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藏族寨

藏族村占地21亩,村内有大小坡顶民居和雕楼式平顶民居。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云南藏族约有13万人。主要聚居区迪庆州,195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民居建筑: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二层为居住层,三层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藏族寨

宗教信仰: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族丧葬受-教影响,相信人死后会转世,故死后要请-超度。有水葬、土葬、火葬和-等。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礼仪习俗:

藏家人豪放、幽默、热情,热爱生活。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语言: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婚俗:

当天新娘拜过家神、祖先及父母,伴娘搀扶新娘上马,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哭嫁,然后随亲者、媒人及婚使等一同起程。在新娘一行到达男家之前,男方派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设路席,敬酒致意。当到门前,男方将撒有青稞、羊毛的新白毡铺在新娘马前,为媒人、送亲者献哈达、敬酒。妇女们用奶汁为新娘洗脸,打醋炭,以洁身清垢,除灾避邪。入门后,-诵经祈祷,新娘新郎拜天地、家神及父母。礼毕,新娘入洞房,宾客入宴席。饭后举行谢媒。从次日起,男方家属轮换宴请宾客,馈送礼物,延续三两日方毕。

服饰:

女子衣着对襟长袍,加坎肩,下围七彩邦典,以彩色毛线系辫盘于头顶;男子上衣下裤,外套圆领长楚巴,足着靴子。德钦的乌拉靴是其中的精品。男子多佩短刀,带护身银制佛盒,喜戴狐皮帽或毡帽。姑娘喜佩珊瑚项链、银饰和手箔。

文化:

彝族创制过10个月为1年的太阳历,并有《历算书》、十二兽历法》、《太阳历》等彝文典籍记述。还创有彝文药典《齐苏书》。

饮食: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团即可吃。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

歌舞:

在节日期间,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节日:

黄-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如祈愿0会;农历四月八日转山会(沐佛节、敬山神);五月端午赛马大会;七月“旺果”节;冬月二十九跳神会等等。

云南民族村怒族寨满族院苗族村拉祜族寨景颇族寨壮族村僳僳族寨哈尼族寨回族村布朗族寨佤族寨独龙族寨基诺族寨阿昌族寨蒙古族村白族村布依族寨


民族村寨③|从独特的藏族民居中,探秘藏族民俗文化

一、神圣的建筑仪式

藏族对于建房十分讲究,礼俗繁多,从破土动工至新居落成乔迁,每一个环节都极为重视,并有诸多讲究和禁忌。整个建房过程中较大的仪式有七项,即:选址、奠基、筑墙、立柱、封顶、竣工和乔迁。这些极富民族特色的礼俗活动的意义在于祈求吉祥、驱邪避魔、希望房屋永固,这些仪式既是对神的供奉和敬畏,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选址仪式

藏族对房屋的选址择基非常慎重,参与人主要是家庭成员、木匠师傅和“仓巴”。“仓巴”打卦卜算,以确定房屋的最佳方位和开工时间。房址一般选在向阳的山坡上,或者靠近水源的地方。对房址的选择,也有一个说法:“若房后有水,如长矛直刺你的房,这种地基不好;房子也不能建在两山之间,远看房子像是含在阎王的獠牙里;房子不能建在离水太近的地方,即水害;房子前若只有一棵树不好,不吉利,多树则好;房子前有地下水渗出不好,被视为‘底儿漏’。此外房址东南西北的景观也有讲究。”宅基地址选好后,用羚羊角圈划选址范围,表示避邪镇妖,宅基安详。“仓巴”诵经做法事,煨桑敬神,抛散五谷,择吉日开工,选址择基仪式即结束。

2.奠基仪式

藏语称“列郭弄”。这一天,工匠全部就位,开挖基槽及砌基石的亲戚乡邻要到场。工匠师傅根据主人建房规模规划房基,主人请“仓巴”在房基四角埋“萨乃崩巴”(地气宝瓶),内装青稞、小麦等五谷和五彩绸缎,有条件的人家还要放一些金银珠宝,以求房基永固。在住宅基地摆设“五谷斗”、置供品、煨桑祭祀土地神,向土地神和“鲁神”赎地基为己用,祈求人畜安康,并请一位属相合适父母双全、家境富裕、五官端正的小男孩挖第一锹土,然后在四角开挖基槽。

藏族民居建筑

3.筑墙仪式

这个仪式较为隆重,也是建房过程中投入人力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重要环节。墙体按房屋层高要求筑土夯实,直线上升,一直圆满到顶。此时,房屋轮廓基本呈现,标志着房屋建盖成功了一半。筑墙这天晚上,主人家请全村人围坐在一起,点燃篝火,欢庆跳舞(藏语叫降赛次拉),热情招待参加筑墙工程的乡亲父老,向跳舞的男女老少献哈达、送糖果、敬青稞酒,欢庆筑墙圆满,赞歌宅院富地,祈求富寿安康。

当开始建造房屋时,人们要画一幅形象可怕的巨型鬼脸或晦涩难懂的图案,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很远而又十分醒目的地方。这可以使人不会过多地注意新房。据说这种办法可以避免妒忌、过誉之言或责难,画上这样的图案可以确保房屋坚固耐用,住在里面的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4.立柱上梁仪式

立柱,藏语叫“嘎栋龙”。立柱上梁那天,亲戚乡邻到场。在立柱上梁前,主人将金银碎末和少量珊瑚、马瑙、绿松石等贵重物品装人一个小袋中,置于中柱顶上的梁扣中心,象征房屋永固。在每一个立柱与横梁结合部压放五色绸缎,象征吉祥如意,并用氆氇将中柱包裹起来,献上哈达。这一天,主人家要准备丰盛的饭菜酒食款待工匠,并向工匠馈赠钱物,以示酬谢,祈愿新居永固祥吉。

