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赵彩章百岁坊

位于青岩城北约半里处贵阳至惠水的古驿道上。它建于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石坊系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约9.5米,宽9米,面北背南,四立柱南北两面皆有云鼓护柱,并置有长方形柱基。中间柱南北两面及三间的三门内,均有赞誉赵彩章的阴刻楷书楹联。右问石梁已损断(尚未掉下来),现已用水泥沙浆砌起一堵石墙帮帮衬,联语被掩。

景点位置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

赵彩章百岁坊

分水镇百岁坊村

分水镇百岁坊村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分水镇

百岁坊村

百岁坊村貌

百岁坊村,属桐庐县分水镇,地处分水镇西北部,是分水镇三个中心村之一,距分水镇13 公里,东邻后岩村,南与大路村接壤,西与高联村毗邻,北靠外范村,以驻地百岁坊命名。1983年为怡合公社百联大队,1984年为怡合乡百联村。2004年,乡镇区划调整后隶属分水镇。同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百联村、定源村、建设村合并为百岁坊村。辖百联、定源口、金坞、前坞、朱家、上毛坞、分水坞、叶家、曹家9个自然村,874户2361人,23个村民小组,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17773元。全村区域面积14.2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半山区地形,村落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后溪自西向东贯穿村域。

百岁坊村工业以螺钉制造、针织、制笔为主导产业,农业以蚕桑等为主要经济收入,另种植竹、笋、茶叶、山核桃等经济作物,其中“百岁坊”牌青笋干为杭州七宝之一,连续六年被评为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曾先后获得“市级民主法治村”“市级文化示范村”“县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百岁坊由来】

分水镇

百岁坊村

百岁坊后溪

百岁坊村名曾经三次更名。第一次得名在晋朝中期,时合村琅玕村睦州太守何瑛后裔一支迁到百岁坊村,因村北凤凰山上有很多苦槠树,故名槠木村。第二次易名在南宋时,文昌何梦桂考中探花,他认为“槠木”二字不雅,就改为诸睦村。

第三次更名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明嘉靖中,诸睦村出了一对“姑嫂”节妇,受到朝廷表彰。村中有何氏夫妇,育有一对儿女,何家男儿长大成人时与俞氏之女订婚,不久何家男儿就应征入伍,并在抗倭寇战斗中不幸牺牲。由于古代通讯不畅,家人对此一无所知。到了成亲之日,不见何家男儿归来,就由其妹代兄拜堂。婚后姑嫂二人侍奉双亲,和睦相处,并雇人耕作栽稻,一起养蚕巢丝,共同持家理财。终其一生,小姑没有出嫁,俞嫂也未招赘。姑嫂花甲之年,朝廷敕命表彰二人贞洁,并敕建“双节坊”一座,立在诸睦村东路旁。

姑嫂二人暮年时,以行善积德修来世福报,因考虑到没有子女后代,就把祖传田地房产变卖,并把钱都捐献在兴修水利和修桥铺路上。俞氏活了一百岁,地方官为表彰她的长寿美德,特为她建了一座木牌坊。此木牌坊占地约二十多平方米,为两层木结构建筑,楼上还铺设了楼板。木牌坊就坐落在诸睦村的十字路口,匾额上写着“百岁坊”三个大字(此坊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从此诸睦村改名为百岁坊,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改名百联村,八十年代,恢复原名百岁坊村,至今沿用。

【何氏宗谱】

分水镇

百岁坊村

春天的百岁坊

三国时期,何氏先祖何腾任庐江地方官,他召集族人始修宗谱。后朝中宦官专制,残害忠良,因怕牵连,遂告老还乡,迁居于潜受纪乡牧亭村,被朝廷封为五百户候(可向五百户征收税赋)。吴大帝黄武三年(224),裔孙何瑛,任睦州剌史时择舍迁睦州桐庐西乡分水褚树(睦)村(今分水镇百岁坊村)。何瑛为百岁坊何氏始祖。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后裔自分水褚树村过塔岭徙居始新县(淳安)县东富村(南宋淳熙年间改文昌)。何氏家族后裔居住分布淳安文昌镇文昌、分水义林、保安、横村凤联、城南街道湾里、烂田垅、滩头等村。

何氏家族文脉深厚,一年曾高中2位进士。何梦桂,宋咸淳元年(1265)进士及第,仕太常博士,监察御史。何景文,宋咸淳元年(1265)进士及第。何升,明正统十三(1448)进士及第,仕户科给事中,河南管河右参议。

何氏宗谱续修于清乾隆(1736-1795),先后6次续谱,最后一次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共16卷。

【濮振声兵败百岁坊】

分水镇

百岁坊村

金紫山

清朝末年,桐庐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起义,起义首领名叫濮振声,故而后人就称这次起义为“濮振声起义”,后中华民国追认濮振声为“革命先驱”。这次起义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很大,百岁坊便是这次起义的终结地。

