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新店古城遗址

新店古城遗址

新店古城遗址

新收获┃济南钢城区乔店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乔店遗址位于济南钢城区辛庄镇乔店村南约300米处,乔店河呈东北—西南向从遗址北边流过,遗址南边为低山丘陵,东北1公里处为乔店水库。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现地表种有小麦、果树等农作物。为配合济莱高铁建设工程,2017年底对沿线进行考古勘探,乔店遗址即为勘探中新发现的遗址。勘探初步确定乔店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济莱高铁线路从遗址南侧穿过。经报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人员对乔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乔店遗址是一处小型岳石文化聚落址,清理灰坑30余个,房址4座以及与房址有关的基槽和柱洞等。此外,另有东周时期文化层和宋代墓葬3座。

乔店遗址地理位置示意

环境背景

乔店遗址地处鲁中低山丘陵牟汶河上游区域,山间河流冲积形成小范围盆地。遗址位于丘陵脚下,北侧为辛庄河(牟汶河二级支流),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遗址范围内地势呈梯田状,南侧为丘陵,北侧为河床,受河流冲刷及山体销蚀影响,遗址堆积以下主要为红黏土和自然砂层,遗址堆积以上为厚约2米的砂层,黄土孕育并不发达。遗址受到自然影响尤其是雨水冲刷影响较为严重,文化层堆积上清晰可见冲刷痕迹,因此文化层堆积较薄,遗迹现象较为简单,主要以垫土为主。

遗址周边环境

冲刷痕迹

发掘情况

根据勘探情况并结合线路走向,探方为顺应线路走向分布,方向为15。由于发掘区域中部为一断崖陡坡和灌溉沟渠,决定将发掘区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地势高出北区约1.5米,两区地层分布差异较大。

南区地层分布状况为:①层为现代表土层。②层为冲积淤砂层,应为自然形成,可见瓷片、砖块等,时代不清。③层为冲积淤砂层,应为自然形成,出土遗物仅见东周时期陶片,时代应属东周时期。④、⑤层为岳石文化层,多数遗迹现象在⑤层层表发现。⑤层以下即为自然砂层,应属于自然形成。

北区地层分布状况为:①层为现代表土层。②层为宋元时期文化层,出土少量宋元时期瓷片,遗迹现象仅见3座墓葬。③层为东周时期文化层,出土较多战国陶片,遗迹现象主要为灰坑和水井。④层为岳石文化层,被破坏较严重,发现有岳石文化灰坑和房址。④层以下为次生红黏土。

发掘区全景

主要收获

本次发掘除宋代墓葬和东周时期遗迹外,最重要的收获在于发现了一处岳石文化小型聚落。因受后期破坏影响,岳石文化堆积保存较差,遗迹现象也较为简单,主要为多层垫土和少量灰坑、房址、柱洞等。垫土以上为人类活动遗迹,垫土以下多为大片洼坑,坑内有较多红烧土和陶片,应是洼坑废弃后的回填堆积。

垫土之上的人类活动遗迹主要为灰坑、房址、以及与房址有关的基槽、柱洞。房址为方形地面式建筑,仅存浅槽,槽内未发现柱洞,其中F1面积较大,为双间长方形建筑,东西长约8米,南北长约4米。灰坑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可分两类,一类为坑内堆积较纯净、填土多为淤砂,性质不详,可能为取土坑一类遗迹,另一类为坑内填埋大量陶片、烧土和灰烬,应为垃圾坑或窖穴一类遗迹。此外还有大量柱洞和少量基槽,因仅残存底部,未能串联为完整遗迹。

出土遗物主要以陶器残片和石器工具为主。陶器以夹砂褐陶和泥质灰陶为主,前者居多。夹砂陶均为素面,陶色以黄褐陶、灰黑陶居多;泥质陶以灰陶为主。可辨识器形有陶甗、陶罐、陶盆、陶鬲、器盖等。石器工具有双孔石刀、石镢、石镞等,另外还发现了数件石器坯料,均经过简单加工,初具雏形。

