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白豌豆

用途1: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的功效;2: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和饲料。营养价值每100g豌豆含有:能量105千卡、蛋白质7.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21.2克、叶酸82.6微克、膳食纤维3克、维生素A37微克、胡萝卜素220微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黄素0.09毫克、烟酸2.3毫克、维生素C14毫克、维生素E1.21毫克、钙21毫克、磷127毫克、钾332毫克、钠1.2毫克、碘0.9微克、镁43毫克、铁1.7毫克、锌1.29毫克、硒1.74微克、铜0.22毫克、锰0.65毫克。

白豌豆

山西美食小吃:豌豆糕

  豌豆糕又叫豆沙糕,澄沙糕。是山西太原传统特色糕类小吃,属甜食,宜在夏季食用。用上等豌豆脱皮磨粉,加入白糖、柿饼、柿子霜制作而成。香甜可口,清凉下火,爽口绵甜,益脾胃,解热祛毒。1957年,豌豆糕被评为太原市 “十大名吃”。

  豌豆糕历史文化

  豌豆古称为山戎。《本草纲目》记“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种出胡戎,今北土甚多”。《史记》说“戎”在“唐虞以北”。可见豌豆3000年前就开始在太原以北这片土地上春华夏实了。后来“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管子戎》),豌豆在北中国均有种植,而历史上“出胡地者大如杏仁”,至今仍以晋北高寒山区种植的为最好。

  豌豆从苗到豆,皆可成为民人美味。《黄河文化丛书民食卷》载,春雨过后,花开四野,鲜嫩的豌豆苗翠色诱人,采回与嫩韭相拌,或单味炒食,清香宜人。及至结荚,俗称“扁角”,采摘生食,汁甜津爽,煮炒成菜,堪为佳品。初夏,豌豆“百谷之中,最为先登”,吃法明代之前就有“煮、炒皆佳。磨粉,面甚白细腻”(《本草纲目》),除了熬粥煮饭、造曲酿酒、制作凉粉外,还包馅制糕,称豌豆糕,为民间风味小吃。

  《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述,清初豌豆糕传入北京,改名叫豌豆黄,成燕京著名传统小吃,于是有了“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居里,十文一块买黄琼”之说。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豌豆黄”一品,但当时在宫中并不吃香。到慈禧太后时,传小贩进宫制作,改良成不加馅心,渐成为清宫廷名点。豌豆糕在山西的曲沃、侯马、河津等地又叫做“豆沙糕”或“澄沙糕”,由豌豆、栀子、柿饼制成。当地人喜食豆沙糕,成了不少外来人的生意经,民谚有“来到曲沃县,住在大东关。抄弄一副担,赚点豆沙钱”。民国年间,豆沙糕担摊比比皆是,成为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豌豆糕制作材料

  主料

  白豌豆500克。

  辅料

  优质柿饼400克,白糖250克,青红丝50克,碱面、香精水、米黄食色各少许。

  豌豆糕制作方法

  制法一

  1、先将豌豆用磨破成瓣渣,用簸箕簸净豆皮、洗净。取一口大炒锅添入2000克清水,上旺火烧开后倒入豌豆和碱面,等锅开后撇净浮沫,把火焖住,用温火把豌豆熬成糊状,加入食色和150克白糖,用木棍拌匀。

  2、净柿饼去盖,切成2--3厘米厚的薄片,铺在大搪瓷盆里,摆成象征性的花样,撒上一层青红丝,倒入一层熬成的豌豆糊,上面再摆上一层柿饼(不用再摆花样),再倒入一层豌豆糊,如此一层柿饼一层豆糊将原料用完晾冷凝固即成(最好放在冰箱内冷却)。吃时翻扣在案板上,用不锈钢刀切块装盘洒上雪花白糖和香精水即可。

  制法二

  将豌豆磨细,温火熬成糊状,加糖精、食色,搅匀。另取柿饼,去盖切成薄片,摆入容器内,撒一层青红丝,一层豌豆糊。依次撒若干层后,晾冷。凝结即成,食时切块盛盘,滴雪花白糖及香精水少许。大凉下火,清口利嗓,筋利绵甜。为夏令食品。

