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三藏寺

三藏寺,亦称大安寺。位于太原市北,阳曲县泥屯镇龙泉村,距太原市60公里,县城43公里,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创建年代无考(相传为唐代),现存有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经幢一节。三藏寺背靠万寿山(亦称长寿山),面对龙泉河,牙牙山,由座西向东的正院和座北向南的偏院组成。现存殿堂六十三间,寮房二十五间,窑洞二十眼,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另外,还有塔地、园圃、山林等,游览面积可达10万平方米。

中文名:三藏寺

位于:太原市北

三藏寺

占地面积:约 5000 m

游览面积:10万平方米

西藏三教皆全保存最完好的寺庙叫白居寺

如果你想去西藏看庙宇,我推荐你去白居寺。虽然它远没有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有名。白居塔亦称“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简称“白塔”,亦称“白居塔”,是迄今西藏境内保存完好,最为雄伟华美的建筑珍品。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江孜县江孜镇,三面环山,四面临水,距拉萨南约230千米处,海拔3900米。

为什么我要推荐这座寺,因为这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 始建于1414年,历时十年,耗工日百余万才完成,是目前西藏境内保存完好,最为雄伟华美的建筑珍品。

寺庙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白居寺壁画,壁画题材有显宗、密宗、历史人物三类。措钦大殿,高三层。措钦大殿底层:底层主要为大经堂,有48根柱,立柱上悬挂有许多古老的丝织唐卡。在这个店拍摄要40元钱才允许拍摄。在这里处处可以见到殿内的塑像风格不同,融合藏传佛教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艺术风格。殿内北面左墙有一尊高8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据传是以1.4万公斤黄铜铸造;北为觉康正殿,供奉三世佛铜像。

措钦大殿二层:二层主要为拉基大殿,白居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便在此召开。该殿周围有数座佛殿,其中北面的罗汉殿内有苦行山悬崖,上面塑有小庙、飞禽、走兽和十八罗汉塑像。措钦大殿三层:三层主要为夏耶拉康,殿内有坛城壁画、有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

这个塔非常精美,据说塔高9层,高42.4米,由塔幢、覆盆、塔腹、塔基等部分组成。全塔上小下大,开有108个门,辟有佛殿76间,门楣饰有精美的飞龙、象、狮的浮雕,殿内藏有各种佛像,总计有十万多尊佛像及近千幅壁画,故此塔又称“十万佛塔”。

白居寺由寺院、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系明代建筑。大殿、法王殿、护法神殿、金刚界殿、罗汉殿、道果殿、无量宫殿、转经回廊等建筑组成。白居寺壁画中常见的背光有舟形、龛形和椭圆形、马蹄形几种,特点是造型精细、纹样丰富、讲究对称.

塑像的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色彩的运用也很丰富,感觉精美庄重,但又不至显得晦暗。因为保存文物的因素,这里的灯光不是太好,拍摄不出更好的效果。

密宗壁画:可分为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四类,主要据《成就法海》、《吉祥胜》、《金刚顶经》、《文殊室利根本仪轨经》、《不空索仪轨》、《莲花网鬘》、《金刚藏庄严经》等密宗四部经典及仪轨绘制。庄严之中见识了奢华,神秘中学到更多的文化。寺内藏有许多佛像、唐卡、壁画、法器、佛经等文物,包括用金粉书写的大藏经,每部有111卷。

精美完整的建筑和特殊的宗教价值,以及寺塔内保存相当完好、难以数计的精美壁画和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明清时期中国内地生产的缂丝、刺绣、织锦等丝织缝制的藏戏服装,约有100件。

大殿二层道果殿,以及吉祥多门塔四层各佛殿。道果殿的壁画主要据《佛本生经》、《弥勒上生经》、《大悲莲花经》、《华严经》等佛经绘制,内容是88位大成就者与八思巴、忽必烈会面的场景。白居寺格鲁派、萨迦派、夏鲁派除在大经堂举办集体大型法会外,还在各自宗派的扎仓举办各种宗教仪式。

实在是威严之中见证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精华之处。白居塔正名叫“菩提塔”。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白居寺由热布旦贡桑帕和班禅一世克珠杰于公元1418年首建。白居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77间佛殿、108个门、神龛和经堂等。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塔内另有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堪称佛像博物馆。

这里更多更好的是保存特别完好的显宗壁画:可分为经变故事、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三类,主要在大殿一层经堂、回廊,吉祥多门塔四层各殿及一层净土殿、兜率宫殿等殿内。历史人物壁画主要有印度、西藏各派传承及高僧、译师、法王等人物。人物丰富多彩,置身其间扑朔迷离,仿佛进行了佛国世界神奇的迷宫。

由于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该寺现有16个扎仓。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寺庙之一:白玉寺

白玉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西南的白玉山,为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寺庙之一。

白玉寺,为德格土司供养的五大家庙之一。

白玉寺依山而建,始于清康熙年间,有“灵鹫莲花院,人间明镜台”的美称。

白玉寺的金顶是按照宗教里坛城的模样修建的,上面一共三层。

底层是莲花生,中层是四壁观音,三层是释迦牟尼。

大理除了崇圣寺三塔,还藏着一个如诗般的感通寺

大理素有“妙香佛国”之称,苍洱大地上,庙宇、道观众多;元代郭松年曾说“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记。”。然而,除了崇圣寺三塔,很多大理的寺庙并不为人知。比如,感通寺,这个让杨慎魂牵梦绕的地方。

当年杨升庵被贬云南,在大理期间,与白族第一文人李元阳相识相知。某日,二人同游感通寺,当时就感叹感通寺的古朴恢宏。

感通寺旧称荡山寺,位于点苍山圣应峰南麓,背后的苍山之巅,终年积雪;面对的洱海,曾经烟波浩淼、白帆点点。据《荡山志略》载,“点苍山荡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

据传,南诏高僧李成眉云游至此,发现乃风水宝地,就把樟木禅杖插在地上,说若此地能建寺,就让禅杖成活。果然,禅杖就地生根;李成眉筑台保护成活的樟树,名之“樟木台”,并着手修建寺庙。

感通寺住持无极禅师前往南京觐见太祖皇帝朱元璋,面帝时,马嘶花放,祥光笼罩。朱元璋大喜,“馆之上刹,赐馔、赐衣、赐号,并敕游诸名刹”,让无极主持大理佛教。无极回到大理后,拓地建寺,成为大理寺僧门之首,感通寺也显赫一时。

后来,担当和尚撰写了一副对联:寺古松深,西南览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

顺着林间的石阶而上,感通寺就在苍松古柏之间。走进寺庙,最显眼的是两棵大树,不过没有树冠,已经枯死;院内花草植物众多,柏树、丁香、桂花、海棠、大丽花随处可见;右侧花园还有翠竹、腊梅、罗汉松,以及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

寺庙里,各种殿、堂很多,供奉的神像也不少,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等等,不再赘述;偶有烧香拜佛之人。

担旦和尚晚年常住感通寺,因仰慕杨升庵的品学,曾重修“写韵楼”,于是,感通寺留下了“龙女奇花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的千古佳话。

杨升庵从1528年寄居大理到1532年期间,一直住在感通寺写韵楼;沉醉于名胜山水之间;与良朋好友相聚,和当地人民学语。多有诗文。

屡过感通寺,但我对此知之甚少。不过担当和尚题写的“一笑皆春”,让我印象深刻。当有人说“那个人好像一条狗耶”的时候,不妨一笑皆春。

来源公众号:方寸云文化(ID:fangcunyun)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50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