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吴宅

吴宅为清代民宅,占地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91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大厅、明堂、住房。大厅和住房各为硬山顶七开间和重檐硬山顶。东西两侧重檐楼房,作客厅、书房、厨房、杂屋。前后两进相连,左右有廊,上置卷蓬式轩,构件刻花卉。宅东首置水榭有水池假山。门壁有砖刻图案。


吴宅

吴道台宅第: 吴氏家族的精神原乡

吴道台府

测海楼

吴道台宅第滋德堂

【编者按】

扬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市档案馆几代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为这座城市收集珍藏“记忆”。这份特殊的记忆源自国、来自家,属于我们每个扬州人,体现了扬州人的精神传承,其中扬州名人及其家族档案是市档案馆馆藏的重要部分。而今,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的家庭、家教、家风,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价值。从今天起,扬州市档案馆、扬州时报联合开辟专栏,选取馆藏的上千件吴白匋、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等吴氏家族档案进行系统解读,从中感受到清末以来历史风云的激荡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更能体会出一个优秀家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深刻内涵。

雍正四年(1726),清政府在浙江宁波首设宁绍台道台,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岁月更迭,当年那座规模浩大的宁绍台道台衙署早已湮没无闻,徒存遗址在今天宁波中山公园,让后人怅然若失。

光绪二十四年(1898),扬州人吴引孙补授浙江宁绍台道台,在这里度过了11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政治抱负在这里得到充分施展,财富也得到极大增加,而吴氏家族也由此走向了辉煌。光绪二十五年(1899),49岁的吴引孙卸任宁绍台道台转赴广东按察使时,出于喜爱、充满寄托、倍觉留恋,于是他在800公里外的故乡扬州,原汁原味、如出一辙般地仿造了宁绍台道台府——吴道台宅第,至今保存完好,如同一首凝固的诗,巍巍于古运河畔,这里成了吴氏家族的精神原乡。

A

吴引孙故乡买地修建大官宅

清朝政局动荡,人心不归。对于这些,做了十几年地方官的吴引孙比谁都看得清楚。多年之后,他在《吴引孙自述年谱》中吐露了心声:“余自四月(光绪二十四年)后屡有退志,公私棘手,欲归未得;一官十载,寸进难期。”接着他第一次写到了建房事情。“扬州北河下新购地基,甫经鸠工置料建屋,以本年方向不利,须得来年正月方可卜筑。”

吴引孙在浙江做道台期间,有友人劝他在上海买地置产,被他拒绝。他委托表兄周颖孝选择扬州东门城内的约三十亩土地修建宅第。最终,扬州北河下吴家大院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落成。

吴道台宅第坐落在扬州市原北河下今泰州路45号,一百年前除了拥有占地三十亩、俗称“九十九间半“豪华住宅大院外,还附有占地十一亩的玲珑“芜园”,以及方圆四亩的精致“吴氏祠堂”。扬州人也称其为“吴家大院”。这是扬州晚清时期著名民居,也被誉为“晚清江南三大名宅”,与杭州胡雪岩故居、无锡薛福成故居齐名。

扬州建筑专家赵立昌说,像“九十九间半”吴道台宅第这般规整宏伟的,已硕果仅存,这是光绪年间浙江宁绍台道台吴引孙聘请浙江工匠仿造宁绍台道台府,在扬州修建的一座私人宅府,是扬州唯一一处浙派古住宅建筑群,也是扬州最大的官宅建筑。扬州明清建筑成百上千,民宅、商宅、官宅各具特色,但是以官宅最为稀少,而如吴道台宅第这般占地面积上万平方、五路七进的大官宅真是绝无仅有了。其规模之大、构架之奇、文史之丰,在扬州清末住宅中堪称首屈一指。

B

仿造浙派建筑又添扬州特色

整个吴道台宅第为长方形大院落,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原有房九十九间半,现今仍保存有86间。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细,保存完好。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围有围廊,后院建一花岗岩矩形鱼池,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鱼池之大为扬州之最。

吴道台宅弟大门厅尽显官宅气象,宅第五路住宅现存三路,其二路住宅开有坐北朝南的八字式大门厅。

赵立昌介绍,这种门厅为官府之“台门”,大门叫金柱门,门的左右有约1.5米高的抱鼓石一对,系青石制成,表面非常光滑,有“明镜高悬”的意义。“圆形抱鼓石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民宅商宅门前,只能用长形或方形的抱鼓石。”

