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龙虎山上清古镇

门票

龙虎山上清古镇

42元/人次(上清古镇+嗣汉天师府)

景点位置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

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25公里。古镇依水而建,周围群山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泸溪河对岸有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以及当年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在距古镇4公里的地方,还有天门山生态游览区,那里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千年古镇是江西鹰潭市龙虎山旅游的亮点,如果没有上清镇,没有上清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道教文化,龙虎山要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

这条古街虽未经过专家设计,一切都自自然然,无形中有一种自然之美,然而就是在这种自然当中,整条街又孕育着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情。

沿这条街逆泸溪河水而上,街左边的房子皆成阶梯状,每一家房子总比前一家的房子往前凸出1米左右,据说这是当地人预示家事兴旺的象征。右边的吊脚楼空荡荡地几个木柱子立于水中。漫步这条街区,你不必闪躲汽车的横冲直撞,尽可悠闲自在地观看市井风情。渔民织网,孩童戏耍,怡然自得。三十六行不论你要找其中的哪一行,转个弯、抹个角就到了,理...上清古镇景区介绍

上清古镇依水而建,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道教氛围浓厚,名胜古迹甚多。长约2公里的古街将长庆坊、留侯家庙、天师府、大上清宫等景点串成一线。沿河的吊脚楼、码埠尽显江南水乡建筑特色。

上清镇旧名沂阳市。据老古发现,两晋时渐有人聚居,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设雄石镇,并派兵驻守。唐末朝廷派中丞将倪亚任镇遏史,后因其剿匪有功封为倪亚王,古镇也因此改为倪亚市。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宋徽宗命江东漕臣将上清观从龙虎山迁放上清,又将倪亚市改为上清市。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48年),始称上清镇.

上清镇因中国道教发源地而闻名天下,张天师在此已历经63代一千九百余年,上清镇是中国道教29个福地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对龙虎山的奇峰怪石和上清宫的仙都就有过生动的描写。其中“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明初,上清镇即形成这于今日的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称上清街“甚长”。晚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太平军和清军曾在上清激战,镇内建筑损毁严重。直至民国年间大体修复,其面貌一直保持到八十年代。

上清镇还是闽、浙、赣苏区红十一军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地方。1931年初,由-任总指挥的红一方面军与红十军在上清镇桂洲河滩胜利会师,尔后合编为红十一军。为实现“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与实现江西首先胜利”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上清镇不仅以道教文化著称,还以其“虚受一切,涵容万物”的道教理念宽大的接受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唐代禅宗高僧马祖道一曾在上清讲经传道,月宝禅师也曾在镇东北的天门山上建天门寺收徒授经。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在镇北应天山创立象山精舍(书院),世称“象山学派”,名噪一时。历史遗存长庆坊和东岳宫则显示了民间崇拜。位于镇东头的天主教堂于1872年由荷兰神父所建,为哥特式结构,成为当地天主教的圣堂。佛、儒、基督教在上清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上清的文化内涵。

上清古镇以其悠久的道教文化和雄奇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集镇中央天师府为历代张天师讲道、居住的府邸,是全国21座重点对外开放的道观之一,1984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清镇于1984年恢复建制镇以来加强了小城镇建设开发步伐,1988年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样板镇,1996年列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列为全省200家重点镇之一,2003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同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古镇,上清镇先后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江西风景独好|世界上最后一块“仙人乐土”:龙虎山脚下上清古镇

江西风景独好|世界上最后一块世俗的“仙人乐土”:龙虎山脚下上清古镇

上清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

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

当地特产有:板栗、豆腐、茄子干等。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

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

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1127-1279年)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泸溪河对岸有明朝(1368-1644年)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

在距古镇4公里的地方,还有天门山生态游览区。

那里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天师府占地5万平方米,有500多间房舍。

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天师府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

张道陵是中国道教创始人,后人尊他为张天师,而张天师的名号也被历代帝王特许世袭。现在的张天师已经是张道陵的第63代孙了。

自张天师来此地后,其后人已历经63代一千九百余年,是全国重点对外开放的道观之一,上清镇也因中国道教发源地而闻名天下,明初,上清镇即形成这于今日的规模,至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徐霞客游记》称上清街“甚长”。

