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天池丁香园

天池丁香园位于哈尔滨开发区大连北路,于 2009年9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3.1公顷,是哈尔滨为打造丁香城而正在建设的主城区免费开放的丁香主题公园之一。

该园全园景观因路围水而设,分为内环亲水环和外环景观环。内环以活泼亮丽的丁香品种为主要配植树种,外环以营造较好的景观效果为主,利用微地形的大片绿地做景观性丁香园配植,并利用开敞空间做丁香珍稀品种专类园。在水景区观赏,外环作为内环背景,前景色彩艳丽,背景郁郁成林。

天池丁香园

游人从主环路欣赏,内外两环丁香景观相映成趣。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大连北路

乘车线路:哈尔滨市内乘7路公交在玉山路站下车可达。

聆听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讲述丁香园发展史以及互联网医疗发展!

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在清大剑桥在线学习班跟大家做了一次互动,同时分享丁香园对于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这样一个比较新鲜事物的一些基本判断,还有背后的一些思考逻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课程和跟更多的朋友进行交流互动.

李天天老师说:

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网络社区,丁香园之所以成为这样专业属性的品牌,跟我个人的背景是有关的。丁香园是在两千年成立了网站,那个时候其实我还是一个在学校读书的医生,因为当时对于医学信息的医学文献方面的兴趣,就促使我创办了这样一个网站,目的就是帮助同行医生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那么经过七年的发展到了2007年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丁香园的做成全职事业。因为前七年应该说我是一边读书一边工作,然后一边用业余时间来打理网站,但是毕竟是业余时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最后没办法,只能做一个选择,那我就放弃了自己即将要到手的博士学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打造一片不一样的天地,而且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2006年到2007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好有一档电视节目叫做赢在中国,其实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勇气。

在那个时候,创业并不是一个大多数人的选择,无论是整个创业环境政策,还是资本市场,其实还都处于相对比较早一点的阶段,所以那个时候也是边干边学一点一点积累,慢慢的把丁香园逐渐做成了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的平台。所以从两千年到2014年整个的丁香园一直都是在做专业医生这样一个服务。那么这个给我们积累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就是全中国只要他是临床医生,那么绝大部分人其实对丁香园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我们去跟医生互动沟通,发现丁香园的品牌在专业医生的群体中是非常的响亮。

那么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移动医疗领域。在2011年我们做的第一款移动医疗的产品还是面对医生的,因为我们一直到11年之前全都是只专注在医生平台,那么11年开始做移动医疗也是开始做这个医生的应用。那么做到14年的时候,做了三年之后,我们在移动医疗这一段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相当于新起炉灶在移动App这一块儿和微信上也从新把定下来的品牌进行了巩固和延伸。让丁香园除了在PC端去覆盖专业医生群体之外,也可以通过手机通过APP、微信,更好的去帮助医生去服务。

到了2014年的时候,我们其实看到了一个市场的机会,就是说看到了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医疗健康方面的一些不足。所以从一四年开始,我们开始同时即像医生也开始向患者进行双重的服务提供。那么14年的应该说是我们正式开始了,对患者、对大众提供服务的一个元年。

接下来就应该进入到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怎么去认知互联网医疗对于大众、对患者的价值;我们对大众、健康患者的管理究竟有哪些思考以及背后的逻辑。我想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分享。

我们对于移动医疗或者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有两个非常基本的认知,应该说我们做的所有的工作背后的思考逻辑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最基本的认知开展的。

那么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第一个认知是我们认为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最佳的使用场景,是基础医疗服务;

那么我们的第二个认知是患者大众对于医疗健康的服务,应该是一个整体化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碎片似的阶段式的需求。

所以基于上面这两个认知,我们做了很多的产品和服务,那我下面那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我们对其中一点认知的一些理解。

第一点:我们认为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的最佳使用场景是在基础医疗服务领域。因为医疗分了很多种类,那么有针对基础服务的、也有针对急重症、疑难病罕见病、复杂疾病的这个情况。我们认为移动医疗就它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它的能力来看的话,他最佳的使用场景应该还是在基础医疗这一部分。所以在移动医疗刚刚兴起的时候,我经常讲这样一句话叫医疗有时移不动。因为这句话,我还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认为我在唱衰移动医疗这个新生的事物。