  营养价值

  豌豆:豌豆中富含优质蛋白质、胡萝卜素,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降低人体癌症的发病率。豌豆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能畅,起到清洁大肠,防止便秘,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与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还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

  柿饼:柿子的营养素十分丰富,是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柿子含碘,因缺碘引起的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食用柿子很有帮助。一般人经常食用,对预防碘缺乏也大有好处。柿子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可以补虚、解酒、止咳、利肠、除热、止血。柿饼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等功效。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机体的伤害,能够醒酒解醉;柿子含有黄铜甙,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靖安人家美食豆饵,白云深处那缕思香

本地资讯创作者

豆饵,为老家叫法,即豆腐乳。“饵”为方言谐音,因这豆腐乳实在好吃,颇诱人,姑妄自命名。

作者 司徒予可

味道这东西,先被鼻舌所诱,后牵扯肠胃,再存之记忆。吃饭吃菜吃个味道,品茶品酒品个味道,穿衣穿裙穿个味道,看人看物看个味道。人一生一世,酸甜苦辣咸,活也是活一个味道。味道,缠绵于嘴悱恻于心,可谓一言难尽。

在老家,若一个人说话添油加醋,捉影捕风,口无遮拦,定会被人骂作“你是不是口里没有味”,言下之意是,你嘴里定是无东西可吃,净扯些不咸不淡的东西。

话不投机,亦是不对味。

豆饵,难登大雅之堂,在我老家却登堂入室。小到饭桌,大到酒席,不可或缺。可以说,没吃过豆饵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靖安人。即便是那些常年在外走南闯北吃过山珍海味的人,回老家若一见豆饵,眼晴立马放光。不顾旅途劳累,迫不及待用筷子夹取一点,放入嘴里,咂巴两下,胃口大开,疲惫顿消。

肠胃安放妥当,才算回到了家。

从前见过伯父,就着一小碟花生米,一两块豆饵,也能喝个一两盅烧酒。一时工作辛苦与生活不易,仿佛皆抛诸于脑后。

父亲年少时,家境贫寒,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十三岁就跟着一木匠师傅学手艺。

师母很会腌豆饵,而且是腌那种带点臭味的豆饵。师傅要求严格,父亲虽说学艺认真,勤快本分,也是很忌怕师傅。从前拜师学艺,跟做崽一样,什么活都得干,不然几年下来,师傅只教你点皮毛。出不了师,就没法赚钱糊口。

每每待干完活收拾好工具,师傅饭已吃完,又急忙给师傅递上水烟与茶杯,师傅说没事了,才可开始吃饭。那年月,没什么好菜,饭能吃饱就不错。每到这时,师母会特意去厨房里夹块豆饵到父亲碗里。父亲后来虽然未当木匠,但师傅所传手艺与师母腌的臭豆饵却一辈子记着。父亲说,师母腌的臭豆饵真香。

对于当年读书的寄宿生来说,豆饵更不陌生,乃常年必备。那时除了从家中带些咸酸菜、干盐菜到学校外,豆饵算带的最多,因下饭省钱,又可久藏。

不知当年与我一样的寄宿生,还记不记得自行车龙头上曾挂过一罐豆饵,从县邮局对面那小巷子骑行而过,再穿过操场,抵达学生宿舍楼。宿舍楼,老态龙钟的样子。从前是一中老教室,后辟为宿舍,后又改作高考补习班教室,青砖灰瓦,木楼板木楼梯,人一走动,整栋楼像个风铃似的乱响。若下雨,雨声从四面八方而来,总是盖过了读书声。

做豆饵,一年四季皆可,以冬季为佳,因易储存。立冬后,家家户户就盘算起做豆饵了。

首先要选上等豆腐。家乡水清无污染,豆腐自然香嫩爽滑。豆腐尤以高湖镇,山上乡下一带的豆腐为佳。老家大豆多种于田埂地头,不像北方为大面积播种。这种豆子颜色虽不好看,颗粒也不大不饱满,可磨成豆浆时会泛出一种独有的清香。一条街上,只要有一家豆腐店,一大早,整条街都会被豆浆的香气所霸占。

