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生命之源

“生命之源”城市标志建筑矗立在市新华街与前进路交汇处街心路口,它以新颖别致的风格向世人展示口岸城市的建筑形象。

中央三根粗大的柱子最高19米,呈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排列,每根柱子直径70厘米,相互距离4米。从远处看,竖立在花坛中央的三根柱子高低有序,色泽有别,给人一种造型别致、气势恢宏、构图简洁的感觉。

柱子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代表我市在不同时期分别建成的输水管线。其中,红色的柱子代表1982年铺设建成直径300毫米预应力水泥管道;蓝色的柱子代表1993年11月18日建成直径为400毫米的球墨铸铁水管;另一根银灰色的柱子代表2002年6月建成直径400毫米的PVC输水管。第二层意思代表三根柱子象征中蒙俄三元文化交融。

生命之源

从正南方看,呈巨形阿拉伯数字“56”形状的不锈钢将三根柱子紧紧环绕,它象征我市1956年建市;同时标志着我市城市供水是从56公里的齐哈日格图引入。

该标志被命名为“生命之源”,其目的是唤起全市人民树立强烈的节水观念,携手共建节水型城市。

新疆的坎儿井,让干旱之地水源不断,堪称吐鲁番的生命之源

我们中国从古代开始发展了数千年,这段悠久的历史使我国成为文明古国,成为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更是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他们自己的辉煌,世界著名的四大发明、西方丝绸陶瓷和可以说是奇迹的古代建筑被创造出来,古代已经在很多国家受到崇拜。

既然提到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建设,很多人都很熟悉,比如长城,我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它就像我们国家的名片,一直吸引国内外游客,“非长城非好汉”的豪言壮语是很多人攀登长城的动力,此外,京杭大运河是一项非常值得一提的工程,还有可与之媲美的水利工程,其名字是坎儿井。

“坎儿井”,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语言中,被称之为“坎尔孜”,其实就是“井穴”的意思,这是一种出现在我国荒漠地区的特殊灌溉系统,这种工程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是非常普遍存在的,据了解,在整个吐鲁番共有1100多条坎儿井,全长有5千多公里,但是为什么会把它称为中国最神秘的水利工程呢?

众所周知,新疆吐鲁番位于整个自治区的中东部,四面环山,中间有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干燥沙漠气候,又在盆地,由于四周都是高山的地质结构,这个地区需要很长的日照时间,气温也很高,但降水量很少,古代被称为“火”。要想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如何获得足够的水源成为当地的难题,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他们发现在北部和西部的山区,春天和夏天有很多雪和雨水从山上流下来,留在戈壁沙洲。

这种情况被人们利用,他们通过山的坡度巧妙地建造,使这个干燥的地区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水源,并且由于坎奥水的特殊结构,可以防止高温和狂风使水分迅速蒸发,从而保证灌溉所需的水,这里的第一个坎儿井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没有先进的施工设备,但可以制造出如此精密的灌溉系统,因此,我们不得不再次佩服古人的智慧。

可惜的是,当时建造坎大哈的井派通常不能活到30岁,因为他们一直在狭窄潮湿的空间里用最原始的工具挖出来,长时间浸泡工作,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他们在该地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坎儿井就像永不枯竭的清泉一样,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源,一代又一代!

你们喜欢旅行吗?最近想去哪一个城市呢?在评论区告诉小编吧。

贵州:保护好“生命之源” 让民生工程有“温度”

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河。 刘美伶 摄

中新网贵阳12月23日电 题:贵州:保护好“生命之源” 让民生工程有“温度”

作者 刘美伶

“现在烧水不仅没有‘水锅巴’了,水费还不高。”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犁倭镇石牛村村民陈敏家里自从装上新水管,生活用水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价也从每吨2.5元(人民币,下同)降为2元,而且一户一表让村民用水更舒心。

石牛村村民虽早已接通自来水,但此前是小水源供水,水质水量无法得到保障。如今,清镇市修建了席关水厂,日供水量达8000吨,覆盖周边两个乡镇11万人用水。

清镇市席关水厂。 刘美伶 摄

“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特别是分散式的小型供水设施,管护是个大难题。”清镇市水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先伦说。

为着力解决农村供水保障的短板问题,清镇市委市政府规划布局“一网三线”:“一网”即构建形成清镇全市城乡一张供水网,打破城乡二元化供水局面;“三线”即重点依托席关、迎燕、莲花山3个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分片构建3条城乡供水线。

依托“一网三线”,清镇打通全市通水大动脉,实现日均供水能力达9万吨,覆盖全市7个乡镇175个村(居)33.04万农村人口。截至目前,清镇市共投入资金4.18亿元,强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94%以上。

“农村群众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历史性转变。”赵先伦如此说。

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水库。 刘美伶 摄

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形成了贵州“雨多库少,丰水又缺水”的水情特征,这一特征显现了贵州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

五年前,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民众家里三天两头停水,农田经常被水淹。自从建了新华大沟水库和治理下游河道后,水质清澈了,水量充沛了,环境也改善了。

“新华大沟水库是红花岗区38年来新建的第一个骨干水源工程。”红花岗区重点水源工程服务中心主任朱胜介绍,新华大沟水库主要承担金鼎山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及灌溉的任务,解决了2.1万人饮水安全和50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

为全力保护遵义市中心城区民众的两个大“水缸”——红岩水库和海龙水库不受污染,红花岗区政府累计投资4.7亿元,将居住在红岩水库和海龙水库保护区的居民搬迁出来。

“海龙水库区搬迁人口4756人,搬迁后库区设有3个渡口,每天24小时免费渡运库区内两岸村民。”海龙水库管理处副处长赵中健说,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100%。

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华大沟水库。 刘美伶 摄

同样被保护的还有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河,作为遵义人的“母亲河”,湘江河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2016年以来,红花岗区政府先后投入25亿元开展湘江干支流治理,通过一系列措施,湘江干支流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以前河水又脏又臭,经过政府治理,现在水清鱼多。”51岁的姚仁权在湘江边上长大,见证了湘江河如何由浊变清。

“十三五”时期,贵州完成水利投资超过1680亿元,解决和巩固提升了740.9万人饮水问题,开工建设376座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24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93平方公里。(完)

今日禄劝※生命之源,美景如画

生命之源

美景如画

01

云龙水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云龙乡、撒营盘镇境内,距离昆明市区130公里,水库总库容4.84 亿立方米,属大(二)型水库工程,是昆明市最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库承担昆明市70%的供水,年均向昆明主城供水1.6至1.8亿立方米。一直以来,禄劝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云龙水库这潭生命之水。

站在火期山上眺望,一池碧波映入眼帘。湖水清幽,碧波荡漾。湖中群岛绿意黯然,山水相依。大小岛屿形态各异,罗列有致。一座座小岛倒映在水中,远看像一座座小山漂浮在水面上,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水,宛如一幅完美无瑕的山水画。

灿烂的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泛着粼粼波光。水鸟时而掠过天空、时而在水中嬉戏,给平静的湖面平添了一片生机和灵动。静静地观看觅食的水鸟起落在湖面上,在大自然中畅快的呼吸,眼前的湖光山色俨然一幅和谐、静美的画卷,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鹧鸪天云龙千岛湖

记者 劉大

千岛龙湖映碧空,万翎鸥鹭聚云龙。花馨似酒禽声畅,鳞次掀波涧内拥。

景色秀,水晶宫,山青水秀卧山中。微波沐壁涟漪瑟,潋滟霞光醉老翁。

▼摄影:李绍逵

图文:李艳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10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