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宁化辣椒干

宁化辣椒干

宁化辣椒干

干辣椒“晒”出火红生活

干辣椒“晒”出火红生活

2021-12-21 18:42昌吉日报

昌吉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茜 通讯员 张国梁)筛选、晾晒、粉碎辣皮子,这几天,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东庆村村民郭新河忙得脚不沾地。他家每年要出售辣椒制品60多吨,收入30多万元,辣椒制品远销云南、贵州、黑龙江等地。

12月6日,走进郭新河家的院子,只见搭建的棚子底下,满地都是火红的辣皮子,几位村民正忙着把粉碎好的辣面子装袋。

2004年,郭新河在库车县种植辣椒,和师傅两个人种了400亩辣椒,郭新河边种边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那时候我的收入光靠种辣子,一直不是很理想。2007年,我偶然接触到加工辣皮子的商人,听他说一公斤辣皮子能卖几十元钱,而我种的鲜辣椒一公斤只能卖几元钱,我觉得加工辣皮子是个商机,对加工辣椒制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想着联系加工商学习制作干辣皮子的技术,把我种的辣椒加工成辣皮子销出去,也能多挣些钱。”郭新河回忆说。

因不满足种植辣椒带来的收益,郭新河便认真学起了加工辣椒的技术。不出一年,郭新河制作辣皮子、辣面子、辣椒油的技术越来越娴熟,加工出的各类辣椒制品的质量和产量逐步提升,得到了当地多家企业和商户的认可。

2016年,郭新河回到家乡东庆村,想在本地发展辣椒制品产业,既能用到自己学到的技艺,又能带动身边村民增收致富。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在村里晾制辣皮子,郭新河就遇到了没有机器、场地和销路等一系列难题。

回乡第一年,郭新河晒制了10吨辣椒制品,堆在家里卖不出去,这可愁坏了郭新河。但他并没有灰心,独自一人驾车前往周边各个乡镇和吉木萨尔县五彩湾工业园区,到一家家商铺打听市场行情,做市场调研,对有着不同需求的群体实行“私人订制”,提供不同辣度、不同种类的辣皮子、辣椒面和辣椒油,就这样一步步打开了市场。现如今,郭新河的辣椒制品生意做得越来越兴旺,订单也越来越多。周边村民纷纷上门求取致富经,在郭新河的帮助下,东庆村不少村民种起了辣椒,制售辣皮子。冬闲时节,村里十几位村民在他家打零工,每天和他一起挑拣、翻晒辣椒,给机器上料,一天下来每个人能挣100元左右。

眼见辣椒制品生意越来越好,郭新河又有了新打算。“明年一开春,我要把晾晒场地平整得更大一点儿,再购置几台挑拣、切段和粉碎干辣椒的新设备,争取把产量翻上一番。到时候就可以就地取材,把村里种植的辣椒都收购回来,大家一起把辣椒制品产业做大做强。”郭新河自信满满地说。

循化:线辣椒丰收红似火

九派新闻官方帐号

近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的线辣椒开始进入采摘期,火红火红的线辣椒霎时间成为循化人家院子里和街市上的一道风景。(摄影:李晓娟)

【来源:青海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猪唛探店|舌尖上的宁化小吃,老鼠干你敢吃么?

没来到福建宁化之前,就听说宁化是“客家祖地”,心里想当然的以为和广东客家“梅州”的美食差不多,到了当地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是两回事,饮食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宁化靠近江西,在口味上更靠近江西菜,带点辣。

宁化亦是小吃之乡,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美味,确实是好吃之人的理想乐园,宁化客家小吃品种有300多种,目前已有61个品种被评为【福建名小吃】,其中15个品种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宁化客家小吃源自中原一带汉族先民饮食习俗,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创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名于当代。宁化客家小吃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营养均衡。全部属于就地取材、手工制作、纯天然、无污染的美味食品。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浓酥香的特点,又吸纳了南方小吃嫩脆清鲜的精华,通过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宁化客家小吃。

平常小吃一般遍布大街小巷里,要自个慢慢去找,不过有家店可以一次过满足猪猪的愿望,一次可以多品种吃个够,不过只限早餐哦,这个早餐超“豪华”,10多种汤,20多种小吃,10多种蒸点,6种油炸品,哇,这个肚量不够大哦,牛肉、猪杂、土猪肉…集宁化美食之精华,吃个够,只需40元,哈哈哈…

宁化小吃中,汤是多种搭配的,这里的所有咸、甜汤可以各自混搭,又变成一种新的汤,全新味道,百吃不厌哦~

小点也疯狂,看着小份小份的,可以多款式品尝,一解馋嘴猫。

「兜汤」

兜汤味道清甜爽口,适合下饭,大街小巷的风味美吃。兜汤主要有“猪兜”和“牛兜”两种,制作简单又讲究,猪兜,取上等猪瘦肉,切成指头大小,采用横切法,切断肉纤维。兜汤稍许熟了,一定要趁烫吃,汤鲜肉滑,垂涎三尺。

