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东粱大地遗址

东粱大地遗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邓上乡杨树底村。2008年10月23日,东粱大地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粱大地遗址

东莞十大红色景点有哪些 东莞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东莞红色遗址

东莞,这里曾是著名的虎门销烟地和东江纵队革命地,这里保留了很多红色革命遗迹,那么,东莞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呢?

1、鸦片战争博物馆

4A景区 国家一级博物馆 红色经典景区

鸦片战争博物馆又称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我国重要的鸦片战争文物史料展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东莞最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鸦片战争博物馆景区包含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虎门炮台旧址等,馆内的重头戏是名为“虎门故事”的展览,它用蜡像再现了从前的生活和街景,利用实物、照片、模型、影片等,把鸦片战争描述的清楚而不枯燥。旅游小编温馨提示:景区免费不免票,需持有效证件参观。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113号

2、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4A景区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展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史的专题纪念馆,位于大王岭村,这里曾是东江纵队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是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遗留了很多革命遗迹,其中,东江纵队纪念馆主体建筑具有抗战时期岭南客家村落建筑风格,主题陈列内容紧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采用幻影成像、电子沙盘、模拟场景等现代化声光电陈列布展技术,系统地展示了东江纵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纪念馆被评为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东莞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王岭村

3、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文物保护单位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东江纵队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是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华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历史风貌较为完整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医务所、中山书院,以及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9处文物旧址,其复原陈列分别依照抗战时期各旧址的历史原貌,采用当地的革命和民俗文物复原场景。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东莞红色旅游好去处。小编建议,游完大岭山抗日旧址外,还��以去周边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

4、大岭山森林公园

大岭山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革命根据地,东纵旧址、纪念馆、战役纪念碑、知青房等红色印记,印证着这片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传承着永垂不朽的红色精神。大岭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3.2%,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一个可供游览、红色旅游、科考、休闲和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旅游小编推荐大岭山红色旅游路线: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遗址→大岭山森林公园,这也是东莞市旅游局推荐的四条经典红色旅游路线之一。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拥军路

5、东莞人民公园

东莞人民公园是莞邑境内历史最悠久的的公园,始建于1913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园内保存着多处红色革命遗址,有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东莞抗日亭碑、东莞青年抗日同志会遗址等等,是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和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东莞红色旅游好去处。小编推荐以人民公园红色革命遗址群为依托的“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旅游线路,即人民公园红色革命遗址→东城榴花公园遗址→周屋创意稻田农业旅游资源,这也是东莞市旅游局推荐的四条经典红色旅游路线之一。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罗沙路

6、榴花公园

作为以人民公园红色革命遗址群为依托的“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旅游线路,即人民公园红色革命遗址→东城榴花公园遗址→周屋创意稻田农业旅游资源旅游路线上的景点,东城榴花公园保留了很多抗战、红色革命遗迹,如建于明代的榴花塔(抗日战争时期东莞人民在此打响抗日第一仗)、榴花抗日纪念亭等,是一个集休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游乐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园林生态式公园,也是红色旅游好去处。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龙公路与莞碣公路的交汇点

7、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

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原为周氏宗祠,占地300平方米,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东莞县委成立,县委机关设在周氏宗祠,继续领导东莞革命活动。如今在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旁的中岳公祠建立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陈列馆,被评为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市红色旅游路线重要景点之一。小编推荐“红色祖屋”旅游线路,即常平桥梓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常平隐贤山庄��这也是东莞市旅游局推荐的四条经典红色旅游路线之一。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桥梓村周氏宗祠

8、洪梅莫萃华故居

作为东莞市“红色祖屋”旅游线路重要景点之一的洪梅莫萃华故居,是东莞市共产党人莫萃华的故居,莫萃华故居原是3间2廊青砖瓦屋,坐西向东,四面是民居。故居里收藏了莫萃华及其家人使用过的农具、桌椅等,最大程度还原了莫萃华生前的状态。莫萃华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洪梅镇中共党吏教育基地,也是东莞红色旅游好去处。小编推荐红色旅游线路:洪梅莫萃华故居→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村