光绪廿八年(1902)十一月,濮振声率白布会会众,以灭天主堂为名,誓师殿山庙(今高翔殿山),传檄起义。起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响应者很快就达到1万多人。不久遭到清军围堵,濮振声兵退百岁坊。

退驻百岁坊已是傍晚,村民何昌根到村头迎接濮振声,鼓励濮振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要重整旗鼓,明天要开誓师大会,您是万岁,我做九千岁!”何昌根所雇佣的长工,一直与其妻相好,对此何昌根早有耳闻,他想借此机会除掉长工,扬言要用长工的头来祭旗。此事被长工知悉,遂绕过百岁坊,连夜赶到分水县城告密。第二日清晨,清兵就开往百岁坊。何昌根派人到孝子堂抓捕长工,长工已不知去向,正在忙乱之际,清兵已经到达百岁坊,并包围了村庄。双方展开了激战,敌兵有增无减,义军伤亡惨重,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濮振声知道再战下去,义军力量将损失殆尽,为保存实力,以图后举,他挺身而出,毅然就缚。1956年,曲艺界在杭州某剧院上演《大破百岁坊》戏剧,即是以此事件改编的。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百岁坊旧址】

分水镇

百岁坊村

红军指挥部旧址

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减轻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派出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

11月29日,红十九师在师长寻淮洲的带领下,以战斗力最强的五十五团为前卫,从淳安梅口出发,过岔口,翻探汉岭,东向袭击分水。上午10时许,红军大部队抵达合村,侦察连和五十五团先行出发,经百岁坊、富家、砖山、南堡,沿天目溪西岸直奔分水。下午二点左右,部队在分水了山脚附近与刚渡过天目溪的国民党王耀武部前卫第二团的侦察队及第一营遭遇,双方发生激烈战斗。由于敌情不清,地形不利,红军除留小部队在南堡以北的一带高地阻击敌人外,其余由原路撤回与大部队会合。在先头部队与敌遭遇激战时,红军大部队已到达百岁坊(原怡合乡政府所在地),指挥部设在何一文家。

11月30日上午9时许,敌前卫第二团进至富家,其先头部队在离百岁坊仅三华里的盘龙山遭到红军的阻击后仓惶退居富家。王耀武部获悉红军还在百岁坊,并发现富家以南的金紫山一带也有少数红军防守,于是就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分别在富家的村口和村中筑起二道防线,并在各要道埋设了鹿砦,以防备红军的进攻。同时,令其前卫第二营步兵一个连和侦察队占领金紫山,以第三营步兵一个连占领富家以北的太子山,以第一营步兵一个连和炮兵一个排占领老坞前山一带高地;以第一营、第二营各一部为预备队置于富家附近。

下午二时左右,雨幕笼罩了大地和山峦,盘踞在金紫山的国民党前卫第二营第五连凭借人多势众、装备精良,向坚守的红军小部队发动猛烈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红军指战员接连打退敌人四五次冲锋,双方肉搏数次。

傍晚,红军分三路全线出击:中间一路配合金紫山红军,组织正面进攻;左翼沿后溪溪岸越过余家畈向富家左侧迂回;右翼横穿金紫山上首鹁鸪坞,从老坞村出来,形成对敌的包围。同时派部队登上金紫山对面的凤凰山制高点,以压制敌人的火力。经过数小时激烈战斗,红军摧垮了笔架山和大墓山的敌人防线,并以金紫山、笔架山、大墓山、老坞村为一线相逼,敌人以太子山、铁帽山、富家防线和老坞前山为据点死守,双方形成对峙。战斗持续到深夜,红军因敌情与战略关系向皖南转移。战斗中红军干部谢良贵和15名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何一文系百岁坊村大户,住宅宽敞,可容几百号人居住,土改后,住房分给贫农居住,后相继拆旧造新,目前留下的房子只是其中的一处。2011年,投资20万元,重新修缮。

【桐柏真人墓】

分水镇

百岁坊村

凤凰山麓

在百岁坊村北山麓,凤凰山脊尾处,曾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天师墓。相传汉代“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从江西龙虎山来到浙江,经过百岁坊村时,看到凤凰山风水好,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把其父张大顺的墓建在此处。张道陵(34-156)东汉沛国丰(江苏未县)人,顺帝(126-144)时,与弟子前往四川鹤鸣山修道,永和六年(141)作道书二十四篇,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出道教,为道教定型化之始。入道需出五斗米,故亦称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徒尊为“天师”,其后裔袭承道法,居龙虎山世称“张天师”。又据《民国续修分水县志》载:张道陵子张衡,袭承父业。

张大顺的真墓在西天目山上,为何张道陵要造一座假墓于此呢?按风水地理学上的说法,无论山势地形是否像得逼真,只要有龙凤的名称即可;不论遗骸有否葬此,只要有墓和碑即可,它就可以为主人占据风水。