拜访了这座古镇,发现除了修复一新的天师府,依稀可见几座古建筑和旧码头,似乎在述说着曾经的繁荣,大部分清代木质建筑已经破旧不堪,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漫步龙虎山上清古镇

如果没有上清镇,没有上清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道教文化,龙虎山要成为中国道教第一山、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恐怕是不可能的。

上清古镇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古街的路面。几乎所有的路面都是用泸溪河里的鹅卵石铺成的,其形如鹅卵,光滑溜圆,扁长不一,密密地排列有序,泛着光,自然和谐,有的还排成太极或八卦状,精巧至极。

这些小石头经过成千上万年泸溪河水的冲洗、撞击,棱角尽损,再加上近千年路人的脚底打磨,已是光亮可鉴,行于其上一种极其舒适的感觉从脚底渗到发根,一种古老的足音由远而近,仿佛触摸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历史。

据专家考证上清建镇于南北朝时期,镇内道路历尽沧桑。古镇中的古老的道教建筑随处可见,临河的吊脚楼更是魅力无穷。

在这条长达1.5公里的千年古街,留侯家庙、天师府、天源德药栈、古老的吊脚楼等国家、省级保护建筑有几百处,重檐、丹楹、彤壁、朱扉等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使这条古街特色鲜明,走进千年古镇就像来到了道教博物馆。

在这条街上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道教祖庭之称的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虽历经兵燹,但至今仍保留其历史风貌。

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居住的地方,整个建筑均按照八卦形状设计,分头门、仪门、私第和后院,历史上有“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之誉。

天师府选址别具一格,据说当年张天师选址于此颇费心机,其门临泸溪河,背依西华山,左右青山环抱。正是我国古代“前有照、后有靠、青龙白虎两边抱”的宝地。府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仙乐缥缈,绿树红墙交相映辉,是道家清修之地。

这条古街虽未经过专家设计,一切都自自然然,无形中有一种自然之美,然而就是在这种自然当中,整条街又孕育着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情。

沿这条街逆泸溪河水而上,街左边的房子皆成阶梯状,每一家房子总比前一家的房子往前凸出1米左右,据说这是当地人预示家事兴旺的象征。右边的吊脚楼空荡荡地几个木柱子立于水中。

漫步这条街区,你不必闪躲汽车的横冲直撞,尽可悠闲自在地观看市井风情。渔民织网,孩童戏耍,怡然自得。

三十六行不论你要找其中的哪一行,转个弯、抹个角就到了,理发的、修锁的、修伞的尽在其中,街上的小吃是出了名的好味道,有白皙皙的上清米粉,水嫩水嫩的上清豆腐,朱红朱红的天师板栗等,都让人垂涎欲滴,往吊脚楼一坐,店主定能给你弄出个八卦宴来,弄出一桌子的道教文化味儿来。

如今的上清古镇,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陌生的、熟悉的都愿意到街上走走,体会一下淳朴的民俗风情。

清晨,一声声钟鼓声,唤醒整个古镇,一起来迎接第一缕晨曦。上清古镇,伴着龙虎山,携着泸溪河,一起在鹰潭淌过一千九百余年的岁月。每一段从巷子里传出的曲调,每一块踏在脚下的青石板,仿佛时光在此静止,仿佛古镇在讲述自己故事,告诉世人,缓缓而行,感受一下“仙人乐土”。

循着青石板路,走进上清古镇,没有城市街道的嘈杂、喧嚣,悠然享受古镇返璞归真的魅力。锁匠专心地摆弄着手中的家伙,乐师一丝不苟地制作黑陶的埙,转个角、走到巷头,就能找到人们常说的三十六行。

是上清古镇这片乐土,才让这些手艺人,静下心来,专注地享受着静谧时光。

每一个手艺人身后都是一个街铺,每一个街铺都是由内而外地充满着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每一个都是上清人精心雕琢打造的。门窗上的精雕细刻出的图案,都吐露出江南婉约的水乡气质。