而其实并不是这样,我的一个观点的是任何的创新,都有自己适用的场景或者是一个前提条件。没有一个可以一站式解决所有的人、所有问题的这样一种品牌,即便是像我们身边所熟知的手机也好、或者是这种可穿戴设备也好,他也只仅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问题,不可能解决全部。那么想医疗这种专业性特别强,不确定性又比较高的这样一个领域,那么我认为最佳的时候场景还是在基础服务这块。注意我用的词是最佳,我并不排斥并不否认有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说做一些远程医疗做一些名医之间的会诊,可能会涉及到复杂的疑难这种疾病情况。但是我认为这个最多就解决了一个信息沟通的一个需求并没有真正解决到患者本身的最直接的那个痛点的需求。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如果这个患者此时此刻已经躺在了ICU的这个病房里面。那么医生这个时候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应该是帮助他去管理他的这种生理上的这种状况,纠正这种酸碱平衡啊,稳定心率啊,调整呼吸这些工作,而不是去给她下载一个App或者帮他去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去解决他的问题,所以在这种场景下移动医疗或者是可穿戴设备其实很难真正的解决患者最痛点需求部分。

而中国呢,恰恰是一个基础医疗的服务相对来讲比较薄弱的这样一个市场环境。那么在中国因为三级医疗机构体系的构建那么导致呢,绝大部分优质的医疗资源包括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包括最好的品牌,那么都是向上去集中的,也就是均到了中国的三甲医院的这个平台上面去。那么三甲医院来讲的话他关注的更多的是这种疑难的、复杂的或者是于这种需要多学科协作的这样一些疾病种类。而回到我们基础医疗机构你去看一看的话,就以我们身边的社区、或者是卫生中心、或者是一些这个是周围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来看,其实他们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是比较缺乏的质量其实也是堪忧的。

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内从我们看到国外的这种先进的医疗体系以及先进的这种医疗技术的驱动下,其实越来越多的移动技术,实际上是最能够跟这种基础医疗服务对接起来的。比如说几年前,我在美国参加美国最大的这个移动医疗大会的时候。真的,有时候你只要做一个App,你基本上就可以得到演讲者的这样一个机会。可是,现在已经不是这样子,现在大家还会讨论App,但是在App上花的时间最多两分钟,两分钟介绍完你的App,剩下的五到八分钟介绍你怎么通过这个App帮助儿童管理孝喘、帮助老人来预防骨质疏松,帮助孕妇来进行产前教育。

所以,无论是从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自己亲身的体验来说,我们都认为基础医疗服务是能够最好的和移动医疗技术进行结合的这样一个桥梁。

这种指导和建议是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实时做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患者的血糖数据,在后台的一些实时的变化。然后呢,通过这种变化的趋势、变化的平度、还有幅度我们来决定是否给这个患者,提供这种指导和干预。

所以我们的认知基于我们的判断我们认为基础医疗服务大有前景可做。我们的具体实践就是通过以微信为例、加上血糖仪的这个设备。所以呢,通过这种方式的打造了一个数据加服务的这样一种新的这种模式,其实给患者带来的这个价值是巨大的。

今晚8点

詹积富

《政府主导 三医联动》

百万精英的选择 关注有惊喜

清大剑桥医疗总裁商学院

戳原文,了解OTO高级研修班!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行业治理要从“更多”转向“更好”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行业治理要从“更多”转向“更好”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李豪悦

“通过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自律,甚至积极去推动行业标准出现,从业者不再仅仅是被监管的对象,而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推动者;监管者不仅仅扮演了行业监管的角色,也是行业的赋能者,这就是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近期,202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召开,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在谈及“新治理”时分享上述观点,他认为无论是新经济,还是新治理,要从“更多”转向“更好”。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民健康意识迎来了空前高涨,对通过互联网进行问诊、购药续方、健康管理的接受度快速提升,据国家卫健委在2020年3月披露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第三方预测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创新领域,且尚无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如何实现规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新业态,也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大挑战。