自古以来,天师墓一直设有守墓人,并且有五亩守墓田,专供守墓人耕种生活,同时要其为本县运头村(今三槐堂)张氏后裔交纳五百斤稻谷。运头村张氏后裔张石龙,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返乡后曾去百岁凤凰山麓祭奠天师墓,发现墓碑墓圈破碎,狼藉不堪。后张石龙就与江西龙虎山张氏族人,共同捐资重建天师墓。天师墓七层螺旋形石板,层层缩小盘上,墓碑镌刻着:“汉张道陵之父张大顺之墓。”另一块碑石上镌刻着:“桐柏真人”字样。

建国后,天师墓尚保存完好。到了1953年至1955年间,有杂技团到百岁坊表演,表演“顶板打石”气功节目,天师墓碑被当道具打碎。1958年,在大跃进年代,螺旋形墓圈,七圈七层的墓石,因建小高炉被拆。至1973年,墓基上建了民房,桐柏真人墓遂不存。

【凤凰山古木群】

分水镇

百岁坊村

远眺凤凰山麓

百岁坊村北,凤凰山麓,曾生长着许多高大的古木群。天师墓附近的马尾松,马尾松高大茂密,许多树径达到两米多,松树上长年栖息着白鹭鸶,鹭鸶的鸣叫声,与二胡曲《空山鸟语》曲调声音相似,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凤凰山麓,自古以来就是义冢山。其中有两处何家祖坟旁,种有两棵大枫树和两棵大苦槠树。古树高大粗壮,树围需要四人才能合抱。前人种树,大约是为了作迁葬的标志。村东端还有一棵侧柏树和一棵马尾松,这两棵树都有豆腐桶那样粗大,是村标型的风景树。由于历史原因,这批古木没能保存下来。现在唯一能见到是生长在何家祠堂旁边的两棵银杏树,根枝虽然已经秃截,但仍能看到那饱经千年的岁月沧桑。

【华村畈】

分水镇

百岁坊村

华村遗址

在百岁坊与朱家村之间,曾有一个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全村人都姓华,故名华村。据现存的《筑矿碑记》载:“是地泽露庵,前沿北隅要道,路外皆田,田外即溪。其水上自淳昌,竝暨本县,山沅各路,合而同溪,最为彻澈。田外,昔年仅有泥塍,尚无岸固石矿,迩未叠遭水奔沙涨,因此泥塍没,田亩渐次浅漏成溪。徒迂劳沱,水势泥滥,无以防御,若不相求调莈,得不以坚筑石矿为务也。维然,庆长则捌拾余人,资斧亦浩繁。华里中,颇皆踊跃,更有慷慨乐输。爰集同人经求,嘉庆十三年旋即,陬岩鸠工筑造,自靠竣以来,迄今十有三载,庴几哉?苞桑益固,而今安然遂若矣,敍其是为记。”

从碑文可知,华村的村名清代嘉庆时就有了。所谓“筑矿”即今人所说的筑堤、筑坝。在华村南面有一条后溪,为了防止洪水淹没田园和村庄,才将损坏漏水的泥塍改建成石堤,这条石堤对华村人最有利。所以“华里中,颇皆踊跃,更有慷慨乐输。”到了清朝后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来攻打此地的团练,华村成为废墟。同治年间,外地人到此地开荒,把华村遗址开垦出来后,称为华村坂。华村就这样留下一个地名,唯有《筑矿碑记》成为了历史见证物。

【何家厅】

分水镇

百岁坊村

改为幼儿园的何家厅

百岁坊何家厅,座落于村庄中心,系何氏族人所建。它始建的年代不详,因无宗谱嵇考,无法下定论。何家厅是族人与村民共同娱乐的场所,厅内建有戏台,专供戏班剧团表演戏剧的,戏房专供给演员化妆用的。大厅内可容纳一千多人看戏,享受文化生活。

在古代,每年春秋二季,村里都要请戏班到厅上演戏。并把福佑庙中土地菩萨抬到厅中观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家太平。解放后,各地剧团巡演,也在厅上中演。何家厅到了1973年被拆除,改造成茶叶加工厂。进入2002年茶厂又被拆除,改建成幼儿园至今。

【何家旧制】

分水镇

百岁坊村

何家祠堂一角

百岁坊村何家祠堂,座落在村东端,始建年代不详,是何氏族人聚集祭祖行孝的场所。旧时每年清明节,每家每户都要到祠堂中祭祀祖先。族人祭祖完毕后,中午大家会餐,由族内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另外管理祠堂者配合负责共同工作。

管理祠堂者,事先把祠堂打扫清洁,清明节这一天中午,供给族人用膳会餐。另外祠堂还立有规定:每人要发送清明饼,对此带有鼓励性质的,例如:平常无论大人与小孩,凡是未曾上学者,每人发一个饼,上小学者发两个饼,上初中者发三个饼,上高中者发四个饼,上大学者发五个饼。总而言之,鼓励愿学习文化者,求上进人。这一天正是族人所说的“清明会”。

古代各地都有族规祠约,何氏族人也同样,若要处理族内事务,这一天打开祠堂门,全族人男女老少都要参加并且到现场。族长负责宣布处罚结果,族人就按照执行,总之处罚很严厉,甚至有的很残酷。族长是负责族内的治安工作,权利相当于公长局长。例如:谁家不赡养老人,谁家虐待公婆,若有人偷盗行为,若有人乱搞男女关系等等,都要受到处罚的。建国后,这一切都被取消,取而代之是公检法负责这项工作。

