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父母应该重

导读: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父母应该重(1)高中养成教育:

孩子既是家庭的全部,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延续和兴旺要靠孩子来传承,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担也需要孩子去担起。所以,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十分重要,这就愈发需要教育好孩子,不仅使孩子成人,还要成才。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是需要我们家长重视的。

1、安全。对,就是安全。安全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从小时候起,就要教育孩子树立起自身的安全意识,避免自身受到伤害。比如,我们要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尤其不能听信陌生人的话和诱惑而跟他们走;不要去触碰一些危险的东西,像电器呀、锋利的刀具呀等;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像湖边、河边、悬崖边等。当然,还有许许多多,都需要父母不断地耐心的去教育孩子,使他们形成一种意识。

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父母应该重

2、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初看上去似乎很绝对,但是确实是有它的一些道理。至少说,一些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会是自己的孩子看上去很有教养。自然,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在任何时候都会使人乐于接受,能快速融于集体中,不会被人拒之千里之外。相信,我们都想与一个有着良好习惯和素养的人交往,我们也希望把许多工作交给这样的人去完成,因为,我们信任他。

3、好的品质。品质,也有好有坏,坏的不必说;好的品质,比如说,坚强、坚持、执着、勇敢、善良、乐于助人、勤劳、乐观等等。拥有好的品质,就好像是自带光环一样,他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幸运和成功,还会给大家和集体带来阳光和快乐,这样的人,到哪里会不让人喜欢呢?即使生活工作中出现一些小纰漏,大家都会自觉地原谅他,会帮助他,直至他获得成功。

当然,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太多了。但,不论如何,必须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去帮助孩子,帮助他走好人生之路。也就是说,必须遵循一个人的成长规律,什么年龄需要完成什么事情是有一定规律和要求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快乐的成长,早日成人成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高中养成教育:

我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所以发表点不成熟意见,与各位分享。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礼貌和家庭教养。我的儿子今年6岁,小学一年级。他身上毛病很多,但是也有我教育成功的“个别案例”。

案例一:礼貌养成。儿子会说话开始,我就和***特别关注他的礼貌养成。时时提醒他说“谢谢”、“再见”、“不客气”等等。慢慢的他就问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我和***不是像我们父母那样教育我们说“要有礼貌,做好孩子”,因为我发现儿子太小,根本对好孩子没有直观概念,更不用说有什么动力让他成为“好孩子”了。所以每次他问我的时候,我会回答他“你问什么对人家说谢谢啊?”他会回答“因为老奶奶帮我开电梯门了。”那我就会接着问他“那希不希望下次碰到一样的情况,还会有人愿意帮你啊?”他回答“希望。”我对他说:“这就对了,别人帮助到你了,你就必须回报别人,哪怕只有一句简单的谢谢;一方面对于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是肯定帮助你的人做出的努力,并且鼓励TA继续去帮助别人。这样会到处都有人互相帮助的。”他说明白了,以后自然也吃到了“甜头”,班主任和其他老师每次评选“礼貌学生”都有他的份,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次,自我管理能力,从小事做起。案例二:克服物品乱丢乱放的习惯。儿子3岁之前,因为他物品乱丢乱放,我跟他发过一次火,为了让他“长记性”也砸了一部分玩具。当然,砸的时候肯定是挑损坏严重的,或者是便宜的玩具。时间一长我发现,他对砸玩具没有太大感触,后来妻子提醒我“你儿子已经掌握你的规律了,不砸好的不砸贵的,换句话说砸的基本上都是对于他可有可无的玩具……”我恍然大悟~之后,对于他的这个习惯我开始用心观察,严格督促,每次都是强调“玩具、物品从哪里拿的,玩完用完放回那里去”,但是效果始终不太明显。后来我想了一个小办法,每次他乱丢的玩具我都会偷偷藏起来,时间长了他发现他喜欢的玩具都不见了。有一天,我找了个机会问他,你的那套最喜欢的变形气枪呢?他回答说不知道。我说“爸爸总跟你说东西要从哪里拿的用完放回那里去,你明白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他回答我“不知道”。我说“爸爸跟说,这些玩具你很喜欢吧,那么你玩过之后随手一放,下次会不会记得这次放在哪里了?” 他回答我“不会”。我说“爸爸帮你把喜欢的玩具都指定了位置,就是为了让你玩过之后放回去,下次再想玩的时候马上找到,所以让你东西要从哪里拿的用完放回那里去。明白了?”说完,我把藏起来的玩具都还给了儿子。从这次之后明显乱丢乱放的习惯有很大程度改善,现在也在逐渐的“巩固效果”。

第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担当。儿子今年6岁,小学一年级。相对于同龄的孩子,我觉得他在自立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从会走路开始,我和妻子在他摔倒时从不会去扶他,都是等他哭完了,在地上趴够了自己起来,然后告诉他“人生中会有很多坎坷,你可能会摔倒、摔痛。不过没关系,哭够了、不疼了之后,你不自己起来没有人会扶你起来,你只能靠自己”。有时,警告过他不要跑会摔倒,他还是摔倒了的时候我们的做法多少有点残忍:站在一边对着他笑,有时甚至会说:“该!告诉你了不要跑,危险~你不听啊~疼不疼?疼了你才能长记性!”

