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王家峰墓群

王家峰墓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南北朝

位于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王墓坡”,据调查,目前共有三座北齐时期墓葬,徐显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该墓墓室壁画保存完整,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东山一带多次发现北朝晚期的墓葬,且都有一定级别。反映了太原地区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王家峰墓群

王家峰墓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王墓坡”,由徐显秀墓、狄湛墓、库狄业墓等组成,其中徐显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徐显秀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共计500余件。其中陶俑320余件,瓷器约200余件。墓0土的一件来自中亚乃至地中海地区的镶嵌宝石金戒指,深刻地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该墓最有特色的就是遍布全墓的彩绘壁画,壁画保存基本完整,共约330平方米。壁画分为墓道和墓室两部分,墓室壁画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天象图,下层壁画环绘四壁,是墓主生前的生活图景。正面北壁为宴饮图:西壁是墓主准备出行的场面;东壁是墓主夫人即将出行的场面;南壁门洞画面是东西两壁的延伸和继续。徐显秀墓是目前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壁画墓。完整的墓室壁画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墓葬的营制以及对隋唐墓葬制度的影响、墓葬壁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此外,东山一带多次发现北朝晚期的墓葬,且都有一定级别。反映了太原地区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2006年5月,王家峰墓群作为南北朝时期的古墓葬群,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

太原周边游:王家峰墓群,三国演义城,山城峁遗址,高君宇故居

三国演义城

位于太原市清徐县城北2干米的清泉湖畔、中隐山髓。这里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故乡,也是如今太原附近最宏伟的旅游景点。景区以45组《三国演义》精彩片断制作成室内景观,主体建筑主要由亚洲最大的关圣殿、全国最大的古戏台、全国跨度最大的展宫等构成。四周还分布着献殿、游乐展宫、裙房、城门楼、角楼等,丰高多彩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城内主要游览内容为两个游乐展官,展宫内运用雕塑、彩绘等多种现代造型艺术的方法展示了精彩的《三国演义》的故事,塑造出众多的文臣武士军事与政治斗争的经典生活场景。

王家峰墓群

位于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王墓坡”,据调查,目前共有三座北齐时期墓葬,徐显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该墓墓室壁画保存完整,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东山一带多次发现北朝晚期的墓葬,且都有一定级别。反映了太原地区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山城峁遗址

是一处仰韶晚期文化和龙山早期文化遗址。分布密集、面积较大,以汾河水库西岸的旧娄烦镇古城墙遗址为起点,依山形成,向西缓坡延伸约800米,南北宽350米,遗址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经测定,时代距今约5000至4300年之间。

高君宇故居

高君宇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6名党员之一。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京汉铁路工人大-,发起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山西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生于189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卒于1925年农历三月五日。他用29个春秋,谱写了一曲灿烂的人生篇章,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宁夏这个地方发现大型诸侯王墓葬群,专家论断六盘山地区建制史可提前1000年!

经过7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在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发现了一处占地60万多平方米的大型西周墓葬群,目前探明的墓葬达50多座。从已经发掘的10座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马车陪葬品,专家认定,这是一座西周的诸侯墓葬,这一发现,将改写史料中记载的周文化的传播范围。

这座深达16米的墓葬就是专家认定的西周诸侯墓葬,考古人员在这所墓葬中发现了4架青铜马车,旁边有两座殉葬的马坑,所有的马头都冲着北方。西周时期国家的规制特别严格,天子出行的时候,乘坐的是6匹马拉的车,4匹马拉的车属于诸侯的规格,如此高规格的西周墓葬在我区尚属首次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商周考古专家张天恩:

应该是诸侯国中小一点的诸侯吧,比不上像齐燕鲁这样的诸侯王家族,还有齐国的姜太公家族,这些分封的地方,应该也是稍次一点的诸侯国,而且里面带来的都是稀缺物资,玛瑙不是咱们这里的,玉也不是咱们黄土高原产的。

