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明皇陵陵墓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陵墓,初建于吴王时期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二年后又两次大规模修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陵园占地2万余亩。当时有城垣三重,周长二十八里,其内"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历经600余载,虽经多次兵乱,但陵前神道上的三十一对(原为三十二对)石象生和皇陵碑、无字碑及坟丘等保存完整。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元璋出身贫寒,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其父母、兄嫂相继去世。朱元璋年仅10余岁,无力大办丧事,仅以“被体恶裳,浮掩三尺”之礼,安厝亲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吴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寝。洪武二年,他下诏在家乡兴建中都城,同时诏谕因旧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罢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营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总体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

在陵墓的外围,有3道城垣,形成3城包裹陵墓的平面布局。皇陵的3道城中轴线两旁,建设了不少祭祀、护卫、住所建筑,形成规模宏大,森严壮观的皇陵建筑群。经过精心的设计、规划、施工,建成后的皇陵,气象巍峨,被誉为“重门列戟园陵肃”,“壮哉斯陵从古无”。

明皇陵陵墓

明皇陵陵墓是椭圆形覆斗式大平顶,高出周围地面5米。陵墓堆土而成,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陵前北部的金水桥向北,有长257米、宽6.3米的神道,两旁对称排列着雕琢精美的32对石像生。这些石像生是目前所知明代最早、数量最多、刻工最精细的皇家陵园石刻,具有很高的石刻艺术价值。不仅数量居历代帝王陵墓之冠,而且雕刻技艺上也有独到之处。均用整块石料雕琢,无论是人像,还是动物,均造型生动,刻琢精细,具有高超的技艺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们是宋元石刻艺术发展的最早产物,对明清的石刻造型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道南端紧连金水桥遗址,遗址南侧的东西两边各竖立一块大碑,东为无字碑,西为皇陵碑。两碑尺寸相同,规格一致,分别由螭龙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组成。皇陵碑额篆有“大明皇陵之碑”6个大字,因碑文系朱元璋亲自撰写,又名“御制皇陵碑”。朱元璋为了让子孙后代了解艰辛家世和开创江山的艰难,秉笔直书,历述家世实情与戎马生涯,一改历代帝陵碑刻粉饰夸功、谀墓不实的恶习。皇皇大著,堪称一绝。碑文长达1105字,是研究朱元璋家史与元末明初历史的珍贵史料。

明皇陵一直受到明王朝的悉心保护。明朝末年,张献忠起义军攻占凤阳,火烧皇陵,享殿等建筑为之涂炭,之后又屡遭毁坏。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大肆砍伐陵园松柏,使郁郁葱葱的陵园变成光秃秃的土堆,荒芜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中都城和皇陵设立了文物管理机构,使周围的环境得到保护.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的皇家陵墓一共有哪五处?哪一处是皇太子朱标主持修建的

《明史》中说,皇太子朱标的生母是马皇后,出生的时间是至正十五年的九月。

这一年的六月,朱元璋刚刚率领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李善长、常遇春、邓愈、耿君用、毛广、廖永安等人渡过长江,占领采石。他们在这里获得了大批的粮食,众人大喜,提出带着这些粮食渡江回去,返回老据点和州。

朱元璋对徐达说,大家想回和州,是缺乏远见的短视行为,此时我们应该乘胜向太平进军,下一步占领南京,进而占领江东。如果这一次我们退回去了,以后江东就会落入别人之手,我们很难再有机会了。

于是他把渡船全部放弃,自己带着众人一鼓作气,拿下了太平府。城中有一位富人名叫陈迪,献出许多金帛,朱元璋拿来分给了将士们。朱元璋就住在了陈迪家里,不久皇太子朱标也在陈迪的府里出生。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那一年,朱标已经十三岁,被选立为世子。此时,整个安徽都在朱元璋的掌控之内,他就让朱标带着二弟朱樉,去临濠给祖父上坟,看一看祖父生活过的地方。

朱元璋叮嘱儿子们:“你们在富贵中长大,习惯了安乐。这次让你们到田野、山川之中看一看,看看世间的小民的艰苦生活,了解一下民风民俗。你们也尝一尝鞍马劳顿的辛苦,了解我们渡江奋战的经历,知道我们创业之艰难。”

他又指示陪同前往的官员,沿途要恭敬祭祀城隍、山神,路过太平的时候,要去朱标出生的陈迪家里拜访,并赐给陈家五十两银子。

朱标、朱樉兄弟去临濠上坟,那里埋葬的是他们的祖父、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明朝的皇帝陵墓比较乱,我们最熟悉的两处,一是北京昌平的十三陵,埋葬着明成祖朱棣以下的明朝皇帝。另一处是南京的孝陵,埋葬着朱元璋和马皇后。另外还有明祖陵、明皇陵和明显陵,这里就来大致说一下。

