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坐落于深圳仙湖植物园古化石森林旁,其展厅外形酷似一块巨大的岩石城堡,是一座造型新颖的古生物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陈列了200多件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介绍了生物的起源及进化知识,展示了古植物化石形成的过程。由于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与该馆门前的古化石森林展示相呼应,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完整组合。

博物馆内应用运动声光感电子技术再现远古时代的神奇景观。整个古生物博物馆仿原始地形地貌,其中有用高科技模拟的46亿年前地球初期情景;有25亿年前小湖泊、小海洋和没有细胞的原核生物出现的影象;有5.4亿年前海洋内蓝藻出现场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类、两栖类、人类依次走了出来……在植物展示区,人们可以亲眼目睹在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和火山岩,在瞬间把大片森林掩埋起来,二氧化硫渗透进被掩埋的林木,直至产生了具有原始时代森林形态的硅化木。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一座鲜活的汉文化生态古城|多彩夏游阅读博物馆

嘉宾简介

龙建林,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馆长。对博物馆的发展主张张扬个性,创建品牌。近两年来,对隆里古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物群、传统民俗及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大量的探索,组织整理文献近20万字,自撰古城元素文章近20篇。

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阳光投下斑驳的树影,满地绿荫如流水般清凉,舒适惬意。排列整齐的民居,古巷幽幽,白墙青瓦,木刻花窗,显示着古城的别致和优雅。

一半是自然的恬静,一半是历史的沧桑,大多数去过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古朴、文雅、自然、宁静是这座大型人文博物馆的独特气质,走进来,似乎就能回到600多年前那个荡气回肠的年代。

隆里古城

公元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镇压古州(今黎平、从江、榕江地区)吴勉起义,调集江南九省官军,在隆里设千户所,同时兴建城墙。之后 1000余名官兵受命屯垦戍边镇守于此,屯堡就此形成。数千年来,隆里依然保存着完好的明代军事城堡建筑风貌和独特的汉文化韵味,透过它依稀可以看到曾经的烽火岁月和辉煌。

隆里古城特色建筑

1995年春,中国文博专家苏东海先生、挪威文博专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等一行应邀赴锦屏隆里进行科学考察。专家们惊喜地发现,在浸润着苗、侗文化的土地上,还保留着灼热的汉文化,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明代千户所军事城堡在全国已非常罕见。它是明代以来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和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的产物。于是,1998年10月,隆里古城被纳入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系列。1999年3月,中挪两国在北京签定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合作意向书,隆里古城作为明代军事屯堡,于1999年被列为中国政府与挪威王国政府在贵州合作建设的4个生态博物馆之一。

游客在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参观

“全馆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3280多人。它既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保护研究对象的博物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汉民族文化村寨,被称之为‘汉文化孤岛’。”5月17日,在贵州省博物馆、27黔地标读书会联合举办的“‘阅读博物馆”主题分享会上,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馆长龙建林热情地介绍着这座让他引以为傲的博物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有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环境、灿烂的文化。隆里作为中国唯一的明代军事屯堡文化社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运转过程,像一颗闪烁的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黔东南腹地。”

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举办民俗活动

2004年10月,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建成并开馆,随着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实践和探索,隆里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龙建林看来,新的阶段也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功能期望值的提高,怎样把握博物馆的未来,怎样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博物馆等问题成为博物馆人直面的课题。

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开展培训活动

为了寻求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龙建林带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全体人员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在开拓展陈方面创新,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古城文献,书写博物馆的前世今生。龙建林说,“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发扬是博物馆坚持不懈的目标,我们当下也做了许多工作。一是搭建平台,全面抓好文化传承,培养隆里古城文化传承人、开展艺术节等民俗活动等;二是创新思路,开拓展陈新天地,多形式、多方面展示我们的文物;三是深入浅出讲好博物馆的历史人文故事,利用文创、宣传等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美丽的隆里古城

当前,随着锦屏县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龙建林对博物馆未来推进文旅融合的目标信心满满,“这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一定会用其特别的光芒让更多人向她靠近。”

旅游攻略

地 址:黔东南州锦屏县西南部

交通

自驾:从贵阳出发行驶351km,途经都织高速、厦蓉高速,到达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

乘车:锦屏县到隆里古城45公里,乘车40多分钟即可到达,班车由隆里往返锦屏城关一天10多趟,车费往返20元,每隔45分钟一趟。黎平汽车站13:45、14:45有发往隆里的班车,车程1小时左右。