9、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故居又名荔荫园,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是抗日名将蒋光鼐故居,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洋别墅式园林建筑。如今荔荫园已被列为广东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管理,向游人开放,红荔山房成为了展览馆,里面陈列了不少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怀念蒋光鼐英迹。蒋光鼐故居也是东莞红色旅游好去处。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南栅三蒋村

10、国殇冢

国殇冢也称"六一一亭",是纪念1941年农历闰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时,被毒烟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长4.25米,宽5米,高3.4米,亭名为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题写。国殇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道滘镇中小学校都组织师生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东莞红色旅游好地方。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闸口村大滘河入口处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天水大地湾遗址、马家塬遗址入选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10月18日

“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

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北京周口店遗址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等100项发现

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甘肃共有4项遗址入选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天水市秦安大地湾遗址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名列其中

秦安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是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具有八千年历史,刷新了中国六项考古之最,即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中国最早的绘画。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对于建立渭河上游史前文化序列、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源村马家塬,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战国时期祭祀坑、墓葬群的大型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战国墓地发现的阶梯式墓道竖穴偏洞室墓是新发现的一种墓葬形制,不见于以往的考古发现中,为战国时期西戎文化以及秦戎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旧石器(5项)

北京周口店遗址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

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

新石器(33项)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

上海青浦崧泽遗址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

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

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

重庆巫山大溪遗址

西藏昌都卡若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

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

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遗址

夏商(10项)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河南偃师商城遗址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含洹北商城、后冈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新疆若羌小河墓地

台湾卑南遗址

(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

两周(15项)

北京琉璃河遗址

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

山西临汾晋侯墓地及曲村-天马遗址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湖北随州曾侯墓群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

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

秦汉(16项)

北京大葆台汉墓

河北满城汉墓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江苏徐州汉楚王墓群

江西西汉海昏侯墓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

湖南里耶古城遗址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

广西合浦汉墓群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

陕西汉长安城遗址

陕西秦咸阳城遗址

陕西秦始皇陵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国至隋唐(9项)

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及磁县北朝墓群

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

河南隋唐洛阳城遗址

陕西法门寺遗址

陕西唐大明宫遗址

甘肃敦煌莫高窟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宋辽金元(9项)

内蒙古辽上京遗址

内蒙古元上都遗址

黑龙江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及官窑遗址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

河南许昌白沙宋墓

广东“南海I号”沉船

贵州遵义海龙屯城址及播州杨氏土司墓群

宁夏西夏陵

明清(3项)

北京明定陵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窑址

四川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窑址)

考古遗址保护展示

优秀项目

北京周口店遗址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陕西秦始皇陵

良渚玉琮(局部纹饰) 浙江省博物馆藏 良渚遗址出土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文:爱天水 | 图:爱天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居延地区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

居延地区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

齐乌云 远藤邦彦 穆桂金 堀和明 村田泰辅 魏 坚 唐自华

摘 要:在居延地区的环境考古调查中,基于引水渠的分布,初步推测绿城遗址东南一带为古耕地遗迹。本文通过疑似古耕地出土炭化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的鉴定和分析,出土小麦的年代测定,引水渠与上覆沙丘之间红柳叶的测年分析数据,以及古土壤发育及其横向延伸、具有较大范围和地形平坦开阔等特征,综合判断绿城遗址东南一带应为西夏时期的古耕地遗迹。这些引水渠和农田历经西夏和元代,一直被沿用至明代初期,当时主要种植黍、小麦、大麦等农作物。