【福佑庙】

分水镇

百岁坊村

百岁坊村中一隅

福佑庙位于百岁坊村,原庙基在村东北象山上,该庙始建于何时已难确考,但《诸睦村志》有记载,并附有木刻版的庙图式样。该庙由山上迁到村中,有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传,清同治年间,外地人王氏迁入百岁坊,因占据村中高地为墓,遂人口昌盛。村中葬坟,有碍观瞻,村民要求王氏迁坟,屡遭拒绝。一次大雪后,有村民穿特制大草鞋从象山背来了土地神像,放在王家祖茔上,并把草鞋穿在土地神的脚上,雪地上留下了一串巨大的草鞋脚印。第二日,村中纷纷传言:“土地神喜欢王家坟地,穿着草鞋从象山走了下来,不信,那双草鞋还在土地公公的靴子上呢?”村民一看果真如此,于是决定在此捐资造庙。王氏族人信以为真,认为神灵要征用坟地,惧怕众怒难犯,只有默许。

据《光绪分水县志续集坛庙》载:“福佑庙在县北诸睦村”。庙堂三间,中间前排塑有土地公土地婆各一尊,后排塑有三尊菩萨,两边的神像是鲁班的弟子福佑和泰山,中间是地藏王菩萨。庙堂两旁偏屋里,左面所塑是龙王爷,其后粉墙上绘画一条龙腾喷水图,右边屋内所塑的陈老相公,后墙上绘画是一只老虎下山图。1952年,福佑庙改建成学校,至今不存。

文字:何 铸

摄影:由程少凤等提供

微村志

“微村志”是由桐庐县地方志办公室(县委党史研究室)创办的一种史志编修新模式。其编纂从“微”字着手,本着“见微知著”原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开门办史的模式,来展现桐庐各个“美丽乡村”的特色亮点。

欢迎各位朋友扫描下方的官方微信,加入“桐庐微村志”,让我们一起来记录我们村的“微村志”吧!

欢迎推荐您的乡村!

投稿邮箱:187229246@qq.com

联系方式:0571-64212736

0571-64219201

编辑:王科

近百岁高龄的南屏街,正要焕发新的商业光彩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凝聚了历史文化资源与最核心商业氛围的街道,比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广州上下九、成都春熙路。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也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是一座城市商业发展的历史根基和商魂所在。

对昆明来说,这条街道毫无疑问正是南屏街。

“昆明商圈C位”从未改变

南屏街是昆明市中心的老街区,也是昆明最古老的商业中心。从元朝时期最早的猪市、马市、羊市交汇的三市街;到30年前的城市地标百货大楼;到10多年前的柏联广场、顺城购物中心、百大新天地、正义坊购物中心;再到如今的恒隆广场、春之眼。

南屏街商圈四大地标——柏联广场、顺城、恒隆广场、昆百大

围绕南屏街,汇聚了昆明最繁华的商业基因和最具潮流体验感及市场影响力的商圈。依托南屏街,昆明市的商业繁华得以传承至今,并不断升华、扩散。

南屏街的原址是昆明老城的南城墙,自1930拆除南城墙,填平护城河之后,修建了最早的南屏街。街道名取南边屏障之意,并开辟了260多间铺面。这可谓近代昆明商业最早的雏形。

南屏街旧址为南城墙(图中红线)

抗战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等金融机构迁驻昆明,其后在护国路、金碧路上,各省各地方银行的分行纷纷进驻,先后共汇集了多达48家金融机构。南屏街的商业氛围由此初具规模,也有了“昆明华尔街”之称。

商业氛围开始在南屏街形成(图源网络)

南屏街旧影(图源网络)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车辆的增多,路宽仅12米的老南屏街开始变得拥堵。为了解决交通阻塞的状况,在1987年3月,南屏街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拆除了南廊宽20米处的全部建筑,道路也拓宽至40米。这是南屏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蜕变。

20世纪80年代的南屏街(图源网络)

到今天,随着昆明建成区不断外扩,以及万达广场、同德广场、南亚风情第壹城等次级商圈大型商业体的相继崛起,如今昆明人逛街的选择已是越来越多,南屏街早已不是唯一的选择。

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南屏街“昆明商圈C位”的这一核心定位,从未被撼动。时至今日,南屏街商铺的租金依旧在本地各大主流商圈中遥遥领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南屏街代代相传且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商业氛围。

重点改造,南屏街将旧貌换新颜

不过,随着客流量的日渐增加,近百岁高龄的南屏街老旧街区还是表现出了不少疲态,其承载力已不堪重负。

据统计,截至2019年,南屏街年客流量超过1.44亿人次,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人次,南屏街新一轮改造提升可说刻不容缓。

