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登封中岳庙

AAAA级旅游景区

登封中岳庙

中岳庙即指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千米。它背倚黄盖峰,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中岳庙

登封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东麓。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祠官增其旧制;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增建“太室阙”;南北朝期间曾两迁庙址于嵩山玉案岭、黄盖峰。约在北魏时改为今名,后庙址复有变迁,唐玄宗时复归原址,并有扩建;宋乾德二年(964)增建行廊一百余间,祥符六年(1013)增修崇圣殿及牌楼等八百余间,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极盛时期;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大火。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后的规模。仿佛是一群历史老人,静谧的肃立着,对游人诉说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岳庙历经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吹雨打,经过很多代人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到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

中岳庙的历史

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历史上的汉武帝,对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因时代的局限,到了晚年,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说,渴望自己能够同传说中的轩辕皇帝一样,成为神仙。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在山上听到好像有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是方士们为博得汉武帝欢心,投其所好而设的一个骗局。但晚年好大喜功,贪恋长寿的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以山下嵩山中岳庙

之百产封给神祠作为供奉之用,使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太室山也-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岳时,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武氏对中岳庙的“情”有独钟,使它的声望日益兴盛,八方传播。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仿照汉武帝加增太室祠的故事,对中岳庙大加整饰,扩建殿宇,是中岳庙的鼎盛中岳庙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时期,为之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宋太祖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以后又绘饰壁画,遍植松柏,不断为之增添光彩。元末由于战乱庙宇倒塌严重。明清两朝对中岳庙又多次整修,特别是乾隆时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又设宜道会司,以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从此,中岳庙飞甍映日,杰阁联云,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一,清高宗(即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中岳庙“得宠”于历代帝王,由此可见一斑。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远眺苍翠群山。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殿宇、楼阁、廊庑等共400余间,气势恢宏。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地址:登封市少林大道与郑少洛高速交叉口西3公里处

类型: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71-62862577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30元。中岳景区套票中也包含此景点(80元)。

交通:

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可步行前往

郑州登封中岳庙,你真中!

中岳庙位于登封市城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遗产点之一,

清乾隆时,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

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

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

因此,有北方“小故宫”之称

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

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

总面积13万平方米,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中岳庙前身是太室祠,后成为道教的活动场所,

但仍保留着礼制建筑的特点。南北朝时期,

道教在中国形成,太室祠易名为嵩岳庙,

成为中原地区道教活动中心。

中岳庙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

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

总面积近13万平方米,中轴线全长650米,

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

主殿峻极殿是五岳中最大的殿宇。

中轴线两侧分布有古神库、四岳殿、东西廊房、

火神宫、祖师宫等多组院落,

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

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

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

西汉时期,汉武帝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

以山下之百产封给神祠作为供奉之用,

使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同时,

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

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

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对中岳庙大加整饰,

扩建殿宇,是中岳庙的鼎盛时期

宋太祖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

以后又绘饰壁画,遍植松柏,不断为之增添光彩。

清乾隆时,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

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

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

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

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

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

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

文昌殿

文昌殿也称化三门,取名于道教的“一气化三清”,

是中岳庙的过往门庭。化三门后西侧,

有无字碑亭。亭内立有清代石碑一通,

碑上只有线刻花边,没有文字,故称"无字碑"。

立此碑的意思是说岳神之德。

峻极门

峻极门附近有许多珍贵文物。

峻极门前东侧四角亭内有《中岳嵩高灵庙碑》,

碑文传为嵩著名道士寇谦之所书。

峻极门前甬道两旁为四岳殿,

依次是东岳殿、南岳殿、西岳殿、北岳殿

加上中岳恰是五岳。古人称中岳庙为土神之宫,

五行土为尊,所以中岳为五岳之首。

中岳大殿

峻极殿,或称“中岳大殿”,是高山规模最大的建筑。

此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庆殿顶,

上覆黄色琉璃瓦,椽飞斗拱,梁枋天花,

皆用清代最尊贵的和空彩画。这种规格的大殿,

在明清之际仅次于皇宫和皇陵中的主殿。

清初殿外还悬挂有宋人颜体“峻极殿”三字匾。

图/文 刘 客 白

在登封有个中岳庙分号叫借钱庙

走南闯北,听的稀罕事儿不算少。

当登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常松木先生说颍阳镇有个“借钱庙”时,我还是吃了一惊。

借钱庙?顾名思义,是能从庙里借来“钱”的。

从庙里借“钱”,还不还?不还的话,庙里如何维持继续“借钱”?

