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伊秉绶书叶氏墓表

伊秉绶书叶氏墓表位于白云区白云山郑仙岩畔“天南第一峰”牌坊东侧台阶旁。

伊秉绶书叶氏墓表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墓表石刻外缘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无。本次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要求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的有关规定相衔接。

明代尚书叶灿墓亟待保护

前段时间,在新浪微博上看到桐城明代尚书叶灿墓在七里香溪小区围墙内被发现。由于本人平时对桐城地方文史,历史遗迹等比较感兴趣,所以一看到此新闻,就觉得这是好事一桩,桐城又发现了一处名人墓葬,而且还是尚书级别的,这在桐城,除了父子双宰相的墓,大概也无多少人墓的级别能超过它了。

大家都知道,桐城历史悠久,历史遗存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名人墓葬便是其中一大类,但由于年代久远,特别是遭到文革等特定历史时期毁灭性的破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人墓葬保存基本完好或经修复后可寻可游览的微乎其微,本人所知道的也只有龙眠山里的小宰相坟,范岗的汉大司农朱邑墓,嬉子湖嬉子墩上的明代御史余珊墓等。

另众多名人墓葬多遭严重破坏,每每进龙眠山,路过老宰相张英的墓地,看到一块极其简单的市保单位标志碑和一座和普通老百姓毫无差别的低矮墓冢,一丝淡淡的忧伤就泛上心头,更有一种走过去要为其添加一抔黄土的冲动。而在微友圈里看到的未遭破坏前的老宰相坟的照片,那是何等的气派!规模宏大,墓前谕祭墓碑、石牌坊、石人石马石像生排列有序,拜台规整,古木参天,整个墓地显得幽静而庄严肃穆。

这次的叶灿墓是新发现的,墓主又是明代尚书,想象着墓的规模应该不小,但愿墓地保存完好。为了满足一睹名人墓葬真面目,也因为好奇心和对先贤的崇拜之情,我当即与一位老友相约,第二天就去寻找拜谒叶灿墓。

在拜谒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先贤叶灿其人。叶灿,字以冲,号曾城,桐城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四十七年(1619)任会试同考官,迁国子司业,崇祯后任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年七十八卒,谥号文庄。著有《读书堂稿》、《天柱集》、《南中稿》等。

带着对先贤的初步了解,第二天上午约摸九点的样子,我与老友一起坐上出租车,前往七里香溪,寻访叶灿墓。一走进七里香溪小区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栉比鳞次的高楼和高低有序的绿化,小区环境不错,整个楼盘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空气清新,远离城区,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不远处传来隆隆的机器声,寻声望去,在七里香溪的东北面,正有楼房在建中,我们朝那里走过去,向一位工地上的工人打听叶灿墓的具体位置。这位工人随手一指,啦,就在前面那土坡上。谢过工人师傅,我们走近先贤叶灿墓。

远看,叶灿墓呈圆形,离地面约一米多高,位于七里香溪的东北角,墓东面北面即是七里香溪小区围墙。墓南距已建成楼盘约几十米,墓地朝楼盘的坡面做成水泥护坡,墓上荒草萋萋,墓冢凸起,在杂草中看到两块青石靠山碑,碑的质地,四周雕刻纹饰,字体风格都基本相同,碑露出地面约70公分。

扒开杂草,仔细查看碑文,才知靠西边的碑文显示“明八世祖………文庄……”的是叶灿墓,其东侧是其七世祖墓。原来这一块是叶灿的家族墓地。站在墓上,环顾四周,除了看到这两块墓碑,没有发现更多的墓上装饰物,但墓碑保存完好,位置稳固,可以肯定,这是叶灿墓无疑了。再朝墓东北西北远点看去,就是离此地约百米的西郊公园和连绵不断的西山。

怀着欣喜急切的心情来寻访先贤墓地,一来到实地,看到墓地现状后,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沉重复杂起来。桐城是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先贤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福气,同时怎样保护利用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着先贤叶灿墓地的荒草萋萋,和不远处轰隆隆有点逼近墓门意味的机器声,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又有些紧迫感。于是我和老友商量,斗胆在此提出几种不成熟的保护叶灿墓的建议,供大家讨论。

