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辽宁总站旧址

辽宁总站旧址

所在地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批号为21010002,具体地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00号。

辽宁总站旧址

辽宁总站平面对称布局:中间是候车大厅,两侧为办公室和运输业务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木格窗,绿色铁瓦顶,建筑面积为8485平方米。辽宁总站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先生的杰作建筑造型宏大壮观,设计手法受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中国传统韵味,具有极高的设计水平和实用价值。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辽宁总站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基外东、南各12米,西至阜新二街东侧道路红线,北至哈尔滨路南侧道路红线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30米,南至总站路北侧道路红线以内为三类建设控制地带。

抓支部 强支部 | 参观新宁北街火车站旧址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也是艰难的一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江门

积极应对所面临的一切

所有发展项目都在安全有序地进行

江门站

11月16日,8台27线占地面积25.45万平方米的江门站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为江门三区四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内科二党支部结合临床工作,以党小组的形式,分批来到近在咫尺新宁北街火车站旧址参观学习。

12月23日下午,

内科二支部书记高娟碧

带领首批党员到达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宁北街火车站旧址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性教育实践活动

讲解员一句“要想富,先修路”把我们带到100多年前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修建状况,贡献者陈宜禧总工程师提出兴办新宁铁路的倡议,并以不招洋股,不借洋款,不用洋工为号召。成功修建台山到江门铁路带动一带经济发展。

▲新宁北街火车站今昔对比

历史原因,目前,仅遗下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旧址。犹如一座历史丰碑,它以雄伟壮观的姿态注视着江门铁路的发展。新宁铁路的缔造者—陈宜禧如若能亲眼目睹如今铁路的发展盛况,一定会欢呼雀跃。党员们在听讲期间,都赞叹先辈们为了国家、家乡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更是对此表示敬佩。

▲参观学习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新宁北街火车站旧址

过好党员政治生日。本季度共有19名党员过政治生日,内科二支部支委们为“寿星们”送上纪念贺卡,并鼓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学习先辈们为建设繁荣家乡所做出的努力,积极投身本职工作,推动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把致富致强的路筑好,使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过好政治生日,筑牢不忘初心职责

重温入党誓词。在支部书记高娟碧同志的带领下,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入党誓词是共产党人的座右铭,应不断重温,终生践行,对照誓词,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党员,做一名群众模范的党员。

▲高娟碧同志带领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

来源:内科二党支部

撰稿:赵彩英

审核:李玄

编辑:龚静(江门日报)

追抚东北大学旧址-莫忘东大的历史,擦亮辽宁特有的品牌!

追抚东北大学旧址

莫忘东大的历史,擦亮辽宁特有的品牌!

东北大学,简称东大,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一提起东大,人们自然想起张学良,自然想起原东大旧址。

现位于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是辽宁省政府所在地,就是东北大学旧址(也是原中共东北局大院旧址),虽经90载风雨洗礼,依然处处散发着古朴宁静的整体之美。

1.东北大学旧址。整个东大校园是由天津基泰公司建筑师杨廷宝主持规划设计,他把整个大院设计成一尊观音坐像,院墙围绕“观音坐像”图形延长展开,南北贯通中轴线,图书馆(档案馆)、理工学院,坐落在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四面呈放射状分布,图书馆是大院的中心,理工学院教学楼是大院的标志性主体建筑。

东北大学于1923年开始筹建,至1930年陆续建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刚投入使用的新校舍被迫停用,东北大学成为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大师生先到北平、后迁开封、西安,南下三台,一路求学,一路斗争。

东北大学旧址建筑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主要建筑各具特色,保存完好,为近代优秀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理工学院教学楼。这是东北大学的主建筑,这是一座乳白色的“士”字形建筑,砂浆罩面,雕花外饰,中央四层,两侧三层,中西合璧,设计奇巧。中央楼顶三角形花墙立有旗杆,两侧是绿色穹形盔顶,显得高古典雅,沉稳雄健。楼前广场通至二层正门是一条宽阔的步行长阶,两旁是圆弧形的汽车坡道,雍容华贵,明快简洁,站在台阶上可以看到南大门的岗亭和门外护城河上的石桥。现为辽宁省政府办公厅的办公楼。

3.东北大学图书馆旧址。图书馆三层大楼呈飞机形状,一层是书库,二层是借阅室和办公室,三层是阅览大厅。图书馆内的二次采光设计效果极好,令许多中外建筑设计师赞叹,现仍然保留古朴典雅的风采。当年东北沦陷后,东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他们在此关押、枪杀抗日志士,图书馆后身的红砖墙上仍可见累累弹痕。现为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4. 东大校长办公楼(原东北局领导办公楼)。张学良任东北大学校长,这是校长办公楼。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后,书记处曾拟将机关选址在长春,经请示中央,建议把东北局机关设在沈阳。经几个月的施工维修改造,东大旧址变为东北局大院。现在的辽宁省府大院,也是原东北局大院旧址,这栋楼就是原东北局办公楼的旧址,现为辽宁省省长办公楼。

5、东大教授俱乐部。“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关键要有名师教授名徒。为此,张学良校长重金礼聘,广招良师,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恂、刘先州等一批名师执教东大,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应张学良校长邀请来东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这栋小楼就是给东大教授提供活动的俱乐部。现为辽宁省参事室(文史馆)办公楼。

这座小楼曾被误传为赵四小姐楼,其实,1926年夏,刚17岁的赵四小姐爱上了张学良,不辞而别私奔赴沈时,其居住在远离帅府的“北陵别墅”,现为北陵公园办公楼。

6.东北大学女生宿舍。现在位于和辽宁省政府大院相邻的辽宁省军区院内,为老干部活动中心。

7.东北局机关俱乐部。东北大学校园以前没有大礼堂,俱乐部的项目是省人委在此办公时,国家计委批准新建的综合性大礼堂,从一九六零年一月开工,工期大概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竣工。规划的大礼堂可以召开大小会议、演出歌舞戏剧、放映电影电视、开展游艺娱乐,无所不包,功能齐全。大礼堂没有叫当初立项时的“东北人民会堂”名字、也没有叫“人民大礼堂”、“人民剧场”等,就叫“东北局机关俱乐部”,这真是个既直观又实事求是的名字。现在叫“人民会堂”。

要清晰地看清未来,就要清晰地看清历史!