借个一次两次,乃至十次八次,该庙不可能被百姓冠以“借钱庙”。

只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在“借钱”,该庙才可能以“借钱庙”声震一方。

听说有的庙里从事过“碗盘”业务——谁家有红白喜事,在庙里烧炷香,“碗盘”就如约飘然而出。用完还上,如此反复。庙主暗中“操作”,百姓以为是神的帮护。

“碗盘”业务,操作不难;“借钱”业务,操作起来,自然难上加难——“碗盘”用完,留之多余;金钱在手,留之无多。

借钱庙遗址

“借钱庙,听说过吗?”记者问著名宗教学家温玉成先生。

温玉成先生答:“借钱庙?怎么个借法?从来没听说过。这种庙不会有吧?”

关于借钱庙,1986年版《颍阳乡志》云:“借钱庙原名中岳庙(注:中岳庙‘分号’),位于颍阳镇北10余华里的丘陵上。北依紫云山,西有冯沟村,东临王家 。庙内有正殿3间,南有山门。庙内外石碑林立,古柏挺拔,现已损坏。”

关于借钱庙,1986年版《颍阳乡志传说借钱庙》云:www.shaolinwenwuxueyuan.cn庙建于何时,无从确考。庙院几百亩,道士十几人。每年所收粮食、财帛,尽归“中王(中岳庙神)。”四周百姓,一年四季如遇饥荒,便拿箔表香纸,赴此庙向“中王”借钱。借时,在纸上写出姓名、地址、借钱数字以及还钱时间,烧上香,磕个头,到庙外等一会儿。回来,“借条”不见了,条上注明请求的借钱数,则会埋在香炉之内(这当然是庙主借机而为),借钱者取了便是。至于还钱,只许多,不准少。不足者,“中王”则要给予惩罚。乡民得了钱,解决了困难,为感恩“中王”,遂将中岳庙改为“借钱庙”。时过境迁,不知何时,遇到困难不能再求“中王”,遇到灾年,有的乡民背井离乡,庙内道士也走的走,散的散,借钱庙有名无实,徒有残庙。

能向神癨借钱的庙

借钱庙石碑林立、古柏参天的景象,今已不再。

庙院几百亩,道士十几人的传说,也早已成为昨天的故事。而今,唯余十几亩的残院,十几间破房;“借钱道士”,早已不知云游何方。

2009年春夏之交,“借钱庙”空空荡荡,只有村里的几位老人在大殿里聊些家长里短。

“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也在几年前被人偷走了。”一位老人叹息道。

借钱庙山门右侧的墙上,镶嵌着一通石碑。碑云:

“登封县柳东四里借钱庙冯家沟社首李万刘恩厚刘子春三人

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八日立”

万历三十九年,是公元1611年;三月十八日,是中岳大帝的生日。

院内正殿之侧,亦有一通石碑。碑云:

“大明国河南府登封县柳东四里人士见在

借钱庙四围……

嘉靖三十九年岁次庚申孟春上旬二月十六日……立”

嘉靖三十九年,是公元1560年。

有关“借钱庙”的文字,残碑中只见这么一些记载——另外,还有“重修借钱庙戏台”云云,年代不可考证。

其实,这些文字已经足以证明,此庙“借钱”,并非只是传说。

网上搜索,看到台湾百姓向神借钱的一则新闻。

今日台湾百姓向神借钱,是新闻;公元1560年颍阳百姓向神借钱,当然是大新闻。

台湾的这则新闻是——《向神借钱庙外借2亿收回3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让银行借钱给穷人,而台湾则有庙宇借钱给想讨个吉利的民众。南投一家土地公庙外借所谓的平安发财金,1年达到30万人次,累计未偿还的金额达到1000万元。但由于民众还钱时都会多加一点利息,庙方1年借出2亿元,却能收回3亿元。

民众来向神明借钱,一人最多借600元。要说缓解财务困境,可能不太够。不过,还是有民众觉得发财金的立意很好。尽管民众说,向神明借钱不敢不还。但庙方表示,一年平均有1.5万人没有把钱还给神明,借据堆了一整面墙。庙方不认为这些人故意欠钱,只会寄上一张明信片,提醒他们。尽管生意工作忙,不方便前来还愿,还是要记得(还钱),(以便)让土地公也能造福其他信众。

