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天龙山亦名方山,海拔高1700米。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寺,宋代易名为圣寿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庙被焚毁。一九八一年,搬迁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现已修葺一新。

中文名:天龙山石窟

地址:山西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

海拔:1700 m

修建时间:1981

特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9:00-17:30,16:30停止入场

门票价格:30.00元

著名景点:大佛山

建议游玩时长:6-8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春夏最佳

探访天龙山千佛洞石窟

牛年(2021年)央视春晚“国宝回家”特别节目播出: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主佛首回归祖国。这一消息可谓“牛气冲天”,一夜之间,天龙山石窟“火爆”全国,成为万众瞩目的关注点。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柳子峪西端天龙山的北山东西两峰山崖上,是始于东魏,历经北齐、隋、唐、五代等不同时期开凿的。现存石窟25个,造像500余尊,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物商贩勾结天龙寺庙僧人,对天龙山石窟进行大规模盗凿,使绝大部分精品文物流失海外。

这次回归祖国的这尊佛首,就是天龙山第8窟北壁主佛被盗走的佛首原物,是天龙山石窟中唯一的隋代作品,其上承北齐端庄慈祥特征与下启唐代丰腴秀美之风格,是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的重要实例,十分珍贵。这尊佛首回归祖国后,现还在北京保存,我们盼望它早日物归原处,让惨遭劫难的这一尊天龙山千年佛像以完美之身笑迎八方来客。

其实,天龙山北山东西峰山崖上的这25个石窟,并非天龙山石窟的全部,而是其主要部分,人称之为上洞;在天龙山北山与南山之间峡谷河滩山崖上还有几个石窟,为天龙山石窟的下洞,人称“千佛洞”,因其地处沟深林密的断崖险境,知道的人不多,见过的人就更少了。也不知何因,我对这些被人遗忘的角落情有独钟,常记在心,并寻机探访。

今天又是一个风和日暖的好天气,我与老伴骑车专程去探访天龙山千佛洞石窟。

天亮就出发,我俩骑车由晋源新城出发,上晋阳大道南行,经晋祠、王郭村,从牛家口村进入柳子峪,经下石村、天龙山隧道西口(还未通车)、窑头村,把自行车放在村西新建的天龙山游客中心大厅(还未营业)外,就顺柳子峪峡谷步行前往。

关于天龙山千佛洞石窟,在清末民国时的晋阳名士刘大鹏的《晋祠誌?柳子峪誌》中是这样记载的:“千佛洞一名下洞,在圣寿寺南,临涧之西崖腰间。深可二丈,高可五丈,面向于东。中凿佛像甚多,且就所凿之石为碾为磨,资以避兵也。入洞之道,在崖由东而南之折处,缘崖巅而下五六步许,攀石踏磴,再行四五步始能入洞。其处甚为险绝,祇容一人,上下不得两人并行,攀援偶疎,即陨坠崖下,毙于深涧矣。惟探险家敢入,常人不敢冒险而入者多。明代嘉靖二十五年高僧古潭(姓王法名净深)之徒都钢僧道冏创凿。清季光绪二十九年,危崖大崩,洞遂斯灭。”

从刘老先生近百年前的记载可知,天龙山千佛洞石窟,在圣寿寺南面的峡谷河边西崖绝壁之上,从天龙山寺庙南下可达(我们因专程去探访千佛洞,并熟悉路径,就走了从窑头村经峡谷直达此处的捷近路)。洞窟内开凿佛像很多,所以就叫成千佛洞吧。因进出石窟道窄路险,加之沟深林密,极其隐蔽,可避兵乱之患,并用所凿之石做成石碾石磨。此处石窟的开凿是在晚于上洞石窟的明代,可惜在清代已崩塌。刘老先生在此处对石窟的数量及窟内造像等未作具体叙述。近百年之后的天龙山千佛洞石窟现状如何呢?这就是我们这次探访之目的。

(柳子峪内的冰河与冰瀑)

(柳子峪天坑石门木栈道)

我们踏着新修的木板铺筑的通道,穿行在冰河、冰瀑已开始消融的柳子峪峡谷中曲折前行。从峡谷较宽处抬头北望,可见天龙山北山东西峰石窟一线排列,漫山阁雄伟壮观;转头南望,天龙山南山的瞭望塔(防火用)与插旗石耸立于松柏簇拥的山巅。我们在峡谷美景的伴随下,经过柳子峪大冰瀑及旁的天坑石门栈道,顺峡谷冰河再上行不远,就看到上下松柏密布的悬崖绝壁上有四个人工开凿的长方形洞窟,就是天龙山千佛洞石窟!