房址

灰坑

出土遗物

发掘意义

乔店遗址的发掘确认此处为小型岳石文化聚落,是以莱芜为中心的鲁中山区所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岳石文化遗址之一。遗址地处低山丘陵腹地,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其聚落性质的判定也十分重要。目前看来,乔店遗址堆积较薄、遗迹简单,人类活动并不明显,可能是一处临时性或季节性营地。乔店遗址的发现为探究岳石文化分布、面貌和交流提供了新线索。

山东考古

微信号:shandongkaogu

新疆那么多古城遗址 这座古城你不一定知道

湛蓝的天宇下

齐兰早已人去城空

只留下古铜色的峰燧和墙垣

宛如宁静在呼唤

历史是湛蓝的

和平是湛蓝的

生活是湛蓝的

爱情是湛蓝的

生命,沧海一粟

湛蓝我们的美和风景

——舒航

一个忘记历史、丢失文化的民族将是一个羞耻的民族。

古丝绸之路,从洛阳到地中海,跨越地理空间7 000余公里,从两汉到清末,穿越历史时空2 000余年,曾饱经岁月风雨。当建设的现代文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历史的繁华已经被无边的黄沙所湮灭时,追踪先祖走过的艰辛里程、寻找历史遗留的动人故事。这既是现代人的精神夙愿,也是现代人的历史责任。

古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曾经推动中华民族经济繁荣,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贸易和文化通道,她的每一个段落,都如同她的整体一样,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沿着丝绸之路,出了玉门关一路西行,穿过塔里木盆地,一片绿洲便映入您的眼帘,那就是位于天山支脉阿尔塔格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地区西大门的柯坪县。

柯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汉、唐时代,柯坪政治、经济、佛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齐兰古城、克斯勒塔格佛寺、丘达依塔格城堡、齐兰烽燧等13处之多的名胜古迹遗址,无不昭示着文明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齐兰古城因柯坪县启浪村而得名,原名阔纳先尔,属于丝绸之路北道郁头国。

郁头国是古西域36国之一。古郁头国是一个可以放飞历史之梦的地方。她曾位于丝路北段,西汉时崛起于今乌什、阿合奇一带,唐代设为郁头州,东汉时期又延伸至现柯坪县以南至图木舒克以北地区。她丰富的历史积淀,为我们留下了至今可供瞻仰的唐王城、托库孜萨来佛教寺院、包尔其佛教寺院、琼梯木烽火台、麻将勒克屯垦城遗址、达干古城、齐兰烽火台、齐兰古城等文化遗迹。

齐兰古城位于柯坪县阿恰勒乡齐兰村东6公里,地处东经7938′5″、北纬4032′14″之间。西汉时,约2 300人,300户,养兵800名。王都在尉头谷。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等职官。经济以游牧为主,风俗与乌孙同。南与疏勒接,但因山阻而不通。东汉国名尚存。《后汉书西域传》疏勒条称:疏勒东北经尉头、温宿、姑墨、龟兹至焉耆,为清代驿站遗址。其西北方为现今的齐朗镇,是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汉代从龟兹国到疏勒国,此地东来西往的商队、使者、军事人员、旅行家从温宿出发,必经过于此补给粮草,经过检查后始可执行。由于唐代以后图木舒克地区建立了蔚头州,所以此地又是蔚头州的东大门。

齐兰古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城墙。平台长13米、宽8米、高5米,为夯土筑。城墙仅1道,南北向,长约80米,高约5米,墙头上规则地筑有近30个雉堞(俗称:城垛)。城墙中段开设有1城门,宽约2.5米。城墙北端筑长方形角楼,高约6米,顶面长12米、宽7.5米,角楼架上护堞高7米有余。官邸位于城楼之西约30米处,约有1 500平方米,地面残留有地砖,残存墙基由青砖砌筑。另一部分为东南方向的住宅建筑群,约有7.5万平方米,多为残垣断壁,基本结构仍可辨认。住宅区内有1条西南走向、宽5米的街道(我把它叫做“中央道道”)和许多纵横交错的小巷,城中有1个干涸的大池塘。可以想象出当年是何等的喧闹和繁荣。齐兰古城的消失和大多数的古城消失一样,是水资源的枯竭。据说,由于雪水少,没水了,古城的居民陆续在清末撤出。