在某《借钱论坛》上,则有这样一个帖子——

《向神借钱的地方》:台湾一些庙宇,在过年时有时会有给信徒提供借贷的服务,并不是向庙方借钱,而是向神癨本身借钱。提供借钱服务的庙,大部分是供奉土地公或财神,有些是当地著名的庙宇,可供借贷的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有。金额虽然不大,但信众多相信由神明处借得的金钱具有该神的灵力或庇佑,若拿去投资,必定能够以数倍、数十倍赚回。至于借钱的手续,通常是在神明的面前掷,如果掷不到,就将金额减少再掷。取得同意后,或者立据限期,或者由神明自己监督信徒的良心,各庙方法不一。还钱时,是否要加特定的利息,也是因庙而异。不过,得利还钱的信徒大多会另行奉献,作为感谢的表示,也是该神癨灵验的宣传。以下,介绍有名的借钱庙宇……

之所以“搬来”这些讯息,在于台湾“借钱庙”的当下性可与颍阳“借钱庙”的传说性互为“镜鉴”——为此,记者没有采信今日颍阳老人关于借钱庙的口述传说,直接“搬来”的是1986年版《颍阳乡志》上的材料。

今日台湾的“借钱庙”与历史上的颍阳“借钱庙”,其操作方式,近乎一样:1.不是向庙方借钱,而是向神明借钱;2.接受神明监督,且必有仪式——台湾掷,颍阳烧香、磕头;3.一般都有借钱手续与借贷凭证,由庙方管理;4.必须还钱,且一般要有利息,颍阳方面“只许多,不准少”;5.数额都不是很大,借钱在今日台湾在于讨个吉利,在历史颍阳在于解除燃眉之急;6.借钱中,可能有“坏账”,但都在谋求资产增值,以期这种信贷方式得以继续下去……

不同的是,也许今日台湾借钱,是搭建在信仰之上的一种“娱乐”;古代颍阳借钱,在于庙方以信仰聚魂,为信徒排忧解难。无论娱乐还是解急,借了神明的钱倘若不还,心里总会不爽。

当然,更大的不同在于,台湾借钱发生在今天,颍阳借钱当在四五百年前,至少在明代中期已经很具规模与影响。

倘若抛却宗教的衣裳,都是信贷,都是与当下银行一样的信贷,乃至“手续”,都惊人的雷同——只是银行信贷,靠法律监督;庙宇信贷,靠神明监督。

法律监督与神明监督,哪个更高明,哪个更有效?从台湾土地公庙的有关数据看,坏账在5%——现代银行一般把坏账率控制在5%以内,加之土地公庙的借钱者可能有因各种因素逾期未还者,尚不能列入坏账,因此它的信贷风险,还是控制在现代银行能够允许的范围之内的;而“土地公庙1年借出2亿元,在信徒自由心证偿还的情癋下,却能收回3亿元”,其利润率高达50%——而现代银行,能有5%的利润也就不错了。

当然,因系小额借款,庙方与现代银行当存在诸多不可相比性。

也许得不出哪个更高明、哪个更有效的结论。

但是,没有宗教,就没有西方市场经济——这近乎是学界的共识。

颍阳借钱庙,原点也许基于宗教的慈与善;但它探索的,却是宗教与市场如何互动。

颍阳借钱庙的探索,令人敬畏。

能娱众神狂欢的山

“借钱”是哪个道士的发明,无从考察。

甚至“借钱”起于何时,毁于何时,都无从考察。

颍阳借钱庙为何不再“借钱”,当与中国社会大的背景、大的动荡密切相关。

它的探索,没能被改良、推进为一种社会乃至市场法则,甚为可惜。

也许晋商抬出关公,就是一种改良与推进。

但无论如何,在这条道路上,中国走得并不是很好。

颍阳借钱庙能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这个,记者也难以说清道明。

与记者同行的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影视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莫雪峰先生站在借钱庙院内,无限感慨:“以神布道,以神行善,特别是以神信贷,这简直是太棒了!竟然还在明代!我们的企业家,特别是银行家,应该到这儿看看!借钱庙当是中国银行家、企业家乃至社会学家等朝拜的圣地!”

