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红军学校

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旧址

红军学校

位于秩堂乡毗塘村。原创办于小田,1932年春迁此,1933年6月迁出。解放后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刘长希、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刘宗舜等红军老战士当年曾在此学习。旧址原系建于清代的零江书院,前后两栋,两侧分列厢房,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解放后,列宁小学、列宁中学先后设此。列宁中学保存有列宁高级小学校的一些课本、作业本及苏联1984年寄来的信函、照片。省政府、湘潭地区先后5次拨款维修。解放后,-同志亲自为该校题写了校名。

该校是当时遵照中央苏区政府指示创办的。1930年,中央苏区政府为大力培养工农革命子弟,提高革命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向井冈山革0据地、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下达了关于“培养工农子弟,选拔输送革命军事人才”的指示。7月,茶陵遵照中央苏区政府指示在此地创办学校,该校为中国兴建最早的一所红军学校。办学初期,陈毅、肖克、谭余保、段苏权、刘道生等革命军队-,曾先后来校指导工作。后由于-发动第五次反围剿,这个学校只办了三个学期,共为红军部队培养了160余名优秀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省政府、湘潭地区先后5次拨款对该校进行了维修。随后,列宁小学、列宁中学先后设此。1958年,该校改为茶陵列宁中学,被株洲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80年代初,茶陵列宁中学与苏联莫斯科卡拉梅舍夫斯基河岸街第二寄宿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与莫斯科列宁中央博物馆建立了联系,列宁博物馆给该校赠送了列宁的照片及数十万字的列宁文选和资料。

昔日的红军学校,成为今日的人才摇篮,75年来,该校共向社会输出人才11000余名,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近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这所中国最早兴建的红军学校,已成为了茶陵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由于该景点靠近井冈山革0据地江西宁岗,加之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第八线路从中穿过,平时来此参观的游客较多。2005年,茶陵县投资3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扩建,将列宁学校建成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河南省新密红军小学

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为了革命浴血奋战的英雄。缅怀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是实现祖国不断富强的必经之路。

在近代的革命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位于河南省的新密市属于最早进行革命的县区,造就了早期革命志士张书印、抗日先锋尚寅宾、开国大将皮定均等英雄人物,留下了荟萃山革命根据地、刘堂庙革命旧址、山头湾夜校农民协会旧址、豫西抗日根据地革命遗址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造就了新密浓厚的红色革命基因,并建起了多所红军小学。

5月11日上午,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就来到了河南省新密红军小学。新密红军小学前身是新密市直第二小学,以“美工”为办学特色,获评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先进单位吗,学校用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求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带领孩子们播种希望、收获梦想。2019年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河南省新密红军小学”

聆听一段红色故事,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每一段红色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无声的力量。在红军小学给这些小小红色少年们讲红色故事,特别还是小英雄的故事,算是一段奇妙的缘分吧!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他们勇敢、坚强、智慧,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在民族危亡时刻与父辈们一起扛起了沉重的责任。我所讲述的这位小英雄虽然年纪小,但战争的洗礼,灾难的袭击已经让他有了大人的沉稳,勇敢和机智。在敌人面前,他利用自身的优势,不会受到敌人的怀疑;在困难面前,他并不因为自我年少而胆怯,相反勇敢地挺身而出。

看孩子们听讲时认真专注,回答问题时踊跃举手,听最后这整齐响亮、信心十足的宣誓,红色精神已经在他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红色血脉就在他们身上流传。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大龙的红色公益阅读课,我在行动,我希望你也愿意和我一起努力。

编辑:彭程 王旭

摄影:张悦

统筹:岳翔 马如潇 赵海英 王璐

如果你愿意和我一起,

或者也想邀请我到你们的学校去,

请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71- 56970058

私人微信号

往期“大龙的阅读课”

大龙的红色阅读课 | 走进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大龙的红色阅读课 | 走进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大龙的红色阅读课 | 走进中原区澜景小学

大龙的红色阅读课 | 走进二七区四季路第二小学

大龙的红色阅读课 | 走进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

大龙的红色阅读课 | 走进二七区苗圃小学

大龙的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兴华街第二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河南省儿童医院“阳光学校”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新密沙孤堆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航空港区领航学校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二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二七区建新街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郑东新区康宁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金水区黄河路第一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二七区先锋路小学

