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棺材山

官帽山,酷似棺材 ,升官发财之寓意。一个非常形象的棺材山,有官帽、有官身,远观近观各不一样!

登顶棺材山需要有足够体力,上山的道曲曲折折,下山比较难!

棺材山

景点位置

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

家乡有座山,叫棺材山

棺材山又名金柜山,它坐落在崇阳县古市潘家西面约4.5公里处,主峰海拔482.5米,平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连马鞍山,西、南、北三面比邻山青水秀的著名景点青山平湖,

陡削的石崖就那样突兀、孤零零的伫立在那儿,从远处看像极了一副棺材。

传说,棺材山是块风水宝地,谁的祖先能葬在山里,后代会出天子。

棺材山正面有24座小山朝向着棺材山,像是24孝子在底头跪拜。

一首歌:

雨洒林中树树哀,二十四孝低头拜;

磨刀出来砍金竹,铜钟鼓响闹棺材。

一首诗:

疑有铭旌勒石岩,群黎指点说棺材;

雪飞万岭山山孝,雨洒千林树树哀;

椿杪月华灵烛照,案前香瓣野花开;

谁家忍令留遗椁,遂教天荒久不埋。

欢迎大家有机会去看一看,除了棺材山,还有青山平湖,大泉洞,柃密小镇等风景区,保留着乡村最美的风光。

#在家云旅游#

朱元璋孙女的棺材漂在水中600年,考古队赶到下令:将整座山挖开

导读:1974年,位于溧水县城北10公里处的原乌山乡团山西麓,当地医院在扩建时,意外在半山腰发现了一座古墓,事情上报文物部门之后,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立刻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了回填。由于种种原因,直到30年后才对古墓进行了初步清理。

发掘结果显示,这是一座在山中开凿的竖穴砖室墓,整座大墓长度超过15米,墓室总面积达到60平米。古墓在历史上被盗严重,只在男主人棺椁中发现了13块玉带片,女主人棺内发现金戒指2枚和2只随葬的白瓷碗。

不过让考古队员欣慰的是,在墓室中他们清理出了两份墓志,分别写着“故驸马都尉西宁侯宋公墓志铭”、“咸宁大长公主圹志”,从墓志内容可以得知,这座大墓的墓主人是明代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与他的妻子咸宁公主。

《明史》记载,咸宁公主是明成祖朱棣第四女,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孙女。朱棣靖难成功夺取皇位之后,将她下嫁给开国功臣西宁侯宋晟子宋瑛,也就是墓中的男主人。

宋瑛是明朝开国功臣西宁侯宋晟的儿子,自小深得明成祖朱棣喜欢,朱棣继位之后,立刻将心爱的咸宁公主许配给他。婚后两人的生活非常幸福,一直到了正统年间咸宁公主才因病去世。十年之后,瓦剌大军进攻明朝北部边境,驸马宋瑛奉旨亲自带兵前往西北抵御蒙古人入侵,结果在山西大同猫儿庄附近战死,他们的儿子将父母尸骨运回南京家族墓地,合葬在一起。

考古队员介绍说,宋瑛墓与已经发掘的明代古墓有很大区别,它的主墓室中有一堵砖墙,将墓室分成了东西两个区域,公主和驸马的尸骨被放在两个独立的空间,但是在砖墙之上有两个壁龛,相互连通。专家解释说:“之所以这样设计墓室,一方面要遵循男女有别,另一方面方便两人在死后相会。”

溧水县博物馆馆长陈念回忆,这座古墓虽然规模不大,但前后开发却耗时三十年。他说1974年,考古队第一次打开古墓时,发现古墓修建在团山的山腰处,埋葬非常深,所以墓中积水很严重,考古人员打开墓门之后,发现驸马和公主的棺材漂浮在2米多深的水面上,被水浸泡了600年,无奈考古队只能将墓葬重新封闭。