南屏街行人络绎不绝

客观来说,作为昆明城市会客厅的南屏步行街的总体规模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成都春熙路等全国一线步行街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作为未来国家战略规划中定位的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以及西南地区的门户级城市,昆明需要一条更加现代化的城市步行街作为名片,南屏街的提升改造可谓必要之举。

而实际上,相关工作自2018年提出后,就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多轮修改完善后,最终确定了《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南屏步行街”改造提升方案》。

2020年7月22日,在商务部举行的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昆明南屏街被正式确定为了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云南唯一。

根据南屏街2020年提升改造计划,南屏街将从优化街区环境、提高商业质量、打造智慧街区、增强文化底蕴、规范管理运营5大方面进行改造提升。

而在此次提升改造计划中,最亮眼的改造工程莫过于三市街的南屏茂地铁商业街项目。

南屏茂效果图

TOD地铁上盖,南屏茂助南屏街商业氛围更上一层楼

一直以来,南屏街都有着一项短板,那就是缺乏地铁上盖物业。虽然东风广场也有地铁站,但单一的线路,略长的步行距离,都让南屏街很难称得上现代化的TOD商圈。

TOD是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缩写,所谓TOD指的是在城市区域开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一种发展模式。简单来说,TOD模式即是在营造一种可以告别私家车的现代都市生活方式。

TOD模式示意图

在TOD模式下,以公共交通为核心,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将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集聚在一起,形成只用步行即可通达的生活圈。用八个字来概括即:衣食住行,靠脚就行。

在此次提升改造工程中,南屏茂地铁商业街的诞生将替南屏街补上缺乏地铁上盖的短板,助力南屏街成为真正的TOD步行商圈。

南屏茂位于三市街(金碧广场-南屏街广场)地下,与地铁1号线金碧广场站无缝接驳,构建起了“轨道+商业”的TOD模式,如果说南屏街自带的海量客流是基础,那TOD模式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

此外,地铁2、3、5、6号线也环伺周围,日均接驳数十万人流量,南屏茂共计17个地面到地下的出入口,串联起南屏街、正义路、顺城街、宝善街、南强街、金碧路等周边道路,连接、聚合了顺城、昆百大、柏联百盛等市中心各大商业体,实现了客流共享。

待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庞大地下路网,南屏街TOD模式将正式成型。

南屏茂地铁商业街平面示意图

凭借着南屏街无与伦比的优势,加之南屏茂地铁上盖物业的决胜点,未来的南屏茂势必将会成为整个南屏街商圈最耀眼的商业新中心。

昆明夜经济蓬勃的新引领

近年来,地摊经济、夜经济火爆全国。其中,地摊提供了如手机贴膜、缝补衣物等各类生活服务,而夜经济则是都市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展现出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力,也体现了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及民俗风情。

南强夜市

2020年8月,昆明市商务局印发了《昆明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据文件内容,昆明将打造夜间地标项目,依托南屏步行街等特色建筑,围绕高端引领、活力时尚、跨界融合等主题,与城市亮化工程相结合,点亮昆明。以大力发展具有品牌吸引力的夜经济消费业态的方式,形成有吃头、有玩头、有看头、有文化、有消费的夜经济发展格局。

作为首批“夜春城”地标,金马碧鸡坊、南屏街区域等,将突出昆明的历史文化、商品特色,打造成为“夜春城”购物、旅游、文化体验街区。

位于南屏街广场与金碧广场之间的南屏茂,无疑具有打造“夜经济”的得天独厚优势:

根据规划,南屏茂地铁商业街未来将重点打造都市夜经济的商业业态,形成一批昆明最具特色、最具潮流和体验感的特色主题酒吧、时尚餐吧,云集云南各地特色餐饮、本土特色民俗文化市集,体现“最昆明”的夜经济元素和商业业态。

南屏茂地铁商业街效果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屏茂作为南屏街广场唯一的地铁商铺,最低30万总价便可入手一套,这样的投资机会可谓百年难遇。

据悉,南屏茂地铁商业街的招商工作正火热进行中,对品牌商家而言,这样的入驻机会不容错过。

来源:云南房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云南楼市观察 修改、删除。

民国时就有百岁老人被大总统授章,这个“长寿村”就在桐庐!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分水镇

天英村

天英村村口

天英村,古称龙川坊, 属桐庐县分水镇,距分水镇城西1公里,东接城西村,南与塘源村接壤,西面是里(蠡)湖村,北面屏山阻隔,山背是砖山、富源等村地界。前溪与05省道穿村而过,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风景秀丽。1949年为分水县武盛镇天英行政村,1956年新建乡天英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红旗公社武盛管理处天英耕作区。1960年分水公社天英生产队,1961年10月建制天英大队,1984年合并为分水镇天英村委会。2004年行政村区域调整,新民村、天英村并为新天英村。辖天英、姜家边、温州棚、天英庙、三园、中渡、塘口溪、郭家村、牛坞、后初坞、新民11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2016年有村民1098户3210人,人均纯收入26679元。