互联网医疗是网络技术信息在医疗领域的新应用,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医院搬到网络上,而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对信息的有效整合,打破信息壁垒,优化医疗流程,提升效率,有效地缓解医疗供需不平衡的关系。因此,从监管层面而言,不应照搬硬抄,与对传统线下医疗机构的监管划上等号。

作为冲在互联网医疗一线的创业者,李天天认为,当行业处于治理的探索期时,更好的监管方式是强化行业的自律,未来将成熟的行业标准上升为监管办法,这也是互联网医疗乃至所有创新行业在监管体系尚处于摸索中的情况下,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例如,2018年在政府和企业代表共同推动下,国内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协会在银川成立,多次发布倡议行业自律的准则公约,包括《提升安全用药服务质量倡议书》《服务隐私保护公约》《关于互联网医院提供规范化药事管理及服务的自律公约》《关于规范开展互联网+预约转诊服务公约》等5条行业公约和行业规范,对规范线上诊疗行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还开始讨论出台行业标准,助力监管效率的提升。”李天天表示。

同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互联网医疗行业若要不止步于在疫情期间昙花一现的繁荣,除了需要行业自身不断突破发展壁垒形成完整且规范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也需要监管部门在包容审慎的基础上,能有适当的突破。

因互联网医疗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仅限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这一诊疗界限,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焦虑,与互联网医疗更深层次的可及性这一矛盾也被放大。对此,李天天认为如对诊疗设备依赖性不强、判断标准主要依靠量表或图片的专业科目,像精神卫生领域、皮肤性病领域等,建议可尝试开放这一领域的线上首诊试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也表示,允许互联网首诊,在职业规范和医师执业证书公示的约束下,医生若判断网上首诊风险过大,自然会要求患者线下首诊,只有在判断误诊风险不大的情况下才选择网上首诊,如果实在担忧,可以对医生的职称设一些门槛(如副主任医师以上)。他认为,长远来看,互联网首诊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解决医疗资源与实际需求间的错配,将一线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基层、偏远地区。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正在对互联网首诊服务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如相关政策能够落地,加上业内企业的自我规范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活动将进一步释放,且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就医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实现“更好”的新经济、新治理提供范本。

(编辑 李波)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畅谈「健康中国」与「医药生态格局重塑」

2020 年 11 月 27 日~ 29 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办公厅、杭州市投资促进局、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健康未来企业家协会等 18 家协(学)会支持,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生物技术与药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 50 人论坛、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承办的 第十二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此前该大会已连续召开十一届。其秉承赋能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使命,凝聚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旨在打通政府、企业、技术、资本、临床等各要素,构建中国最权威的医药新产品创新发布平台,打造中国医药产业生态的价值链接平台。

在圆桌论坛环节,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与 Veeva 软件中国区总经理王云,君实生物首席质量官、前国家局药审中心首席科学家、前 FDA 驻华办副主任王刚,康辰药业董事长王锡娟,康方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夏瑜,就「十四五的产业发展前瞻」相关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同时也对接下来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给出了洞见性预判。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表示:

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的社区,自己在创业之前也是一位神经内科医生。在丁香园创办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已经覆盖了中国最多专业的医生。

「健康中国」的战略写了很多条纲要性的指导意见。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这样的转变带动了整个产业格局的变化。这跟我们「健康更多,生活更好」愿景相一致,也会有越来越多医药企业,包括像丁香园这样的互联网企业,除了关注疾病之外,也更关注健康。

我们上周在上海发布了疫苗平台。这样的「非标品」出现,不是比拼谁的流量大,谁的用户多了,而是比拼品牌在用户中有什么样的认知。

这些年,「丁香园」和「丁香医生」一直在去主打用户心智这件事情。因为流量是结果,我们把经营心智这个事情放在前端。我们沉下心,做上游的苦活、脏活、累活,认真打造心智,精耕细作。

而且单靠一家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在上游去形成这样一个产业的协同,大家在统一目标的驱动下,我们才能够形成一个合力,更好的去服务我们的用户。

人物采访 INTERVIEW

李天天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

据悉,受疫情影响,今年大会主办方虽然对人数做了限定,但依然吸引了近 2000 名医药行业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参与。