此处石窟正如《晋祠誌》所载“临涧之西崖腰间……面向于东”,书中描述的“甚为险绝的入洞之道”,由于“危崖大崩”,已无踪迹。但洞窟还在绝壁腰间,并未全部“澌灭”,前部崩塌,洞窟后部尚存。我们隔着冰河观望,依稀可见残窟口处有石佛,就用手机拉近焦距拍下照片。

(千佛洞残窟口可见佛像)

崩塌前的天龙山千佛洞石窟是什么情形呢?对此《晋源寺庙》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千佛洞石窟,为明代石窟。分布面积103平方米,共有洞窟4窟,东西向排列,由东至西为1~4窟。洞窟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方形,平顶,造像题材有佛教、道教人物。1窟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及十六罗汉像,2窟雕佛像7尊,3窟雕道教元始天尊及侍者像……”

看来从清光绪二十九年千佛洞石窟前部随山崖崩塌后,就再没有修缮,剩下的石窟后部悬置在半山崖而无人问津。现存的残窟内部究竟情形如何呢?我有些不死心就这样远观一下,就与老伴相扶持趟过冰河,发现并循着探访者踩出的小路,攀爬到山崖底下,近距离抬头仰视有好几层楼高的悬崖峭壁,但反而更看不到山崖中部的石窟了。

我发现山崖东边陡坡处有人攀爬过的痕迹,就循迹而上,终于攀爬到一个残窟口下一人高的地方,再上就上不去了,残窟口下是近2米的绝壁。我又发现有几截木头竖在残窟下,如踩上它年轻人可以爬上去进入石窟,但我老胳膊老腿,不敢上也上不去。如举起手机就可拍到石窟内部,但人站在木头上不稳怕摔下去。

这时老伴也攀登到我身旁,我双脚踩在木头上,她用全力推住我的身体,我这才能空出双手,高高举起手机,终于拍了几张残窟内部的照片。

(残窟左壁现状)

(残窟右壁后壁顶部现状)

(残窟内部左右上下现状)

我俩相扶持着下到山崖底下,我急忙打开手机看拍下的残窟内部现状照片,一下就辨别出这是天龙山千佛洞的第1窟。因照片上的情形与《晋源寺庙》中描述的基本吻合:“第1窟窟内设高坛,后壁佛坛上雕三身菩萨,中为观音菩萨,头戴冠,舒坐,下有坐骑犼。左为文殊菩萨,头戴冠,身着双领下垂袈裟,坐在狮子上。右为普贤菩萨,坐在象身上。洞窟两侧坛上雕刻有十六罗汉像。”再细看现状点数一下,十六罗汉像因石窟前部崩塌缺少了3个外,其它坛台、佛像、坐骑还都存在,除一尊罗汉较完整外,其它都残缺不全,头部或被盗凿或已风化,惨不忍睹。

其它2、3、4窟的现状呢?因我们无法爬上去未看到,只是在远处看到残窟口处还有佛像,估计与第1窟情形也差不多,石窟前部已崩塌,后部还存在,但也残缺不全了。对此只能再看《晋源寺庙》中的描述了:“第2窟窟内后方起高坛,雕有三身佛像,左右壁后部坛上各雕二身佛像,合为七佛。东西壁前部雕有千佛。第3窟窟内后方起高坛,坛上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像及侍者。左右壁各雕五身倚坐天尊像,天尊头戴冠,身披道袍,足穿方头履。左右壁前侧还有二身立姿天尊像。”书中没写第4窟,可能是第四窟没有雕佛像?还是怎样?不得而知。

从上可知,“第二窟东西壁前部雕有千佛”,故把此处的石窟称为千佛洞,名副其实。

我们踏过冰河,站在木栈道上,回望这天龙山北山与南山之间、柳子峪峡谷河滩西山崖上的、早已崩塌的千佛洞石窟,心中百感交集。感到今天探访目的达到,基本了解了天龙山千佛洞石窟的现状;对此处石窟的崩塌、风化感到可惜,对此处石窟佛像的盗凿的行为深恶痛绝;期盼此处石窟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开发,让隐藏于沟深林密处的国宝重现异彩,成为天龙山景区的又一处旅游景观。

天龙山千佛洞石窟,再见!