天英村总面积8.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9公顷,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蚕桑、茶叶、甘蔗、西瓜等。村中有企业108家,以纺织、制笔、蜂胶等产业为主。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笔直宽阔的天英大道气势恢宏,新建的天英大桥亦颇具雄姿,处处显示出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新面貌。天英村也先后荣获“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杭州市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天英大道

【小村溯源】

分水镇

天英村

天英村全景

天英村有11个自然村,每个村名皆有据可寻。

天英因驻地命名,主产稻谷,产茶叶。

姜家边聚落于前溪北侧,呈棱块状。三面临田,南临前溪,姜家边至分水镇乡村公路从村北而过。清光绪年间,有一姜姓财主居住于此,后发展成村,以姓名村,故名姜家边。

温州棚聚落于庵堂坞山南麓,呈长块状。三面临田,北靠庵堂坞,新淳公路穿村而过,大部村民居于公路南侧。1902年温州籍人氏来此搭棚居住,为该村之始。

天英庙聚落于新淳公路南侧500米,四面环田,有老堰、长丰堰水沟,沿村西流入新堰沟。本村有庙,内塑商朝太师闻仲像,闻太师俗称天英公,故称天英庙,村以此得名。

三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05省道公路旁。2005年,分水江库区原印渚镇法道、西华、贺州三村移民迁此建新村,故名。地处天英后家畈,又名后家畈。

中渡聚落于前溪北侧,呈长块状。三面临田,南临前溪,天英大桥建于村南侧。村临前溪,昔有渡口,地处分水至小五管中间,得名中渡,以此名村。道光年间何姓始居,建有何家祠堂。

塘口溪聚落于前溪南侧,呈五个散居点块状。三面环田,东靠山,村头有塘口溪桥,村以溪名。清道光年间江姓始居。

郭家村聚落于田畈之中,呈散点块状。四面临田。清咸丰年间,郭姓居此,姓氏名村。

牛坞聚落于牛坞坞中,呈燕窠状。三面临山,北临前溪。此坞原为牧牛地,故名牛坞,以坞名村。1883年,温州永嘉县周正啟来此定居。

后初坞聚落于后初坞中,呈散块状。四面临山,以坞名村。清同治年间毕姓来此开山定居,为该村之始。

新民聚落于戚家山南麓,呈蝶形块状。三面临田,北靠戚家山。1961年淳安港口公社移民来此重建新村,故名。

【龙川大观】

分水镇

天英村

牛坞自然村

天英村,古称龙川。弯弯曲曲的前溪从西向东流经天英村,水色如龙回旋,龙川山水为分水城西南胜景。前瞰平畴,后枕高阜,左凭大溪,右抱长林,诸峰罗列,一水带其前。川原盘错,广可数百亩;古树幽花,苍烟细雨中仿佛如画,此则龙川之大观。

天英村是西向蠡湖、儒桥、大路,南向塘源、雪峰、洪坑村必经之地。门前嚣尘户外,市声扰扰。村前村后,风雨培兰;栽桂浚池,触目成趣,天际宽广,时观云霞聚散;烟雨阴晴,夕阳出没,月浸清溪,苍翠绣错,澄鲜流丽,耕助晨出,牧樵晚归,乡村景色千态万状,行人莫不叹为观止。

前溪南岸有塘口溪、看牛畈、牛坞等自然村。宽阔毕直的天英大道向南伸向塘源村,2014年新建天英大桥,村民们往来更便捷。塘口溪村在前溪东南向,牛坞村在前溪西南向,从塘源村龙王庙、龙子桥流下的溪水在塘口溪与前溪交汇。俩村依山傍水,看牛畈有大片农田种植,山水田畴,风光秀丽。村民们春夜擎火把、拿电筒,在田沟里照捕泥鳅黄鳝,夏夜捉田鸡,秋夜捕石鸡,冬天捕钓鹧鸪、野兔,村民们常享天赐美食。

后初坞在天英村北面的屏山中间,两排青山夹垅,弯弯曲曲向里延伸,涧溪清沏,长约十余里地。那里空气清新纯净,是一个天然氧吧库,原生态的野趣,使人留恋忘返。

【镇龙祠】

分水镇

天英村

郭家村一角

天英村的古建筑颇多,有规模宏伟的何氏宗祠、飞阁流丹的张太尉祠、声灵赫濯的镇龙祠,有凤凰山延鸿寺、宋太守王知元墓、元亚中大夫、湖南宣尉使臧梦解墓、明处士何公廷器墓等。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古建筑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留下的仅仅是老人们深深的回忆和闲时的谈资了。

镇龙祠又称天英庙,其神为天英,相传为天帝之子,有祷必应,盖一境之福神。天英庙中供有神像,双眼凸出,同时额头上长了一只眼睛,威严无比,使人看了胆战心惊。古时传说,凡是朝庭的官员经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一一进庙朝拜,保佑官员平安顺利,步步高升。信佛的百姓非常多,外出人保佑一路平安,生意人保佑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种庄稼的保佑风调雨顺,来年有个好收成。镇龙祠在天英村,当地百姓习惯以村名庙,一直流传至今。

