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良渚文化遗址

分布于杭州市北郊的余杭县良渚和安溪、瓶窑镇等一带。民国25年(1936年),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在良渚镇首先发现,并编写出版《良渚》一书。1955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良渚镇附近的朱村发掘出一大批黑衣陶;1956年对吴兴钱山漾遗址进行发掘,在地层学上取得了突破。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在长江文物考古队长会议上,正式提,良渚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简介,良渚文化遗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遗址旅游指南

良渚古城文化遗址简介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

良渚文化遗址

一、良渚文化古城遗址概况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其中遗产区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二、良渚文化古城发掘过程

良渚古城遗址因最早在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发现而得名。1936年,施昕更先生在良渚镇进行首次发掘。此后,考古学家对良渚古城遗址不断研究并证实: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中国南方的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良渚文明。

经由数十年考古发掘,良渚古城遗址逐步显露惊人面貌:面积631公顷的城址,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组成,规模宏大;库容量4600万立方米的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的11条人工坝体,以及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保存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墓地有瑶山、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和卞家山5处。

三、良渚文化古城遗址主要特征

玉器文明是良渚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种类丰富,许多还雕有精细的纹饰,达到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反山遗址出土器物包括玉、石、陶、象牙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组),玉器占90%以上,瑶山遗址出土随葬品754件(组),其中共出土玉器678件(组)。

良渚古城遗址时间久远,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文化起源的认知。良渚古城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国家文明阶段,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全国统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已将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以上就是跟良渚文化遗址相关的主要内容,正在备考的同学一定要及时关注。

今年,良渚申遗成功,也是江阴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20周年!

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

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

江阴高城墩遗址

是目前长江沿岸发现最大的良渚文化遗址

2019年也是其考古发现20周年!

距今5300到45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标志着良渚已经进入了古国文明时代,被国家文物局定位为“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实证了距今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以不争的事实书写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而今为世界所公认。

良渚文化是以良渚遗址为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主要分布于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一支著名史前考古学文化。江阴高城墩良渚文化属环太湖地区、长江沿线遗址,等级较高的高台墓地,今年申遗成功,也正好是高城墩遗址考古发现20年。下面,小编和您一起回顾一下高城墩遗址始末。

▲良渚文化核心区遗址分布图

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江阴市石庄乡大坎村高城墩自然村北,70年代村民在遗址中心建窑取土制砖,后期土窑停烧,村民建房取土,将原有面积近万平方米,高10余米的土墩被不断蚕食削减,至1985年10月由江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止,遗址残存北部约2000多平方米,高度也降至7米左右。在此期间,大量文物毁坏或流失,仅有2件玉琮和若干件玉器等少量文物为常州市博物馆收藏。

▲1985年10月由江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发掘前状况

▲常州博物馆藏高城墩出土玉琮

1998年11月,基于遗址破坏严重,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1999年11月至2000年6月,由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江阴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江阴市人民政府支持下,对高城墩遗址正式进行抢救性发掘。

▲钻探

▲考古发掘现场

▲翁雪花(左)、邬红梅(右)现场绘图

▲刁文伟对12号墓葬绘图、记录

▲孙军在清理器物

▲高振威(左一)清理墓葬

本次发掘共计开1010米探方9个,510米探方4个,探沟1条,发掘面积共1157平方米,发现14座大、中型良渚文化中晚期墓葬,祭台一座。

▲高城墩遗址考古现场全景

▲高城墩遗址平面线图

遗址共出土陶器、石器和玉器233件(组),其中琮、璧、钺、锥形器、珠、管等玉器155件(组),最终证明,高城墩遗址是良渚文化时期又一座规模大、有严谨的布局规划和严格的建筑方法的高台墓地。

▲5号墓

▲高城墩出土玉琮

▲高城墩出土玉璧

▲高城墩出土玉钺

▲高城墩出土玉镯

▲高城墩出土玉锥形饰、玉管、玉珠

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苏南环太湖地区北部、长江沿线地区良渚文化墓地的时空分布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这处“高台墓地”与周边同类墓地(如寺墩、乌墩等遗址)似可成为良渚文化的另一重要区域,是这一地区良渚文化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由此提出了良渚文化可能不止一个中心的问题。2000年4月6日至8日,在江阴召开了 “江苏江阴高城墩、佘城遗址全国考古研讨会”,同年高城墩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阴市人民政府被授予“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

为更好的保护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江阴市人民政府在不破坏遗址本体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陈列馆,2002年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陈列馆建成开放,陈列馆为园林式建筑,占地6000平方米,6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采用复原式陈列的形式,恢复了7座墓葬的原貌,开创了省内遗址陈列馆先例。

▲开馆仪式

▲展厅内部

▲陈列馆外貌

来源:江阴市博物馆

版权及声明

1、本微信号所转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仅作分享。

2、本微信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

给我【在看】

你也越好看!