历史在前行,但莫忘历史!

辽宁在前行,更需厚重的历史支撑!

莫忘东大的历史,更能擦亮辽宁这块特有的品牌!

(除东大原址图外,文中配图均为笔者拍摄。)

出发吧!带上这份安徽“红色地图”一起来打卡! | 第五站:蚌埠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

放暑假啦!!!

带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之旅”吧~

打卡安徽的红色旅游景点

一起追忆峥嵘岁月

感受红色力量!

第五站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

▲ 地址: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1998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4年开始,对旧址进行保护维修,到2008年底初步建成旧址纪念馆并免费对外开放。旧址纪念馆占地20.4亩,展览面积约1100平方米。纪念馆分为旧址区和陈列展览区,旧址区布有邓小平旧居、陈毅旧居、张震旧居、司令部会议室和大食堂,复原和再现了领导人在孙家圩子工作及生活的场景与风貌,很好地展现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陈列厅分为五个部分:将星耀珠城、淮畔定方略、决胜千里外、利剑向江南、送军过长江,分别对几大机构在孙家圩子的活动和蚌埠人民支援渡江作战进行了丰富而系统地展示。陈列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实物、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恢弘壮阔的历史。

六十年前,淮海战役的胜利,使蚌埠得到解放。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第三野战军机关于1949年3月22日移驻蚌埠市南郊孙家圩子,并与华东局、华东军区前方机关会聚,全面部署渡江战役,留下了今天在这里的驻地。 总前委由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陈毅组成,曾到过这里的领导人还有:饶漱石、张鼎丞、曾山、舒同、张震、唐亮、钟期光、刘瑞龙、王建安、谭启龙、陈士榘、宋时轮以及张爱萍、宋任穷、陈丕显、曾希圣等。这里一时群英荟萃,并一度成为渡江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华东地区的政治决策中心。在这里制定的渡江战役作战方案,为夺取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孙家圩子以渡江战役的方略诞生地为标志,和总前委一起留名史册。

1949年元旦前后,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结束。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粉碎美国和国民党划江分治的阴谋,党中央适时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决定成立渡江战役总前委,全面负责指挥渡江战役。

经中央批准,渡江战役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1949年3月22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率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前方机关和三野司令部由徐州进驻到蚌埠东南的孙家圩子村。

1949年3月下旬,粟裕停止疗养,由济南经徐州返回三野指挥机关。此时,三野指挥机关已与华东局、总前委一起南下,进驻蚌埠东南的孙家圩子。1949年3月28日早晨,粟裕到达孙家圩子,当天下午就听取了张震参谋长的汇报,进一步研究渡江作战方案。他们分析渡江作战准备情况和客观条件,认为在我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在100多公里战线上实行宽正面渡江作战,敌人防线空隙甚大,兵力强弱不等,防不胜防,我军一处成功,其他各处即可继续生效。只要准备更充分,组织得更好,对各种意外情况有应付办法,则渡江成功是有保证的。渡江成功以后,力求苏南和皖南两方面迅速东西对进,打通联系,集结兵力,形成对南京的包围,对沪杭及赣东警戒,先争取解决南京问题,再逐步解决沪杭问题。决定将主渡方向选择在江阴、扬中地段,以求迅速截断京沪交通,切断南京周围之敌退路。总前委与华东局决定,三野前委继续由粟裕主持,并率领三野指挥机关按原计划东移苏中泰州地区,统一指挥三野全部渡江作战。3月30日,以三野前委名义将三野渡江作战准备情况和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二野,同时发出《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京字第2号)。

1949年3月31日,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于4月15日全线渡江作战,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达成渡江,实行战役展开;第二阶段达成割裂包围敌人之任务,并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包围之敌,完成全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分为三个突击集团,东路突击集团由三野第八、第十两个兵团组成,中路突击集团由三野第七、第九两个兵团组成,西路突击集团由二野3个兵团组成。东、中两路(4个兵团)统归粟裕、张震指挥。两路之具体作战部署,第七、第九两兵团之东进路线,均由三野首长以详细命令规定之。《纲要》强调指出,无论敌人采取何种处置,情况发生何种变化,中、东两路主力必须实行东西对进,力求迅速会合,达成割裂包围敌人之目的,“此着实为全战役之关键”。这个《纲要》于4月1日上报中央军委并告刘伯承、张际春、李达。4月3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1949年3月22日—4月5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粟裕、张震、张爱萍等革命先辈率渡江战役总前委、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三野等四大机构进驻孙家圩子,对渡江战役进行了精心的部署。

1949年3月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比较,总前委接受了时任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的建议,1949年4月初邓小平和陈毅率领总前委机关转移到合肥以南的瑶岗村主持全局,刘伯承主持二野前委指挥西集团作战,粟裕主持三野前委并直接指挥东集团作战,谭震林指挥中集团作战。

这个火热的夏天

让我们一起去打卡红色地图

共赴一场“红色之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11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