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娲遗石

娲遗石是夹在大石缝中的一块奇石,它上不靠天,下不着地,俗说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来的石头。

娲遗石

从明代开始,我国进入了长篇小说的鼎盛时期,许多作家都喜欢在石头上大做文章,首创者吴承恩就是按照这里石头的尺寸和形象来描述孙悟空出世的。娲遗石上方有半边石卵,据说另一半在孙悟空出世时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侧有一个形似猴头的巨石,温情地吻着娲遗石,那便是孙猴子成仙后脱下的凡胎。

娲遗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达池”,阿耨达是梵语的译音,意为众水之源。传说过去仙女常来洗澡,孙猴子出世后在里面撒了泡猴尿,弄脏了池子,从此仙女们就不再来了。

江苏连云港

去花石崖才知道,女娲补天竟在这里遗落了石头

女娲补天的故事世人皆知,但女娲补天用的是哪地方的石头,补天途中又在哪遗落了石头,就未必有人知道了。其实,我也是在10天前有幸游览了甘肃清水的花石崖景区后才知道的,权当现学现卖了。

【花石崖,女娲遗落的补天石】

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女娲用泥创造了人类。后女娲继了皇位 ,镇守一方的水神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迎战。经过殊死搏斗,水神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撞去,竟然把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类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十分着急,就决心炼石补天。可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1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36502块。众神仙和众将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0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女娲补天炼了36502块石头,只用了36500块,剩余2块在哪?据说一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即后来转世的贾宝玉;另一块在补天途中经过甘肃清水时遗落在花石崖。遗落在花石崖的这块五彩神石,高30多米,雕刻于石头上的“补天石”三个红色大字,简古俊逸、气度恢弘,为当地书法家毛慧民先生题写。

【花石崖,补天石上有一磨针殿】

补天石的顶端,有一磨针殿,如空中楼阁一般。从窄抖的外悬梯子而上,既见“非人间世”的牌匾。经带领我们游览的道长指点,依稀看到“清雍正四年由民众捐资所建”的字样。

磨针殿面积只有几平方,内有清代塑像两尊,为“观音点化,祖师修遒铁棒磨针”之形象。两侧有“太子游四门”、“祖师成道”壁画。磨针殿内这致两尊惟妙惟肖的塑像,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但都演绎着教化大后众、启迪民智的“铁棒磨针”的故事。殿内“太子游四门”的壁画,为清代所作,形象逼真,极富传奇色彩。

【花石崖,佛道并存的寺观胜地】

花石崖,不但有女娲石、磨针殿,还是一个佛道并存的寺观胜地。远在唐代以前,这里就建有庙宇,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年又重修玉皇殿。历代以来,多有修建,尤以明清时期为最。现存明清石窟三处,殿宇6座18间,塑像12尊,壁画12平方米。花石崖的所有建筑均依山取势、因地构建,错落有致、张弛自如,风格各异。

花石崖最大、香火最旺盛的寺院是大殿院。大殿院有老君殿、灵宫殿、三宵殿和药王殿。其中三宵殷供奉的是三霄娘娘。据说想要小孩的信众都来求子,十分灵验。

三宵殿的墙壁上绘有百子图,百子图上小孩子都少了身体的命根,道长讲,这些命根都是来求子的信士拿走的。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也就是传说中老子生日这一天,大殿院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庙会,邻近的陕、甘两省群众都要来此敬香,祭祀道教创始人老子,祈求幸福安康。

【花石崖,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花石崖,不但有历史传说,人文胜景,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深秋时节畅游在花石崖,只见雾霭蒙蒙、峰峦叠嶂、色彩斑斓、姹紫嫣红。山麓之中,水出石缝,清泉四溢,飞流激响,飞瀑白练缀其间,雾海云烟相与还。大自然犹如一个神奇的调色板,让这里美不胜收。

花石崖山雄、石奇,水丽、林秀,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处人间奇景。这里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群,陡峭巍峨的峡谷石崖,浩瀚葱郁的森林灌木,清冽甘甜的泉水溪流,把花石崖点缀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北依关山望秦岭,花石斑驳殿堂隐。缘何飞洒及时雨,白云飘渺闻晨磬.”这首诗便是花石崖的真实写照。不过,游览完花石崖,有个问题始终没有搞明白,那就是风景和人文兼备的花石崖,为何至今都不收门票?