住宿

隆里古城住宿十分方便,古城里有客栈、酒店、民宿等,且价格实惠。如来龙客栈、古城酒店、龙家园民宿等,游客可自行选择。

美食

隆里古城小吃众多,如隆里腌鱼、古城米豆腐、重阳酒、米花、炒米、麻叶等美食土特产都值得品尝。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资料图片/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提供

海报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一座鲜活的汉文化生态古城 | 多彩夏游阅读博物馆

嘉宾介绍

龙建林,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馆长。

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阳光投下斑驳的树影,满地绿荫如流水般清凉,舒适惬意。排列整齐的民居,古巷幽幽,白墙青瓦,木刻花窗,显示着古城的别致和优雅。

一半是自然的恬静,一半是历史的沧桑,大多数去过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古朴、文雅、自然、宁静是这座大型人文博物馆的独特气质,走进来,似乎就能回到600多年前那个荡气回肠的年代。

隆里古城

公元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镇压古州(今黎平、从江、榕江地区)吴勉起义,调集江南九省官军,在隆里设千户所,同时兴建城墙。之后 1000余名官兵受命屯垦戍边镇守于此,屯堡就此形成。数千年来,隆里依然保存着完好的明代军事城堡建筑风貌和独特的汉文化韵味,透过它依稀可以看到曾经的烽火岁月和辉煌。

隆里古城特色建筑

1995年春,中国文博专家苏东海先生、挪威文博专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等一行应邀赴锦屏隆里进行科学考察。专家们惊喜地发现,在浸润着苗、侗文化的土地上,还保留着灼热的汉文化,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明代千户所军事城堡在全国已非常罕见。它是明代以来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和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的产物。于是,1998年10月,隆里古城被纳入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系列。1999年3月,中挪两国在北京签定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合作意向书,隆里古城作为明代军事屯堡,于1999年被列为中国政府与挪威王国政府在贵州合作建设的4个生态博物馆之一。

游客在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参观

“全馆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3280多人。它既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保护研究对象的博物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汉民族文化村寨,被称之为‘汉文化孤岛’。”5月17日,在贵州省博物馆、27黔地标读书会联合举办的“‘阅读博物馆”主题分享会上,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馆长龙建林热情地介绍着这座让他引以为傲的博物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有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环境、灿烂的文化。隆里作为中国唯一的明代军事屯堡文化社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运转过程,像一颗闪烁的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黔东南腹地。”

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举办民俗活动

2004年10月,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建成并开馆,随着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实践和探索,隆里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龙建林看来,新的阶段也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功能期望值的提高,怎样把握博物馆的未来,怎样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博物馆等问题成为博物馆人直面的课题。

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开展培训活动

为了寻求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龙建林带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全体人员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在开拓展陈方面创新,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古城文献,书写博物馆的前世今生。龙建林说,“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发扬是博物馆坚持不懈的目标,我们当下也做了许多工作。一是搭建平台,全面抓好文化传承,培养隆里古城文化传承人、开展艺术节等民俗活动等;二是创新思路,开拓展陈新天地,多形式、多方面展示我们的文物;三是深入浅出讲好博物馆的历史人文故事,利用文创、宣传等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美丽的隆里古城

当前,随着锦屏县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龙建林对博物馆未来推进文旅融合的目标信心满满,“这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一定会用其特别的光芒让更多人向她靠近。”

旅游攻略

地 址:黔东南州锦屏县西南部

交通

自驾:从贵阳出发行驶351km,途经都织高速、厦蓉高速,到达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

乘车:锦屏县到隆里古城45公里,乘车40多分钟即可到达,班车由隆里往返锦屏城关一天10多趟,车费往返20元,每隔45分钟一趟。黎平汽车站13:45、14:45有发往隆里的班车,车程1小时左右。

住宿

隆里古城住宿十分方便,古城里有客栈、酒店、民宿等,且价格实惠。如来龙客栈、古城酒店、龙家园民宿等,游客可自行选择。

美食

隆里古城小吃众多,如隆里腌鱼、古城米豆腐、重阳酒、米花、炒米、麻叶等美食土特产都值得品尝。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资料图片/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提供

海报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深圳市潮汕民俗博物馆,来这里,体验一个老潮汕人的一生!