“这个门厅,砖雕、石雕、木雕三位一体,可以说是扬州唯一。”赵立昌介绍说,这门厅之上浮雕图案有数十种之多,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器物和人物,其寓意除吉祥安泰外多是“官场语言”,有平升三级(瓶上插三杆戟)、翎顶辉煌(瓶上插三根羽毛)、一品清廉(一枝荷花)等等。门厅内悬“传胪”金字匾额,为邀请同治十三年状元陆润庠所书。吴筠孙在光绪二十年殿试时得二甲第一名,称之为“传胪”。

俨然又一座“宁绍台道台府”的吴道台宅第,虽说是典型的浙派建筑,但因建于扬州,它的建筑细节也多多少少体现出不少的“扬州元素”来。如用材上,宁波房子地面大多以石料铺就,吴道台宅第也用了不少石料,同时,宅第内的朱金木雕也是宁波建筑的一个特色,这都印证了其与宁波建筑的“血脉”关联。但是,吴道台宅第除室外天井、火巷使用石料外,室内却使用了方砖,借以防滑,这是结合了扬州建筑的风格;在墙体结构上,宁波建筑结构墙体大多是空斗墙,而吴道台宅第只有下半段是实心墙,上半部分为空斗墙。

此外,在木结构、屋面、油漆、建筑型式等方面,吴道台宅第与浙东建筑也互有异同。像测海楼虽仿宁波天一阁所建,但没有完全照搬天一阁的建筑格局,两者平面布局不尽相同。宁波天一阁为六开间,但吴道台宅第为五开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取面阔一顺五间即为阳数,这是封建社会官宦人家砌房造屋的规矩,也算入乡随俗了。

C

大宅门共花去

40万两纹银

在市档案馆接收的吴氏档案中,记者看到吴氏后人对这座精神家园充满了怀念。

吴白匋《芜园》中这样深情地写道:“萧瑟北河下,家园已早无。僵桃流琥珀,朽菌缀珍珠。日透隙尘细,萍堆池水腴。对门张大宅,红烛夜呼庐。记得十三岁,开门劳董髯。剪绳解梅缚,上树还樱甜。薄劣园丁怕,骄憨娘子嫌。纸鸢风不断,草地翠恬恬。”

吴白匋是理解伯祖父的苦心的。吴引孙修建宅第时,母亲周太夫人尚健在,与弟弟吴筠孙住在天津。吴引孙非常重视孝悌,因而他对宅第设计的要求是,既能供奉老母,又要兄弟两房共住。

吴引孙道台为官清廉是十分出名的,那么他怎么会有一笔40万两纹银巨资来建这座豪宅呢?

吴白匋在《扬州吴氏发家史》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揭开了谜底:“清制有不成文之陋规:外官除正俸外,有养廉银,主官可以自由调度。复有更大之收入称"调剂",即国家赋税风岁有定额,缴纳国库,额外收入,例由各级长官瓜分之,不在贪污之列……鸦片战争失败,五口通商各设海关道,关所收税银,先存票号,每月利息不入国库,道台分其大半,福茨公(吴引孙)在任十年,官囊积至四十万两,合乎陋规,心安理得,当时人亦无从责其贪者。”

40万两白银到底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专家告诉记者,清朝光绪年间,一两白银大约折合人民币170元,40万银子也就是680万元人民币,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D

周颖孝喝茶

催生“富春茶社”

在吴道台宅弟修建过程中,除了延请的浙江工匠外,而吴引孙表兄、文化名人周颖孝在地域建筑风格融合方面功不可没,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这座大宅门建筑价值奠定了基础。

周颖孝是清末冶春后社成员,生活颇有情调,今天大名鼎鼎的“富春茶社”就是他喝茶喝出来的呢!民国初年,周谷人任扬州商会会长,他70多岁的父亲周颖孝有一个嗜好,就是天天要上茶馆吃茶。富春花局创始人之子陈步云向周谷人建议,在他的花局里自办茶馆,专供老太爷和朋友们享用,由此“富春茶社”正式诞生。

通讯员 扬档轩 记者 张旭 文/图

作者:张旭

幸运的吴宅

临近2020年岁末,杭城一个曾是古玩市场的岳官巷4 号吴宅迎来喜事,再次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今天它成为了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吴宅原占地约有5700多平方米。前门向北延伸一直到长庆街,东靠忠清巷(即如今的新华路),西临六克巷。明中叶为学官云桥兄弟所有,后五易其主,清咸丰间归吴振棫名下,故名“吴宅”。