以下为丁香园董事长发言实录:

1

请您介绍一下您和丁香园吧

李天天:

我是李天天,很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见到了非常多的老朋友。

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的社区,我自己在创业之前也是一位神经内科医生。到今天丁香园已经创办了二十年的时间,覆盖了中国最多专业的医生。

5 年之前我们开始向患者端和大众端去延伸,创办了「丁香医生」这样一个面向健康生活方式的品牌。到今天我们在全国触达的用户人群已经多达 1.3 个亿,在 20 年的创业过程中,我认识到医疗和健康是我们全国国民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其实大家的意识和行为都比疫情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

所以 我们一直是在努力汇聚上游的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包括医生、医疗机构这样一些专业力量,去服务下游的大众、患者、用户,为他们带去最好的、最健康的、最科学的先进的生活方式。

2

请您谈谈「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它是如何对医药行业产生影响?

李天天:

刚才主持人问到说对于「健康中国」战略这样一个理解,以及它如何对医药产业产生影响。

我想第一条先去谈一谈如何对「健康中国」这个战略的理解。

对我来说,「健康中国」写了很多条纲要性的指导意见。其中最打动我的一条,而且我认为是最关键的一条,它提出来了,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今天我们到场多是医药企业,我们在场上的嘉宾也都是医药企业为主。大家都做「PD-1」,都做「创新药」,这些肯定是我们必须要拥有的一些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但是这些东西还只是药,药面对的是病人。

我自己是医生,我去治病,我去用药,这些东西可能还是在用下游的视角去看待整个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以在我理解来讲, 如果说「健康中国」提出来了,「从疾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我们就应该想一想,如何在保证治疗疾病这个能力继续发展前提下,我们还能够有一部分能力去转向「健康为中心」。

丁香园原来的愿景叫做「健康更多,疾病更少」。因为我自己原来是医生,所以我看到患者就兴奋,因为这是我的服务对象。但是我们在去年把丁香园的愿景改了,前四个字没有变,还是「健康更多」,后面四个字变成了「生活更好」,从疾病更少到生活更好,这是有一个思维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背后的动因就是我们注意到了「健康中国」战略提出来的基本型要求。

我们当然要去治疗患者,可是我们能不能再往上游去走一步,再往前面去做一点,让人少生病、晚生病、甚至不生病。

有人说这样做的话,我们药企的药卖到哪里去,其实不要这样想。我建议大家关注最近的一些数字。前几天工信部前部长苗圩在一个会上讲,中国今后几年将会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的社会中。国家也在出台政策,讨论延长职工的退休年限。这些其实给到我们的一个认知就是,我们虽然出生率降低了,人口有老化,可是整个人的生命周期是延长了。

在这样一个延长了的生命周期当中,去给我们很多接触点,帮助他去提供解决方案。所以不会说我们的病人会越来越少,不是这样。人是越活越长了,而越活越长的时候,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慢性疾病,包括肿瘤今天也是慢病了。

所以我认为这样其实带动了整个产业格局的变化。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包括 像丁香园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我们除了关注疾病之外,我们也在关注健康。

我们跟制药企业的合作也有十多年时间了,我们之前跟制药企业合作模式更多通过制药企业来去教育中国的医生。比如让他学习先进的理念,治疗方案。

可是在今年我们也做了战略调整,我们正在跟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去合作,不仅是服务医生,而且通过医生的服务能力去服务患者,进而服务到大众,甚至是那些健康人群,因为他也有健康的诉求。他有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健康问题的,也不知道这个健康问题后面会不会变得严重,甚至就变成一个真正的疾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可以找到更多的合作机会的。

「丁香医生」这 5 年下来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从以前的B to D,Business to Doctor 变成了 Business to Doctor 再 to Customer 。所以这样的战略呢,这跟我们愿景相一致,就是我们看到了「健康中国」提出来的战略性的重心的变化。

3

你们怎么看互联网 + 医疗这个赛道对于重塑中国医疗格局的一些作用?