关键词:绿城遗址;古耕地;灌溉渠;植物遗存浮选;碳十四测年

一、概况

居延地区因出土居延汉简而举世闻名[1](P1-15),居延地区的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达来呼布镇是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绿城遗址坐落于达来呼布镇东南约45公里的一片荒漠地带。绿城遗址的先民居住在此地时,从祁连山冰川发源的黑河,横穿河西走廊向北,流经遗址所处居延三角洲(古绿洲),向东北注入被称为居延海(又称古居延泽)的湖泊中消失 [2](P1-9)。天鹅湖是在古居延泽西北端发育的小湖,目前天鹅湖因地下水补给和人工引水而保持小湖,但历史时期古居延泽及居延三角洲上的入湖河流均已干涸殆尽[3](P13-17),现已被沙化的古居延泽湖底沉积物及古居延泽西南岸的居延三角洲,已成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北边缘,但由居延三角洲分布的居延城、黑城、绿城等汉代、西夏、元代遗址来看,历史时期居延三角洲曾为水草丰美的绿洲环境[4](P57-65)。

绿城遗址分布在现已沙化的居延三角洲的中部一带,位居黑城遗址东南约13km处。绿城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周长1205米,城垣夯土版筑,夯厚11~14厘米。墙基残宽3.5米,残高约2米。北城垣东部置门,有瓮城。城内西部有一座覆钵式喇嘛塔,已残。城内有已崩塌的类似土塔残址。南垣内侧有一渠道穿城而过。绿城遗址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曾出土青铜时代到汉、西夏、元代的遗迹、遗物[5](P63-68)。

图1 绿城向东延伸的引水渠及古耕地

图2 农田中的西夏元代房址及石磨盘

图3 石磨盘

在野外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绿城向东和东南方向延伸的引水渠及古耕地遗迹(图1)、农田中的西夏元代房址及石磨盘等农业用具(图2、图3),在Corona卫星影像中也能辨认出古河道、灌溉渠及古耕地遗迹,但我们仍需进一步了解这些灌溉渠、古耕地的使用年代和废弃年代,以及古耕地遗迹中种植了哪些农作物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野外考察中采集了一些相应的实验分析样品。

二、材料及研究方法(一)植物遗存浮选样品的采集

我们在绿城遗址东南引水渠旁边的疑似古耕地遗迹中,采集了30升土壤样品。因采样区沙化缺水,故将土样运到达来呼布镇进行了植物遗存的浮选。将浮选所获木炭,经阴干后带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种子、果实进行了鉴定、拍照、统计和分析,试图获取有关农作物种类及人类活动方面的信息。采样地点的GPS数据为N4143′38″、E10118′05″。

图4 采样剖面

采样剖面距地表0~5cm为表皮风蚀扰土层,5~18cm为原始古耕地的暗色土壤。起初我们根据土质、土色,将古耕地剖面,勉强划分出上下两层(见上页图4),希望能够浮选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炭化农作物;但因一般来说耕土层厚度通常至少有20cm左右,最终未能将其分出上下两层,均按一个地层单元来采集了一个样品。

(二)测年样品的采集

为了确定古耕地、引水渠的使用年代和废弃年代,我们采集了以下两种测年样品。

1.古耕地测年样品的采集

我们在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浮选的植物种子中,采集了测年样品,对其进行了放射性碳十四年代测定(AMS法),以便了解古耕地和引水渠使用时期的绝对年代。

2.引水渠废弃年代样品的采集

我们在绿城遗址东侧,引水渠上覆沙丘(红柳包)底部植物残体中,采集了红柳叶子,对其进行了AMS法碳十四年代测定,以便了解引水渠和古耕地遗迹的废弃年代。

三、实验结果

我们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

图5 炭化小麦(扫描电镜照片)

(一)植物遗存浮选结果

在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出土样品的植物遗存浮选中,发现了多种被炭化的植物种子和果实。下面一一介绍各类农作物及杂草类炭化植物的显微镜照片及其形态特点。

图6 炭化大麦(体视显微镜照片)