点击

潮汕民俗飘古音

岭南文化蕴风情

闻茶香幽远,听瓷音清脆

看精美剪纸,品别致潮绣

《地名宝安》

带您走进深圳市文化潮汕博览园

一起领略独具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风情

《地名•宝安》

潮汕博览园:岭南民俗文化新坐标

潮汕民俗博物馆讲解篇

潮汕民俗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郑国标先生创办,经多年筹建。在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及黄挺教授等众多潮学专家的鼎力相助下,于二0一三年年底建成。它以出生、成年、结婚、六十大寿寿庆四个人生重要阶段为主线,以实物、实景、软文的形式,展示潮汕人的民俗民风。深圳市潮汕民俗博物馆致力传承传统文化,向世界弘扬中华民俗美德。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全猪”与“全羊”。它是潮汕人庆丰年用以“拜神明”、“拜祖先”所用的祭品。潮汕人讲排场,敬神明、敬祖先由此可见。

这边是潮籍现代诗人,辞赋家陈少慈的力作——“潮汕赋”。他以直叙的传统手法,书写潮汕的地理、历史、人杰英才,民风特征,光明前景。正门上面是潮学专家林伦伦亲题的“深圳市潮汕民俗博物馆”馆名。

第一展区“出生礼”

潮汕人认为婴儿的诞生,不仅是一个家庭,而且是整个家族的大喜事。从怀孕到诞生以后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诞生礼俗,都是关爱生命的人性化表现。孕期忌动土、漂染、忌参加婚礼、丧事、忌在孕妇房子钉钉子、捆绑、移动大型物件、特别忌安床、裁剪。禁食:黄瓜、吊瓜、南姜、虾、蟹、鹅、番鸭、无鳞鱼。婆家、娘家都要自养或事先准备好若干只鸡,以备做月子给产妇补“身子”。古时候有的地方用新竹片给男婴断脐带,寄望其生命力强,长大会当官、发达。女婴用剪刀断脐带,寄望她会裁剪。

出生三日为人生第一次洗礼,请长辈及接生婆喝喜酒。出生满月叫“到月”,婴儿要举行理发仪式。用一全株青葱伴剃刀作剃头状,然后把青葱种在菜园里,以示婴儿长大会健壮、聪明。仪式过后,产妇要挽面,寓意其脸能像满月般皎洁美丽,至此产妇方可走出产房见“世面”。

外婆要给外孙置办腰兜红鞋、猫帽,女孩送红杉红裤,男孩送方裙,以表达对外孙的疼爱。“到月”要请亲朋好友喝满月酒,亲戚送上礼物祝贺。

这边是带婴儿所用的摇篮及小孩的坐椅。这种摇篮方便、省力,还可以移动,方便在带小孩的同时兼做手工。

第二展区“成人礼”

成人礼也叫“出花园”,是传承“孝感文化”美德,长大了有责任、有担当。通过俗成的仪式突出四个重要理念。

一、感恩

潮汕籍的小孩从出生开始就要拜“公婆神”,俗称“公婆母”,是小孩子的保护神。成年前是在他的花园里成长,今才走出这个花园。成人礼的一个重要仪式就是最后一次拜别“公婆神”,以示感恩。

为庄重起见要先做好新衣、理发,并备好三牲、果品。清晨要用六对花草沐浴,即红花、榕树枝、竹枝、龙眼枝、仙草、桃枝各一对。沐浴之后,穿上红木屐,再行拜别礼。据说此俗出自潮汕名人林大钦,他出花园时因家贫,无新鞋穿。其母将木屐染红让他穿上。后来林大钦进京赴考,考上状元后,人们纷纷效仿而成此俗。

二、换肠换肚

父母准备好猪的肠、肝、肚、肾、心各取一点,煮成猪内脏汤,并放点糖让孩子吃下。寓意有二说:一说是到了十五岁要换肠换肚,去掉孩子气变成大人的肚内(也就是说变成大人的姿态),另一说是吃下猪内脏汤的孩子有“肚内”,意指知书达理,懂得忠孝节义,待人处事有度。

三、咬鸡头,出人头地

孩子出花园前,不吃鸡头,今天给他一只完整的鸡。第一次吃鸡头,约定俗成叫“出花园”咬鸡头,勉励孩子要艰苦奋斗,有出色、有成就(也就是说出人头地)。

四、学会与人分享

今天父母除了给一只完整的鸡外,还给一些三鸟蛋品和猪肉等,赋予他食物分享分派的权力。让他分一些给家人与朋友,学会与人分享的行为习惯。

家有子女初成长,作为父母来说是件十分高兴的事情,所以中午置办十二道菜宴请亲朋戚友。由孩子坐大位(也就是主位),每道菜先由他剪彩,其他人才能跟着吃,每道菜也都有一定讲究。