吴宅由东、中、西三部分建筑组成,其中中部和东部建筑是在明代基础上作改建和扩建而成的。西部则为清代建筑,主要有朴松庐、华宜馆、高阁玑、花园、竹园等,是一个环境幽雅的庭院式空间,作书院之用。中部建筑则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四进面阔三间的建筑组成,突出了建筑纵深感。

在三进石库门内还砌砖雕门楼,字碑题“源远流长”,纹饰雕刻精细,尤显古朴、庄严。东部建筑虽纵向布置,但各建筑中轴不在一直线上,多为五开间,东南端布置书房和庭园,门楼位于原书房西侧与中轴建筑相邻,入门正对砖细影壁,建筑前方有宽敞的天井,内部小院落既相对独立,又可通过备弄、回廊、边门互相连通。中轴线上有帐房、守敦堂、砖雕石库门、肇新堂;东面有门楼、四宜轩、载德堂、锡祉堂等。吴宅用材粗壮、雕刻古朴,流畅的梁架,中部外鼓的柱础等,都体现出杭州明代居民建筑形制的特征。整个宅院井然有序,保持了明代住宅建筑群的布局特点,因此使吴宅成为江南明、清居民的典型实例,被收录于《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中,在国内外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1986年4月23日,吴宅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杭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一座江南名人大宅,几百年来也是经历风雨,最近一次是在上世纪中期曾遭遇过厄运。吴宅内几乎所有箱笼、资料、卷宗、古书、文物,被一箱箱、一袋袋从宅内搬出来,堆积在吴宅门前的路面上,从岳官巷一直堆放到邻近的六克巷、水陆寺巷,然后点火焚烧了一批,又搬来一批,一个晚上化为灰烬。据说,吴宅当时藏书约有五千卷,被毁的古书籍中有不少是明清两代木板雕刻线装图书,其内容也非常丰富,尤其是还有吴家祖辈担任湖南学政和云南考官时保存下来的历代考生的考卷和卷宗,是研究教育特别是古代考试制度等各方面的珍贵资料。劫难中毁损的还有前朝皇帝赐给吴家的匾额,明代的楠木雕刻和“五福献寿”等牌匾,就连一些百年以上的柏树及白皮松、罗汉松、白玉兰、广玉兰、腊梅和桂花树等名贵树木也被肆意砍伐。当时“四宜轩”前的池塘被填平,而这也是吴宅内的景观之一,真的让后人为之惊叹。

此后,宅内空空荡荡,废品垃圾遍布,一副灾后惨状。在此情况下,又有一些人乘机也搬进了吴宅,一度有四十多户住家,还有一家制作瓶盖的五金加工场及食堂。因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要生火发煤炉,把大院弄得乌烟瘴气,还成了火险隐患单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区政府领导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陆续清退了那些单位和居民,并进行了全面的整饰修缮。枯木逢春后的吴宅在规模上虽与从前不能相比,但基本上恢复了原有风貌。

如今由市政协筹建的杭州文史馆向公众开放,总面积约3200㎡,展陈面积近1000㎡,设有展厅和学术报告厅。走进已开放的三个展厅,可以看到分别以中国历史演进为背景,展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杭州足迹;以文明交流互鉴为视角,反映全球文明交流中的杭州角色;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呈现中华文化史上的杭州韵味。另还有一个介绍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协发展的展厅。昔日古宅再获新生,成为新时代人们去看一看全球视野下杭州历史的又一好去处,这样来说,吴宅真是幸运的。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杭州文史研究馆内容↑

作者:薛志中

原杭州市下城区政协文史特聘成员

点击图片了解投票详情

吴道台宅第迎来3A级旅游景区复核检查

9月2日下午,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调研员徐忠文一行来我区对吴道台宅第进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复核检查,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许琛琛以及景区相关负责人等陪同。

此次复核检查以《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中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对吴道台宅第的停车场、标识标牌、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导游服务、医疗服务等相关内容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对吴道台宅第当前创建工作和达标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吴道台宅第的警示标牌、购物区、停车场建设、景区人性化服务、游客休憩服务等方面给出了一些提升建议。

根据检查组的提升建议,景区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景区质量和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同时注重旅游优势资源与合理建设、规范化管理相结合,确保为市民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游览体验,不断使景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80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