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满族绣花鞋

满族绣花鞋

满族妇女穿用的高底“旗鞋”,即满族绣花鞋。它的最大特点是鞋底特别高,木底的形状分上宽下窄的花盆底和上宽下圆的马蹄底,所以人们习惯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统称为“高底鞋”。

其鞋底用木头做成,一般高5-10厘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达25厘米左右。木底用白布包裹,镶在鞋底中间的部位。鞋帮上多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木底靿身部分也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

满族统一全国后仍然实行“八旗制度”,“旗人”的社会等级最高,高底旗鞋自然就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满族贵族青年女子穿用。满族不尚裹脚,实行“天足”,所以旗鞋一般都比汉族的小脚鞋要大一些。

关于“高底鞋”的起源,还有一传说: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现在,这些木底旗鞋只有在文体娱乐活动中穿用。

上平洲满族村:美丽花海助力乡村旅游

点击上方 “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国庆假期,文圣区小屯镇上平洲满族村的花海绵延无边、绚烂夺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这里观光、游玩,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花田高低错落、阡陌交集,一眼望不到边际。金鸡菊、黑心菊、天人菊等各类品种的鲜花竞相开放,片片花朵努力释放色彩,一朵朵金灿灿的生命力,点亮了上平洲满族村的乡村旅游产业。

赏完花海后,游客们又奔向了花海边的土特产摊位。大榛子、玉米,葡萄、苹果、软枣子等各类农产品应有尽有,品尝点绿色食品,再带些特产回去,各地游客的到来,给当地农户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有的摊位最多每天可以卖出500块钱的农产品。

(声明:辽阳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记者:陈方舟 赵晗煜

编辑:佟阿娇

责编:朱述国

审核:王爽

监制:姜勇

精选回顾

1、一组关键词,速读习近平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辽阳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3、【主播说】党代会知识知多少,一起学起来!

4、【巡礼辽阳重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一):辽阳市档案馆展示厅

5、【建党百年•辽阳之最】辽阳市第一部地方党史大事记

点亮文章末尾右下角❀小花花

转发+点亮❤让更多人看到吧

更多本土新鲜事

欢迎关注

辽阳广播电视台

视频号哦!

襄平融媒APP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官方抖音

官方快手

官方微博

辽阳广播电视台

媒体融合发展中心

投稿邮箱 : lyxmt2020@163.com

2016年,考古专家见到1位突厥女人,像是活的,穿着绣花鞋,很美

提示:这里有生死,但死是生的希望。这个春天,疫情打乱了人们的计划,而我们很想很想去草原上谈一场恋爱,在遥远年代的墓地边,看马背上绣花鞋的女人箭一样地飞过,抓住那个可以摸得着的梦。

我们一直有着这样一个观点,即真正的、纯种的突厥已消失在了中国,被融入了中国北方民族,现在,那些自称是突厥后代的人,不过冒牌突厥而已。这是史实也是事实,对于这个问题,在以前的文章里我们介绍过多次,在此不赘述了。

关于突厥的起源,我国的史籍里有很多说法,但我们始终认为“高昌北山说”比较靠谱。高昌北山在哪里?即今吐鲁番地区以北的阿尔泰山脉。

《周书》认为,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后被邻国所灭,当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士兵见他年小,没忍心杀死他,便将他砍去双脚扔到荒草中。后来,小孩被一只母狼救去,长大以后与狼结合,邻国国王听说这小孩已长大,怕有后患,便派人将他杀了,杀他的人,见他身旁有一条狼,也想一齐杀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边的山洞里。在那个山洞里,狼生下10个小男孩,他们逐渐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后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形似作战时的头盔,当地人称其为突厥,所以他们就以突厥为族号了。

然而,突厥人长得什么样?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答案。一些人说,新疆北部草原上的草原石人就是他们的样子,都是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像,面向东方太阳升起的方向,似在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但我们觉得,这种说法不科学,道理很简单:540年,突厥这个名词才初次在中原史册见到,但这之前,乌孙人的那个年代,甚至更早,草原石人就存在于草原了,也就是说,那时的草原石人并不知道突厥是谁。

没有权威答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突厥当时实行火葬。《周书突厥传》中说,死者,停尸于帐,子孙及亲属男女各杀羊、马,陈于帐前祭之,绕帐走马七匝,诣帐门以刀剺面且哭,血泪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择日,取亡者所乘马及经服用之物,并尸俱焚之,收其余灰,待时而葬。

