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宫御膳银丝杂面

银丝杂面是一种用各种豆子面和制而成的面条,是承德民间传统食品,已有300多年历史。承德属于杂粮产区,古时候麦子多从关内购进,售价高昂,而承德人又十分喜欢吃面类食品,人们就用土产的各类豆子磨成粉,轧制成杂面食用,后来杂面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市井。  银丝杂面的原料有豌豆、绿豆、冬小麦、江豆。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嗜好配以各种肉丁、蔬菜、辣酱或其它不同佐料。其特点是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可消热、祛毒、开胃、降压。常食对冠心病、糖尿病多有益处。( 承德)

清宫御膳银丝杂面

一城一味 | 承德特色饮食--银丝杂面、拨御面

承德人好吃,作为一位承德土生土长的吃货,无疑这也是喜而乐见的事情,承德有哪些特色小吃呢?银丝杂面、南沙饼、承德凉粉、荞面饸饹、玫瑰饼、拨御面、烙糕、驴打滚、、御土荷叶鸡、平泉改刀肉、碗坨、平泉羊汤、茶糖、口蘑、二仙居碗坨、羊汤汽锅野味八仙,那么今天开始就为大家逐一介绍,大家坐下来尝尝鲜!

银丝杂面

银丝杂面是一种用各种豆子面和制而成的面条,是承德民间传统食品,已有300多年历史,后来杂面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市井。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皇帝每次偕后妃来避暑山庄,都要派太监到热河街的杂面铺,购买杂面。可见,银丝杂面已成为常用御膳之一。清末至民国初年,承德府经营杂面的铺子已有十余家,其中尤以火神庙"广益水"、"三官庙"、"义泰兴"和"磨坛"等杂面铺最为有名。这几家店铺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面条拉力强,可盒装作为礼品馈送亲友,直到解放前,而杂面铺还在街头巷尾或设摊或肩挑,叫卖杂面,深受人们欢迎。

银丝杂面的原料有豌豆、绿豆、冬小麦、江豆。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嗜好配以各种肉丁、蔬菜、辣酱或其它不同佐料。其特点是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可消热、祛毒、开胃、降压.常食对冠心病、糖尿病多有益处。

拨御面

承德吃荞麦的方法很多,最享盛誉的当首推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的拨御面。我第一次也是在隆化县张三营镇吃到的,当时还同公司到县区里发展业务,当即入嘴就已如醉如痴了。

据记载,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途经一百家子,太监特命当地拨面师姜家兄弟为乾隆制作荞麦拨面,以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和纯木耳做卤。乾隆一见眼前的拨面洁白无暇且清香扑鼻,顿开食欲,连吃两碗,从此,拨面改名"拨御面",一百家子白荞面名声大震,姜家兄弟生意也更加兴隆。70年代后期,青年厨师辛占武重新钻研和恢复了这一传统技艺。

拨御面的原料有一百家子的白荞面、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等。将煮好的面盛在碗内,浇上用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做的卤即可食用。面洁白如雪,风味独特,并有开胃健脾、降低血压的功能。

相关阅读:

“一座城市,一种味道,带你一起品味这座城市!”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吃哪儿 ←← 长按选择复制,合作微信:cdzhouyang,投稿:haoey@vip.qq.com(投稿注明:吃哪儿投稿)

来北京玩,海淀区这五种美食一定要去打卡,有两道是清宫御膳名菜

#北京海淀生活#海淀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城区西部和西北部,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元代初年,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水淀,故称“海店”,即今日的海淀。1952年9月,海淀区正式命名。

海淀区高校云集,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风景名胜都位于海淀区。接下来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来到海淀有哪些好吃的。

海淀玉巴达杏

海淀玉巴达杏,系北京市海淀区的特产,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数百年栽培历史,曾为贡品,具有果皮薄,个头圆润,口感好,成熟后晶莹剔透,多汁且沙瓤,口味香甜,杏仁甜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炸佛手通脊

炸佛手通脊是一道美食,主料是猪通脊肉,配料是鸡蛋、生菜叶,调料为植物油、干淀粉、味精等,主要通过油炸的方法制作而成。其成品金黄酥脆,又看又好吃。

荷包里脊

荷包里脊,始于清末,为清宫御膳房所创制。在清代,王公大臣皆随身佩带用金黄锦缎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用以装钱装物或作为衣外的装饰物。上面用金丝花线绣有花鸟虫鱼图案,形象美观,色彩鲜艳。御膳厨师便模拟荷包的样子,创制了此菜,后成为宫中名馔,全国优秀厨师董世国均擅长制作此菜,保留至今。

辣拌芥梗

辣拌芥梗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属于京菜系。把芥梗用清水浸泡,换水洗干净。然后用盐拌匀,腌制15分钟。最后搓洗,切成细长条状。青、红辣椒洗干净,去蒂去籽、切丝,姜切丝,都撒在腌过的芥梗上。然后把配料搅拌在一起即可。

宫门献鱼

宫门献鱼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此菜也是清御膳名菜。 据传此肴为清朝康熙皇帝亲笔命名,且是清宫迁大典中必须备有的菜点之一。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啦,感谢大家支持观看

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排名不分先后

清代帝王的行宫御苑-颐和园

颐和园原为清代帝王的行宫御苑,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一年(公元1886-1895年),慈禧天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第二年修复。

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设计手法和意境建造而成。全园占地约290万平方米,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主,是政务活动区,殿后为起居区。

仁寿殿

自上而下建有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殿堂台阁。佛香阁耸立于半山的高台之上,台高20m、阁高41m,阁为八角四重檐攒尖顶,气宇轩昂。横贯前山山麓。沿海北岸建有总长728m的长廊,枋梁上绘彩画4000余幅。

佛香阁

昆明湖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78%,湖中自北向南有一道仿杭州西湖苏堤二建的西堤。

湖中有一南湖岛,岛与湖东案之间由十七孔桥孔相连,桥长150m。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

湖西北绕过万寿山西麓,延伸至山北麓为后湖,后湖水面有宽有窄,与后山一起构成后山景观。位于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仿无锡寄畅园建成的一座园中园,环中央荷迟建有楼堂台榭,并用游廊相连,富有江南园林情趣。颐和园不仅院内湖山秀丽、殿阁辉煌,通过借助西山、玉泉山群峰的天然景色,丰富了空间,更显出宏伟的气势。

www.dfcgzs.com

关注“东方晨光”,了解更多古建文化知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64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