贴士:

花石崖,位于甘肃清水县陇东乡。在县城东南28公里的陇东土寨村之间沟河下游,渭河北岸盘龙山中段,西北向支峰南坡,海拔最高处1823米,山对面下到五里为310国道。畅游花石崖,有两条线路可选,一是上崖,一是下崖。我选择的石下崖,一是步步下山,体能消耗少,二是由高及低可俯瞰对面山峦的弯弯曲曲的山路。

韩城新石器遗址有20多处,旧石器“禹门洞穴遗址”可追溯到5万年前!

关注 陕西韩城旅游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过客

吾城 | 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史前 远古遗迹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韩城地处黄河中游,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当我们穿越幽深而古远的历史隧道,不禁惊奇地发现,早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前夕,韩城地域就活跃着大量的原始先民。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一部分,与华夏民族的所有始祖共同创造人类文明,走过了自己漫长的历史。

西依梁山 东临黄河

韩城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隅,西依梁山,东临黄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天然摇篮。

韩城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为山区,中东部为平原,东部 为川道。山、川、塬皆有,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

韩城西部地区呈山岭和黄土丘陵地貌。境内山脉属黄龙山系的梁山山脉,东北一西南走向,自西向东延伸,为放射状分布的河流所切割。区内分为南北两个主脊。南有巍山、香山、尖山等;北有大岭、西峙寺山、猴儿山、牡丹山、八郎山、高祖山、龙门山等。其中大岭海拔1783米,为最高峰。这一地区植被良好,现在仍有大片原始森林,不少地方遗存着天然石窟和洞穴。

中部地区是平沃野,宜农宜桑的黄土台塬。其东西宽10—20公里,南北长50公里,流经其间较大的错开河、盘水、水等主要河流大部源自大岭南麓,流向基本呈西北一东南向。此外还有较小的院子河、埝庄河、白矾河、汶水、泌水等。这些河流均源自西部山区,经台塬形成河谷向东汇入黄河。沿河的河谷川道,自然成为原始先民理想的栖息地。因此,在这些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达数十处之多,形成了内涵丰富且价值极高的古文化遗存。

黄河于独泉入境,由西北向东南,出禹门而南下,径流65公里到芝川镇姚家庄出境,成为流经韩城的第一大河。禹门口以上十多公里,黄河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其最窄处的“石门”,宽仅50多米,两岸削壁千仞,险峻无比。传说此乃禹凿龙门,劈山引黄导流之处,俗称“禹门口”。在这里留下的无数遗迹和流传千古的动人传说,是为“华夏祖龙”宏伟业绩的印证。考古发现,在禹门口的天然洞穴中,有五万年前,次于蓝田猿人大荔猿人的旧石器晚期的人类遗址和大量石器。这里生活过的韩城先民,不但揭开了韩城历史的第一页,也和黄河流域其他地方的古人类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部地区均属海拔较低、土质肥沃的冲积漫洲和河边滩涂。

黄河从禹门口冲决晋陕峡谷后,河床骤然舒展,形成宽阔的河谷漫滩,再加上由西而东的十多条河溪,在入注黄河处形成形貌各异的冲积滩洲,十分有利于古人类生活和繁衍生息。在沿黄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北起下峪口,南到芝川镇,几乎无处不有价值很高的古文化遗址。