2004年,由江苏省的考古专家带队,考古队决定再次打开古墓进行清理。考古队先是调来抽水机抽水,可效果不明显,考古专家经过现场勘查后,下令让现场工人将整座团山挖掉,以减少山上积水向墓中渗透,这才将墓中积水抽干,使得考古工作顺利完成。

武夷山悬棺在哪个景点 武夷山的吊棺

1. 武夷山的吊棺

讲的。据调查,悬棺主要分布在江西龙虎山、福建武夷山以及湖南等山川密集之地。

除了山还有水,这些悬棺选址会在临水的悬崖上。风水学讲,风因水而生,气界水而止。如果有山无水,即便有气势也不能聚集。

说完悬棺的选址,我们再来看这个棺为什要悬。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候居此间。古代丧葬陪葬很丰厚,但是往往引来盗墓贼破坏。即使有重重关卡的帝王陵墓,也难逃厄运。把棺椁悬放在悬崖峭壁,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但更重要的是考虑到风水的需要。

有龙无穴是有缘无分,有穴无龙是有分无缘。悬棺的选址有了龙,还需要穴。而风水上绝佳的穴位要数仙人指路。

这种穴位百年难得一遇,他对地利要求极度严格。风水师一辈子点到一处仙人指路便可死而无憾。

2. 武夷山的吊棺叫什么

古闽族文化

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汉城遗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现代化”城市

,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遗址面积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道教洞天

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武夷宫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

3. 武夷山的悬棺

1、武夷山

武夷山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处福建武夷山市的西南部,包括中西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保护区以及古汉城遗址保护区为核心区域,中部的九曲溪生态保护区则为次核心区域。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点主要有:架壑船棺、闽越王城、武夷精舍、兴贤书院等。

武夷山悬棺葬分布武夷山风景区内九曲溪沿岸,武夷山古代船棺分布在18处,现存船棺19具。

闽越王城位于风景区南约20公里处,依山傍水、保存完整、规模宏大,是现今我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被誉为“中国江南第一古城”。在48万平方米的王城内外,发现了闽越族人民的居住遗址、陶窑群、墓葬手工业作坊区、祭祀建筑等遗迹,以及印泥文字、坚利的铁兵器和生产工具、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以及其他众多令人惊叹的遗存。

武夷精舍位于五曲溪北隐屏峰西南麓,占地数亩,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世称“武夷之巨观”。武夷精舍落成后,朱熹在此著述讲学长达十年之久,来此就读的四方学者众多,朱熹在此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等一批理学著作。

兴贤书院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古街上,兴建于南宋孝宗(1163—1189年),据传是朱熹为了纪念其师胡宪而建的。兴贤,意为兴贤育秀,书院门牌楼高耸,上嵌竖匾,匾文为朱熹手迹“兴贤书院”四个遒劲的大字。朱熹曾在此著述授徒、传播理学,兴贤书院也就成为朱熹重要的学术活动场所。

2、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中国东南山区土楼中最出色的代表和最值得保护的典范。这些土楼建造于13——20世纪,坐落于肥沃的深山峡谷之中,是一个社区族群长久以来共同生活和抵御侵害的居住传统的独特见证,代表了7个多世纪以来夯土建筑技艺的出现、创新、发展和杰出的艺术水平。福建土楼内部精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其中一些具有精美的外部装饰,满足了社区人群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需求,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在面临潜在威胁的环境下,处于偏远地区的复杂社会组织的一种发展模式。土楼建筑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显示了风水观念,以及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

福建土楼数量众多,其总量大约3000座上下。入选世界遗产的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组成,即:永定的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南靖的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华安的大地土楼群,共计46座土楼。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下洋初溪村,由集庆、余庆、华庆、庚庆、锡庆、福庆、共庆、藩庆、善庆共计10座土楼组成。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湖坑镇湖坑村,由光裕、福兴、奎聚、福裕、如升、振成、庆成共7座土楼组成。