一是由七里香溪开发商就地保护。商人做生意,开发商业楼房,积极参与桐城的现代化建设,改善桐城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同时获取相当的合法利润,这都属正常,无可厚非。但在此区域,先有叶灿墓,后来开发商。

希望七里香溪小区开发商是位尊重历史,懂得珍惜先贤们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个有人文情怀的儒商。做生意不以获得利益为唯一目的,更要做好分内之事,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就是希望由开发商来原地保护好叶灿墓。重点做好墓葬周围护坡,清理墓表杂草,种上四季常青景观草种,扶正墓碑,配上墓主生平事迹介绍标牌和墓主南阳叶氏家族文化介绍标牌,尽力把此处打造成小区内的一处人文景观,使其与整个小区和谐共存,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做法。

说到这想起2018年刚发现确认的明代才女,诗、画大家方维仪的墓,它就正位于两家民房中间,高度与民房一楼的窗户基本齐平,两边民房的主人都对方维仪墓呵护备至,从不认为它离自家房屋如此近会给家庭带来不好的影响,从未有要将它搬迁的想法。很多代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方维仪墓才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上次本人慕名去拜访方维仪墓时,还从其中一家主人那里借梯子,房主很乐意,立马成全了我们。看,多好的例证,多美的结局。

方维仪墓碑

二是若上述开发商实在不愿在院墙内留下上述几座墓葬,而这几座墓葬就在围墙边上,与西郊公园毗邻,建议开发商将这少许土地归还政府,由政府将其纳入西郊公园文化雕塑一起考虑打造保护利用(前阶段看到西郊公园文化雕塑设计方案公示)。

三是建议由相关单位和部门按正规程序尽快将叶灿墓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待名人墓葬应该有的态度与行为。

目前叶灿墓应该完全符合桐城市级保护单位的级别。若您还有更好的保护办法和建议,请不吝赐教,在文后留言,以便大家共同探讨。谢谢!

难得一见的北魏神秘墓表书法

《高昌墓表八种》包括《令狐天恩墓表》(墨书)、《张买得墓表》(墨书)、《麴弹那及夫人张氏麴氏之墓表》(墨书)、《赵荣昌妻韩氏墓表》(墨书)、《田绍贤墓表》(墨书)、《任法悦墓表》(朱书)、《王阁桂墓表》(朱书)、《史伯悦妻麴氏墓表》(朱书)。时间跨度从北魏延昌十一年一五二二一至唐永徽五年(六五四)。此墓表皆书于长、宽约四十公分左右的砖上,或是墨书或是朱书,当是其时书丹之后而未刻就者,皆弥足珍贵。

此选八种墓表,皆为一九三零年新疆吐鲁蕃雅尔湖出土,《高昌砖集》有著录。

《画承墓表》砖,石刻,《画承夫人张氏墓表》,尺寸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章和十六年岁次析木之津冬十二月己巳朔三日辛未,高昌兵部主簿转交河郡户曹参军殿中中郎将领三门子弟讳承字全安春秋七十有八。画氏之墓表。

(朱笔)夫人张氏,永平二年岁在鶉火二月辛已朔廿五日乙巳合葬。上天愍善,享年七十有九。

《画承墓表》石刻,章和十六年(546年),《画承夫人张氏墓表》朱笔 永平二年(550)。新疆吐魯番出土。见《高昌砖集》。

《赵荣宗妻韩氏墓表》砖,墨笔,纵35横35厚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建昌元年乙亥岁正月朔壬午十二日水巳,镇西府侍内干将赵荣宗夫人韩氏,春秋六十有七,寝疾卒。赵氏妻墓表。

高昌建昌元年(555年),墨书六行四十五字。墓砖有刻字填朱和直接墨书或朱书两类,后一类往往先涂一层粉垩使砖面平滑易写,粉垩吸水性强,使提按转折、浓淡燥润的用笔历历在目。