有一次,我父母带孩子出去玩,玩够了我们去接他回家,他跑向我们不慎摔倒。我母亲赶紧爬过去,扶起还趴在地上观望我们态度的儿子,用手使劲的拍了一下地面说:“都是地不好,给我家大宝摔疼了吧?奶奶打他,让他还得大宝摔跤!”

我赶紧上前制止,并当着儿子的面对母亲说:“妈,你这么做不对,摔倒的主要原因不是地面不好,主要是他自己不小心,不能让他从小养成推卸责任的坏习惯。”

这时儿子好像听懂了什么意思,拍拍身上的灰尘,跟我说:“爸爸,跟马路没关系,是我不好,我下次一定注意。”听到儿子这么说,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欣慰。现在我给他请了教练学滑板,有时我看着他摔得都疼,但是好在底子打得好,除了几次摔得上不来气的以外,都能自己马上爬起来拍拍灰尘继续玩。

最后,就是培养孩子经济独立。为了让他尽快熟悉数字和钱的概念,我和妻子从他很小就开始让他自己使用钱,并且计算找回来的金额。这样做一举两得,希望孩子在3~6岁之间的年轻父母也多能借鉴,不给孩子养成没有钱就伸手回家要的习惯。当然,让孩子学会用钱计算找零只是第一步,还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做到这三步可以全面养成孩子经济独立的好习惯。当然,我现在刚刚完成第一步,接下来准备对儿子实施的教育在这里与各位分享,如果有更好的意见,希望在评论里留言给我,我会及时修改我的教育方案。

第二步,跟孩子说明什么是“资助人”和“被资助人”,父母就是出资方(资助人),而孩子就是“被资助人”,两者的关系是建立在互相诚实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给孩子一定金额的零花钱,让他自己管理,对于使用方法没有硬性规定,可定为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关键在于让孩子记账,如实的记录零花钱的用途和金额。这么做一方面锻炼孩子的书写和计算能力,同时也建立父母和孩子互相信任的关系基础,为第三步打基础。

第三步,根据父母的个人爱好建立评分机制,目的在于潜移默化的对于零用钱的用途进行规划。提前设定加分项和减分项,建议父母共同商议。如果父母偏向于孩子的社交能力上,可将与同学聚会和请同学吃饭等设为加分项,设定奖励比例,反之同样设定惩罚比例。偏向孩子学习能力的可将买书、买学习用品等活动设为加分项,同样设定奖励比例。完全可以按照父母的教育规划来设定奖励项和惩罚项。比如想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可以按照没有使用完金额的一定比例设定奖励比例。再比如,孩子把零花钱全用来打游戏了,就可以在评分机制当中规定惩罚比例里。那这些比例具体干什么用呢?很简单,定期对孩子的零花钱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用各项使用项目的金额乘以加分项和减分项的比例,再加上零花钱的基数,最后得出下一个期间孩子的零花钱金额。

举个例子,每周定额给孩子一百元钱,买学习相关的奖励比例为5%,储蓄的奖励比例为10%,帮助他人的奖励比例为30%,打游戏的惩罚比例为15%。孩子买学习用品花了30元,储蓄了50元,给乞讨的人10元,玩游戏花了10元。,那么下周孩子零花钱的金额就是定额的100元乘以(5%+10%+30%-15%)等于130元。只对于使用方法进行评价,不对金额做过多限制,利用加分项和减分项设定孩子的理财取向。当然,我提出的只是一个方法,具体的奖惩内容和比例可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但,过程中一定要经常强调相互之间的诚实和信任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发现谎报使用途径的情况可一段时间停止零用钱,给予一定的“经济制裁”。

说了这么多希望在孩子的教育中帮上各位和我一样初为父母的年轻家长,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可以给我私信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如果有用记得给我点个赞哦~~~

分享这份不算成功的心得,实际就一句话“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个他们听”,这个是需要用心摸索的,毕竟每个宝贝的性格都不一样。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就是父母,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合格榜样,借此共勉。

Hash:7b21166716cfbd56632b047da20ab000e6ba84c7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52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