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新华民族村

AAAA级旅游景区

新华民族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北部,境内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汉等民族,有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集市,是特有的民族风俗“大观园”。

新华民族村

走进新华民族村中,随处可见正在加工手工艺品的村民,丁丁冬冬的锤打声不绝于耳。据介绍,该村生产的金、银、铜等手工艺品享誉国内外。远销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新华村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的历史悠久。据《鹤庆县志》记载,早在明朝,新华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加工民族首饰等工艺品。在代代相传的进程中,心灵手巧的白族村民不断改进加工技艺,创造出绝妙精美的手工艺品。人们归纳其特色为:“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一村一业,一户一品。”

村内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民情,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礼,风趣的掐新娘活动,意味无穷的取乳名和抢名习俗,一驮谷子换一驮梨的古朴交易,简朴的回族葬礼,构成民族生活的生动图景。

2020中国广西夏季游:新华村,松茂村,崇山古民居,朝东镇秀水村

朝东镇秀水村

秀水村不仅有岭南秀美的山水村风光,还有毛氏宗祠、状元楼、进士门楼、古戏台、石板街巷,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和明清风格的民居村落,更有延绵千载赐封、贺赠的匾额,匾款花式各异、琳琅满目,古村的底蕴它都有!

崇山古民居

崇山村,位于永福县城东北部20公里,数百年来,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美誉。村内李氏一门,为国内知名的画家群体,世称“画笔如林”,清代著名画家李吉寿墨梅独树一帜,被誉为“梅花圣手”。

松茂村

松茂村是广西历史文化名村,有“一门三代连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的传奇典故。该村朱熹后裔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客家围屋和屯内古名祠、昌穆庄客家古围城,放射出耀眼的历史文化光芒。

新华村

新华村古村落是封闭式的清代古建筑群,造型可是有点广东客家围屋特点哦~此村落至今已有200余年,保存仍较为完整。新华村更是入选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村道,整个村落就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巴彦蒙古族村将再添富民新项目

1月16日

县委常委、新站镇党委书记隋若冰,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吴刚,新站镇巴彦蒙古族村党支部书记包力国等一行七人,驱车赶赴肇东市大庄园肉业冰城黑牛养殖场,就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肉牛养殖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肇东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景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金玉波全程陪同考察。

在大庄园肉业冰城黑牛养殖场,考察团一行听取了项目发展情况介绍,了解了牛种溯源、配套牧场、牛舍建设、废污处理、防疫保健、科技研发、生态循环等生产流程,对建设好这一富民产业项目坚定了发展信心。

据了解,该肉牛养殖项目为省民宗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目前争取上级建设资金132万元,初步计划建设彦兴肉牛养殖场,购置肉牛80头,通过肉牛养殖育肥,助力全村109户建卡立档贫困户脱贫,实现户均增收600元以上,成为巴彦蒙古族村继榛子种植项目的又一富民新项目。

民族团结进步看永平 各村各寨焕新颜

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帐号

「本文来源:云南网」

日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中国梦永平篇章”媒体行活动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在4天的行程中,采访团深入6个村寨,聚焦永平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进村寨工作进展与典型经验,与村民同歌同舞,感受民族文化魅力,见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给当地带来的喜人变化。

永平县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西大门”,有汉、彝、回、白、苗、傈僳6个世居民族。全县有3个彝族乡,是大理州设立民族乡最多的县。

近年来,永平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多民族团结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各村寨新貌展新颜。

人居环境提升 助力村民生活改善

走进龙街镇古富村,随处可见的“幸福不忘共产党,民族团结一家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教育发展”等民族文化墙体彩绘,让人眼前一亮。

古富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村,村内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傈僳族、回族、侗族6个民族。近年来,古富村党支部不仅组织村民绘制了600平方米民族文化墙体彩绘,还对原有的迤古文化活动广场进行了改造,修复了民族文化陈列馆并建设了村民舞台、民族文化休闲凉亭。闲暇时,村民们会在整洁宽敞的活动广场相约打歌,举行篝火晚会。