李天天:

我们也是一直在这个赛道上认真的去做事情,认真的去思考,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观察,我们的观点。

互联网医疗它既有互联网的属性,也有医疗的属性,那互联网对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来讲,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流量。这一点毋庸置疑,去看中国前二十年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大差不差,都是围着流量这点事在忙活。那么流量的分配,流量的购买、采购、分发,也都促成了很多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或者新兴互联网企业发展,甚至变成一种商业模式。

和健康一结合之后, 第一,流量仍然重要。第二,用户心智成为和流量等量齐观同样重要的事情,我们认为用户心智很重要。因为医疗健康这个行业和别的行业不一样, 医疗健康这个行业特别比拼的就是信任,这个信任就是去影响用户的决策心智和情绪的模式。

我在这里想做一个小调查,今天最后一场 Panel 了。听说过「POP MART」的人举下手。自己买过「POP MART」的人举下手。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POP MART」。

主持陈鹏辉:大部分是给孩子买的吧。

李天天:

还真不是孩子,「POP MART」是盲盒。你去花钱买一个你不知道的东西,类似的还有「得物」,你花钱不但是买不到新东西,你买的是一双别人穿过的旧鞋,而且价格比新鞋的价格还高。还有类似的像「茑屋书店」,像「HARMAY」,还有像「长沙文和友」,有人吃过吗?「文和友」的臭豆腐和小龙虾。其实这些品牌,你去看它经营的模式,它并不是去比拼流量的,它流量也不大,但是它就打中了那么一批人,打中了那么一批用户的心智。

大家就会认为买盲盒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买一双旧的鞋是有收藏价值的,「茑屋书店」的一张白纸本子 98 块钱,我们在文具店 9 块 8 我都觉得有点贵了。

可是这样一种消费形态,随着新阶层的出现,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出现,已经越来越广泛出现在我们周围了。这样一种新的业态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用户心智非常关键。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不是那种去比拼大的流量,大的平台的时候,用户心智同样重要。

所以这些年,其实「丁香园」和「丁香医生」我们一直在去主打用户心智这件事情。无论为医生服务也好,为大众服务也好、患者服务也好,一定要先去通过信息的方式,品牌的影响力,建立他的心智,然后流量才会过来。所以流量是个结果,而我们去经营心智这个事情是放在前端的。

互联网医疗为什么发展的会比较慢一些,像刚才陈总提到的,可能有点「风平浪静」的感觉。可是这个背后大家都没闲着,都在忙活着。先冲上的这批互联网医疗巨头,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一些「标品」,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拿来就能用,买谁家差不多,当然就是典型的流量生意了。

可是当我们去做这个行业越来越深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行业到越来越解决问题的时候,大量「非标品」出现了, 不是比拼谁的流量大,谁的用户多了,而是比拼你的品牌在用户中有什么样的认知。

我们上周在上海发布了疫苗平台这个事情,其实很多大型电商公司,包括拼多多,也都在做疫苗了。可以在线 Order 疫苗。可是疫苗买回来你能自己打吗?买回来你能存储吗?接种完了疫苗之后出现了一些不适反应你自己能处理吗?

所以一定不是一个标准的商品,它是要有上游的 CDC,疫苗的生产机构,制药企业的配合,还有下游的 POV(Point Of Vaccination),接种点的配合。所以这是整体,非常讲究协同的工作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就 不能够把疫苗这样一个产品当成单纯的商品去看待,而是要上游去做好 CDC 疫苗厂家的工作,下游找好合适的靠谱的接种点,才能够把这个业务串联起来。

所以 我们的理解就是,在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需要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去做上游的苦活脏活累活,把这些活去做了,认真打造心智。我们经常讲「短期有信心,长期有耐心」,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需要精耕细作,而很难通过资本的力量和技术的力量短期内就能够扫荡得了的。

而且 单靠一家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在上游去形成这样一个产业的协同,大家在统一目标的驱动下,我们才能够形成一个合力,更好的去服务我们的用户。这些用户可能是医生,可能是患者,可能是更广泛的消费者人群。我觉得这种协同的思想一定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去掌握的,让彼此之间的文化,管理模式、产品、都能产生更大的合力效应。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74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