我们领略了古城雄姿之后,又匆匆驱车向南穿越10多公里沙漠到达齐兰烽燧遗址。

齐兰烽燧位于柯坪县阿恰乡奇兰村西南1.5公里的戈壁上。四面全是开阔的沙漠平原,其南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汉朝时这里曾经是一处烽台,唐朝蔚头州建立后又对其进行了加固和增高,使其成为雄踞大漠,观察四方的巨大烽燧。现存遗址其高度、基座周长在全疆也属第一。奇兰烽燧现残高约16米,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烽燧顶部西南角已塌毁,东西和北面保存完好。烽燧的构筑方式采用分体二次构筑,先用黄泥土夯筑高约3米的夯土层作为烽燧的基础,夯层之间夹有平铺的柴枝层。夯土层与柴枝层之间间距15厘米~20厘米。在夯土层上部用黄土坯砌筑烽燧的主体,土坏规格为35厘米24厘米28厘米,土坯层厚约60厘米之间又平以加固烽燧。在烽燧主体完成后,在烽燧的外墙再用黄泥土夹柴枝层夯筑一圈,以保护烽燧主体土坯层经久坚固。奇兰烽燧的这种建筑方式是阿克苏地区唐代烽燧构建中的又一种方式。从目前烽燧保存调试和状态来看,这种建筑样式起了关键的作用,使烽燧主体在历经1 000多年的风两依然完好耸立在荒原上。它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西域边陲这块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杰出建筑智慧和建筑艺术。

在图木舒克市至齐兰古城之间的80公里荒漠区域内,不时可见人类生活的遗迹,包括黑陶、红砂陶、紫陶、青铜制品、琉璃珠、古水井等等。它们被经年风沙埋没,又在风沙中倔强显露,似乎正是等待着现代人对古文明的缅怀与瞩目。

—本文选自《新疆人文地理》2015年8月—

撰文 /陈志燕摄影 /吴幼平

普兰店再添“国保”单位:张店古城遗址

原标题:普兰店再添“国保”单位:张店古城遗址

记者昨日获悉,在《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街道的“张店古城遗址”位列其中。

张店古城遗址1972年就已被发现,分大、小两个城。大城南北长约340米,东西长约240米,小城在大城南侧,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约113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83年1月,当地农民在村边意外发现一块马蹄金。根据城内外出土文物断定,张店古城遗址始建于战国,两汉时期呈现出繁荣景象,辽金时期沿用。

2009年,由辽宁省和大连市组成的考古队对张店古城遗址周围的汉墓进行发掘,清理发掘了两汉墓葬212座,出土了2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玉覆面、鎏金铜贝鹿镇等。

墓葬是历史的见证,张店遗址规模之大,文物之丰富十分罕见,说明张店汉城是2000年前一座人口集中、十分繁华的城市,其经济文化水平甚至高于汉代的辽东郡。2017年6月22日,来自全国的考古及历史学专家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召开会议,就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教授提出的,普兰店张店汉城是否为汉代沧海郡治所,以及如何保护利用张店汉城遗址进行了广泛而充分的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张店汉城为汉武帝时期沧海郡治所,较国内外学者以前的论述更为科学合理,依据更加充分。普兰店张店汉城理应是西汉时期沧海郡的遗址所在,其筑城年代可能早于西汉,因为在张店古城内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大连的城史纪元开端应提前至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沧海郡的建置。这一结论打破了此前诸多历史“常识”。它不仅意味着大连地区历史将追溯至公元前128年,并且推断出大连在2000年前的汉代已是一个郡一级的中心城市。

(责编:王斯文、孝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39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