大龙红色故事进校园 | 走进河南省实验学校英才国际小学

瑞金的百个党史“第一”:红军学校的首次改编

红军学校的首次改编

——《关于改编红军学校的命令》的发布

红军学校即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1年11月25日成立于瑞金,校址设在城东谢家祠。肖劲光任校长,何长工为代理政治委员。1932年1月起,刘伯承接任校长兼政治委员。从成立到1933年秋改编前,该校共办7期,培养、训练了1万余名军政干部,大大提高了红军干部队伍的素质。不过,随着革命战争的开展,红军的猛烈扩大,红军学校的建制、专业设置及指挥、教练等,都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为此,中革军委于1933年10月17日发布《关于改编红军学校的命令》,着手对红军学校进行首次改编。

《命令》决定:以原有高级班、上级班,改为红军大学校;以六期团改为红军第一步兵学校;以七期团改为红军第二步兵学校;以工兵营、炮兵连、重机枪连、防空和装甲车连改为红军特科学校;游击队训练班改为游击队学校;此外,即成立红军教导团四个。均直隶于中革军委指挥下。

《命令》还决定,为纪念苏联驻广州领事馆副领事赫西斯,以及中共党员领导人彭湃、杨殷、黄公略等革命烈士,将红军大学命名为工农红军赫西斯大学,第一步兵学校命名为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命名为工农红军公略步兵学校。

文章来源:曹春荣著《红都瑞金首创》、瑞金发布

南梁红色遗址遗迹 | 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旧址​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浩瀚恢弘、催人奋进的创业史。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南梁传播革命火种,宣传革命真理,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块荣光的红色土地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和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每一处都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讲述着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事件,承载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永久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梁,感受南梁精神的魅力。

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东沟旧址

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又称随营学校)旧址位于华池县林镇乡豹子川张岔村东沟自然村西山的半山腰,坐西向东,和二大队驻地旧址在一起,长180米,宽36米,面积约6500平方米。旧址现存土窑洞18孔,其中5孔门窗完好,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受雨水冲刷和自然风蚀等破坏,窑面破烂,窑口下半部被土掩埋,院内蒿草丛生。东侧有一条乡村道路通往盘龙寺,有小路通往东沟自然村;向南1公里是双塔寺原址,4公里处是豹子川林场旧部,旧址下面台地上是张岔小学,半山腰居住着当地群众。军政干部学校后搬迁至东沟里面的乌鸦寺,和志丹县义正乡庙岔村相邻,位于住户曹书军家的院子隔壁,有土窑洞5孔,已荒废坍塌。

1934年10月,为培养革命骨干力量,陕甘边区特委、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南梁荔园堡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随营学校改办为陕甘边区红军干部学校,后迁到豹子川张岔,改名为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军政干部学校开办后,刘志丹任校长,习仲勋任政委,吴岱峰任副校长,马文瑞、蔡子伟任教师。培训对象主要是红军中的排、连、营干部和县、区苏维埃政府干部。教学内容主要有政治、军事、文化和政权建设等。政治课包括“工农红军”、“共产党”“土地革命" (怎样分配土地)、”六大决定”(十大纲领、革命性质等) ;军事课包括“制式教练”(基本动作)、“尖兵活动”、“游击战术”等;刘志丹亲自担任军事课教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军事素养、传授游击战争常识和地方干部动员组织民众工作知识等。1935年4月学校停办,共办培训班3期,培训了从陕甘边农村、红军部队、游击队中派来的军、政干部200多人,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和政权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来源:南梁革命纪念馆

总 编 | 杨金 责 编 | 沈红斐 编 辑 | Somnus

●【元旦特辑】2021年华池县十件大事 ● 节前大清查 织密防护网 ● 华池一公司急聘员工数人!福利待遇好,工资月结…… ●喜报!庆阳市南梁红色大景区荣获2021甘肃文旅最佳打卡地

●【疫情防控华池在行动】24小时轮班值守 当好疫情防控“守门员”

悠缘外卖 微信号:youyuanwaimai666

悠 然 点 单 , 缘 来 相 会 !

↙↙↙ 点击 “ 阅读原文” 即可立即下单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57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