是上清古镇这片乐土,守住了上清人的这份淳朴与雅致,让上清人从不辜负生活与岁月。

不用担心看着一个手艺人专注而忘记了时间,也不用担心被门窗上的图案迷住而忘记了吃饭。林立的商铺中,一碗碗喷香的米粉,一份份水嫩的上清豆腐,一袋袋的天师板栗,随时能够唤醒你的味蕾,让人在此无所烦忧。

正是上清古镇这片乐土,阻挡了外界的叨扰,可以让人慢慢品味美食的诱惑,细心感受慢时光的生活。

如果你现在处在迷茫不知所措中,请你一定要遇见鹰潭上清古镇,来这儿,领悟道文化的真谛,放慢脚步,打开思绪,找寻新的自己;如果你生活的步伐过快,来不及喘息,请你一定要遇见鹰潭上清古镇,来这儿,领略“仙人乐土”,学会享受生活,善待自己。

江西风景独好|世界上最后一块世俗的“仙人乐土”:龙虎山脚下上清古镇

鹰潭报道: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古镇“大雪纷飞”迎新年

鹰潭报道: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古镇“大雪纷飞”迎新年

1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元旦节,为了满足鹰潭本地人对雪的向往,鹰潭市龙虎山上清古镇特地“下起了雪”。 1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元旦节,为了满足鹰潭本地人对雪的向往,鹰潭市龙虎山上清古镇特地“下起了雪”。

“下雪了!”伴着一声声欢呼,上清古镇老街上空飘起了洁白晶莹的雪花,如鹅毛、如飞絮,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个白雪世界。孩子们拿着铲子、杯子齐上阵,准备开启堆雪人比赛,一旁的家长也没闲着,有的跟着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忙着拍照打卡。古镇人工雪景的打造把游客带进了北国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

据悉,这场人造雪景为期3天,每天制造3场雪景。除了雪景,古镇内还有国潮圈圈乐、新年第一杯养生茶、欢乐陀螺、集五福、民俗表扬等活动陪游客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元旦假期。

据了解,今年1月1日至31日,龙虎山对全国游客推出免景区资源性门票的优惠政策,游客只须购买45元观光车票就能在龙虎山畅游两日。(刘志琨)

2021年2月28日藏在深山的一颗明珠鹰潭马祖岩、网红上清古镇龙鳞坝一日户外活动

☀登名山、享自然、强体魄、促健康!…… 我们是抚州市最早的户外俱乐部,人数最多,活动最多,荣誉最多,中国登山协会十佳基层组织,,领队具有国家体育总局一级指导员证,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中国登山协会初级指导员证,江西省体育局攀岩指导员证,荣获全国户外登山比赛各大奖项。专注抚州户外旅行活动,崇尚自由,热爱生活。我们一起在路上。欢迎加入,关注我们。。。 部分图片及视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这就是龙虎山的新晋网红景点

——龙虎山上清古镇的龙鳞景观坝

马祖岩,藏在深山的一颗明珠(原创)

胡祖荣

马祖岩位于龙虎山仙水岩西北约3公里处,是一座丹霞地貌的石山,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今属马祖岩白鹅湖旅游风景开发区。

《钦定四库全书江西通志》卷一十一“山川”记载:

马祖岩在安仁县南六十里,四山壁立,如不可入。岩前洞壑幽深,渐下数十丈,仰观有隙如线,名一线天。岩上有瀑布飞下十余丈,岩间所构梵宇禅舍俱极幽邃。相传马祖道一于此卓锡,故名。

马祖岩四面环山,丹岩壁立,山体呈南北走向,南面是断崖;从东西两侧望去,如一匹昂首的骏马,原名立马岩。立马岩的来历,当地民间有个传说。相传天庭有一匹神马,每年四五月溜到凡间,偷食百姓的禾苗,一吃就是三四十亩,害得当地老百姓颗粒无收。一天,这匹神马正在贪食禾苗,被巡视凡界的玉帝瞧见了。玉帝大怒,命雷神惩处那匹神马。那神马抬头看见雷神,大吃一惊。雷神放了一个巨雷,把惊呆了的神马劈死在禾田里,神马就石化成立马岩了。