古富村篝火晚会上的小孩

初秋,龙街镇安吉村崭新宽敞的打歌场上,身着苗族服装的村民们正跳着原生态歌舞《嘎蒙卡兜》。安吉村是大理州苗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阴阳山小组居民全部为苗族,共124户549人。

原生态歌舞《嘎蒙卡兜》

阴阳山苗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新建了文化长廊、民族文化陈列馆、民族文化活动室、打歌场以及景观工程,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发展产业示范户20户、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户10户。村民们身着特色民族服饰,在崭新宽敞的打歌场上跳起以当地苗族风情编创的原生态歌舞《嘎蒙卡兜》。

据介绍,《嘎蒙卡兜》被列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荣获第十届中国文化节“群星奖”。自从《嘎蒙卡兜》走出阴阳山,除了日常农活的收入外,歌舞队还经常受邀到各地表演,最远去到青岛表演,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开拓了大家的眼界。

乡村振兴 助力村民腰包更富

来到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寨——龙街镇普渡村十字口,引人驻足的除了��片的向日葵花海,还有“最美古核桃树群”。据了解,十字口有88棵千年古核桃树和10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核桃树。

古核桃树

提到十字口未来的发展方向,龙街镇副镇长丁国英介绍:“围绕十字口乡村特色旅游开发,目前,已完成进村道路硬化、村内田园旅游步道建设、古核桃树挂牌保护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600万元,后期半山酒店等项目也将落地实施,乡村旅游发展起来,村民的口袋也会更满。”

十字口向日葵花海

乘着乡村振兴的快车,博南镇曲硐村也在带领村民一路阔步前进,增收致富。曲硐是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居住着汉族、回族、白族、彝族4个民族,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泡核桃产品集散地。

近年来,永平县依托曲硐独具特色的文化,成功打造了永平曲硐历史文化体验街区、永平黄焖鸡美食街区、永平核桃产业街区3个主题街区,曲硐温泉酒店、“盘石居”茶餐吧、“古道拾光”民宿等一批企业入驻。目前,曲硐已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均接待游客约132万人次。得益于此,曲硐村村民不仅住得更好,也能依靠旅游业实现增收致富。曾经的“火药桶”变成了“礼花炮”。

曲硐村内民宿一角

民族团结进步 助力多民族和谐共处局面长期稳定

永平县北斗乡黄连村是博南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滇缅公路穿村而过,加上此地山上遍生黄连树,故取此名。仅6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却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傈僳族、苗族5个民族。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居民却能世代和谐共处,做到共饮一股水不争执,共埋一座山不计较,共种一棵树不冲突。

传统文化彩绘、民族政策普及上墙。黄连铺充分利用了墙体文化,让民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个挂在半山腰的小山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走入龙门乡官庄村,村民活动中心广场上象征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造型雕塑赫然映入眼帘,整洁宽敞的广场上,杨建章烈士纪念碑昂然挺立。

官庄村一角

官庄村内有农户229户927人,居住着汉族、回族、苗族、白族、彝族、傈僳族6个民族。近年来,官庄村不仅建设了民族文化广场、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村民公共活动场所,还挖掘整理了本地英雄杨建章、周子光、杨秀松等红色文化典型事迹,建成红色文化教育馆,建成杨建章烈士纪念碑。通过真正用活本村文化,不仅有利于促进村内民族团结进步,更可依托乡村旅游机遇,以红色文化创造宝贵财富。

官庄村杨建章烈士纪念碑

一个个村寨,一帧帧缩影,让记者团感受到了永平县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心血;一位位基层人员,从上到下,通过实实在在推进创建工作落实,让当地各村各寨分享到创建工作结出的硕果,生活得更好、腰包更鼓、思想更稳,不断滋养当地各民族在民族团结进步之林中持续茁壮成长。

云南网实习记者 张顺鋆 摄影报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13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