怎么择日呢?春夏死者,候草木黄落;秋冬死者,候华茂,然后坎而瘗之。也就是说,尸体在被火化后,要被放置放半年时间,才可以埋葬。瘗坎为墓坑,是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因为当时埋葬的是骨灰,所以,今天的人们就看不到他们的形象了。

然而,这个世界绝对是可以有例外的。2016年4月,考古学家在蒙古国靠近阿尔泰山脉海拔2800米的一个地方,发现了一具木乃伊。木乃伊是女性,一位突厥女性。因为当地是冻土层,海拔较高,少有干扰,出土的时候,女性木乃伊保存完好,像是“活的”一样,衣着绚丽,宝马相伴,而且有许多昂贵的陪葬品。

考古学家在女性木乃伊的陪葬品中发现了一个漂亮的针线包,里面装着这样几样东西:一柄残缺的镜子、一把梳子以及一把小刀。另外,陪葬品还有一副配有金属马镫的马鞍,这副马鞍保存完好,即使今天也可以使用。女性木乃伊呢,穿着绣花的衣服,还有一双时尚的靴子,蒙古国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盖巴德拉合恩赫巴特(Galbadrakh Enkhbat)说:“这双毛毡靴长度到膝盖,鞋底用皮革制成,鞋尖有缝制成的亮红色条纹装饰。即使在今天都是一个非常新潮的款式。”(中华网《蒙古国发现1500年前突厥女木乃伊》)

当地一位时尚专家看过,忍不住说: “它(靴子)看上去很反常,但却时髦。即使在今天,天冷的时候我也不会介意穿上它。那些高质量的针法、亮红色与黑色的条纹、还有长度,如果放在现在我会立刻买下来。”网友们因为这双靴子欢呼了起来,称它很像当下某名牌的鞋子,甚至把女性木乃伊也叫某名牌木乃伊,说是女性木乃伊穿越了。我们无心炒作这双靴子,却想非常真心实意地说——它——靴子——好美。而这与残缺的镜子、梳子以及小刀等陪葬品,打开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大草原上,她骑着骏马,风一样疾驰而过,却又回眸为草原上某人留下惊鸿一瞥。鲜花因她而开,百鸟因她而歌,她把某人和草原装在了心里,而草原和她也开始在某人的心里变美。回到帐房,她丢下小刀,拿出镜子与梳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梳着静静的长发,把一个女性的秘密凝固在镜子里,也把一个同样的秘密凝固在了自己的心中。她,就是一个突厥的女人,在宽广的草原上,有着自信的成长,也在不断修饰着自己。

很快,考古学家给出了关于她身份的答案。职业:裁缝。称:“通过墓内发现的物品,我们判断她来自普通的社会阶层,尽管这时尚的随葬物或许暗示出她不为人知的较高地位。我们也发现了各式各样的缝纫工具,因此猜测她曾是个裁缝,但这仅仅是猜测。”年龄:30岁至40岁之间。称:“这具木乃伊遭受了严重的头部创伤——但是,这是不是这名妇女在某个时候死亡的真实情况还未可知。也并不清楚她遭受了攻击抑或摔伤,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或许能给出答案。”

她呀,就这样清晰又模糊。清晰了的是真实的美,模糊了的是想象的美。在网友的欢呼里,那双漂亮的靴子也成了我们的喜欢——我们更愿意这样去解释那双漂亮的靴子——鞋尖亮红色条纹装饰是作为裁缝的她绣在皮革上的花,草原民族缺少布料,但不缺少爱美的心——这靴子其实就是她的绣花靴,也是她作为一个草原女性的审美和品位。这之后,我们开始不断地问询这样一个问题——草原上的姑娘除了穿绣花的衣服,真的穿绣花鞋吗?