天龙山后山还藏有一处神奇的唐代石窟

天龙山后山还有石窟?是的。不仅有,而且是天龙山石窟中最隐秘、神奇的一处唐代石窟。

退休后,我与老伴喜欢去晋源西山爬山锻炼及观景访古,我曾三次探访过天龙山后山的这处唐代石窟。今天重新提起,是缘于今年“春晚”。

牛年(2021)央视春晚“国宝回家”特别节目播出:天龙山第8窟主佛首回归祖国,让天龙山石窟一夜“火”遍全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这第8窟是天龙山主峰东西山崖石窟其中之一,此处有历代开凿的石窟25个,为天龙山石窟的主要部分,人所共知。其实,天龙山石窟还有两处,一处在天龙山北山与南山之间的柳子峪河滩山崖上,有4个石窟,人称千佛洞,知道的人不多,见过的人也少;另一处在天龙山主峰后山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在一块巨石上凿有3个石窟,知道的人也少,见过的人就更少了。

天龙山后山石窟,我是十多年前在一本《晋阳文史资料》中看到的,说天龙山后山的程家峪村西南、密林悬崖处的福惠寺东、一块巨石上凿有3个石窟,当地还有“先有福惠寺,后有天龙寺”的说法。那时我还未退休,看后就被它吸引,并待机会去探访。

第一次探访,在退休四年后初夏的一天,我与老伴骑车前去的。我们走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太原二中上学时去天龙山春游曾走过的路。我们从晋源南街(太原古县城内)出发,进西山风峪再到程家峪村放下自行车。村舍依然分布在陡峭山坡上,但村内空无一人,已搬迁到山外,想找个村民问路也不成,我俩只好背包拄杖前去探访。我们顺山路,先后走到两个岔沟的尽头,都是废弃的窑口及煤场,无路再可走,也不见什么寺庙石窟,还费了许多时间。最后探行到程家峪沟最南端山崖下,出现西南、东南两个岔沟。岔沟内沟窄崖险,草木茂密,溪水流淌,加之对石窟位置心中无底,就我老俩口,不敢孤单冒险前行,且时间已近中午,就打了“退堂鼓”,返回到村里。正好来了一个护林防火员,问后才知:从最后东南方向的岔沟一直上去,就可找到寺庙与石窟,但很少有人去,沟里路也不好行走。我们就骑车返回,第一次没探访到天龙山后山石窟,但摸清了前去的道路。

第二探访,是2017年3月15日,我俩又约了五个登山好友,我们是从晋源新城骑车进风峪,又到南岔的程家峪。这次因心中有底,把车子放在村口,直接步行来到山路南端山崖下,从东南岔沟循着其它探访者踩出的路迹而行。沟内两边山势陡峭,乱石满沟,草木丛生,溪水长流,不好行走。一会儿,沟中约3米高的绝壁挡住去路,我们就互相扶持、手脚并用,从临时挷的木梯攀爬上去,再上行一会儿就进入高山密林之中。在一处还结冰的溪流处右拐,我们惊喜地发现山崖下有一座残破寺庙,没问题!这就是书上说的“福惠寺”,但看到一木牌上已改写成“佛回寺”。

我们眼前看到的佛回寺,紧靠山崖有石窑洞三孔,其中一孔内还堆放着几尊残缺的泥质佛像,洞墙上还有或清晰或模糊的壁画。石窑洞旁还残留着几根方形石柱,在荒草中还散落着石磨石盤……这一切好像在诉说着寺庙从前的模样与昔日僧侣的生活。

我们又顺小路找见佛回寺东约300米丛林中的石窟。只见一块长十余米,高约四米的巨石斜躺在山坡上,上面开凿三窟,每窟中雕有观音菩萨等坐像,两侧还站有待像,总体大小有二十多个佛像。但整体风化严重,残缺不全,佛头多数被盗,一派惨状。

《晋阳文史资料》第七辑(2003年版)中载:程家峪村西南3公里许,有深山悬崖古洞“福惠寺”上下两院遗址。下洞洞中壁画栩栩如生,洞前一盤大石磨可窥见其当时之辉煌;上洞也称后洞,为唐代风格,其石窟凿造在高4米,长10余米巨石上,与天龙山石窟中唐代造像均为一时凿造,惜部分佛头已被窃毁……我们看到这处唐代开凿的石窟现状,与近20年前书中描出的基本相同,但石窟内佛头已没有一个完好的,更加风化严重或有被窃新痕。此处石窟处于人迹罕至的天龙山后山密林中,至今任其风化和人为破坏,感到痛心与无奈。

