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长江源头

介 绍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头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1979年发现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从青藏公路入藏,会经过-同志题写的“长江源”碑刻。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车开过去相当方便。石碑附近还有一座大桥,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因而被称为“长江第一桥”。

长江源区由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组成,沱沱河流与当曲汇合在一起以后,叫通天河。通天河流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洲境内,接纳巴塘河后进入西藏自治区与四川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之间,称为金沙江。金沙江流经著名的横断山脉区,在深切的峡谷之中穿过云贵高原北侧,流到四川省宜宾市。当它和北面流来的岷江在宜宾汇合之后,才称为长江。

长江源头

青海玉树州

汀江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宁化治平的赖家山?还是长汀铁长的天井?

图一:赖家山“汀江源”

汀江,是福建省内与闽江、九龙江齐名的著名大江,河流总长度611.5公里,在福建省境内主流长度计282公里,流域面积为9010平方公里。中国地理形势呈西高东低走势,因而水流基本由西向东。而汀江因其流经区域独特的山形地势,却由北向南。“天下水皆东,唯汀水向南”,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在宋、明时期,汀江称为“鄞江”。因其从北流向南方,按八卦方位,南方位为丁,故又称为“丁水”,“丁”加水成“汀”,“汀江”因此得名。

汀江的源头在哪里?

汀江发源地可上溯至武夷山南段闽赣两省石城、宁化、长汀三县交界处海拔1389.9米的鸡公岽东南麓福建省宁化县治平乡境内的赖家山(又称木马山)和南麓刘家坳福建省长汀县铁长乡洋坊村的天井自然村。

上图:宁化治平赖家山

宁化县治平乡境内的河源称下坪溪(又名奄香溪)。长汀县境内的河源称洋坊溪。下坪溪在赖家山发源,经上坪、下坪流入庵杰乡的赖屋、桥下、大屋背、赤坳背、下廖。洋坊溪在天井发源,经石橑、上洋坊、洋坊、黄家地、马屋桥流入庵杰乡的高畲坑、下廖。两溪在下廖汇合,南流湖哩、庵杰、庵坝哩(龙门)。源流区域河长约20公里,流域面积约41.2平方公里,总落差801米,年径流量0.43亿立方米。流域山高林密,古木参天,红豆杉等珍稀物种寻常可见。溪流水质清澈,河床奇石异潭瀑布遍布。

上图:宁化治平乡上坪村河道

汀江源区是最具绿色环保的旅游休闲胜地。龙门景区、八宝峰景区、大悲山景区三大景区,被许多游客称为福建的“九寨沟”,是山、水、洞、岸、庙、人等多种景观元素集合地,也是欣赏田园风光最佳目的地。

“汀江源•龙门”景色宜人,有全国江河穿洞仅有的天工造化的自然景观,以“独我汀江跨龙门”著称,自古以来传颂着“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居长汀十二胜景之首。大悲山金顶是长汀最高峰,境内有千年古寺——莲峰寺,千亩红豆杉群落、福建柏群落、三尖杉群落;境内的八宝峰风景秀丽,山顶的峻峰寺是闽西佛教发祥地。以徐霞客码头为上岸点的“天下客家第一漂”已于2014年7月中旬开漂,整个漂流行程4.8公里,前半段休闲逍遥,后半段惊险刺激,历时2个小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涵前村开发培育的红茶、绿笋、白莲子“龙门三宝”旅游产品,以绿色健康、高洁清雅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常喝源头水,长寿到百岁”,“ 汀江源头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源区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温度18.2-20.9摄氏度,年日照时数为1836小时,可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雨水丰沛。饮用水水质为弱碱性,水质符合我国和WHO(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土中富集铁、硒、锌等微量元素;其中对人长寿有至关重要作用的硒元素含量尤为突出。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源区庵杰乡人均预期寿命高达76.85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岁多,80岁以上老年人162人,90岁以上老人21人,百岁老人3人,人口长寿数据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喝最纯正的龙门生态茶、赏千亩红豆杉群、住太极养生岛、享乡村田野体验采摘乐趣、品农家小店客家美食、玩激情漂流使人身心焕发,去除人间烦恼。源区休闲旅游,是于喧嚣纷繁中寻觅人间仙境的最佳选择。

上图:庵杰龙门洞

汀江在宁化与长汀的毗邻地区发源后,跨“龙门”,过新桥、抱汀城,越河田,绕三洲,由濯田镇美西村出境,入武平县河口乡后又入长汀县境羊牯,曲流向南,在羊牯乡出境,入上杭县界。长汀县境内河道长153.7公里,流域面积2602平方公里,占长汀全县流域总面积83.9%,河道坡降1.87‰。汀江干流水力资源为5007万千瓦。

上图:新桥十里画廊

汀江又是福建江河中唯一的跨省际河流。流经福建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4县后,在永定县峰市镇出境进入广东省,至大埔县三河坝与梅江汇合后称韩江。在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广济桥分流入海口,是韩江的下游。韩江下游地处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河床坡度低,水势较为缓和。它在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广济桥下不远处,呈扇形分为3条支流。东北面的一支名为北溪,中间一支称为东溪,西面一支称为西溪。

上图:长汀境内圆当村

北溪流经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与人工开凿的小河--南溪(开凿于宋哲宗年间,长10.5公里,沟通了东溪和北溪的航运)汇流合成东里溪,流经东里桥闸,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义丰港入海,全长30公里。

东溪主流经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阳桥闸,由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北港入海,全长约38公里。