很幸运,我们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一双绣花鞋——罗地绣花鞋——属于金代的一位王妃。

1988年5月,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乡城子村的村民在种地时,挖到了一座男女合葬石椁木棺墓。棺上有丝织品覆盖,棺盖正中置一阳文篆书“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事齐国王”银质铭牌。经鉴定,男子死亡年龄约60岁左右,身高167-173厘米;女子约40岁上下,身高155-158厘米。

考古学家据“太尉开府仪同三省事齐国王”考证,该墓是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夫妇合葬墓。完颜晏,女真名斡论,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堂弟,生前拜太尉、齐国王。男墓主身着8层17件服装,女墓主人身着9层16件服装,用料精美,做工考究。出土的丝织品服饰填补了中国金代服饰史的空白,被誉为“北国马王堆”(详见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辛玮《金代齐国王墓——金握》)。

罗地绣花鞋属于金代齐国王墓的女墓主,长23厘米,鞋面上下别离用驼色罗和绿色罗,绣串枝萱草纹,鞋头略尖,上翘,麻制鞋底,较厚,鞋底衬米色暗花绫。此鞋和同出的数十件男女丝织品服饰,显示出浓厚的北方民族特色,是金朝女真族的服饰精品。

女真民族与突厥民族不论是历史空间还是地理空间,都相距甚远,但都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他们的女性在衣、在鞋上绣花却是一致的。所以,花在这里不仅仅是花,而鞋也不仅仅是鞋了,它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文化,是北方各民族妇女对中原文化热情而又不间断的向往。如果突厥女裁缝的绣花鞋仅仅是皮革靴子上的一种装饰,那么金代齐国王妃的绣花鞋已与中原地区妇女没什么区别了。这绣花鞋走过的路,其实也是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吸引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都说脚下没鞋穷半截,而脚下有鞋当然就会富半截了。我们的财富,就在文化的交流里,而不在靴子或者鞋子美丽了多少女人的脚。好了,还是回到《周书》记载的突厥人葬俗上来吧——葬日,亲属设祭及走马、剺面如初死之仪。表为茔,立屋,中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所战阵状,尝杀一人,则立一石,有致千百者。又以祭之羊、马头,尽悬之于标上。

其实,不仅如此,在这一切完成后,突厥男女都穿戴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在所葬之地会聚。男人有所喜爱的女人,回去就派人带礼品去求婚,其父母一般不会拒绝(是日也,男女咸盛服饰,会于葬所。男有悦爱于女者,归即遣人娉问,其父母多不违也)。

这里有生死,但死是生的希望。这个春天,疫情打乱了人们的计划,而我们很想很想去草原上谈一场恋爱,在遥远年代的墓地边,看马背上绣花鞋的女人箭一样地飞过,抓住那个可以摸得着的梦。

大学生书写家族史系列 | 萧邑胡家:锦绣中华繁花图景中的一朵

我名“胡帅青”,我所在的家族——“胡家”在六百年前就扎根于浙江杭州萧山的河上镇。

走入胡家,最先看到的是胡家亭湖边上的一块大石,上面刻着两个鲜红的大字“胡家”。再往里走就是胡家祠堂。祠堂前立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胡家的由来:“南宋时期,有胡氏随宋南渡,居于永康、方岩、暨阳等地。吾族隱圃公系北宋名臣胡则后裔,自洪武年间,从暨阳上墅裏因故遷居萧邑孝悌鄉竹橋裏,今(河上胡家),歷今垂六百余载。

先祖三世英二公始遷胡家弄,二世升三公幼子来華公遷朱家塔,派支分延二十二葉。”祠堂内部设有戏台,我年幼时曾上去玩耍,后被大人训斥。大人说堂内的那尊大像是我们最早的祖宗爷爷,进去时一定要好生拜拜,不可放肆。我听祖父说胡家族谱就放于祠堂内部,上面记载着萧邑胡家所有族人的名字。

胡家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我们这一支系的除了有鲜许子女外迁,大多居于此地。我所知的谱系大多是我祖父告诉我的。但祖父所知最早的那一位祖先也只是高祖的父亲,再往上的他便也不清楚了。我高祖的父亲名为“胡金川”,他膝下有四子,高祖“胡满朝”是他的二子。高祖年轻时曾做过秀才。

后来清朝覆灭,他便开起了私塾,在家中做些师学,曾祖父也曾是他的学生。曾祖父唤“胡仙官”,为家中长子,成年后也从事师学。他在八年抗战时曾做过保长。曾祖父之下还有两弟“胡仙昂”和“胡官昂”。二弟胡仙昂生有四子。三弟“胡官昂”考取了当时的重庆警官学院,在重庆卫戍区做军官,后跟随蒋介石。解放战争后他迁去台北,更名“胡越”,做警官直至退休。