立马岩有铁壁崖、关门石、香炉峰、啸月台、穿崖、一线天等24处景观,地势险峻而景色幽美,神秘而令人好奇。清初安仁县廪生、鸿崖人(今属马荃镇)毛雄飞在《马祖岩二十四景歌》中写道:

我问幻庵因何幻出幻景来,廿四奇观特地开。君不见:铁壁腾烟朝缥缈(铁壁崖),石门关月夜徘徊(关门石、月池)。又不见枕石崖边漏不断(滴漏崖),敲棋局罢柯已烂(基盘石)。瀑布飞泉洗红尘(瀑布泉),仙桥径渡登觉岸(仙桥);个中石品更希奇,龙虎相依蛇伴龟(龙井、虎石,蛇洞、龟石)。卧门蟠井踞山洞,一一得所无所悲。岩绝天边留一线(一线天),七星不自天根见(七星墩);炉香袅袅啸月台(香炉峰,啸月台),清风飒飒芭蕉扇(芭蕉洞)。吁嗟乎,榜挂芳名印刻金(桂榜石、印石),御车王良何处寻(推车石);穿岩越岭讨消息(穿岩),芳草凄凄白云深(云亭)。大士渡生诚有意(观音台),皈依慧眼身莲花(莲花石);指破迷途乱石窠(乱石窠),莫误法相三十二。

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游历到立马岩,见此优胜绝境,于是在岩间坐禅悟道,广收门徒,弘扬禅法。为纪念马祖道一禅师,后人将立马岩改名为马祖岩。《钦定四库全书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三“寺观”记载:

马祖禅寺在安仁县十四都,唐建,宋咸平二年僧幻菴修行其中,元季兵毁。明洪武初僧道本重兴,二十五年归并中兴道院、灵山庵,入寺为业林,僧白云住持。永乐八年僧行普增建三门饭堂,万历间僧觉心募建圆通阁经堂。

《江西通志》记载马祖禅寺建于唐,但何人所建、具体那一年创建却语焉不详。元朝元明善编撰、明朝张国祥和张显庸续编的《龙虎山志》上卷二“各宫观庵院寺”对马祖寺也有记载:

马祖寺在仙岩下五里,巨石为门,内有关门石。绿石阶入岩,中建佛殿,右建轮藏阁,左建圆通阁,僧房、厨廪随地之宜。石罅有小房曰暖房,冬温夏凉。岩中有一线天、光石、狮载钟石、龟载鼓。先时,马祖未至,岩薮群妖,至则悉灭。今称为奇景云。

这段文字记载了马祖寺于岩中建佛殿、轮藏阁、圆通阁、僧房、厨廪等建筑的特点,以及一线天、光石、狮载钟石、龟载鼓等奇景,但对马祖寺的创建人及时间只字未提。同治版《安仁县志》卷十四“寺观”记载要详细一些:

马祖岩寺在十四都,唐初,太师行脚至此,见山顶趾俱石如立马状,因名。宋咸平僧幻菴修行其中,邑人十一都艾元会施山立寺,缘虚崖奠佛像。元季兵毁。明洪武初,僧道本重兴,白云住持,题帖云:檐间北斗七星现,座上南风六月凉。永乐八年,僧行普增三门饭堂,有诗云:“马祖旧禅家,悬崖屋半遮。瀑泉终日雨,林木四时花。月地锄稀菜,云根种好茶。石上真路滑,妙乐普陀伽。”万历年间,僧觉心募建圆通阁、经堂,邑人毛九苞题引,毛翊诗:“披拂参差跨角升,尘风飞不到仙棱。竹连水韵如鸣珮,月挂岩云彷注灯。空色冯观千胜寂,屈伸闲会万缘凝。山含异态皆吾有,盈掌丝桐渺忽澄。