1.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Thell.)(图5),禾本科(Gramineae),农作物,大粒多,短细粒少。瘦果呈椭圆、长圆或卵圆形,腹面中央有深纵沟1条。胚着生于果实背面基部,位于腹沟相对的一侧,胚部呈斜切形,背面中央呈鈍棱状。

2.大麦(Hordeum vulgare L.)(图6),禾本科(Gramineae),粮食作物。大麦籽粒中间较宽,两端尖,呈长椭圆形。大麦内稃基部有一退化小穗轴,叫作基刺或腹刺。背面有细浅的皱纹和纵沟,腹面有相对较宽的纵沟。

3.黍(Panicum miliaceum L.)(图7),禾本科(Gramineae),粮食作物。籽粒呈球形和卵圆形,中部有明显的凹沟,背部隆起。凹沟自基部向上延伸至中部,为胚之所在的位置。腹面平坦,在基部有一凸起的种脐。侧面呈倒卵形,向基部方向变薄。胚部呈斜切形。

4.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见次页图8),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田间或路边杂草,野生植物,与农作物粟很类似,粟由野生狗尾草演变而来。籽粒呈椭圆或卵形,背部隆起,腹面平坦。

图7 炭化黍(体视显微镜照片)

图8 炭化狗尾草(体视显微镜照片)

5.苋属(Amaranthus sp.)(图9),苋科(Amaranthaceae),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田间杂草。

图9 炭化苋属(体视显微镜照片)

6.藜(Chenopodium album L.)(图10),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野生植物,一年生田间路旁荒地杂草。8~10月开花,好氮植物,氮含量高的耕地及肥料堆周边,牧畜圈舍的周围群生。茎粗硬结实,高能达60~150cm。叶呈三角状,顶部带尖,叶边呈锯齿状。刚长出的叶背面有白粉密布。种子大小约1mm,球形。

7.打碗花属(Calystegia sp.)(图11),旋花科(Convolvulaceae),夏绿性多年生草本,野生植物,田间路旁荒地杂草。成长期为3~10月,开花期为6~8月。幼苗春天长出,茎在他物上向左卷的形式缠绕,长约1~2米。叶子为互生,哑铃型,长5-10cm。花淡红色,圆形,直径5~6cm,白天开花。一般不结果实,果实少见。

图10 炭化藜(体视显微镜照片)

图11 炭化打碗花属(体视显微镜照片)

8.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图12),豆科(Leguminosae),二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可作饲料、绿肥。

図12 炭化白花草木犀(体视显微镜照片)

9.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图13),葫芦科(Cucurbitaceae),攀缘草本,野生植物,药用。多年生草本,生长期为4~10月,开花期为8-9月。叶子呈五角圆心状,果实很大,成熟时呈黄色,因此被称为栝楼。在杂木林的边缘地带生长。

图13 炭化栝楼(体视显微镜照片)

10.貏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图14),桑科(Moraceae)貏草属,幼苗始生于3~4月,8~10月开花。果实近球状。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草本,野生植物,沟边路旁荒地田间杂草,耐湿。

图14 炭化貏草(体视显微镜照片)

11.滨藜属(Atriplex sp.)(图15),藜科(Chenopodiaceae),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荒野杂草。

图15 炭化滨藜属(体视显微镜照片)

综上所述,在绿城遗址东南疑似古耕地遗迹的炭化植物中,除小麦、大麦、黍等农作物外,还出土了多种田间杂草,再加上采样点位置的地形平坦、暗色土壤大面积连续展布、并在其周边散布有树枝状引水渠及石磨盘、石碾子农业用具等综合判断,采样点位置应为古耕地遗迹。

(二)测年结果

1.炭化小麦的年代

对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出土的炭化小麦,进行了加速器碳十四年代测定,对所得碳十四浓度值,进行了碳十三同位素分馏效应的校正,最后进行树轮校正后换算了公元年代。测年结果表明,出土小麦的碳十四年代为85025aBP,树轮校正后的碳十四年代为公元1193年。自11世纪前半叶开始,居延地区被西夏所控制,1227年西夏被元朝打败,因此,出土的小麦年代属西夏时期,即绿城遗址东南引水渠旁边的古耕地遗迹应为西夏时代的农田。