朱元璋的祖上是南京句容人,高祖朱伯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父亲朱世珍。到了祖父朱初一那一代,他带着两个儿子迁居到泗州的盱眙县,死后就安葬在那里。

此后朱家逐渐破败,朱世珍和哥哥两家就从泗州盱眙县搬到了临濠的钟离乡,朱元璋就在这里出生,朱世珍也埋葬在这里。洪武二年二月,朱元璋把这处陵墓正式定名为英陵。不久又改名为皇陵,同时专门设立皇陵卫来守卫。朱元璋多次派儿子们前去祭祀,洪武八年朱元璋亲自前去祭奠。

洪武十九年八月,朱元璋派皇太子朱标到盱眙县,正式营建祖陵,那里有朱元璋祖父的坟墓,另有曾祖、高祖等人的衣冠冢。到了明成祖朱棣时代,又对祖陵加以修整。

祖陵、皇陵之外,再说一说湖北荆州的显陵。这处陵墓有一些特殊,明武宗死后,因为没有儿子没有兄弟,只能到他的堂兄弟中间寻找继承人,而朱厚熜的血缘最近。

朱厚熜的生父名叫朱祐杬,是明孝宗最大的弟弟,被封为兴王,藩地在荆州,死后也埋葬在那里。朱厚熜登基之后,追尊父亲朱祐杬为兴献帝,陵墓也按照帝王的规格加以改造,称为显陵。明朝晚期的皇帝都是朱祐杬这一枝的后代,所以非常重视显陵。

明朝第一任皇帝陵墓坚固无比,最后一位王爷只有草坟,却让人感动

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

其中十三个城门抬棺材,指的是朱元璋他老人家驾崩之后,摆了个疑阵。南京城门里,每门抬出一具棺材。仪仗之类,全都一样。

为何要如此麻烦?当然是怕盗墓。毕竟,自古以来,王侯将相们的陵墓们,少有没被盗过的。很多王陵,下葬没有多久,就被摸金校尉们光顾。谁叫他们的陵墓都那么大呢?谁叫里面埋了那么多珍宝呢?简直是诱人犯罪啊……

当然,我们知道,这只是传说而已,明太祖,和老婆马皇后一起,就埋在孝陵里。与他作伴在陵边袝葬的,有他的长子朱标以及一些功臣。当然,还有几十个被迫陪葬的嫔妃。

(孝陵老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孝陵自洪武十四年开建,到朱元璋死时,已有十七年,他不埋这里埋哪里?何况,孝陵的防盗措施也是扛扛的。它本身是在一座石山里横向打孔进去,自内掏空,在那个盗墓只能靠挖没有炸药的时代,盗墓贼们想从顶上打洞下去,根本没有可能。加上其它一些防盗方法,科学家们用现代仪器精密测量之后惊奇发现,孝陵从未被成功盗窃过。

再说了,孝陵本身是有军队把守的。迁都北京之后,很多罪官以及养老的太监,都是发配或送到孝陵种菜、扫。他们对明朝的忠心,毋庸置疑,盗墓贼们不被发现的几率很低。

相较而言,十三棺材比起孝陵的防盗措施来,其实都是小儿科。如果真有人起意盗墓,就算你是一百三十座疑冢,人家也能一一给你挖了。

比起朱元璋的陵墓纯粹是防盗墓贼来,明朝最后一位王爷的疑冢无疑让人唏嘘不已。

台湾是明朝最后一块抗清基地。1683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在施琅大军压境的危局之下投降清朝。在台的宁靖王朱术桂不愿受辱,决心殉国。

(五妃庙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的五个妃子见王爷决心已下,均表示决不独生。于是她们头一天自缢身死。后人为纪念她们,建有五妃庙。

永历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朱术桂最后的时刻来临。在此之前,他已将全部田契与债券烧毁,土地都送给了佃户。他将宁靖王印交给郑克塽,与文武百官辞别,在墙上写下绝命词——

自壬午流贼陷荆州,携家南下。甲申避乱闽海,总为几茎头发,苟全微躯,远潜海外四十余年,今六十有六矣。时逢大难,得全发冠裳而死。不负高皇,不负父母,生事毕矣,无愧无怍。

(宁靖王神像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又题绝命诗——

艰辛避海外,总为几茎发。

于今事毕矣,不复采薇蕨。

拜别天地祖宗,与邻居作别之后,朱术桂到房中自缢薨逝。与他同时自杀的,还有两个太监。后众人将他们解下,发现面色如生。十天之后,下葬台南魁斗山中。

(宁靖王墓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村民们自发造疑冢百余座,没有墓顶,上面植树种草,以防清军挖坟使他不得安宁。后又替他建庙,立为神主。