但破败的借钱庙,无精打采。只有附近的村民,不能相忘。

1994年3月,他们因陋就简,尽力维修。碑云——

中王庙(不称中岳庙,也不称借钱庙——也许不再借钱,借钱只能回忆了)者,登邑颍北之名胜也。山环水抱,气势恢宏;卧龙宿凤,人杰地灵。盖造化只钟灵于斯,岂人力之所能为哉。世称借钱庙者,乃缘曩昔中王(中岳王)神灵显赫,普济众生之故也。考其庙史,传说始建于汉,鼎盛于元。历次重修,有案可稽者,元有至元、明有万历也。今日尚可记忆者,维民国初年白氏修葺正殿也……

这次维修,百姓整了山门和部分厢房,平整了一下院内土地。

据《颍阳乡志》编辑王昭渠先生说,借钱庙两通较完好的石碑,藏在登封有关单位。也许“始建于汉,鼎盛于元”等,据此而出。

在借钱庙,尚存一通字迹漫漶的石碑。盖碑乃“金朝泰和五年(1205年)碑”,曰“重修中岳中天崇圣帝行宫之记”云云。

1205年前,庙已存在,是“中岳中天崇圣帝行宫”,中岳庙“分号”。

在这块石碑上,没能寻得“借钱庙”三字。

借钱庙,为什么在颍阳诞生?

这个问题也许很难找到答案,不妨回望古代颍阳的庙,看看借钱庙北的山。

在颍阳,几乎村村都有古庙,镇上则不下10座古庙遗址——古代颍阳,神各有庙,是众神狂欢的地方,只是现在,都是遗址,或“维新”的不招眼的庙而已;借钱庙之北的紫云山(中灵山),一山之中,而今庙宇连绵,神灵毗邻而居,是众神狂欢之山。

信什么的,都能在紫云山找到自己的神;叩访此山,有钱没钱一样,庙主斋饭伺候。

山顶是安阳宫,女娲是宫里的主神。

传说女娲在此山炼五色石补天。山上山下,如今都还有“五色石”。从来没在其他的山上,见过如此众多的五色石头;一个名曰琉璃崖的地方,山似乎就是五色石垒起来的。传说,这儿是炼五色石的地方。

女娲补天,都在传说。紫云山有他处、他山不见的五色之石。

安阳宫下,有神清之洞。3月28日,春风和畅,山顶下了小雨,神清之洞,竟然飘起雪花。当年,颍阳玄都观道士许真人(许旌阳后裔)在此清修,欧阳修追随于此,其诗《戏石唐山隐者》云——

石唐仙室紫云深,颍阳真人此算心。

真人已去升寥廓,岁岁岩花自开落。

我昔曾为洛阳客,偶向岩前坐盘石。

四字丹书万仞崖,神清之洞锁楼台。

云深路绝无人到,鸾鹤今应待我来。

这首诗,与欧阳修另外两首写许真人的诗,刻在同一块石碑上。

《送龙茶与许道人》云——颍阳道士青霞客,来似浮云去无迹。夜朝北斗太清坛,不道姓名人不识。我有青龙古苍壁,九龙泉深一百尺。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赠许道人》云——

洛城三月乱莺飞,颍阳山中花发时。往来车马游山客,贪看山花踏山石。紫云山洞锁云深,洞中有人人不识。飘飘许子旌阳后,道骨仙风本仙胄。多年洗耳避世喧,独卧山岩听山溜。至人无心不算心,无心自得无穷寿。忽来顾我何殷鉞,笑我白发老红尘。子归为筑岩前室,待我明年乞得身。神清之洞洞崖皆五色之石,紫色是主色调。这儿,也是元丹丘的“紫云山庄”。李白与元丹丘在此饮酒,留下千古名篇《将进酒》。

紫云山前,有古官道通往洛阳。再往西不到20公里,就是龙门石窟。

而今,郑少洛高速公路从山前走过。

走过而已。

在颍阳,连个口子都没开,没给少康、颍考叔、李白、欧阳修等,留些儿脸面。

并入登封,颍阳为镇,古迹略显凋零。

抱愧颍阳,抱愧古纶……(全文完)

少林网头条,点击标题可直接观看

登封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

登封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

登封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

中岳庙历经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吹雨打,经过很多代人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

中岳庙是道教在嵩山地区的最早基地,原是为了祀奉中岳神而设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43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