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八廓街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是拉萨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道,环绕大昭寺,临街的房屋多為出售传统藏族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八廓街也成为到拉萨旅游者必到的“淘宝”之地。八廓街环形路是由八廓东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北街组成。

八角街转经道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藏语意为"中圈",是相对于"林廓"和大昭寺内的"囊廓"而言。傍晚转经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地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式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八廓街

八角街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时在湖边四周修建了四座宫殿,与嫔妃臣民移居宫殿亲自监督大昭寺工程的进展。四座宫殿即为八廓街最早的建筑。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围陆续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筑,为远道朝圣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

15世纪后,大昭寺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随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后又出现了来自蒙古、汉地、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商贩、香客、游民,发展成为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大昭寺边八廓街

类型:街区&集市

营业时间:

全天开放

用时参考

3-4小时

交通

乘9、10、11环线、12、15、17、18、19路等公交车在市妇幼保健院站下车可达;

乘23、25、28、29路等公交车在措美林站下车可达

门票

免费

八廓街是什么?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街

讲述着这个城市的故事

像成都的春熙路

西安的回民街

重庆的解放碑

……

当然,在拉萨也有一条这样的街

那就是,八廓街

图/尼玛次仁

八廓街的前世今生

前两年,央视发布了一辑关于“1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纪录片,十条中华名街,历史悠久,底蕴厚重。

作为西藏盛名远传的转经道,拉萨八廓街也名列榜上。

一条古街,铭刻着不同时代的印痕,它是有关整座城的记忆。

拉萨老街的形成,始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初年,那时,在大昭寺周围,在大昭寺和小昭寺的中间,已经出现了长短不等的街道,还有出售境内和境外商品的市埸。

到了公元十七和十八世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颇为繁荣,萨城区有了较大拓展,一条条街巷,以大昭寺为中心,朝四面八方幅射,街巷与街巷交叉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街口,一处处市埸。

佛教寺院、王侯宮堡、贵族府邸、商业铺面、平民住宅,在街道两边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成为一片雪山环绕的繁华世界。

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拉萨老城还保留着浓郁的中世纪味道。只是有些旧官员贵族的房屋改成了机关或学校。内部结构变了,外貌没有变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拉萨开始了旧房改造,但房屋的造型,街道的走向,基本上还保持了原有的形制。

从90年代后期开始,拉萨老城发生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新的楼层、新的街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一些原有的老街,原有的房屋,逐渐从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消失或不再引人注目。

八廓街早期只是转经路,18世纪,它开始发展成为一条初具规模的商业街。20世纪初叶,八廓街繁荣一时,尼泊尔商人、印度商人和北京商人活跃于此,与当地的回族商人和藏族商人展开了激烈竞争。

八廓街的两旁,均是木石结构,房顶四角插五色风马旗的藏式平顶楼房。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红、黄、白、蓝色相间的短皱幔布。窗台上都摆放着几盆色彩浓烈的鲜花。

西藏人常说,如果没来八廓街,就没来过拉萨。放下人生一切烦恼和负重,在八廓街上信马由缰地走走瞧瞧,一场心灵之旅便由此而始。

繁华的商业

八廓街上有很多的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好多进藏的小伙伴会选择来这儿购物。

八廓街购物注意事项

1、在八角街上卖的东西主要是工艺品和小饰品,建议游客在小摊上购买,不要去古董商店或者工艺品商店购买。因为店里的东西和小摊上的基本相似,但小摊上因为竞争更充分,价格会相对透明。

2、一般小摊上的东西,经过正常的还价后都不会超过50块。砍价的程度需视卖家的叫价高低而定。一般的按照1/4的比例进行砍价,价格越高,砍价的比例也要越高。

3、游客如果要卖小饰品,则买最一般材料的东西,如银制品,最好不要买绿松石和红珊瑚之类的制品或者原材料。因为外地过去的游客可能会对这些东西不太识货,对它们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不太容易搞清楚,很容易受骗上当。

4、在八角街附近,还有一群人是用直销的方式卖东西。具体的方式是他会主动和你交朋友,然后带你到他家做客,在良好的气氛中他会把东西拿出来让游客购买。对于这类人建议游客不要理睬。

5、由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在八廓街上的摊主们坚信旧的东西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出来。所以他们经常会拿着崭新的东西说:这是旧东西。其实这只是对于价值的一种肯定,并不表明他们的判断力有任何的问题。

特别优惠:根据古老的习俗,藏族摊主会对自己每天第一位买主和收摊前的最后一位买主比较优惠,并用从第一位买主那儿收来的钱在货摊的商品上拍打几下,以示招财进宝。

磕长头

八廓街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他们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在光滑发亮的石块道上投下了一道道长长短短的影子。

转经

在初春暖暖的阳光下,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信徒绕着大昭寺顺时针转着,手上的转经筒也是顺时针地转着,合着缕缕煨桑的青烟,形成一股巨大的旋涡。

有人说,信徒们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行走着

不仅是拉萨的一处亮丽的风景

更是趟出了深深小巷

趟出了千年八廊街

趟出了圣城拉萨

八廓街是什么?