时间流逝,直到254年后的1937年,人们才发现了其中一座疑冢,里面有棺材,却是空的。此时清朝已灭亡二十多年,再也不担心清兵来挖坟了。村民们在此地建了一座大坟,来纪念朱术桂。在日本占领时代,这里就被划为古迹,至1977年,建成陵园,供后人凭吊——至于宁靖王到底埋在哪座小坟,至今还是个谜。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 史为镜

福建深山发现神秘古墓,疑似明朝建文帝陵?豪华程度堪比皇家气派

探索未知旅程,传播民间文明。 欢迎关注户外探索旅游号:芒果看天下,和我一起探索福建。

大家好,我是《芒果看天下》的小周。最近,我打算启动拍摄一个敏感的旅游主题:《荒野探墓之探寻福建十大古墓》,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福建本土古墓文化的关注。

据了解,在福建民间山区散落着大量历朝历代的名人古墓,例如:朱熹、蔡京、施琅、闽王、建文帝等。然后大部分坟墓却如一盘散沙,散落在福建各个山区里,却没几个人去关注,很多古墓濒临荒废。

于是,我需要经常跑到荒郊野岭,去探寻福建本土的名人古墓。我相信,这些历史的弄潮人,怎么都不会想到,千年后的某个时刻,会有一位旅行自媒体来看望他们,那个人就是我,哈哈。

这些墓主人如果放在古代,都是一些了不起的人物:或者一代帝王、或是位极人臣,或是一方豪强,他们不仅活生生的记载在中国史书上,而且为后世留下不朽的"杰作",赢得生前身后名,为福建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呈现福建特色民间古墓文化。 如今,他们坟墓是否还在?他们的后人是否还会去祭祀?一大问题等我去挖掘探秘。

由于大部分古墓都深处荒郊野岭,本人也是历经艰辛才能方可找到墓地,并做好拍摄和记录工作,整个摄制周期较长,所以没有及时更新视频,望大家见谅。喜欢中国民间古墓文化,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我,支持探索旅行《芒果看天下》,谢谢。

第一期:探秘福建宁德建文帝陵,600年前在这里隐居?

上金贝村

10年前,在福建宁德一座小山村,爆出惊天消息:发现明朝建文帝陵?一时之间,关于该墓的真伪成为当时的新闻热点。

虽然10年来有关于建文帝陵墓的争议不断,但宁德上金贝村却已经成为寻访建文帝的旅游胜地,今天,我就前往福建宁德上金贝村,去看看这座传说中的建文帝陵。

来到上金贝村,沿途还挂着建文帝陵的指示牌,有些斑驳,看来当地景区也不再刻意突出这里是建文帝陵了。那真相究竟怎样,我将亲自前往宁德上金贝,揭开这段匪夷所思的古墓传奇。

据了解,在福建的宁德上金贝村的丛林之中,有一座半僧半俗的陵墓,明堂不大,深藏其中,左侧有一水池。

来到坟墓前,整座大墓的各种构件精致豪华,其结构和格局体现皇族气派,尤其古墓舍利塔的莲花基座造型与安徽凤阳明皇陵及淮安明祖陵的莲花座造型完全一致,而这种造型在明朝只有朱家可以使用。

除此之外,从时间来看,此墓建于元末明初,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墓的格局是三层六阔,各种构件精致豪华,弧形条石砌成高大圆拱,墓前石柱高约四五米,墓顶雕刻火珠莲花,墓壁旁墙头石雕云纹螭首,仿佛皇家气派。

云纹螭首

据了解,该墓被盗三次,墓室空空,没有发现墓碑等有关墓主人身份的文字,只发现落款为“御赐金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字样的石刻。

从规模和装饰上,这座坟墓并非一般的僧人所具,豪华程度仿佛皇家气派,以此推测墓主身份尊贵。有专家多方面考证,认定这是建文帝陵寝。然而争论一直持续至今。

虽然考证言之凿凿,但国家文物局专家认为,没有文字记载,没有确凿的碑刻,没有有力物证佐证,缺乏吻合建文帝身份的有力证据,墓主人身份不能认定为南京逃亡的建文帝,此墓不能认定为建文帝皇陵。

目前,经过多方论证,这座坟墓的真实主人身份逐渐水落石出,大部分学者认为根据史书《南宋元明禅林宝林》记载,这座坟墓的沧海珠禅师其实是一位宋元时期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师陵墓,名叫易简,是元朝皇帝忽必烈的老师。所以这座坟墓应为帝师墓,具有皇家气派也有点不足为奇。

易简石像

关于建文帝的归宿是否是福建宁德,迷雾重重,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论证,也希望有更多的饱学之士参与其中,为我们揭示一个真正的建文帝归宿地。

探索未知旅程,传播民间文明,点击关注一起探秘福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707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