其独子“胡龙腾”后去美国留学。祖父是曾祖父最小的儿子,其上还有两兄“桂芳”、“荣芳”和两姐“雅兰”、“蔚兰”。桂芳育有两子两女,荣芳育有一子两女。爷爷有两子一女,其中父亲是家中长子,叔叔和姑姑乃是一对双生胎。我是家中独子,叔叔育有一子,姑姑育有两女。从高祖那一代,到如今我们这一代,家族的谱系在不断生长,生长的步伐在不断放慢。

因我所知的家族成员事迹并不完整,在此我仅讲述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亲及其同辈人的经历。

祖父生于1946年,由于曾祖父早逝,其幼年生活艰苦。但祖父为人诚恳,由于打得一手好算盘,成年之后他便从事会计行业,先后在生产队、电镀厂担任会计。期间也担任过老师代理。1994年祖父应朋友之邀去广东虎门从事财务管理。1996年他回乡重操旧业,直至去年退休。

祖母比祖父晚一年出生,她和祖父是自由恋爱结婚,他们的结合曾经受到家庭的种种阻挠。但是他们冲破了家庭的阻碍,最终结合到了一起。祖母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持家。她曾在当地的工厂中工作过18年。等到我们这一代出生后,她又开始帮着父母亲带孩子。现在祖母已是70岁高龄了,但她的身子骨依旧健朗。

外祖父在1945年出生,曾就读于湘湖师范,后因家庭困难而退学。外祖父非常敬仰毛主席,在文革轰轰烈烈的大串联中,曾踏上北上的火车。如今他每每谈及此事都兴致昂扬。

1970年,他与外祖母结婚。婚后外祖父曾尝试过许多工作,做过会计,当过老师。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便走南闯北地跑采购。1993年,外祖父承包了当地的纸箱包装企业。最终因为贷款过多、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而放弃了继续办厂。外祖父酷爱音乐,爱唱戏,会弹电子琴,尤其擅长拉二胡。他平时常与外祖母一起唱越剧。

近几年,外祖父又去老年大学进修音乐。外祖母生于1948年,只上了五年小学。她从小爱好绣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女子。由于擅长手工,外祖母在服装厂做了很多年。现在外祖母常年在家中裁剪服装、做刺绣。外祖母非常温柔体贴,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小辈更是无微不至。

父亲在1971年出生,毕业于当地的寺山高中,后于桐庐求学一年,拿到了杭州无线电中级证书。之后他便在家乡开了十年的家用电器维修店。但他因长期修理家电而对辐射过敏,形成了头痛的职业病。无奈之下他便关闭了店铺,去当地一家合资企业中做电工。其后又经历过失业。现在他就职于一家日资企业设备科。母亲小父亲一岁,1991年于戴村高级中学毕业,毕业后便跻身于南下深圳的狂潮中。她在深圳打拼了三年,最终失望而归。三年后母亲回到家乡,在外祖父承包的包装纸箱厂中担任财务出纳一职。四年后她与父亲相识,两人结婚生子。婚后母亲在当地与他人共同办理服装加工厂,一办就是十五年。

母亲的一生非常辛苦,她年轻时独自在深圳打拼,后又为外祖父的事业而忙忙碌碌。待到我出生后,她一面得费心地照料我,另一面还得起早贪黑的工作,承担着不小的生活压力。小叔生于1972年,成年后在一家当地的五金厂做钳工,之后转而从事会计行业十余年。他是一个精明且非常有上进心的人,今年在新区开了家甜品店,还做起了计程车司机。姑姑和小叔是双胞胎,毕业后她也曾去过深圳打拼,但不久就回来了。现在她与姑父在当地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工厂经营得还不错。

我生于1998年,在当地上了小学和初中。初二下半年,我迎来了学业上的转折点。感知到了学业的重要性后,我开始努力读书。中考结果出来后,我进入了萧山第二高级中学。高中三年,我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忱,最终考入了宁波大学。

胡家的祖祖辈辈都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岁月,但这份血脉最终在时代的变迁中传承了下来。萧邑胡家,于锦绣中华繁花图景中的一朵,随时代一起沉沉浮浮、开开落落。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家族,我偶尔能从中窥见被历史捉弄过的痕迹,但先辈们的兢兢业业足以让我们明白——我们将不能辜负家族与时代的重托。

作 者 简 介

胡帅青,女,宁波大学2016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

原文标题:走入寻常百姓家,揭开萧邑胡氏家族史的一角

作者:胡帅青

来源:作者授权

本期主编:泗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57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