是西藏最有名的街

是信仰的代表

也是时光的变迁

今天来说说你有没有去过八廓街,八廓街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的呢?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作者不详,有侵删

--------------------------------------

从八廓街到大昭寺旅游攻略及路线

从八廓街到大昭寺旅游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累积的,这个不比内地,因为在高寒地带的青藏高原,各种自然突发情况随时都可能出现,让你措手不及,下面给大家分享从八廓街到大昭寺旅游攻略及路线。

那个躺在喜马拉雅山脉下的罗刹女,那座常人心中的梦幻仙境。在那里,在罗刹女的“心脏”,拉萨,我目睹了真正的信徒。

轮回,八廓街是环绕大昭寺的转经步道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耀大地,一位身着简朴的藏族服饰的小卓玛就已经早早地磕着长头来到八廓街内。出于好奇,我悄悄的尾随在她身后。清晨的八廓街固然是美丽的,晨光穿过云层,照在每个店铺的白墙红瓦上,射在随风飘扬的经幡上,温暖的落在每一个磕着长头的藏民身上,墙角的苔藓努力的伸着懒腰。

大昭寺门口磕长头的人们,有的从很远的地方来

大昭寺前高耸入云的经藩,与匍匐地上磕长头的孩子

一只手拿着相机,一周手夹着图画本,肩上背着旅行包,腰间还别着我的外套,我就这样“跟踪”着她,但磕长头实在是太慢了。等我把周围的景物都拍过照片,小卓玛好像还停留在原地;我跑到前面的一家小店去买了早点,但她始终没有追上来;我甚至坐下来画画,可等完成画作,她与我终于相距半米之遥了。此时是正午时分,骄阳在天空尽情肆虐,我早被晒得满头大汗,在转头看“可怜的”小卓玛,汗珠顺着她黝黑的脸庞滚落到炙热的地面上。

各色民族服饰的藏民顺时针转经,小卓玛跪在石板路上

经桶吱呦吱呦的旋律,仿佛信徒默念的真言

这时的八廓街,却也是最热闹的时候。看到藏民们转着转经筒,用藏语和特有的手势同小贩们讨价还价;听见另一条街上,导游正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各种传说;闻到酥油茶香从那家叫玛吉阿米的老店窗缝里钻出,然后牢牢的抓住路人的鼻子。这条街,瞬间变得熙熙攘攘,我则饶有兴趣地随着人群流动。

传说中的玛吉阿米,引无数青年竞折腰,而我更喜欢老阿妈不紧不慢的步伐

玛吉阿米门前,拍“婚纱照”的小两口

当我再一次注意小卓玛时,接近傍晚,她终于到大昭寺门口了,夕阳的余辉斜射在大昭寺金碧辉煌的屋顶上,卧在房脊上的两只山羊被阳光照的金灿灿的;微风拂动着屋檐上挂着的角铃,发出“当当”的声响,清脆悦耳。我本以为小卓玛的行程也该结束了,可她却不停歇地向大昭寺“走”去。最后一抹斜阳在山羊角上停歇,矗立在大昭寺面前的柳树与风儿嬉戏着,风儿调皮的地将树枝拽来拽去。在钟声里,我看到她的背影,她正向心中的那尊佛,深深的磕下长头,前行……

晚霞、华灯还有她,都很美

我终究还是没有尾随她走进大昭寺,她身为一名忠实的信徒,正寻着自己心中佛祖呢,我,一个寻常人,又怎能理解呢......

寻找仓央嘉措

拉萨城有一座女性寺庙,充满神奇,位于八廓街,很多游客却找不到

在拉萨八廓街有两座著名的寺庙,一座是大家熟知的大昭寺,另一座是仓姑寺。仓姑寺有两个特别之处,一个特别因为它是拉萨老城区中唯一一座尼姑寺,另一个特别则是它特别难找。

仓姑寺位于大昭寺东南方向的小巷子里,寺门极不显眼,悄无声息地埋没在左邻右舍的商店中。再加上寺庙在外地游客中名气并不大,如果不特别注意,即使是看着导航也很容易便错过。

穿过狭长的过道走入庙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刚刚适应黑暗的眼睛瞬间被眼前浓烈的花团锦簇震慑到,随之跃入脑海的四个字便是“美轮美奂”。

从庭院可以看出仓姑寺的规模很小,主体建筑有两座,里面有可供参拜的大殿,其余建筑基本都是女尼的休息之处或底楼沿街用来做生意的门面房。主体建筑是明艳的黄色,古色古香,与拉萨其他寺庙迥然不同。

或许因为是尼姑寺,女性天生爱美和特质里的柔软活泼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女尼把寺庙打扮得漂漂亮亮,寺内花香弥漫,让人心旷神怡。

大殿内供奉了各路菩萨及历代班禅,对拉萨当地及藏区的民众们来说,到此朝圣已成为他们宗教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外来游客来说,即使不了解西藏的宗教,这里也有足够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从心底尊重它的美好。

仓姑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史书记载,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这里的自然岩洞中闭关修行,祈愿消除拉萨河水泛滥成灾的险情,该寺由此修行洞而得名。如今在寺庙中还可以看到传说中松赞干布闭关修行的地洞。

来寺庙朝拜祈福的多为女性,大殿里能听到女尼高声诵经的声音,铿锵悦耳中带着些许柔美。

仓姑寺真的很小,处处显出狭窄的感觉,即使是不紧不慢地逛,5分钟也足够走遍。

大殿墙壁上挂有佛陀和菩萨的画像,细细打量,颇为精美。

说出来有些奇特,仓姑寺内的尼姑是有编制和工资的,每人每月大约有四五百元人民币。如果想成为寺庙里的尼姑,要经过严格考试,其中一条是必须能流利背诵出500页经书才有资格,这一点听着就不容易,据说有的女子背了十几年都没考上。

工资和编制总给人是俗世中才有的身外之物,与寺庙的超脱格格不入。然而从仓姑寺跨出,转眼就徘徊在纵横交错烟火气十足的巷子里时,人们也确实会生出恍惚感,出世和入世,也许并没有那么分明的界限。(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591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