西夏的党项族最初为游牧民族。建立王朝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努力学习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此外,居延地区汉代以来各王朝的生产方式,对该地区西夏先民的生业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参考经验。在西夏时期,西夏人将在战争中被捕汉人,集中到兴州和凉州一带,并将其部分战奴送到居延地区,使他们经营着农业耕作。党项人跟汉人学到了中原地区的农业技术。这些农耕技术和屯田区,后又一直被延用到了元朝时期。

2.引水渠上覆沙丘的形成年代

绿城遗址东侧引水渠上发育的沙丘底部红柳叶子的碳十四测年结果为39035aBP,树轮校正后的碳十四年代为公元1475年,代表了引水渠和古耕地的废弃年代。公元1475年已进入明朝,因此,该年代数据说明了明代居延三角洲的农田已被废弃,大规模的水利设施也被废弃。

四、初步结论

在位居居延三角洲中部一带的黑城、绿城等西夏、元代的遗址旁边,很容易发现已经干涸的河流和带有灌溉引水渠的古耕地遗迹,已被沙化的遗址周边平坦地带,在西夏和元代是一个绿洲环境。西夏、元代的聚落中心——黑城遗址,位于居延三角洲的中部一带,大面积的耕地也分布在黑城、绿城、五塔寺一带,因此,西夏、元代的农业开发主要利用了黑河下游居延三角洲的中部一带,当时居延三角洲下部已开始沙化[6](P147-156)。

在居延地区的环境考古调查中,基于引水渠的分布,初步推测绿城遗址东南一带为古耕地遗迹。本文通过疑似古耕地遗迹出土炭化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的鉴定和分析,出土小麦的年代测定,树枝状分布的引水渠之间分布有多处西夏的房址,引水渠与上覆沙丘之间红柳叶的测年分析数据,以及古土壤发育及其横向延伸、具有较大范围和地形平坦开阔等特征,综合判断绿城遗址东南一带应为西夏时期的古耕地遗迹。这些引水渠和农田历经西夏和元代,一直被沿用至明代初期。植物遗存浮选结果表明,当时在居延三角洲中部一带,主要种植小麦、黍、大麦等农作物。据《居延故地》 一书,当时农作物以麦类和黍类为主,还有其他多种农作物。当时农田长势良好,谷粒较大[7](P22-23)。在西夏和元代,虽在居延地区已开始大面积农业耕作,但因这里属交通要塞,人口过多,当地粮食产量仍不够食用,每年从内陆运来大量粮食,以便解决当地人的温饱问题。

[参考文献]

[1]森谷一樹.漢代のエチナ、オアシス+蕟版資料からわかること [M].オアシス地域研究会報,2005,5(1).

[2]陈发虎,吴薇,朱艳,J.A.Holmes,D.B.Madsen,金明,C.G.Oviatt.阿拉善高原中全新世干旱事件的湖泊记录研究[J].科学通报,2004,49(1).

[3]瞿文川,吴瑞金,王苏民,张振克.近2600年来内蒙古居延海湖泊沉积物的色素含量及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00,18(1).

[4]靳鹤龄,肖洪浪,孙良英,张洪,孙忠,李孝泽.最近1500年黑河下游东居延海变迁与环境气候变化[J].中国科学D辑,2003,33(增刊).

[5]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李并成.居延古オアシス沙漠化考[J].オアシス地域研究会報,2004,4(2).

[7]色音.居延故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齐乌云,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及生物考古;远藤邦彦,男,日本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第四纪环境;穆桂金,男,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第四纪地质;堀和明,男,名古屋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第四纪环境;村田泰辅,男,日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第四纪环境;魏坚,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考古学;唐自华,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第四纪地质。

致谢: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原载原载《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522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