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高头乡高北村,由承启、五云、世泽和侨福4座土楼组成。

衍香楼位于永定湖坑镇新南村,1842年开始修建,单重圆形土楼,振福楼位于永定湖坑镇西村,始建于1913年,双重圆形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书洋镇上坂村田螺村,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共5 座组成,其中步云楼位于中部,其余4座土楼发分布于四周。这5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居高俯瞰,4座圆楼拱卫中间的方楼,形成极其独特的人文景观,观之令人震撼。

河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河坑村,由朝水、永盛、绳庆、永荣、南熏、阳照、永贵、裕昌、东升、晓春、永庆、裕兴共计13座土楼组成,是入选世遗土楼最多的土楼群。

怀远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元年,单重圆形土楼。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建于清雍正十年,单重长方形土楼。

大地土楼群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和东阳楼组成。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双重圆形土楼,是世遗土楼中为数不多的单元式土楼。

3、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鼓浪屿”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是厦门岛西南隅一座面积1.88平方公里的小岛。“鼓浪屿”开拓于宋末元初,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历史中,随着厦门作为福建地区早期开放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受到来自中国闽南地区、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等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外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共存和融合,以及华人文化具有的巨大创造力和积极作用是“鼓浪屿”独特的文化特征。“鼓浪屿”完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传统社会融入现代公共设施向新社会形态转变的历史变革。“鼓浪屿”是在多元文化共同影响下发展、完善的近代居住型社区的独特范例。岛上公共租界时期的国际化公共社区整体空间结构和环境要素以及历史建筑都被相对完整保护下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近1000点。

除上述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东南历史文化遗产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三坊七巷、闽浙木拱廓桥、闽南红砖建筑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4. 武夷山的吊棺在哪里

就是把棺材吊起来!这也是一中埋葬的方式!在江西的悬棺葬是历史悠久的丧葬形式,下葬地点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悬崖绝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离水面数十至数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直接安放在悬空于水面的木桩上。至今,武夷山九曲溪两岸峭壁上仍有10余处悬棺遗迹保存下来。

5. 武夷山悬崖棺材

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内蒙古阿尔山市也被传出存在悬棺

悬棺是我国古代一种奇特的葬俗,它曾分布于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已知有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内蒙古阿尔山市也被传出存在悬棺,此外,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南部岛屿上也有发现。

其方法是将去世之人的棺材安置于人迹难至的悬崖峭壁之上,或者停放于天然洞穴之中,或者人工打桩将棺材架于其上,高距地面一般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其景观非常令人惊讶,而且古人采用这种丧葬方式的目的和手段,至今仍是一个千古之迷。

6. 武夷山棺木是怎样上去的

武夷山第一怪:茶树长在石头上

“茶树长在石头上”描述的是武夷山一大赫赫有名的特产--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茶中特有的岩韵而闻名遐迩,尤其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大红袍,第一个进入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茶叶,同时也是张艺谋印象作品标新立异的作品之一。

武夷山第二怪:石头也会谈恋爱

“石头也会谈恋爱”描述的是武夷山一对传奇的仙凡恋的传说,武夷山版的七仙女故事,玉帝的女儿恋上了武夷山中的帅小伙大王,可惜这段爱情不被允许,两人用爱情的力量反抗无情的天规,这对苦命的恋人最终被点化为石,成为武夷山的标识,大王峰、玉女峰。

武夷山第三怪:茶叶炒炒也当菜

听说过拿桂叶做香料,没听过拿茶做菜的吧,而在武夷山确有其事,选材就是武夷山第一怪的武夷岩茶,用武夷岩茶做的菜,不仅烹饪方法多,蒸熘爆炒焖炖均可,同时用茶做出的菜还是上桌面宴请贵客的名菜系类-武夷山著名的“茶宴”。

武夷山第四怪:悬崖峭壁安家寨

福建武夷山至今的一个未接之谜--架壑船棺,武夷山古风中的一道丧事习俗,将往生者的棺材葬在悬崖峭壁的洞穴之中,根据武夷山的地形,几千年前的武夷山人又是如何将这一口口普通的棺材移置到悬崖之中?至今依旧是个谜,乘坐九曲竹排而下,不凡抬起头看看这惊人的谜题。