纵观韩城地貌,山、塬、川、滩类型多样,东西部地区高差悬殊。西部最高处海拔达1783米,东南最低的水黄河口海拔300多米。在这纵深只有50公里的地域,有如此大的高差,便形成了“山区冬眠才初醒,塬上已是盛夏时”的立体气候特征。因而在韩城地区,既有气候温湿的平原河川,也有松软肥沃的滩涂漫洲,还有利于藏匿的山林洞穴。这种多样互补的自然环境,既可提供丰富的渔猎、采集资源,又可躲避自然灾害和野兽的侵袭,理所当然地成为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环境。

人类产生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由于生产力的原始、落后,原始人类对自然资源有着无奈的依赖,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韩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鲜见的地貌特征,为原始先民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生存和发展的优越条件。

黄河中下游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孕育民族文化的摇篮。远古时期的韩城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所创造的古老文化,是汇入中华黄河文化巨流中的一支重要的源流。

禹门洞穴 史前文明

在距今大约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韩城的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20世纪70年代初,修建通往桑树坪的煤炭铁路专线时,在禹门附近发现两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故被专家命名为“禹门洞穴遗址”。

“禹门洞穴遗址”,位于市东北30公里禹门口黄河西侧600余米的华子山山腰。洞口朝东,比黄河水面高出约30米。1973年,西北大学地质系和历史系对其进行了两次清理发掘。

现藏于 韩城市博物馆

“禹门洞穴遗址”地层属奥陶纪石灰岩,洞穴约高6米,宽3米,深4米。洞中堆积物厚约3米,分为三层。出土的石器有小砾石凸镜体、兽骨(火烧骨)和人工打制的石核、石片、石器等共1202件,还有一些动植物的残存物和灰烬层。出土的石器按用途分为砍砸器、切割器、尖状器、刮削器。石器体积细小,石核为楔形,石片宽短且薄,石料以燧石和石英岩石砾石为主。植物残存物是木本的松、桦、榛、柳、云杉、胡桃、鹅耳栎、蔷薇科,草本的豆科、毛茛科,禾本科、百合科、伞形科、蒿属科等;动物残存碎片是牛、犀牛及鹿等动物的骨骸。从植物残存物和动物残存碎片来看,当时此地属森林草原型的生态环境。其时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更新世中期之末到更新世晚期之初。

这些实物无可辩驳地说明在距今大约五万年以前,韩城先民就居住在黄河岸边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内,在原始森林中采集果实,在洞穴西南的草原上追捕野兽,用石器刮削切割牛、犀牛和鹿的皮肉,围着火堆分吃烧烤的食物,过着原始公社生活,创造着自己灿烂的文化。

“禹门洞穴遗址”,是解放以来在黄河中游沿岸首次发现的滨河最近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它的发现为我国远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为探索我国新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人”,经过中期的“大荔人”,到晚期的禹门口旧石器“新人”,印证了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是人类早期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孕育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仰韶文化 遗址遍布

现藏于 韩城市博物馆

韩城地处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随处可见。截至目前,韩城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多处,绝大多数分布在黄河、澽水、芝水、盘水和亢水背风向阳的二级台地上。新石器遗址中,既有较早的以小西庄、庙后、药树村等为代表的,以红色彩陶为主的仰韶文化遗址,也有以史带村、化石村、大德堡等为代表的以灰黑陶为主的龙山文化遗址。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人类还没有真正走向文明之前,韩城地区已是一个部落林立、人群密集的古人类长期生存繁衍的地区。

现藏于 韩城市博物馆

在濒临黄河的“昝村寨遗址”“史带村遗址”“化石村遗址”和濒临澽水的“芝川北寨遗址”“庙后村遗址”等地方,从发掘和显现的文物看,多属“仰韶文化”,彩陶、灰纪陶片,零星残陶和断崖灰土层,俯拾可得,距今六七千年左右。另一部分具有龙山文化特征,距今五千年左右,约占三分之一。“新村遗址”和“庙后遗址”最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的石器都是经过磨制的石斧、石刀、石铲、石锛等。另外,又有骨器和陶器。骨器有骨铲、骨针、骨刀、鱼钩等,形体小、制作精细,尖锐光滑锋利。陶器最多,有锅、碗、盆、罐、盘、缸等,还有陶纺轮、陶塑猪。

