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皖西烈士陵园

皖西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心,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为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源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而建,占地面积85亩。经1957年、1989年、2004年三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改建,园区现建有烈士纪念塔、纪念馆、塑像、雕塑、碑林、亭廊、悼念广场等10多项纪念设施。先后征集收藏知名烈士档案263卷;烈士遗物、遗照300余件;书籍文献550件;货币票证1083件;战斗武器1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选择展出皖西籍著名烈士事迹106名。建园以来,朱德、刘伯承、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蕴山、赵朴初等知名人士以及东欧、朝鲜、越南等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先后前来参观、题词、留言。鉴于其纪念意义和建筑规模,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国家红旅办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教育基地;2010年被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授予“全国、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陵园隶属民政部门管理,年接待参观游客30多万人次。

新翻建的烈士纪念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采用沙盘、文物、雕塑、图片、油画、文字、场景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宣传展示了大别山区特别是皖西地区优秀儿女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新建的《将星璀璨》大型浮雕长30米、高10米,镌刻着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走出的皖西籍108位开国将军全身、半身和头像。新建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千里跃进大别山》两幅雕塑分别展示了发生在大别山区黄麻、立夏节、六霍三大起义场景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斗实况。陵园还建有纪念文化石刻20余块,分立于亭廊之中、绿草坪上。

半个世纪以来,皖西烈士陵园曾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党的“六个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本市乃至全国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后的陵园集“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人文化”为一体,实现了新形势下烈士褒扬工作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单一化向多功能方向的跨越式发展。既是瞻仰先烈、启迪后人的教育基地,又是思想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人文景观,还是人们学习、旅游和休闲的好地方。

皖西烈士陵园

山西籍三位烈士亲属赴深州北杜庄烈士陵园扫墓

《衡水晚报》联合省内外媒体为抗日烈士寻亲——

取一抔坟前土 带亲人回家乡

山西籍三位烈士的亲属

赴深州市北杜庄烈士陵园扫墓

自本报3月22日刊登了要为在深州市北杜庄牺牲的85位烈士寻亲的报道后,经《衡水晚报》与《山西晚报》《保定晚报》《燕赵晚报》等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共同努力,已有何云生、刘德功、张成汉三位烈士的亲属被找到。4月3日,这三位烈士的5位亲属从山西省右玉县出发,历经7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于当晚赶到了深州市北杜庄。4日,他们与榆科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北杜庄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追思、祭奠,并真诚地向多年来默默守护烈士的北杜庄乡亲表达深深的谢意。

烈士亲属抚摸烈士纪念碑。

取一抔土带回家。

忆亲人往事 他们泪水涟涟

此次一同前来的是何云生烈士的侄子何文宽、侄女何文兰,刘德功烈士的侄子刘殿成和刘殿功以及张成汉烈士的侄子张勇。他们在右玉汇合后一同驱车前来,一路上他们尽量少喝水,服务区也少进。他们说:“我们就想快点来,只有到了北杜庄心里才踏实。”

“自大伯18岁参军后,每次村里有部队经过,奶奶都会去找,曾经有一次连着找了3天,可惜没找到。奶奶临死前还嘱咐我,说咱们家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把大伯找回来。今天我终于跟奶奶有个交代了……”在烈士纪念碑前,刘德功烈士的侄子刘殿成擦拭着眼泪,激动得声音已经颤抖。何文宽则拨通了父亲何喜的电话:“大(爸)!我大爹(大伯)找着了……”只说了这一句何文宽已泣不成声,电话那头已经86岁的何喜老人也几度哽咽,他嘱咐何文宽一定要把事情办好,不要忘了感谢北杜庄乡亲们的恩情。

烈士亲属送上锦旗感谢北杜庄乡亲。

何文宽(前)与张勇栽下家乡的树苗。

取一抔坟前土 带亲人回家乡

烈士亲属祭奠英烈。

几位烈士的亲人给烈士纪念碑献上鲜花,并仔细抚摸擦拭着“抗日英烈永垂不朽”几个字。纪念碑的背面是记述80年前战斗经过的文字,他们逐字逐句反复诵读,感受着烈士们当年的英勇。在烈士陵园的资料展室,何文宽一行在烈士名录上仔细寻找着自己亲人的名字:何云生、刘德功、张成汉……看着这些名字仿佛看到了亲人鲜活的容颜,泪水不禁夺眶而出。随后,何文宽一行来到埋葬烈士的旧址,敬献花圈、培土整理,表达后人的敬意。

何文宽一行还从右玉县带来了5棵松树苗,种在了烈士陵园里,这5棵树苗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它们一定会在烈士精神的沐浴感召下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临走前,大家还在墓园里取了一些土仔细包了起来。刘殿成说:“今天我们把伯父墓前的土带回去埋到奶奶的坟前,告诉她伯父的墓找到了,而且这些年一直被照顾得很好,奶奶一定可以安息了。”何文宽说:“这些土带回去就好像把我们的亲人带回去了一样,也算是给家人一个安慰。我们也一定会把烈士们的事迹讲给后人听,让大家继承烈士的遗志,珍惜今天的好生活。”

好消息再次传来

就在何文宽等人开车赴衡的路上,《山西晚报》的记者接到了来自右玉县的郑自强的电话,“他(郑玉山)可能是我的大伯。”郑自强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村子是右玉县元堡子镇红寺洼村,虽然报纸上刊登的郑玉山烈士没有具体的通信地址,但是自己从小就知道有个参军的大伯叫郑玉山,加上自己的父亲郑玉福、二伯郑玉华的名字和郑玉山也很像兄弟,所以才觉得自己可能是郑玉山烈士的亲属。郑自强的说法也得到了该村党支部苑书记的证实,他说:“村里的老人们都知道郑家有这么一个人,但什么时候参军的、跟着哪个部队走的就不清楚了。只说走了之后就再没有音讯了。”