这些青铜马车保存完好,可以清晰地看到皮带缠绕的痕迹。考古专家认为,虽然我国出土了大量的西周时期的青铜马车,但由于腐蚀严重,考古界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西周时期马车的操作流程,彭阳西周大墓中的青铜马车有望揭开这个秘密。

目前发掘的10座墓葬里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象牙雕刻的杯子工艺十分精美,用玉质材料雕刻的飞鱼造型惟妙惟肖,用骨头做成的梳子纹理清晰,大量的玉质饰品精致华美。

史学界认为,西周文化的传播范围在周人活动的区域内,向北没有越过陇山,也就是说,固原一带没有在西周的文明范围之内。在彭阳县发现的大型西周墓葬群,尤其是诸侯级别的墓葬,清楚表明了西周文化传播的路线,将改写西周文明向西北传播的历史。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商周考古专家李伯谦:

这些墓葬来讲,跟中原地区来比,有自己的特点,既有和中原地区相像的地方,比如典型的在中原挖的墓葬,他们之间有相同的一部分,说明他们基本是一个大的文化,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看到在墓坑的旁边,有几个小墓和它相连着,这个是我第一次所看到的。

专家认定,史料中明确记载的彭阳县有县级建制的历史在西汉时期,这次发掘的西周墓葬遗址范围大约有60万平方米,是西周时期城市的建制规模。

l来源:宁夏广电新闻中心

相关新闻

彭阳新集发掘3000年前古墓遗址,专家论断六盘山地区建制史可提前1000年

12月1日,参加彭阳县姚河塬商周遗址专家论证会的商周考古专家们实地考察后认为,姚河塬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近年来我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对研究探讨先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西周王朝建立后对西部边缘地区控制管理模式、商周时期的西北边陲文化面貌和社会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017年4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8家单位在彭阳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姚河塬商周遗址。遗址位于塬地的东部,约占整个塬地的三分之一,面积60余万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发现有墓葬、马坑、车马坑、祭祀遗坑、铸铜作坊、制陶作坊、池渠系统、路网、壕沟等遗迹。墓葬区处于遗址的北侧,是一处居葬合一类型的遗址。现已发掘墓葬10座,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墓葬中出土了青铜车、玉器、陶器等。

所发现墓葬如甲字形墓道东西两侧及墓室西侧有过道连通另外3座墓葬,马坑和墓葬呈刀把形的葬制,目前在西周考古中仅见于该墓地。从出土的陶片、青铜车马器、鼎、觯残件、陶范判断,该遗址代从商代晚期延续到西周中期。墓葬均发现牛、羊、马等头骨、肩胛骨殉牲、墓室底部有腰坑殉狗,具有殷遗民的特征。大量陶范的发现证明该遗址有铸铜作坊,遗址级别很高。“墓主人格局和地位与西周早期齐、鲁、燕诸侯国相当,至少是西周王朝派出一位重要的皇室贵族驻守管控西北边陲战略要地。颠覆了学界‘周人文化未过陇山’的论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天恩说。“上世纪80年代,固原中河孙家庄、彭阳新集一带曾零星出土西周时期的陶鬲、铜戈、陶瓮等遗物,如今姚河塬商周遗址的发现,更进一步佐证了至少在西周早期,周王朝已对陇山(六盘山)东西两侧进行着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统治足迹越过了六盘山,把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从西汉提至西周早期,提前了近1000年。这个论断,可以与文献中周宣王‘料民于大原’相印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

在遗址中不仅发现了非常丰富的西周文化遗存,还发现较多的商时期的刘家文化遗存,这是以往发现的遗址中所未见的。遗址出土的遗物还可观察到商文化因素,以及北方地区文化、寺洼文化等不同的类型的遗物,说明在商周时期以该遗址为代表的彭阳,以及宁夏南部地区和不同区域都有较广泛的交流和联系。

彭阳新集姚河塬

来源:固原日报

山东省莘县韩氏家族墓地,当地人称“韩王墓”,韩王是谁?