武夷山第五怪:鲤鱼晒成干来卖

虽说吃鱼图个鲜字,但经过特殊腌制的鱼肉同样味美鲜嫩,在武夷山就有这样的一道菜,鲤鱼干,以武夷山吴屯乡的鲤鱼干最为闻名,在两千多年前鲤鱼干被汉武帝作为祭祀武夷君的祭品,两千年后成为人们赞不绝口的美食。

武夷山第六怪:世外桃园今犹在 还记得陶渊明笔下的那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吗,那豁然开朗的土地,俨然的屋舍,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令人向往,而这块风水宝地在武夷山就隐藏在武夷山的深山之中。

武夷山第七怪:活蛇泡在酒中卖

蛇不仅是闽北最常见的动物,吃蛇肉当然首选武夷山,武夷山号称“蛇的王国”,蛇的数量和种类都据全国前列,在武夷山当地不仅有吃蛇肉的习惯,做法丰富,尤其是蛇宴。用蛇泡酒乃武夷山一大特产,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破伤风、皮肤搔痒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武夷山第八怪:桐木红茶卖国外

“桐木红茶卖国外”说的武夷山的特产之一“桐木红茶”。据考证,武夷山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所产的“桐木红茶”出口多个国家。

武夷山第九怪:保护区里出角怪

“角怪”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特有物种“崇安髭蟾”,一般情况下很难看到。

武夷山第十怪:竹筏漂流人人爱

乘竹伐漂流九曲溪是武夷山旅游传统项目,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到武夷山不去九曲溪乘竹伐就等于没来武夷山。

7. 武夷山船棺图片

关于大红袍的由来,民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病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被招为东床驸马。

解密大红袍,大红袍得名的传说

第二年春天,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到了九龙窠,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每逢春天茶树发芽,我们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后要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他们带着一些和尚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

状元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解密大红袍,大红袍得名的传说

“大红袍”自古是万茶之尊,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词。但因历史久远,战乱频仍,文献流失,“大红袍”的身世和武夷山的船棺一样,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招引着人们去苦苦探寻和考证。但大都没有结果,仍然停留在民间说法和神话传奇的层面。这些说法归纳起来无非“状元报恩”、“皇后治病”、“县丞祭茶”、“猴子采摘”、“县长命名”等几个脚本。

“皇后治病”一说显然站不住脚。历史上离武夷山最近的京城是南宋的杭州城,依当时的信息和交通条件,从皇后“突然得病”,到找到“大红袍”治好病,起码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说法显然不符合一般的逻辑。

“县丞祭茶”之说也有点牵强。武夷山虽然自古有祭茶的习俗,但县丞作为七品小官穿大红袍祭茶也不合乎古代严格的着装礼制。

解密大红袍,大红袍得名的传说

“大红袍”虽然生长在岩壁上,但不至于高不可攀。早在3000多年前,武夷山的山民们都能把船棺安放到几百米高的悬崖上,何况那区区的几十米岩壁。无疑,“猴子采茶”之说是藐视了武夷山人的智慧。

最令人信服的还是“状元报恩”。其故事梗概是:明初举子赶考途经武夷山,中暑昏厥路边,被天心寺僧人所救,以茶入药为其治疗。举子病愈后高中状元,回天心寺报恩,方丈说救他性命的不是僧家,而是茶叶,嘱其以红袍披盖茶树,以表谢恩。“大红袍”故事从此不胫而走。靖难之变后,朱棣夺取侄子建文的帝位,为追杀传说出家为僧的建文帝,便派胡潆遍访寺院宫观,以寻访张三丰为名查询建文帝的下落。胡潆也因此到武夷山,入驻天心寺,爱喝茶的胡潆听了“大红袍”的故事,更加喜爱天心寺的茶,便请旨敕封,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并正式册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701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