老家镇上有条老街,有个临街豆腐作坊是崔师傅家的,豆腐做得特好。他一直想生个男孩,因前面所生五个皆为女儿。待他老婆怀上第六个时,已是高龄产妇。十月怀胎,巴巴地等到一朝分娩,最后还是个闺女。据说,有一个月,他做豆腐都一声未吭。如今,听母亲说,他们家生活挺好。可以想见,六件小棉袄,还不把大人的心给化了。

腌制豆饵,不复杂,做好得用心。豆腐,要选不老不嫩。老了大多是渣,吃起来木讷,不爽滑,一股涩味。嫩了,立不住,一碰就破,易松散,败相。

首先把豆腐切成一寸见方小块,放于竹编的盘箕上,或放于竹篮内,方便漏水,底下垫上一层干净纱布。现在图方便的,也有用塑料盆或不锈缸淘米盆来盛放。我钟情于用竹篮子,不知是那油光发亮的竹制表皮令人舒服,还是从前看惯了外婆、奶奶做豆饵时都一直用竹篓、竹篮来做。

待豆腐块摊开滤干水后,再找个大塑料袋把整个竹篮装起来,袋口扎紧。篮子放入木橱中,或置于谷仓中。总之,周围环境要求干净、暖和,吹不到冷风,利于发酵。

这期间,不能随便移动竹篮。食物如人,有灵性,不能随便打扰。

几天后,可闻到淡淡香味飘出。豆腐已有了微妙变化。

十多天后,如果豆腐块表皮上长出薄薄一层黄斑,即霉菌,则刚刚好。如颜色发黑,说明发酵过头,豆腐已变质,应弃之。

第二步就要准备好包裹豆腐的豆饵拌料了。拌料由干辣椒粉、食盐拌制而成。有的依个人口味可加些芝麻。

接下来,把霉好的豆腐块一块块用筷子轻轻夹起,放入调制好的粉末里打滚。用勺、筷把拌料往豆块上浇均匀,豆腐块表皮就会粘敷上一层红红的辣椒末,然后再轻轻夹取放入玻璃瓶中密封,过个几天即可开罐食用。

儿时有一次,我也用筷子去夹着玩,没想到用力过猛,直接将豆腐块夹塌变形。奶奶说,做事莫太用力,要匀着劲,试着来。

有的人家做豆饵,会在封罐前往豆饵罐中倒点高度白酒、炼油,一可保鲜,二能提香。讲究有创新精神的,还会加些白糖、桂皮、八角等入内,亦别具风味。

嘴馋的人,到底是忍不住,豆饵封罐不到两天,就急着开罐来吃,一尝却直皱眉头。此时盐还未完全化开,咸辣只停留在豆腐表面。辣椒的辣、食盐的咸、霉茵的鲜还未充分融合,此时的豆饵当然不好吃,得假以时日。对于食物,还要有点耐心。

至于辣椒粉,选料也极为重要。最好用本地辣椒,待长红后再采摘。摘下后靠日子熬红的可不行。认真的人,会用干净纱布把每一根辣椒上的水气擦干净,再晾晒,以免表皮起白斑。

辣椒干晒好后再送去用机器碾磨。旧时用木舂石臼,费时费力,且还有不少大颗粒无法弄碎。好多人一说起手工,往往众口一词叫好。我以为也不尽然,机器打磨的应更均匀,只是不必磨得过细。豆饵上有些未碾碎的辣椒籽或皮,还更添食趣与嚼劲。

