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开元寺钟楼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开元寺钟楼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巨型赑屃

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有关专家初步考证,为后唐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是研究我国后唐至五代时期历史的重大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是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堪称天下第一。现已移至开元寺内,供游客观瞻。

关于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唐代题记的争议

我们目前仍然不知道开元寺钟楼现存建筑的准确建造年代。

近日,笔者偶然看到陈国莹《开元寺钟楼的木结构反映出唐晚期建筑的做法》一文(此文收入孟繁兴、陈国莹《古建筑保护与研究》,2006年知识产权出版社)中提到了开元寺钟楼在80年代落架大修时发现了唐大中十年(856)的题记,说明钟楼在这一年经历过大修,从而可能为现存的开元寺钟楼建筑的模糊年代推断给予一个确定的时间点。

陈文中对大中十年题记一石的记述

然而经过细读此文及其他材料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陈国莹先生《开元寺钟楼的木结构反映出唐晚期建筑的做法》一文(以下简称“陈文”)由“钟楼发现唐大中十年题记”推出“开元寺钟楼在唐大中十年有过一次修缮”的结论,很有可能变得不成立。

开元寺钟楼的发现与断代

既然是涉及开元寺钟楼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把钟楼的基本情况说一下,比较熟悉的朋友也可以跳过这一节。

开元寺钟楼位于今河北正定开元寺内,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正定开元寺的影像材料,目前能找到最早的是1908年日本人桑原骘藏的《考史游记》(此书可以在鸠摩上搜到电子版),但他对开元寺并没有做太深入的调查,而仅近似于一笔带过。

真正对开元寺钟楼进行相对全面而科学调查的,目前我所知道最早的应该是1932年4月梁思成在正定的古建筑调查。他在调查之后撰成《正定调查纪略》一文,收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除了进行文字叙述和图片拍摄之外,梁思成依据开元寺钟楼的种种做法的时代特征,第一次对开元寺钟楼建筑的年代进行了推断。他在此文中说:“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

桑原骘藏《考史游记》中1908年的开元寺

《正定调查纪略》中对开元寺钟楼的记载

《正定调查纪略》中对开元寺钟楼的记载

《正定调查纪略》开元寺钟楼的照片

《正定调查纪略》开元寺钟楼的照片

《正定调查纪略》开元寺钟楼的照片

其实现在看来,梁思成先生文中的这番话话十分严谨。而其对于开元寺钟楼建于唐代的推断,则成为之后对现存钟楼建造年代的经典看法。至今我们说“唐代的单体木构建筑有三座半”,其中的“半座”,就是指开元寺钟楼一层。

然而推论毕竟是推论,譬如之前山西平顺天台庵曾通过其建筑特征以及现存的唐碑推断为唐代,但近年的大修证明其实为五代时期建筑。开元寺钟楼仅依据其做法细节推断为唐代后期做法,一来尚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二来尚缺乏一个更为精准的时间点性的断代。

而在此之后的80年代,开元寺钟楼进行了落架大修。这次大修的相关的信息披露在陈国莹《开元寺钟楼的木结构反映出唐晚期建筑的做法》一文之中。此文虽然没有对开元寺钟楼的建造年代进行进一步推断,但其提到钟楼下层檐柱的柱顶石有刻字,其中一块有“大中十年”的字样,故据此推断开元寺钟楼在此一年有过重修(原文可见第一张图,或昨天发的微博)。

如果此推断无误的话,当然是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古代向来“重修”与“重建”不分,如若开元寺钟楼在唐大中十年有过一次重修,对照现存钟楼的晚唐风格,钟楼则很有可能是此次重修活动中重建的产物。

关于钟楼“大中十年”题记的辨误

在把这个信息发博之后,很快就有好友说这个题记是有问题的。简单地说,原文中为“柱顶石”的石材,实际上是柱础上的墩接石柱。而这些墩接石柱的来源,依据樊瑞平、刘友恒《正定开元寺唐三门楼石柱初步整理与探析》一文的考证,应该是来自开元寺另一座建筑“三门楼”的石柱,是在清代的开元寺钟楼大修之中移用过来的。石柱上的文字,其实都本属于三门楼建筑。

何以见得?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大修中发现的刻字石柱的照片。

从照片中可见,开元寺钟楼一层的檐柱,是上为木柱下为石柱的结构。类似的结构我们可以在其他古建筑中看到。这种木石搭接的柱式有可能是大修所为,也有可能初建时即如此。

上海真如寺大殿后金柱,元代

河南登封会善寺大殿金柱,上部木结构为元代,下部石柱为明代

在此我举上海真如寺大殿和登封会善寺大殿两个例子。其中真如寺金柱木石搭接的做法应该是初建如此;而登封会善寺大殿则有可能为明代大修时将金柱下半截改作石柱。

至于为什么要将下半截作为石柱,原因应该是避免木柱下端糟朽。而后期将木柱下半截换为石柱的建筑,可能在换之前的柱子下端已经出现了糟朽的情况。

河南郏县山陕会馆大殿角柱的糟朽情况,清代

那么开元寺钟楼的唐代刻铭石柱,究竟是初建时即是如此,还是后期改作的呢?有证据说明一定是后期改作的,而且改作的年代应该晚于宋代,很有可能是清代。

樊瑞平、刘友恒《正定开元寺唐三门楼石柱初步整理与探析》一文在对开元寺唐代三门楼的研究中,指出开元寺钟楼檐柱下端用到的九块断石柱(钟楼檐柱共12根,不知为何仅用到9块断石柱,剩下3根如若仍为全木柱,或也可旁证断石柱为后期移植。但目前限于资料,此处存疑)均来自于开元寺中另外一处始建于唐代的三门楼石柱,开元寺钟楼檐柱的木石混合结构是后代将三门楼石柱打碎后二次利用的结果。