三部志书都记载了马祖道一曾云游至马祖岩并在此坐禅悟道,可惜具体时间不详,是否建造梵宇禅堂也有待考证。但马祖岩作为佛门圣地,应该没有争议。永乐八年建有三门饭堂,万历年间又建有圆通阁、经堂,寺院的设施比较齐全。僧人们可以锄稀菜、种好茶、赏佛乐,悠然自得,精心修行。

马祖岩境险景幽,前来探寻游玩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元朝书法家赵孟頫,明朝旅行家徐霞客,都先后到过马祖岩。他们不仅在马祖岩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还写下了诗文。文天祥曾途经马祖岩,在把门石前赋《马祖岩》七绝一首:

曾将飞锡破苔痕,一片方根锁洞门。

山外人家山下路,石头心事付无言。

元代书法家魏国公赵孟頫游览马祖岩一线天,在一线天岩石上镌刻“别有天”三个大字,并写下五言绝句一首:

醯鸡舞瓮中,井蛙居坎里。

莫作一线看,开眼九万里。

第43代天师张宇初曾在马祖禅寺过夜,写下《宿马祖岩》的诗篇:

凿石开兰若,栖禅结上方。

燃灯闻佛磬,听雨宿僧房。

古树岩云合,幽花涧濑长。

素耽坡谷辈,了无幻中忙。

清初江西廉访使翟凤翥游览马祖岩,留有七言绝句四首,描绘马祖岩的奇景:

其一

泉滴珠崖飘乱絮,门开石壁挂罗衣。

频来猿鹤如相问,夜半钟余不掩扉。

其二

岩下僧眠岩外雨,忽来车马破云封。

攀援曲径天为别,岭上元猿啸晚松。

其三

绝壑危岩在沓沓,幽林古洞穴深深。

溪桥新月山漳出,九夏清商欲奏金。

其四

石磴苔侵入迹少,烟林画永鸟声多。

登临直眺千江外,谁是当年张志和。

前人题写马祖岩胜景的联句也很多,明朝翰林院学士汤惟学用“尘世心俱寂,寒簷日易低”描写岩洞的清幽,状元罗洪先用“断壁画开天一线,层崖晴洒雨千行”描写一线天的瀑流。安仁知县郑明选有“双崖通日少,万石抱门多”的联句,潘士元有“僧居岩畔浑凝燕,佛供坛前半是猿” 联句。

徐霞客当年游历到马祖岩,傍晚沿山谷而上,走到马祖禅寺时已是夜晚,寺僧已经关门休息,拒徐霞客于门外。徐霞客只好在禅寺旁的岩洞点篝火过夜,第二天经穿岩而出,故此对马祖岩、马祖禅寺记载很少。

今天的马祖岩怎么样呢?前人笔下的那些奇景是否还在?带着这些疑惑,去年12月我们探访了马祖岩。

从天鹅湖马祖岩风景区正门出发,大约2公里的行程,就到了马祖岩东面山脚下。马祖岩南面是断崖,东西面陡峭如壁,无路可行。在它的西面约100米处有一座小石山,两座石山之间有一条峡谷,谷口是一潭碧水。这座小石山南面的山麓有一条小路,藏在灌木丛中。小路蜿蜒曲折,路面长满了青苔,好滑;两边荆棘相连,多刺。

大约半小时的行程,就到了一座洞口扁平的岩洞前,就是前人所说的“穿岩”。岩洞宽阔低矮,从西面洞口往东看,只见一线白光。洞顶如弓,中间稍高,可以通行。洞中上下、左右全是丹石。走了三十几步,就到了东面的洞口。一出洞口,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站在东面洞口向前看,对面数百米就是马祖岩,但洞口下却是几丈深的悬崖峭壁。