【龙川何氏宗谱】

分水镇

天英村

《龙川何氏宗谱》,又名《桐岭何氏宗谱》。明洪武年间(1368-1398),龙川何氏家族由安徽歙县迁徙至分水城西二里的凤凰山前龙川坊定居,后裔迁居桐岭、天英,始祖何森桂,字亦兰。

龙川何氏宗谱始修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曾先后6次续谱,最后修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共8册,现仅存6册。据说,这一宗谱能够得以保存至今,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中,何荣根老人弟媳怕这套家谱被毁掉,就用衣服包裹家谱,外面用塑料纸捆扎,再在外面套上塑料袋,挖土三尺埋在地下,直到“文革”结束后,才取出来重见天日。

据《龙川何氏宗谱》记载,何森桂第七代孙何云雁,为明嘉靖二十年登沈坤榜进士,仕工、吏、户部给事中,江西布政使参政。

现在何氏家族后裔分布在瑶琳镇琴溪、桐岭、珠村、毕浦,百江尹山,分水天英,桐君街道等地。

【明进士何云雁】

分水镇

天英村

何云雁(1508-1558),明分水县龙川坊(今分水镇天英村)人。何云雁父亲何鲁斋,为人豪迈不羁,有胆有识。曾任广东大鹏吏目。为官清正,政声卓著,扬名诸郡。因解押兵饷,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到达目的地,触犯军令,被捕入狱,等候受斩腰之刑。行刑之时,何云雁与兄弟何云龙及时赶到,并向刑官诉说,解押兵饷非是父亲一文弱书生可以堪任的,即使有误,但罪不致死,愿代父受刑。督刑的御史被兄弟俩的孝心所感动,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召云龙、云雁二人试以七艺,顷刻而就,御史大惊。审思案由,情有可谅。加之何氏兄弟天赋超群,触动御史爱才之心,当场释放了何鲁斋。何云雁为父白冤时年仅十七岁。

何云雁于嘉靖辛卯年(1531)选贡上,南雍庚子年(1540)乡试中举,辛丑年(1541)会试、殿试俱高等,中式进士(同科登进士的还有邑人陈鑨,时称“双桂联芳”)选入翰林院庶吉士。时阳峰张学士课试,极称赞何云雁文章有台阁风,通晓诸史百家典故。癸卯(1543)改工科给事中,首论“漕运抚臣不法事”,中外翕然,被称之为朝阳鸣凤。

北兵侵犯古北口紫荆关,明军奋起抗击,疆臣奏报兵将功罪失实,朝廷命何云雁前往勘核。经过认真仔细的调查,得知周尚文功劳最大却被排斥在外,总兵官卻涌拥兵玩敌而阴结奥援,何云雁将实情上疏朝廷,论涌死罪,列尚文功劳,疏上风采凛然。

何云雁乙巳年(1545)转左科给事中,丁未年(1547)会试同考官转户部都给事中,辛亥年(1551)阙补吏科居谏垣。他忠心耿耿披肝沥胆,前后多次向朝廷上疏,如陈安攘八事,兵法十四事及议改革盐法、屯田等章,切中时弊要害,为皇帝嘉纳。由于居谏垣时多忤权贵,于是遂中伤出。 癸丑年(1553)大察论劾,罢国子祭酒某,忤执政者意,改太常少卿,甲寅年(1554)迁南京通政使。又上备倭十事。丙辰年(1556)慧星变策免大臣,罢云雁官。何云雁回归故乡分水。第二年朝廷重起何云雁,任命他为四川兵备副使,未数月布德宣威,外患悉平。他除贪吏,建桥梁,美政未艾晋升江西布政司参政。在进见参与督府宴会时,不幸陡然疾作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一岁。

何云雁一生著有《易学指南》及诗文若干卷。撰有《严州府重修钟楼记》《顺安桥记》《赠邑令陈公文》《进士桂峰陈公行状》等文稿。

【长林古堰】

分水镇

天英村

长林古堰,又称长丰堰,是一座横溪而卧的石堰,位于天英中渡自然村南面的前溪上。始建于南北朝时代的梁天监年间(约公元503—508),时分水尚未建县。山东寿光人任昉任新安(今淳安县)太守时(任昉:宋、齐、梁三朝著名的文学家、地理学家、小说家、目录学家、政治家),到分水体察民间疾苦,见前溪常有旱涝,致农作物受灾,且河道宽广,北岸又有大片土地,便发动群众,用肩扛人驮的土办法,先用大量松木在溪中打桩,再在水流中垒砌,建造了长达120余米,宽约10米,高3米多的拦河石坝,以此抬高水位,引流灌溉,堪称古代了不起的水利工程。

堰坝截拦的溪水,经北岸的引水沟渠(入口处有1人多深),蜿蜓曲折流经分水镇城区西门外和南门畈的大片土地,滋润着大片禾苗。该畈因土地平展,阳光充足,土质优良,再加上有堰坝引水灌溉,旱涝无忧,年年保收,一直来被人美称为“金不换”。万历二年分水知县方梦龙对长林堰重修。