这次探访,终于找到天龙山后山唐代石窟,并在返回途中,又发现了另一条山中小路,可通往从晋祠到天龙山的公路上,而且离天龙山主峰不远。

第三次探访,是在三个多月后的6月29日,我与老同学李海清、张庭会及文史爱好者张继青等十四人,是坐汽车从晋祠到天龙山的旅游公路去的。快到天龙山主峰时,汽车停在公路边较宽敞处,我们从第二次探访时发现的小路前行,经过一处杏园与已退耕还林还草的高山坪地,再下行一段曲曲折折遮天蔽日的松林小路,就到了佛回寺遗址,真可谓是“深山密林藏古寺”。这条路比从风峪到程家峪村、再从沟岔而攀行的路捷近好走的多。我们看过佛回寺,又来到寺东的石窟处。大家坐在林中草地上休息,张继青指着石窟说:“咱们见过的石窟,都是方方正正的,佛像也是坐立端正的,唯有这个巨石上的石窟,却是斜躺着的。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流传着这么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

他接着说:“据说,这处石窟同天龙山前山的有些石窟一样,也是开凿于唐代。那时程家峪村有个姓侯的后生在石窟旁种地,累了他就到石窟处息的。他发现一个佛像耳朵里住着一窝野蜂飞进飞出的,就用衣服蒙住头用树枝把蜂窝捅掉,然后靠在佛像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好像听到石佛说:“谢谢您勤劳善良的后生,您帮我赶走了困扰我多年的野蜂。我给您个回报,您想要什么呢?”后生想了想说:“我是个种地的受苦人,最想要的是干活的力气。”石佛就对他吹了一口气,后生就睡醒了,觉得刚才做了个梦。他要起身再干活去,但衣服被巨石压住,起不了身。他就伸手把巨石一掀,沒想到几万斤重的巨石竟然被他掀起,衣服拉出来了,但巨石却斜了……从此,天龙山后山巨石上的这处石窟,就一直斜躺在山坡上,窟内的佛像不论坐立都是斜着身姿。

我们都听着入迷了,佛像真能显灵吗?今天结伴而行的老同学李海清近日左脚后跟疼,他今天就是拄着拐杖来的。他走到中间佛像前,摸了摸石佛的左脚,并默默祈祷。返程途中他说左脚后跟基本上不疼了。你说神奇不神奇,信不信由你!

以上就是我三次探访天龙山后山唐代佛回寺石窟的经历简述。

隐秘于深山老林、神奇的天龙山后山唐代佛回寺石窟,也是天龙山石窟的一部分,期盼加强保护与开发,早日成为天龙山景区的又一处旅游景观。

百年漂泊,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家了

漂泊百年,一朝归来。

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亮相今年央视春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于含笑归来。

这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追索回归的天龙山石窟流失文物。千余年之前,天龙山石窟造像以高雅柔和、雄健优美和飘逸多姿的风格,创造出独特的“天龙山样式”。近百年前,天龙山却遭人觊觎,历经中国石窟寺史上最为惨烈的劫掠,佛首四散,珍宝蒙尘。如今,第8窟佛首的回归,奏响新中国的盛世强音。

翘首期盼佛首回归漫漫征程彰显国家强大

天龙山石窟佛首要“回家”的消息,最早是在2021年央视春晚上透露的。当时,解读佛首的主持人、著名演员张国立和考古专家、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宣布了按照文物原属地的原则,佛首要回归天龙山的消息。对于公众,特别是山西人来说,佛首回家,已经在激动和兴奋中等待了近半年之久。

此次回归的佛首高44.5厘米、宽33.7厘米、重55.5公斤,为天龙山石窟第8窟中的主尊佛首。天龙山石窟第8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根据窟前壁《石室铭》记载,此窟由当时驻守晋阳(今太原)的杨广为其父母祈求功德开凿。造像上承南北朝之风格,下启唐代丰盈秀腴之先声,是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的重要实例。

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会的指使下,太原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此次回归的佛首,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盗凿出境,流失海外。

佛首回归,源自一场海外的拍卖会,但鲜为人知的则是国家相关部门及文博工作者为其回家所付出的努力。

2020年9月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拟于东京拍卖一尊“唐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天龙山石窟流失文物;

9月5日—10月10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及相关专家,依据拍卖发布信息,对该拍品进行鉴定,初步确认为天龙山流失的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10月4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向拍卖方发出《关于停止拍卖天龙山石窟佛头的函》,明确要求该会社停止拍卖此尊被非法盗凿、流失的中国文物;

10月5日,国家文物局致函该拍卖行,要求终止与该佛首相关的拍卖和宣传展示活动,予以撤拍;

10月16日,该拍卖行积极配合,作出撤拍决定,终止有关宣传。国家文物局与拍卖株式会社董事长张荣(旅日华侨,浙江杭州人)取得联系,鼓励促成文物回归;

10月31日,张荣与日籍文物持有人谈判完成洽购。经国家文物局的充分沟通,张荣决定将佛首捐献给中国政府;