5.乔迁仪式

乔迁新居,藏语为“康堆教”。新房落成后,必须请“仓巴”卜算,择一个乔迁吉日,吉日选定后主人通知亲朋好友来新居过“康苏”。“康苏”这天早晨,由家中或亲朋好友中一位属相为虎者在新房火塘中烧火,“仓巴”念诵祭神赐福经文,家中长者点燃桑煅,并在新居房顶的西北角和东北角上插五彩经幡。此时,工匠师傅、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带着礼物纷纷前来向主人祝贺新房落成,大家边向天空撒糍粑边喊“苏、苏、苏”三声,仪式便结束了。当日,主人准备丰盛的酒饭,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赞颂新居,主人向邻里给予的宽容和亲朋好友的支持表示感谢,向工匠师傅敬献哈达、分送酬金和礼物,以表谢意。当夜幕降临时,人们开始围着新居跳起锅庄舞,场面热烈,气氛隆重,通宵达旦。

新居建好以后,不能当年粉彩油漆,要请喇嘛来念佛经,把彩色谷粒撤到各个房间。隔年才可以彩饰装新,不这么做则被视为不吉利。如果新建好的经堂能够请到高僧、活佛驻足、开光便更是吉祥如意了。

二、房屋的神圣空间

藏族对火灶有神圣的敬畏之情,认为火塘中有灶神,绝不能亵渎得罪灶神,否则会带来灾难。严禁跨越火灶,忌讳往火灶里吐痰,也忌讳在灶中烧骨头、皮毛等物。火塘要保持干净,不能将不洁的东西放在火灶旁。坐在灶旁时,不得把脚搁在灶上,清扫垃圾不能将垃圾投入火灶内烧,也禁忌直接在火灶上烤肉。外出时,需祈祷灶神以求护佑。在野外置放少许茶叶或事物于三块灶石上,以示对灶神的祭奉。

藏族牧民家的佛龛

藏族民居内设有佛龛,供奉神佛。禁止用印有经文的纸擦拭或清洁其他东西,禁止把经文和其他书籍放在常有人走或坐的地方以及其他不干净的地方。

藏族民居中堂的正中有一根中柱,藏民视之为人与神之间的通道,因而,每天要绕着中柱念经,祈求天神赐福。藏式民居的柱子往往落在室内中央的位置上,室内的家具围绕柱子布置。

藏族牧民家的煨桑炉

三、村寨的神圣空间

藏族村寨寺庙是广大僧众供佛、诵经和聚众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庄严神圣的宗教圣地。行人路过寺院门前或谒见活佛要行脱帽礼,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神山是供人朝拜的地方,特殊节日,藏民会围绕神山行走。

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称“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及其他各种吉祥图案,藏语称“朵帮”,意为垒起来的石头。“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

玛尼堆

藏族地区,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的五彩经幡,又叫风马旗。村寨的周围树起一排排高大的经幡,这些经幡和屋檐、门窗上面悬挂的白色帘布帷幔协调成趣,风吹幡动,如波似浪,如云似絮,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别具特色。经幡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一般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这些五彩缤纷的经幡,其颜色都有固定的含意:蓝幡象征天空,白幡象征白云,红幡象征火焰,绿幡象征绿水,黄幡象征土地。经幡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也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西藏林芝的风马旗

四、藏族传统民居的变迁

西藏和平解放后,藏式民宅有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砖木结构的建筑。西藏改革开放后,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建起了以新式砖木、水泥、铝合金、玻璃为建材的住房,窗户宽大明亮,室内宽敞干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藏区发生地震,震后人们对传统建筑在结构上、布局上都进行了改进,同时,在装饰上也格外讲究起来。改进后的民居,柱子直径普遍加大,有些柱子需两人合围,给人一种稳重之感。底层和二层的木柱连体,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以增强抗震能力。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传统建筑更是吸收了一些外来建筑特色,更有利于人们的居住和生活。

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只有发展的民族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保持下去。藏族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之处,应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熟悉它,并加以保护、传承和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山脚下的藏族村寨

感受尔苏木雅藏族文化 到石棉蟹螺堡子藏寨

大山深处,一座座厚重的碉楼错落有致地掩映其中。青石垒成的碉楼前,有的挂着成串的玉米棒,有的墙面绘满了鸟兽花木等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

在村口的河流旁,有三棵紧挨着的大树,直径都在1米以上,其中一棵已经被雷击倒。从残留部分的树干来看,直径在两米以上,中空的树干中,能藏下一个人。“这些树是村里的古树,也是我们的神树,没人敢去乱动。”当地村民告诉蜀叔。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保留了诸多传统气息的村落——蟹螺堡子。

蟹螺堡子藏寨建于清代末年,高山河谷间,石砌的石木碉楼建筑连片分布。这里的居民属尔苏藏族,又称尔苏人,是藏族中人数很少的一个支系。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历史,已遥远得难以追溯。至今,这里的传统建筑占地面积仍有约1公顷,且一直有原住居民在此居住,保持了传统区的生活习性。尔苏木雅藏族文化,如今已列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这里尚未进行开发,但已有不少老外慕名而来。据说去年有一个83岁的美国老头儿前往蟹螺堡子,见到如此纯朴原始的风貌,激动得内泪满面。哎,没有历史的民族真可怕。

路线:--石棉--蟹螺堡子。走雅西高速直接在石棉县城下车,然后乡道行驶约20分钟,全程水泥路。

住宿:可住石棉县城,也可在当地藏家乐住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31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