长林堰设计合理,坚固结实,沟渠配套,它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发展农业生产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在雨量充沛的季节里,溢坝滚滚而下的流水,形成飞瀑,气势颇显壮观。

长林堰,一座积淀了深厚人文底蕴的古代石堰,历经1500多年风雨,滋润着分水这片土地,养育一方百姓,发挥着它独特的灌溉作用。

【凤凰山延鸿寺】

分水镇

天英村

印象延鸿寺

天英村北面有凤凰山,前龙(龙川水)后凤,龙凤呈祥。山麓有延鸿寺,周广顺三年(953)建,明洪武七年(1374)僧智静重建,顺治十六年僧真澄改造,清雍正十一年(1733)僧通达重修。

明时,延鸿寺曾建有何云雁书屋。延鸿寺后有宋太守王知元墓、元亚中大夫、湖南宣尉使臧梦解墓。王知元,字仲举,登熙宁六年(1073)进士。除溧水尉,移余杭令。管勾荆湖北路漕务,迁宣教郎,知越州剡县。剡俗信鬼多淫,知元齐以礼义,男女化之。辟京东西路检法,再迁湖州通判,后以朝奉大夫知南康,军摄府事,遇事条解。喜怒不见颜色,廉能闻于朝。将大用之,未及而卒。历官凡七迁,以年劳,赐绯衣银鱼袋,勋至骑都尉。

臧梦解至元间知海宁州,以贤能称。江阴饥,檄梦解赈之,全活甚众。擢广西廉访副使,绳贪墨,雪寃狱,多异绩。累迁江西廉访使,后以亚中大夫河南宣慰副使致仕。隐于分水瑞云山。

明邑人(永乐六年岁贡、峡江知县)戚礼有《南乡子》词:“古刹倚嵚岑,一坞空青护石林,溽暑凉生浑似洗,阴阴,别有乾坤岁月深。万木郁萧森,赤日行天午不侵,籁寂人稀无个事,沈沈,鸟语枝头送好音。”炎热的夏天,诗人们在延鸿寺避暑静读,欣听山林鸟语。

乡土先贤,生前喜爱在延鸿寺吟诗读书,身后选择在这里安寝,可见延鸿寺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天英多寿星】

分水镇

天英村

前排中为百岁老人丁桂香

天英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民长寿者较多,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近30人,百岁以上老人2人。民国时期叶益报,最高享年106岁。

民国六年(1917),叶益报老人百岁时,浙江巡抚使屈映光赠送送给他一件大红团花绸袍料,及猪肉、银圆等。分水县知事李洣、江西同乡会、分水县教谕分别赠送“乐此荣期”“熙朝人瑞”“笃厚可风”寿匾。民国十年(1921),叶益报一百零四岁时,时任大总统赠送给他题有“蔚为人瑞”的纪念章。叶益报老人百岁时,妻子刚好90岁,前来为两位老人祝寿的亲朋好友、社会贤达等三百余人。老人比老伴早死一年,后双双葬在白洋坪,坟前有一付石刻对联:夫妇齐眉百年偕老,儿孙绕膝五世其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村民们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村中长寿者越来越多。丁桂香老人生于1915年10月,虽愈百岁,仍耳聪目明,步履矫健,常独自一人到邻居家串门或到2里多路的分水城中购物。她性格温和,饮食及生活规律有序,心态乐观。天英村中,至今仍健在的90岁以上的老人有7人,真是“古今双期颐,盛世多寿星”,天英村是名至实归的长寿村。

【天厨蜜源】

分水镇

天英村

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位于分水镇天英村,是分水镇农业龙头企业,掌门人郑春强。郑春强,天英村人。1978年11月,创建天英蜂场,养蜂10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87年,成立桐庐蜂产品贸易部。1999年,成立杭州蜜源保健品公司,开发蜂皇浆、蜂蜜、蜂胶、蜂花粉、蜂腊等产品,实现产品从粗加工到深加工生产模式的转变,提升蜂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公司还从云南农业大学蜂业系引进4位大学毕业生,专门研发蜂胶软胶囊、蜂王浆口含片、蜂花粉片等产品。

2003年9月,杭州蜜源保健品公司与香港天厨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国内一流的生产线,“万事吉”蜂产品品牌在国内外逐渐打响,产品远销韩国、澳大利亚、日本、欧盟各国及香港地区。公司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等。

微村志内容:由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微村志

“微村志”是由桐庐县地方志办公室(县委党史研究室)创办的一种史志编修新模式。其编纂从“微”字着手,本着“见微知著”原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开门办史的模式,来展现桐庐各个“美丽乡村”的特色亮点。

欢迎各位朋友扫描下方的官方微信,加入“桐庐微村志”,让我们一起来记录我们村的“微村志”吧!

欢迎推荐您的乡村!

投稿邮箱:187229246@qq.com

联系方式:0571-64212736

0571-64219201

编辑:戴江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51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