与东台相关的三处良渚文化遗址

2019年7月6日,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布,“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与其文化内涵相关的,东台也有几处文化遗迹。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

(图片来自网络)

东台市,地处江苏省中部的里下河东部,东濒黄海,南临海安,北毗兴化和大丰,西与泰州市姜堰区接界,居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处,海岸线长达85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得东台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便成为先民定居的场所。

以蒋庄遗址为例,该遗址因泰东河拓宽工程所致,于2011年10月由南京博物院牵头,组织省内多家文博单位,分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和以学术导向为目的主动性发掘,历时三年多,陆续发现了一批重要遗址和古墓葬,出土较为丰富的遗物,该遗址获选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社科院2015年六大考古发现。诸如此类的新石器遗址还有很多,如海安县青墩遗址、东台市开庄遗址等。并且这三处遗址实际相距仅有12至20公里左右,形成以东台地区为中心的三角形状态,在历史上都属于东台县的管辖。

蒋庄遗址

蒋庄遗址位于江苏省兴化、东台两市交界处,分属兴化市张郭镇蒋庄村及东台市时堰镇五星村、双溪村。以泰东河为界,遗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以唐宋时期堆积为主,另有明清时期遗存;西区有良渚文化、汉代及唐宋时期遗存,以良渚文化遗存为主,堆积厚度多达到2米,面积近2万㎡。2010年夏,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泰东河沿线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又先后两次在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及具有学术目的的后续主动性发掘。总发掘面积3500㎡,发掘工作主要集中于西区。两次发掘主要是对西区良渚文化聚落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揭露,已清理良渚文化墓葬284座、房址8座、灰坑100余座以及水井、灰沟等,出土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近1200件。

开庄遗址

开庄遗址位于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开庄村,西与兴化市毗邻。遗址面积2.7万㎡。1995年12月9日,东台市前进砖瓦厂在挖河取土时发现了石器和大量陶片。经调查后确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报江苏省文化厅同意后,盐城市文化局和东台市文化局组成考古队,于当月14日开始对遗址行抢救性发掘。本遗址当时虽属于抢救性发掘,面积不大,但地层堆积较为分明,在灰坑、房址和灰沟及地层中出土了大量遗物,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玉器和骨器。还有石斧、石铲、玉凿、骨镞、骨笄以及大量的陶鼎、陶釜、陶罐、陶鬶、陶盘、陶豆、陶簋、陶碗、陶钵、陶杯等。今年,南京博物馆编制《东台市开庄遗址2018—2019年考古工作方案及经费预算》,该项工作列入国家文物局国家“考古中国”专项课题范畴,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模式”专项课题中的一项重要子课题。目前,南京博物院正在进行开庄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遗址呈现良渚等文化形态。

青墩遗址

(图片来自网络)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市西北部,这一带处于里下河地区的南部,地势低洼, 平均海拔高度仅3 米左右, 较之海安市的东部和南部的地势一般要低1米左右。遗址所在地的青墩新村, 在沙岗公社东偏南约1.5 公里。它四面环水,东、西两面分别为东塘河和西塘河,北边为北大河,南边为新开的青墩前河。青墩新村地面海拔高度为3.8米。从纵贯全村的青墩新河两岸,北大河南岸及东塘河西岸等剖面上观察,文化堆积层主要分布在新村的东北部分,面积约2万㎡。1976年春,南通博物馆曾派人来这里调查,采集和征集了一些出土遗物,其中包括在江南一带良诸文化遗存中常见的璧、琮、坠、环等玉器。为了弄清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文化性质,深入探索长江南北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据遗址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年代考察海岸线和长江口岸变迁的历史,南京博物院于1978年4一5月和1979年4一5月,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两次发掘。包括遗址和墓葬群。其中墓葬共清理102座,新石器墓葬94座,其他时期墓葬6座。

历史遗存始于足下,远古文明近在咫尺。东台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是一种以里下河流域为主体,以其支流为辅助的连横东西,纵贯南北的以良渚时期为主体的原始文化体系。在这一体系内,蒋庄遗址、开庄遗址及青墩遗址都具有显著的独特风格。我们坚信随着以后不断的新发现,东台地区的其他新石器遗址也会在各自不同区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对全面、深入研究良渚文明与良渚社会提供新资料,填补和完善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以及北方大汶口文化的关系提供有力的佐证。

图文:陈怡

排版:杨岭

联系电话 :85292285

投稿信箱

dtsbwg@163.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49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