化石,到目前为止,在朝阳市境内,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有着目前为止全亚洲最大的一个地层剖面,是最直观,最原始的地质剖面挖掘现场,我们可以在这里直面的感受被层层淹没的岁月和亿万年前纷繁的世界、触摸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具有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位最丰、科研价值最高、未知领域最广“六个世界之最”闻名于世,拥有世界上系统最完整的“热河生物群”珍奇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在其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内,陈展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仅热河生物群就有超过20多个古生物门类上千个物种,其中最为著名的“辽宁古果”及“中华龙鸟”便珍藏于此,数量之丰富、保存之精美、研究价值之重大,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

在这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我们不仅能够观看到陈列的诸多珍稀的古生物化石,还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到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形成与演变、生物的进化以及地质事件等科学知识。但是对于朝阳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对它最为熟悉的是历史,是关于它三燕古都的辉煌历史,是它把华夏文明向前推进1000多年历史的红山文化,所以在它境内的这个陈列着世界上系统最完整的世界级古生物化石的地质公园常被我们遗忘,以至于它的名字都少有人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81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