这些遗址表明,在这一时期,生活在韩城的先民已经从西部山地移居到台塬川道地区,从原始游牧生活进化到原始农业社会,揭开了韩城文明史的序幕。

=作者 :《韩城史话 》秦忠明

=最温度、最深度,最情怀、最态度的平台

史记韩城 黄河文明

一入韩城千年里,街巷塔楼庙无言。文史圣域的“小北京”,是读书人的朝圣地。千年流淌的文脉,如古城的封面,是韩城灵魂之所在,是厚植乡愁沃土的“定心丸”。

忆往昔,秦腔唱词里的“祖籍陕西韩城县”活跃在《装台》、《山海情》等热播剧中,它以其“ 关中文物最韩城,直以登仙喻此行”的风韵让人神往涉足。

“城脉”即“文脉”,为文脉建档筑巢,城脉更有气象。韩城的“城运”,是关系世代子孙的千年大计,古往今来,这座城市延续文脉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涵养人文情怀,留下乡愁记忆。 这是文化出海,照亮千年航程的“指南针”,是文明者文明的通行证,是“史记韩城”出发的“迎宾门”和“会客厅”。

❶ 韓城,你的名字。

❷ 韩城 | 曾经最爱江南雨,如今偏爱我的城!

❸ 叩问古城,你可记得我倾世倾城!

❹ 知音难觅,历史亏欠司马迁一个“管鲍之交”?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营盘山遗址这是云南发现超多遗址文物的遗址地。在遗址位置发掘出了众多石器跟陶瓷片,在那片土地上发掘出了黑陶,红陶数量不等珍贵文物。目前这里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景区基本信息

门票:免费

位置: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路线:

昆明北部汽车客运站有昆明至禄劝县的客车,行程约2小时。

自驾路线:

从昆明出发进入沣源路——杭瑞高速——京昆高速——香水路——G108——秀屏路——东山路行驶150米到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景区攻略

禄劝县是云南省昆明市辖县之一。营盘山遗址是云南省自1990年以来发现最多新石器时代文物的洞穴遗址。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岷江东南岸三级台地。它有5米宽,4米高,66米深,最宽处21米宽。该遗址是在1984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并收集了部分石器和陶器碎片。

1989年7月,县文物办公室对遗址全面清理,遗址出土了,砂灰陶、夹砂橙红陶、黑陶、泥质红陶等陶片超过20000件,石头(刀、纺轮、石臼、斧、锛、凿)超过50块,蚌刀4块,小海贝29枚和羊、马、鹿、猪、牛和其他动物的牙齿和贝壳。

据了解,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岷江东岸和南岸的三级台地。遗址场地呈梯形,东西宽120-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该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和石棺时代的文物。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是5500 - 5000年前的中心聚落遗址,石棺时代的遗迹是西周、战国、秦汉时期的石棺墓。

2000 - 2006,成都文物和考古研究所、阿坝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正式发掘文物管理网站,七年来,发掘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9座的房屋基地,5座人殉坑,4座窑址,灰坑100余个等,此外,在中西部的废墟发现的大量类似于广场,出土器物包括陶器、玉、石、微晶,骨器、蚌器等,总数几乎全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文物在营盘山包括最早的陶瓷雕塑在四川发现,最早的文物人工用朱砂在中国发现,最早和最大的陶瓷窑遗址发现在长江的上游,和最多的彩色陶器在四川出土。

据专家介绍,营盘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岷江甚至在四川西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突破,不仅将巴蜀文明进步的历史起源在5000年前,是找到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和砂的来源提供了新线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37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