《田绍贤墓表》,砖,墨笔,纵34.3、横34.3、厚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建昌五年已卯岁四月朔戊午廿九日丁亥,镇西府兵曹参军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册有九,寝疾卒。田氏之墓表。

高昌建昌五年(北周武成五年,559年),墨书五行四十四字。北朝后期墓志书法峭厉,此表和《赵荣宗妻韩氏墓表》则已趋圆美。墓文与佛经的书写都应郑重、工整,然而佛经要求更加严谨、整饬,于是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区内形成有特色的经生体,这又是二者的差异。

《令狐天恩墓表》砖,墨笔,纵41.6、横41、厚4.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延昌十一年辛卯岁四月朔戊寅六日水未,前为交河郡内干将,后转迁户曹参军,字天恩,春秋六十有八,令孤氏之墓表也。

高昌延昌十一年(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墨书,有界格,六行四十八字。书法甚得北魏《高贞碑》筋骨,又得《马鸣寺碑》用笔取势,功力深厚无寒险气。如此妙笔神韵,于石经洞中万卷遗书也难遇见。

《张买得墓表》,砖,墨笔,纵35.6、横36.3、厚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释文】建昌十五年乙未岁七月癸丑朔九日辛酉,镇西府散望将,追赠功曹吏,旻天不吊,春秋五十有六,字买得,张氏之墓表。

高昌建昌十五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墨书五行四十六字。写经画乌丝栏,碑志有界格,每行字数相等。高昌砖分有界格与无界格两式。无界格时,楷书兼行,短长俯仰,左右参差,各随其体。本表和《麴弹那及夫人墓表》即如此。灵秀健拔,与《张猛龙碑》笔意同趣。

尾语:

学习书法,结构可看碑刻,用笔则非墨迹不可。而魏晋至唐,碑志虽时可见之,但多为刻石,墨迹绝难一见。今此册所选墓表,或为墨迹,或是朱书,魏碑唐楷之笔法昭示无余矣。习书者得此,自可免暗中摸索之困惑,而获书之真谛也。

今所选墓表,风格颇见不同。或谨严端庄,如《令狐天恩墓表》《史伯悦妻麴氏墓表》,皆可见楷法之妙;或飘逸流美,如《麴弹那及夫人张氏麴氏之墓表》《张买得墓表》《赵荣昌妻韩氏墓表》及《田绍贤墓表》,字密行疏,又可见行书之趣;至于《任法悦墓表》《王阇桂墓表》字为行楷,而章法浑然草书矣。

平和大溪叶氏二房六世祖墓重光庆典

点击 上面 “叶氏宗亲”加入叶氏大家庭

2020年元月2日(农历己亥年十二月初八日),平和大溪叶氏二房六世祖梅窓公妈合葬祖墓重光庆典活动隆重举行,来自诏安、平和、芦溪和大溪本地等叶氏宗亲,共有六百多人参加了重光庆典仪式。理事会及宗亲们备有猪羊三牲酒礼香帛之仪祭拜祖先,各地叶氏宗亲们共同祭拜了祖墓。大溪叶氏二房六世祖梅窓公至今有四百多年,传下子孙人丁兴旺,现有裔孙总人口约有五千多人。祖墓因文革期间被毁,时逢盛世,子孙感恩,宗贤倡议祖墓重修,众宗亲自愿捐款,经过几个月的精心修复,祖墓现已基本恢复原貌。大溪叶氏理事会在笃庆堂叶氏宗祠,举办宴席热情款待参加庆典活动的宗亲们。衷心祝愿大溪叶氏二房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文图:叶柑生、叶秀林

赞赏

热点资讯

1、叶肇夫—一个淡泊名利、爱国、爱乡、爱族、热心公益的世界叶氏联谊总会会长

2、全国各地最美叶氏宗祠大合集,快看看有您家乡的吗?

3、100多年前的叶氏祖训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叶家人一定要看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00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