11月1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文物移交仪式,张荣将天龙山石窟佛首无偿捐赠于中国国家文物局,并移交使馆保管;

12月12日12时,佛首自日本安全抵达北京,重回祖国怀抱;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实物鉴定,并对文物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确认佛首属于隋代真品无疑,并暂定该佛首为国家一级文物;

2021年2月11日,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央视春晚;

2月12日—4月18日,佛首首次面向公众,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与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中展出;

7月24日,佛首由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天龙山原属地的流失海外文物。

佛首含笑而归,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古老民族历经坎坷、百折不挠,向着复兴奋勇前行的勃勃雄姿,更是国力昌盛、实现伟大飞跃的生动剪影。

佛首含笑露真容抚慰天龙山百年伤痛

近半年来,提到佛首回归,大家就有很多问题。“佛首什么时候回归?”“去天龙山石窟参观能见到佛首真容吗?”对此,山西晚报记者告诉大家,佛首“回家”后已被第一时间摆放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展厅内,“复兴路上国宝归来——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首特展”也随即开展,公众不仅可以近距离一睹佛首容颜,还能通过这样一场展览,了解天龙山石窟不平凡的历史。

第一展厅名为“乱世之殇”,当你走进展厅,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组大屏幕,上面播放的是与天龙山石窟有关的视频,从秀美风景到洞窟内外,以及各类石窟造像的扫描图片,通过这样一组视频,对天龙山石窟就有初步的了解。

顺着展厅向西行进,在中厅的露天空间里,能看到3D打印的第8窟中心塔柱及造像,其形制与实物等大,色泽鲜艳华美,造像也完全是对丢失文物的复原。通过3D打印技术,我们可以回望1400多年前,第8号洞窟在开凿时的壮美场景。

步入第二展厅“盛世之归”单元,你会有穿越感。展厅被复建成了第8窟的模样,洞窟北壁、东壁、西壁佛龛及造像完全呈现到室内,佛首就被摆放在展厅正中间,营造出昔日“家”的氛围。眼前的一切会让人觉得内心安宁:佛首终于到家了。

仔细观察这尊佛首,你会发现她与镜头中的影像作品相比,更为可人。佛首肉髻低平、脸庞圆润、双目微闭、嘴唇微抿、笑意含蓄,环绕四周,不管你站在何处观望,佛首脸上微启的笑容都不会逝去。此国、此城、此山、此窟,佛首的微笑再一次在天龙山绽放,那份笑容,抚慰着中华大地上百年的离殇之痛。

展厅内,还展现了天龙寺遗址出土的一批石刻造像。这些珍贵的石窟遗珍也是首次向世人进行展示,尤其是一批唐代的佛造像文物,造型生动、雕刻精美,堪称唐代天龙山石刻造像艺术的精品。

你瞧,这尊胡人造像,高鼻深目、颧骨微凸,还留着络腮胡,额头处却戴着一个“金箍”,与《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佩戴的“金箍”别无二致,这难道是巧合?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戴着“金箍”的造像极其罕见。在另一尊胡人造像中,依旧是高鼻深目,眼睛微闭,但嘴角微微张开,面颊上依稀显露出小小的酒窝……“这些胡人造像都很有特点,从侧面反映出唐代时期太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说。

复兴路上的见证感悟历史坚定文化自信

国运兴,则文化兴。近年来,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大学学术机构通力合作,对散落在9个国家、近30座博物馆的100余件天龙山造像,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并借助数字复原技术,让流失百年、分隔两地的造像身首合一、魂归故里。2019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项目在法国进行了交流展出,获得好评。该项目是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项目,在全国率先走出了可供借鉴的太原模式。如今,佛首回家,更彰显了走向复兴、走向强盛的中国力量。

在回归仪式上,佛首捐赠人、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董事长张荣先生表示,“捐赠佛首在我的人生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让与身体分离已百年之久的佛首,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她的故土。”虽然当时是无偿捐赠,但是政府奖励了30万元,这笔钱他将捐出,用于支持文物追溯和返还工作,希望通过这次捐赠,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流失文物的回流事业上来。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佛首回家,在高兴之余也为我们文物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使命和担当,那就是要围绕‘让文物活起来’做文章,要挖掘天龙山石窟所蕴藏的深厚晋阳文化中华文化,使人们在游太原游山西中感悟历史,享受文物保护成果。”刘玉伟说,希望通过这场展览,让更多老百姓感受到山西的历史文脉、感悟人生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复兴路上,国宝回归。

回首过往,所有的归来,皆是召唤。

面向未来,所有的追寻,终有回音!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67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