例如:青菜以厚合菜、青蒜、芹菜等为主,其寓意是孩子吃了厚合菜,“出花园”后,处处“六合”,处处合群;青蒜,长大后能算会除;芹菜,芹跟勤劳的勤同音,寓意能吃苦耐劳。

出花园礼的所有仪式,都是想达成这幅对联所表达的愿景,“童德陶成开世业,婆宫突出振家声”。

“出花园”是潮汕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传统习俗,我们每年都在这里举行集体“出花园”礼,在原有仪式后增加了两个新的内容。一个是孩子与父母的对话交流,让孩子讲他对父母最感恩的两、三件事,之后父母讲今后对孩子的期望。另一个是事先通知报名参加集体出花园的孩子,写好十年规划的书稿。以书信的形式在现场交给自己的母亲,并告知母亲十年后才能拆开阅读。

第三展区“婚庆礼”

潮汕人的结婚礼俗与全国多数地方大同小异。新娘出嫁每过一道门,门上正中都有贴上“麒麟到此”的红纸条。寓意吉祥如意,早生贵子。过去房子都是做成三进的格局。

第一进劳作间、打米、做饭、做各种小食等家务都在这里完成。潮汕人秉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夫子治家格言。

第二进是客厅,这一担是大礼盒,给新娘家送聘礼就是用这种礼盒装礼品。

这些是过去一段时期,所推崇的结婚四大件:单车、缝纫机、手表、留声机,即三转一响。

潮汕人客厅最具特色,家家都有功夫茶,一般从茶具,所用茶叶的档次,来反映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冲茶人的操作技巧、谈吐礼仪,能反映他的文化修养。年轻人结婚前要先学会冲功夫茶,冲与泡二字,很能反映潮汕功夫茶的与众不同。潮州柑、青橄榄也是潮汕人喜爱的水果。第一次吃青橄榄不能咬得太大口,否则会觉得又酸又涩。

第三进是卧房,床、衣柜、梳妆台这些都是以前的老物品,以前新娘的卫生间也在这里。

第四展区“寿庆礼”

潮汕未婚人士生日叫“过生日”;已婚人士生日叫“做生日”;六十虚岁者生日叫“大生日”。以后逢十,便可做“大生日”,其他年份只做“小生日”。而过这个“大生日”的还是很讲究的福分,一则看是否富裕;二则看生日时辰是否合适;三则看是否有子孙承欢膝下。

潮汕地区孝道节义民风盛行,“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主流共识。通过办生日礼,一家人聚集在老人家,共享天伦之乐,是潮汕人崇尚的高境界。潮俗老人家做生日,女儿、女婿是主角。

菜单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长寿面和韭菜则不变,形容“长长久久”。寿庆宴的菜盘可以重叠,意合“年年重来”。

这边陈列的是侨批。潮汕人在清末到解放前一段时期,大量人口移居香港,东南亚一带。人在外,根在内,与老家产生强烈的往来需求。侨批局应运而生,专做书信与财物投递生意。它有两个显誉口碑,一是:不赚钱的“小单”照做;二是:零投诉,信誉度极高。解放后,华侨支援国家及家乡的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侨批也成了非遗文物项目。

这里陈列的是一些潮汕籍作家的作品,潮汕地区有自己语言的戏剧——潮剧。还有潮汕字典,普通话与潮汕话共用。最了不起的是,它有自己的拼音方案,而且拼音方案的建立比我们现在国家统一的拼音方案,早了很长一段时间。据郭沫若的研究,发现潮汕话中,在语言方面是保留最多的古汉语。

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扎根,传承千年的文脉,是⻄乡发展的底气,在这里,新与旧、古与今,始终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深圳创业和工作的潮汕人达450万,约占深圳总人口的1/4,潮汕民俗文化也成为深圳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汕地区部分老习俗正逐步被人淡忘。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潮汕传统文化,每年,潮汕博览园都会邀请潮汕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为在深圳的潮汕青少年举办各种潮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让这种特色民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潮汕博览园,是展示岭南特色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西乡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千百年来,珠江入海口的西乡,成为外来移民、南粤先民逐梦的主战场,他们用自己智慧,书写着崭新的文明。坚守而又开明,创新而又包容,这正是西乡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

博物馆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大道280号文化潮汕博览园6楼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00(周二闭馆)

咨询电话:0755-23292999

来源 | 宝安广电、德顺宝企业文化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054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