9块断石柱的来源不仅可以在形制上确定其来自三门楼,其中4块还有铭文,除了一块刻“大中十年”之外,还有三块可以拼成一篇相对完整的《真定府开元寺重修三门之记》,也可以确证其来自三门楼。

开元寺唐代三门楼遗址,石柱为2008年修复后重新树立

三块断石柱拼成的《真定府开元寺重修三门之记》

碑文落款为“时大□□□□□月十日记撰□□□□□段概”,年号仅剩一大字。但“段概”一名,亦见于80年年发现的宋大观二年洪济寺“敕文劄子”一碑之中(此碑现存隆兴寺东院碑廊内)。可见此敕文劄子碑与《真定府开元寺重修三门之记》碑应为同一人所刻,年代相差不远,而《真定府开元寺重修三门之记》的残年号,很有可能就是北宋大观。退一万步讲,即使只看这张公布出来的《真定府开元寺重修三门之记》拓片,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书体与格式不是唐代风格。

宋大观二年洪济寺敕文劄子碑

敕文劄子中的“段概”落款

由此,我们可以下个结论:开元寺钟楼檐柱的9块断石柱中,至少刻有重修三门记的三块,应该直到北宋还是尚在三门楼原址上的。三门楼直到北宋还有重修,断石柱上残存的文字也说“上则屋瓦破漏□□□□□牖圮坼户臬侧陷”,三门楼也大概还没到连坚固的石柱都倒伏不能用的地步。种种证据都说明宋代大观年间及以前这个时间段不太可能多出来几根唐代的柱子用到开元寺钟楼上。

那么,三门楼的石柱是在什么时候被用到开元寺钟楼的檐柱上的呢?至少,我们可以说应该是在北宋大观年间之后,而且距离北宋大修之后有一段时间。在三门楼完全倒塌,门内石柱完全废弃之后,钟楼重修才有可能用到它们。这个时间,《正定开元寺唐三门楼石柱初步整理与探析》一文给出的答案是清嘉庆年间:清嘉庆十四年(1809)的《重修开元寺碑记》记载“嘉庆十年九月,钟楼忽颓。”可见此次开元寺钟楼毁坏破甚,必须要进行落架大修。而将承重的钟楼一层木柱下半截换成石柱的做法,则非落架大修不可。此时的三门楼也早已塌毁,石柱存在被再次利用的可能性。

《正定开元寺唐三门楼石柱初步整理与探析》一文说得很谨慎,只说刻有三门重修记的三块残石可以确定是此次移换到开元寺钟楼上的。但我们依据上述论证,也同样可以说其他6根包括有“大中十年”题记在内的断石柱也是在此次大修中从三门楼替换到钟楼上的。刻下“大中十年”题记的时候,那截石柱应该还在三门楼上。

所以,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知道开元寺钟楼现存建筑的准确建造年代。

图集:感受大唐,中国4座半唐代遗建之开元寺钟楼

正定开元寺山门 - by游途旅行

钟楼和须弥塔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钟楼 - by游途旅行

钟楼下层唐代遗构 - by游途旅行

大朵唐代斗拱 - by游途旅行

大飞檐 - by游途旅行

飞檐上悬挂的四瓣心形铃舌风铃 - by游途旅行

粗壮的木柱 - by游途旅行

唐代铜钟 - by游途旅行

唐代门板(梁思诚当年要求保护下来的) - by游途旅行

通向钟楼二楼的楼梯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二仪门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须弥塔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须弥塔 - by游途旅行

栩栩如生的力士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赑屃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巨碑残碑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双龙碑首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三门楼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内石狮 - by游途旅行

开元寺内红墙 - by游途旅行

​相遇相锡 | 2019“惠泉福地”惠山寺元旦撞钟祈福迎新活动即将开启

“惠泉福地”惠山寺元旦撞钟祈福

热热闹闹的元旦佳节即将到来,最令人欣喜的莫过于阖家团圆、跨年祈福,惠山寺撞钟祈福迎新活动如期而至,与广大游客共迎新年,为来年祈福祝愿。

活动时间:

2018年12月31日晚21:00至凌晨1:00

活动地点:惠山寺

活动期间参与祈福的游客可经秦园街、绣嶂街由古华山门入园,前往惠山寺。

撞钟仪式开始前,景区还准备了一系列丰富的体验活动。

01

扎福带结福缘

游客可至祈福墙前亲手绑扎祈福带,

寄托新年的美好愿望。

02

“法音长流 恩泽众生”梵文赏析

惠山寺图书馆内提供大量佛教经典书籍供阅读品鉴,

聆听梵音玄妙,感悟文化魅力。

届时将有高僧讲经,

为香客传达佛教文化的正确理念,

答疑解惑,保持传承的清净无误。

03

抄经描经结佛缘

在充满祝福祥和的夜晚,

心怀虔诚抄一篇经,

亲近佛法,增长福德。

04

元旦祈福点灯法会

点燃百盏莲花灯,

共同组成一个个吉祥符号,

祈愿来年安康。

05

静心禅茶

通过茶艺师对禅茶的表演,

为参与其中的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互动体验,

感受传统茶道魅力。

06

吉祥撞钟、上香祈福

自23:00起,由方丈带领,开启撞钟祈福仪式,

在108响钟声中,听福音、祈福愿,

祛除烦恼,共迎新年。

版权及声明

1,本公众号的采编或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微信号所转载的文/图/音视频等,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仅作分享。

3、本微信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

来源 | 无锡旅游局 惠山古镇景区

主编 | 有心人

责编 | 小玉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706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