豆饵做得好不好,不必开罐试吃才知,看看外观便八九不离十。透过玻璃瓶,若见里面匀匀净净,豆腐不相互挤压,一块是一块,辣椒粉红艳鲜亮,即为好豆饵。

储存豆饵无甚讲究,密封就可,开盖食用后放冰箱更好。平时取用,不要用沾了生水的筷子去夹豆饵,以免豆饵变质。

吃多少拿多少,奶奶说过。

母亲告诉我,做豆饵没有诀窍,最重要是干净二字。器皿、筷子都要用开水煮过,辣椒,包括食盐都得干干净净,不沾生水。虽说做豆饵无须沐浴斋戒,但怀着干净心,伸出干净手,还是要的。

前几年曾传说吃豆腐乳会防老年痴呆,以致食堂餐桌上常摆有几块豆腐乳。我不太信网上说法,说来道去,内容常常反转,打自己嘴。食物这东西,好吃卫生喜欢就好。

如今超市里各式各样的豆腐乳大行其道,大多白白的,泡在不清不楚的盐水里,不入眼。

外乡的豆腐乳,我不是说不好,就是不喜欢。总觉那轻薄寡淡的口味,既不辣,又太咸,可能味精放太多,说不定还加有防腐剂。每当这时,我就想起家乡的豆饵,味道正,入口化,回味无穷。有时吃早餐,我还会把馒头掰开,涂抹些豆饵进去,不仅三餐食欲有了,身上任督二脉似乎都打开了。

在老家,哪怕办再大的酒席,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后,总有人会问一句“有豆饵么?”旁边服务员一听即心领神会,两三块豆饵,用个小碟或小碗盛上端来,一桌人便忙着下筷,瞬间倒把大菜给忘了。

平常若没有胃口,如夹点豆饵,定让你食欲大增,吃个畅快淋漓。从前生活困难时,没多少菜,不少人只吃一块豆饵就可吃下一碗饭。

豆饵虽是小菜佐餐,却是老家人餐桌上钟情之物。它独有的香辣咸,加上豆腐发酵后特有的鲜,实乃下饭极品。

好多人离开老家时,土特产中带的最多的,除了米粉,另外就是豆饵,哪怕有可能渗油都不担心,用保鲜袋反复包个几层再放入行李中。家人朋友同学在你离家前问的最多一句话是“这回外出,要不要带罐豆饵去吃?”

豆饵,时光孕育出的美味,与你恰好相遇,便演绎出这份欢喜。

今天,重写旧文,突然觉得之前把家乡豆腐乳称为“豆饵”是否合适。如按家乡话发音,“豆饵”读成“豆惹”,发音才更准。我私自称作“豆饵”,是据字义来定,仅兼顾发音相近。仔细一想,如唤作“豆惹”会不会更恰当些,或更意味深长。

招人喜欢的,总是让人牵肠挂肚,惹不起,又躲不开。(完)

井陉:北防口豌豆农庄,居家出游首选之地

井陉县广播电视台广告信息部

5月5日,虽五一假期接近尾声,但是也抵挡不住,城里人对农村恬静生活的向往。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孙庄乡北防口村静港湿地豌豆农庄,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山环水绕,绿树掩荫、小溪淙淙,人流很多但距离相隔有序的地方,一家大人陪小孩给小羊喂草,满脸的笑容,充满情趣。

旅客正在清澈的泉水小溪洗手

静港湿地豌豆农庄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北部,据省会20公里,占地350余亩,农庄内自然泉眼众多,山泉汩汩,小溪清澈,鱼翔虾泳。这里绿树葱茏,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优美,山体植被覆盖较好;农庄内建设有沙滩、网红秋千、萌宠乐园、花海、农产品采摘、美食街、竹筏漂流、亲子体验、研学教育等娱乐生活体验项目,引得无数游客来这里流连忘返。

游客正在碧波荡漾的河里用竹筏漂流

据悉该农庄由河北大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巨资建设,由孙庄乡引进,通过与农庄周边村协商,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农民的土地连点成片,以先进的经营理念集约式开发,建成了集生态观光采摘、水上漂流与田园生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休闲景区,不仅为省会市民出行增添了新景点,而且还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解放了村民思想,刺激了地方文化发展,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来源 井陉视窗 古驿陉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71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