当记者告诉郑自强,何文宽等几位烈士的亲属已经在前往祭拜英烈的路上时,他觉得不能同行很遗憾,“我现在还在外地出差,肯定赶不及一起去祭拜了,如果下次有机会一定一起去。” 

衡水晚报记者 刘晓菲 文/图

相关新闻

深州市榆科镇举行

清明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衡水晚报讯(记者刘晓菲)4月4日上午,深州市榆科镇组织部分党员干部、中心小学学生代表200余人前往北杜庄烈士陵园举行“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中,党员代表讲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先烈的深刻哀思,学生代表们表达了对英雄先烈的敬意,并向烈士们敬献花篮,全体人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

党员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宝贵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陕西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寻找4位广元籍烈士亲人

参加扶眉战役时牺牲,长眠陕西扶眉战役烈士陵园71年

4位广元籍烈士

陵园方在寻找他们的亲人

71年前的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陕西关中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持续4个昼夜的扶眉战役,解放了宝鸡、扶风、眉县、岐山等9个县城,在这场激战中,300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时为四军十师战士的陈亮等4位广元籍烈士就名列其中。

近日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的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携手媒体,为陈亮等2149名烈士寻找亲人,希望知情人早日跟该园取得联系。

据悉,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场战役,巩固了西安解放的重要成果,使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战场上由相对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拉开了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的序幕。1949年7月10日,经过4个昼夜的激战,共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4个军4.4万余人,解放了宝鸡、扶风、眉县、岐山等9个县城。在激战中,300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广元一共有陈亮等4名烈士。因为当时留下的信息太少,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我们寻亲的公益活动,帮助他们早日找到亲人!让亲人来看看他们。”该园负责人如是说。

陈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四军十师战士;刘金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二军四师十团三营七连战士,牺牲时年仅25岁;杨清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四军十师三十团三营七连班长,牺牲时年仅20岁;何群堂,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四军十师三十团二营四连排长,牺牲时年仅26岁。

据介绍,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安葬着2160位烈士的忠骨。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下,建园以来,陵园先后对入园道路、纪念园、纪念亭、纪念馆、纪念碑、战役群雕、烈士雕像、烈士墓区进行了多次维修改造。目前,烈士墓区呈扇形分布,正中间是扶眉战役烈士群雕。

“欢迎烈士亲属前来悼念、祭扫,陵园会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条件,为烈士亲属的祭扫、缅怀做好服务工作。陵园会不定期举办活动,也希望能邀请烈士的亲人来到陵园,共同缅怀。”该园负责人说。 (记者 管寒冰)

红色滁州▍皖东烈士陵园

1944年3月18日,新四军二师召开淮南地区军政民座谈会。淮南行署主任方毅在会上提议在半塔集建造一座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在半塔保卫战和抗日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并获通过。会议推举罗炳辉、方毅、萧望东、朱雨江等9人组成筑塔委员会,具体负责建塔事宜。1946年6月,内战爆发,建塔工作中止。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10月,来安县人民政府开始续建纪念塔,并以纪念塔为中心,兴建半塔烈士陵园。

半塔烈士陵园由烈士纪念塔、纪念碑、纪念馆三部分组成。烈士纪念塔塔高10米,为四棱台体。塔顶屹立一尊身背斗笠和大刀、荷枪远视、威武雄壮的新四军战士雕像。纪念塔的正面镌刻着陈毅元帅书写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8个大字,背面题词由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张恺帆书写。

1973年,在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方毅的关心下,国家计委拨专款为烈士陵园建起周长650米的石头围墙。这时,围墙内的陵园占地面积23.33公顷(350亩)。

1984年,省文化厅拨专款在原纪念馆后面新建一排8间纪念用房,拉起用墙,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重新布展后,请时任省政协主席的张恺帆题写“半塔革命纪念馆”新馆名。

2007年,为了打造红色旅游,中共来安县委、来安县人民政府投入巨资,整修陵园,重建纪念馆。重建后的烈士陵园经省民政厅批准,并报民政部备案,定名为“皖东烈土陵园”。

重建的纪念馆为一座仿古建筑的四合院,定名为“皖东革命纪念馆”,馆内分别布有“刘少奇在皖东纪念馆”“新四军第二师纪念馆”“半塔革命纪念馆”3个自成体系的纪念馆。

“刘少奇在皖东纪念馆”陈列历史照片136张,塑像5尊,刘少奇在皖东工作场景两个。室内还有浮雕一块,陈列实物32件。

“新四军第二师纪念馆”陈列历史照片436张,新四军第五支队三打来安城场景一个,配有声、光、电等效果。新四军第二师师部在大刘郢微缩景观一块,室内浮雕1块,室外浮雕6块,陈列实物27件。

“半塔革命纪念馆”陈列历史照片242张,半塔保卫战沙盘1块,刘顺元、方毅到大余郢骆腾云互助组调研场景1个,电子视屏1个,室内浮雕1块,室外浮雕8块,陈列实物131件。

在皖东烈士陵园大门西侧,烈士纪念塔右前方新建革命烈士墓地一块,内建有无名烈士墓一座,各个时期烈士墓48座。

烈士纪念塔广场用大青石铺地,广场东侧立有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于1964年撰写的纪念碑碑文《半塔烈士纪念碑记》。

来源: 滁州市委宣传部、美好滁州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编辑:谢申娇,初审:王勇,审稿:刘永江

联系:chzu@qq.com (如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个赞,点亮在看更好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92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