客家擂茶馆也是遍布大街小巷,传承有序,还是非遗项目。

「客家擂茶」

热情好客的客家人,都有请人吃擂茶的习俗,由于擂茶中有青草药、芝麻、炒米、炒豆等多种佐料,故擂茶具有清香、爽口、味道独特的口感,深受客家人的青睐。擂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复杂。

先把茶叶放入钵中,双手握好擂茶棍按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把茶叶搅碎;茶叶捣碎后加入香菜(建议香菜用油略炒一下可以去掉菜腥味,也可以不炒)搅成泥;把香菜捣碎后加入熟花生,接着用擂茶棍把花生先敲碎,然后再双手握好擂茶棍按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把花生捣碎并把里面的所有材料搅成着泥状;煮好开水把它冲到钵的材料中并用擂茶棍按顺时针的方向轻轻转动把材料和水搅均匀后加入适量的盐,就做成擂茶;把适合的米饭、菜和擂茶泡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吃啦!

擂茶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唐朝就有擂茶的传说,当时的茶粥就是把茶叶碾碎成细米,加上米粉、油盐,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捣碎,放些葱、姜、椒、桂等调料,用水蒸煮,煮成一大锅茶粥供大家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擂茶。

擂茶具有咸、香、甜、苦、甘等多种味道,喝之觉得喉咙清爽,荡气回肠,别有一番韵味。当地人一天都要喝上四、五次,无擂茶不欢。当然啦,不是每个人都习惯这个味道,有些人可能也就浅尝足以。

「宁化田鼠干」

是福建著名的“闽西八大干菜之一”,不但美味可口,有补肾功能,对尿频或小孩尿床症具有显著疗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爱酒之人更是最爱,配酒一流。

当时看到这个老鼠干,女士们都是哇哇叫,上桌的时候,当地人都会说这个是兔肉等,哈哈!对于猪猪这个老广来说,湿湿碎啦,我家乡可是有新鲜田鼠制作的老鼠煲,曾几何时,是一道响当当的特色菜,不过城市化的进程,日渐污染的环境,此等美食也是慢慢远去~~

老鼠干炒土猪肉

「伊府面」

又名为“依附面”、“御府面”,是中国著名的面条之一。伊府面是最早的方便面,称为方便面的祖先。伊府面的起源,广东、福建、苏州、郑州、宫廷各种传说均有,据史料的记载,比较具体的说法是由乾隆年间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的家厨所创制,因而取名为伊府面。伊秉绶任惠州知府时,用了一个姓麦的厨师,极善烹饪,伊秉绶转任扬州,麦厨师也跟随去了,在那里他参酌采纳了江南调制面点的方法,创制出了伊府面。

「黄粿」

宁化极富特色的一种小吃,传说是皇上赐给的米粿预示本年的丰收来年的希望。每逢传统节日、家庭喜庆或贵宾到来,黄粿都是不可缺少的食品。

「红菇」

看着这汤红红的,以为加色素了吧,其实木有哦,只是一个红菇做的汤,怎样清洗,水都是红的。红菇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活血、滋阴、润肺、补肾、健脑、养颜等多种功效,有“菇中之王”的美称,长期食用红菇,能够强身健体,是天然的营养佳品。

「宁化生鱼片」

2016年,“宁化客家生鱼片”入选“福建十大名菜”。生鱼片是宁化客家美食族群的奇葩,厨师取山塘草鱼,用快刀在三五分钟之内把鱼肉片成薄片,就是生鱼片。粘上酱油和芥末,鲜美脆嫩,妙不可言,营养物质完全没有流失,极富营养价值。适量食用,有促进食欲的作用。

颠覆了一个吃惯“顺德鱼生”的老广认知,猪猪家乡吃的“鱼生”对鱼做法非常讲究,吃的时候配料也是很多,蘸的是豉油和生油,品尝宁化生鱼片亦是另一种风味。

「宁化烧买」

当然去拿吃的时候,听说有烧买,感觉很惊讶,原来这边也流行吃烧卖,不过看了半天也没找着,后来一问,原来这个小包子一样的就是宁化烧买,呜呜,完全和广式烧买不搭边。

宁化烧买是宁化客家人招待贵客最具特色的小吃,宁化烧买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采用芋子煮烂捣成芋泥, 拌入适量的地瓜粉,充分搓和���成馅皮,再以萝卜煮烂捣碎,沥去水分,加入瘦肉丝、虾米、鲜笋丝、香菇丁炒熟,再拌入葱花和适量猪油做成馅。用芋泥做成的馅皮,包上馅料,捏成小茶盅大小的圆锥型蒸熟,盘装上桌,再佐以优质酱油、猪油、麻油等调味品趁热食用。口感润滑细腻,在全国独一无二,烧买的来历和客家人的迁徙有关,具有浓厚独特的客家风味。

哇哈哈,猪猪边写口水边流,宁化小吃品种太多,猪猪也是吃了不少,不能一一介绍,只能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和馋嘴吃货们分享,宁化客家菜自成一格,不要象猪猪一样,以为象广东客家口味,是完全不同的哦,好吃的你,有机会也是要到宁化好好转转,多吃,肯定收获满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53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