西溪在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和潮州市潮安区之间的鳌头洲以下,又分为三流。东为外砂河,流经外砂桥闸入海,长约11公里;中间一流叫新津河,流经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和澄海区交界的下埔桥闸,出新津港入海,长约15.6公里;西流称梅溪,流经汕头市金平区,穿越梅溪桥闸流经杏花桥,在杏花桥下再分两道,一经过解放桥、光华桥入汕头港出海,一过回澜桥、乌桥这条人工开凿的水道流进汕头港入海,长约13.9公里,它是韩江下游航运的主干线。另外,在梅溪段的陇尾,又分出一条小河(由水闸控制),长约6.6公里,名为红莲池河,流经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出西港入海。

文:戴生晟 摄影:原上草、张平、雷桂香

西藏:格拉丹东雪山,万里长江的源头,景色秀美,美得像一幅画

格拉丹东雪山位于唐古拉山中段,海拔6621米。在其周围,还有不少海拔都在六千米以上的高峰。在第三世纪时期,这里曾是古地中海的边缘,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面开始剧烈上升。第四世纪晚期,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格局。格拉丹东这片雪山群,是唐古拉山脉最大的冰川中心。南北长达五十千米,东西宽约二十千米,冰雪覆盖面积达670平方千米。周围分布着四十多条现代冰川。

格拉丹东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远望去,各拉丹东雪山高耸在西部的天空。雪峰与云团相拥相依。这时的它貌似成了被众多雪山捧起来的银色金字塔。山梁与山脊紧接着并在一起。沟谷冰舌流溢,褐色的岩体,粗犷而刚劲的盘踞于险峻的山腰间。一派苍凉冷峻迎面而来。

格拉丹东雪山是藏北群山之。安多多玛部落的神山,每年藏历的七八月,是安多多玛牧民们朝拜神山的日子。当地话称之为日苏,意为祭山。按照旧有的习惯,只有男子可以去转神山,而女人是不被允许的。牧民一般在举行赛马后的日子里转神山,转神山前要先请僧人念经,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或骑马、或步行去朝拜神山。转神山时要在放好的玛尼石上,向神山献哈达。有时牧民们,还会向山上撒酥油、奶渣、牛毛绳、藏刀甚至珊瑚、玛瑙等物品来敬神。

格拉丹东冰蜂群是位于山岳的冰川,高达六七十米的冰塔林。银盔白甲,高高耸入云层,一座挨着一座。如摩天水晶楼,如寒气凌凌的宝剑直刺云天。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中,有高高的冰柱,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如同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鬼斧神工,冰清玉洁。这时的它简直就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

夏秋季节,格拉丹东雪山上是银装素裹,山下野花灿烂。鲜明的对比与美丽如此的贴近于自己。当身处于平台中,流连忘返时,一壁冰墙横在面前。这时不要急着返身而归,也许你可以在不经意间发现一处狭小的冰洞。如果你能勇敢地爬过去,就能看见另一番天地。

冰塔林是由无数的冰塔园、冰塔院落组合而成。而且可以在冰塔的庙上看见,还有许多不规则的线条,如抽象画一般让人难以猜测它的具体含义。仔细一看,这些线条就是一层层的泥浆。原来,冰川一种巨大的冰体。而他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运动中,他就会夹带着岩石和泥土。这些细小的泥石便成了抽象画笔。如果你再细心一点,会听到轻轻的滴答声,这是高原上温暖的阳光使冰体的表面层层融化,顺着下部滴水流了下来。

格拉丹东周围自然景观奇特,十分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消雪融。山下天然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绚烂多彩而美好。那些悠闲的牛羊,伴着雪山和草原,成就了一幅美妙的各拉丹冬草原图。

格拉丹东雪山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马熊、黄羊、雪鸡等珍禽异兽都是可以看见的。这些额外的惊喜都是格拉丹冬给的。格拉丹东钻石一样的名字,猎猎的长风,以及虽人类下的圣洁,在云端隐秘的深处依然清晰可见。让我们一起等待着一场雪的呼唤吧。等待时,记得评论点赞哦!

在长江源头的各拉丹东旅游攻略「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旅游攻略」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作者一行人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作者一行人按照行踪地点的变化,看到了各拉丹冬山峰的壮美景色,先来到各拉丹冬,欣赏到了外观景象,然后在冰塔林的砾石堆上四面观赏各拉丹冬的整体美景,再来到冰塔林,看冰山和冰塔林整体结构和冰塔林内部的奇美景象。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哪些段落先写什么,哪些段落再写什么,哪些段落最后写什么?

一和二段先写初见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三到十一段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感受、十二到十五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

原文:

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冬,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熟悉地形的向导布擦达讲,各拉丹冬有阴阳两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

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守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化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

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此文出自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8年春季修订版)第18课的课文[1],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

对冰塔林的景观不再着笔,只是在砾石滩上寻找贝壳、植物之类的化石,或者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目的是想进一步探寻冰塔林(也包括各拉丹冬)的真面目,也想和那些食物一样,融入冰塔林,成为各拉丹冬的一组成部分。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作者的游踪路线图

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告诉我们作者的游览路线的词语有山脚冰塔林——草坝子——海拔接近六千米——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六千米——置身冰窟——第二天,进入冰塔林(移步换景,定点观察)。

该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敬佩和自豪之情。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了几处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长江源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长江源头保护区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交叉关系,它的西部属于可可西里保护区和唐古拉山镇。水量比较:三大源头中当曲的水量更大,且长度最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45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