出了洞口,沿着一条狭窄的石道步行三十余步,有一块长约4米、宽和高约1米的巨石(关门石?)卧在路中央,阻住去路,我们只能侧着身子从巨石与岩壁间的狭缝中穿过。穿过巨石,下两级小石阶,有一条宽不盈尺的石道。石道下是三四丈深的悬崖。过了这十几米长的石道,下到半山腰,又是荆棘丛生的小路。其间有两块巨大的岩石(香炉峰、啸月台?)矗立在山谷,一座高约十米,一座高约六米。再往下走十几米,就到了谷底。过一座小石板桥,就到了两座石山相连接处。两山相连的谷底有一条石溪,水从岩石上飞流直下,溅起的水珠如雪花般飘落在石溪两岸。从谷底往上看,两座山峰之间只有一线缝隙。这就是“一线天”绝景。清朝江西廉访使翟凤翥在《游马祖岩记》写道:“一线中分,日唯午见,涧水下流。……鸟迹不至,阴风逼人,若有奇鬼怪物处其中。”站在一线天的石溪旁,我们也觉得奇险阴冷。

从谷底向东往上走十几步,就有一岩穴,深约8米,宽约20米,洞口高约5米。洞口上沿正中岩石上涂写了“岱宗讲堂”四个白色的大字。马祖禅寺在南宋时曾集道佛儒为一体,但“岱宗讲堂”是否在此却有待考证。

沿着岩洞前的小路向南往上走,接二连三有五六间岩穴,可惜不知其名。马祖岩在唐宋元明清五朝曾经是佛教禅宗圣地,岩洞中不仅有残墙断垣、砖石磉墩等建筑遗迹,还有黄土筑的台座和几段石碾槽断石,多处灶井和水坎。中间最大的岩洞前还有一座似蛇头又似龟首的巨石,大概就是蛇洞龟石吧,远看似乎有鼻子有眼晴,还张开着嘴,怪吓人的。

马祖岩林幽水清,岩洞窈然。徐霞客称赞其景“清净幽渺”,的确是修行悟道的好地方。这里风景奇特,文化底蕴深厚,可惜藏在深山,不好寻找。岩洞里偶尔有一两个矿泉水瓶或易拉罐,但山路上杂草丛生,落叶覆盖,可见行人稀少。

马祖岩,这颗藏在深山的明珠,总有一天会掀去她神秘的面纱,让人们看到她的美丽的容颜

终于龙鳞坝的美景再也藏不住了!

碧蓝天空下充满了奇幻色彩

让人忍不住去亲近

该新晋打卡网红水坝位于龙虎山上清镇,地处鹰潭市南郊,距市区30公里,距南昌160公里,鹰厦铁路横贯镇域东西,龚资线公路与206国道相连,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

不止 龙鳞坝这个新晋网红打卡点。上清古镇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龙虎山的一部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道教祖庭”天师府和“神仙都所”上清宫就座落在镇内,天门山生态游览区和圣井国家森林公园景色秀美,生态宜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在境内泸溪河域繁衍生息。

上清古镇——

道教祖庭和江南水乡的完美结合体

不仅拥有新晋网红景点——龙鳞景观坝

这里更有古朴的人间烟火

以及沉淀的历史故事

让每一个来过的人

难以忘怀!

行程安排:早07:20抚州市赣东大道与背山路交叉口出发,沿途车览女人见了羞嗒嗒、男人见了笑哈哈的金枪雄峰,约9:00到达 马祖岩徒步起点 ,户外徒步游玩 约2.5小时,然后驱车上清古镇午餐(小吃一条街自理或自带),下午游览网红上清古镇龙鳞坝,约15:00集合返回抚州。

活动费用: 50元(含来回旅游车,天凉请自带热水,午餐自带或AA,转发朋友圈报名赠送户外头巾)

【特别声明】:协会户外活动(如登野山)由协会自行组织,旅游活动是和旅行社合作组织,报名旅游活动请到户外俱乐部签订旅游合同,如不来或者放弃签订,将由协会领队统一代签。

注意事项

【免责声明】本次活动虽然是自助游,但出现由于意外事故和急性疾病等不可预测因素造成身体损伤时,团队的其他成员亦不负担责任。任何一方本着“尽力救助,风险自担”的原则参加这次活动。户外领队对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不承担法律责任。声明中关于免除户外协作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本次活动副协作人员、收队及约伴者。  户外活动存在风险,约伴者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故有救助的义务,但不对事故的后果负任何责任。所有参与者必须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但凡参加活动者,均视为同意户外免责声明,所有风险自行承担,约伴人以及同行者,均不负任何责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753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