韩氏家族墓地位于山东省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当地人称为“韩王墓”。韩氏家族墓地现存韩国昌、韩允中父子及其家族墓地与神道碑、牵马俑、石马、武士俑、羊、虎、墓表等石刻。据旧唐书记载:魏博镇为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允忠为唐魏博节度使,其父韩国昌为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故其家族墓地规模宏大,石刻雕琢古朴,系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碑额利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成,神龙曲身盘绕、层叠分明。

韩氏家族墓地原包括:韩国昌、韩允中神道碑2通,碑前有牵马俑石马,武士俑,羊,虎,墓表5件石刻。对面原有另外一列石刻与之相对应,已残。碑后150米处有韩国昌、韩允中墓,墓内石棺高2米有余。神道碑西北300米处.发现韩氏后代墓葬4座,均为五代时期,其中2座墓中有墓志出土,墓主分别为韩悦以、韩传以兄弟二人,系韩国昌孙子,韩允中弟兄的儿子。

其中,韩允忠神道碑通高6.38米 ,宽2.15米 ,厚0.75米 ,由额、身、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和碑身为一巨石雕刻而成,碑额为方形圆角,用高浮雕的手法刻二龙戏珠,二龙盘环、曲身、层叠分明,各用一爪踏珠于碑额中心上部,碑额中心有圭形平面,阴刻篆书3行12字:"唐故魏博节度使韩公神道碑。"碑额的两侧各浮雕3个下俯龙首,碑额背面雕饰龙身,碑身高3.57米 ,下部略残,碑文楷书,阴文50行,行约84字,现存约3800字。龟形座,足内收,龟爪露出,细雕其状,从侧面观之此龟似静,又似在缓缓行进之中。

牵马俑位于石马的左侧,首残,身着圆领宽袖长袍,腰束带,双手持马缰,右手握缰至马辔出处,做拢马停进状,马圆体肥,马首饰辔,低首,鬃毛直立,背饰凹形鞍。武士俑身穿长袍,双手在胸前紧握宝剑,目光正视前方。石羊体大肥壮,前腿双膝跪地,作伏卧状。马辔、人俑衣服纹饰等则用浅浮雕的方法来表现,整组石刻粗犷、古朴,造型生动形象,是唐代石刻难得的艺术珍品。碑文为楷书,字迹端庄、规整、秀丽是研究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韩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世为魏将,国昌官至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卒。 据旧唐书记载:“魏博节度使,治魏州,管魏、贝、博、相、澶、卫六州。”魏博镇为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允中为显赫一时的高官,在魏、博之间,方圆百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号称土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时,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但唐中期以后,部分节度使发展成不服从中央命令,藩镇成为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势力。其中,安史之乱后所设的卢龙、成德、魏博三镇实力最强。三镇名虽服从朝廷,但不输贡赋,军中主帅,或父子相承,或由大将代立,朝廷无法过问。因这三镇都在河北道,故称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

韩氏家族墓地 韩国昌墓碑,年号清晰,立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咸通年间进士吴畦撰碑文。吴畦(840-923)字祯祥,原籍山阴(今绍兴),唐咸通元年(860)进士。初授河南节度判官,督修黄河有功。广明元年(880)破"黄巢乱",倍受朝廷器重,中和二年(882)召入朝,授中书令同平章事(兼)。文德元年(888)拜谏议大夫,时朱全忠与李克用争功互动干戈,宰相张涪与克用有隙,力赞全忠讨克用,昭宗召御史台四品以上官员商议,御史大夫柳耽与畦及诸台臣皆力加反对,畦言尤切,语涉权臣,忤逆昭宗,遂被贬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因不安其职,引退归里。卒于后唐同光元年(923)正月,享年八十四,葬于今漈头吴宅村。(若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77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