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

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位于儋州市南丰镇,时代为民国。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旧址门前公路,西至围墙,南至陈子堂住宅边墙,北至王之年住宅边墙,面积146平方米,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简介,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儋州市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旅游指南

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

Vlog|带你走进中共琼崖一大旧址

(责编:刘瀚涛、蒋成柳)

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 | 跟着“红船”破浪远航!走进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寻觅红色记忆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简介。卢海浪 摄

“海口解放西路竹林街131号”这一门牌号在海南有着特殊意义。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成为当时琼崖人民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开启了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不朽传奇。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巷子里的浮雕。卢海浪 摄

琼崖“红船”从这里驶出

3月13日,海口网记者来到解放西路中段,显眼的火炬形石碑镌刻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石碑周身庄严肃穆。沿着指示牌往里走,在约80米长小巷的两侧青砖墙上,琼崖革命志士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历史场景浮雕栩栩如生,让人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上世纪初,琼崖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各方势力在海南相互角逐,战乱不止、民不聊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党中央派罗汉、吴明(原名陈公培)等党团员在琼崖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初,王文明、罗汉等人在海口发起成立中共琼崖特别支部。不久后,海口、府城、文昌、琼东、乐会、万宁、定安、陵水、澄迈等地的党支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26年6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秘密召开。大会分析了全国和琼崖的革命形势,讨论了琼崖党组织的主要任务,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等决议,并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

大会结束后,一批优秀干部深入琼崖各地农村和城镇开展革命斗争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农民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从1927年到1950年,海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让五星红旗插上了天涯海角。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卢海浪 摄

革命旧址蕴藏红色记忆

受疫情影响,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还未正式开放,平时热闹非凡的展馆此刻静谧无声。在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副主任陈鸿辉的带领下,海口网记者走进一大旧址,只见庭院内杨善集和王文明的雕像在古树下手持书卷面对面站立。“这里原为邱氏祖宅,房屋建筑为砖木结构,是较为典型的海南民居建筑。”陈鸿辉向海口网记者介绍,旧址目前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史料展、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料展及参会代表专题展。

杨善集与王文明雕像。卢海浪 摄

“宅子的主人邱秉衡与琼崖革命的开拓者杨善集、王文明为同窗好友,受他们及其舅父——革命烈士叶文龙革命思想的影响,邱秉衡非常支持革命,当他得知要在海口选择一处秘密地点成立地方党组织时,便义无反顾地把祖屋提供出来。”据陈鸿辉介绍。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场景(油画)。卢海浪 摄

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史料馆内,展馆正中间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让人肃然起敬,屋内摆放着一张方桌及12张旧木椅。抬头一望,一张油画作品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场景。特派员杨善集立身传达指示精神,王文明仔细聆听,罗汉、冯平等人围坐在旁,一个个青年才俊的脸上写满了昂扬斗志,坚定的信念跃然画上。

同样,在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料展及参会代表专题展馆内,连排的资料和古旧的文物详尽展示了琼崖革命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展馆内部。卢海浪 摄

红色景点助推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已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正式对外开放。“自去年一大旧址扩建后,内容更加全面,形式也更加丰富,海口广大党员纷纷组队前来参观学习。”陈鸿辉表示,最多的时候一个早上曾有十几支队伍纷沓而至。

“儿时只觉得那是家人常带自己去的一个地点,长大后再去参观却有全然不同的感观。”在旧址附近一商铺上班的林女士告诉海口网记者,自己在去年国庆期间重新参观了旧址。“这是海口宝贵的财富,也是抹不去的红色记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林女士表示,今年是海南解放七十周年,等疫情结束之后,自己定要再去一大旧址打卡。

来 源|海口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投稿:bsxxcb@163.com

“白沙新闻在线”微信公众号由中共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主办。知白沙最新时事资讯,晓白沙自然山川之美,品白沙民俗文艺内涵,关注我们,白沙将尽在您的掌握之中。喜欢,别忘了关注喔!

让更多人看见你“在看”的好新闻↓↓↓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

编者按:

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矗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历史丰碑。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享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虽然战争的烟云已经消散,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本报选取了10处与抗日活动有关的莆田革命旧址,追寻闽中革命先辈的足迹,让读者“驻足”在革命遗址前,重温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警示未来。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

宁里地处莆田和永泰交界处,是国民党军警从不光顾之地。1936年9月,方子明按照中共闽中特委指示,在这里开辟新的地下据点,并把活动区域从宁里逐渐扩展到永泰的凉伞山、寨下、旗插安等村。10月底,闽中游击队从山溪转移到宁里、旗插安隐蔽休整。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把这里建成稳固的游击根据地,于是派出工作组,深入各村做群众工作,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支部,使游击队在这里牢牢扎下了根。

1937年2月,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等5位领导人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唯一幸免于难的闽中特委军委委员刘突军主动担负起领导重任。3月,成立中共闽中工委,以接替特委领导。6月中旬,黄国璋从香港回到宁里工委机关,向刘突军、苏华汇报去香港向中共南临委请示工作的情况。随后,中共闽中工委在宁里召开扩大会议,黄国璋传达了中共南临委关于闽中工农游击队统一改编为抗日义勇军以及同国民党进行合作抗日谈判等指示精神。会议决定闽中工农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救国义勇军第7路军第l纵队;同意中共厦门工委把中共晋南工委划归中共闽中工委领导的建议,并决定李刚为中共闽中工委委员。这次会议对于中共闽中工委贯彻执行“联蒋抗日”方针具有重要意义。中共闽中工委根据新形势,决定游击队继续隐蔽在宁里、旗插安一带集中整训,为奔赴前线抗日作准备,并敦促国民党地方当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9月上旬闽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和谈达成协议,10月15日,闽中抗日义勇军奉命下山接受点编。1938年5月,编入新四军开赴皖南前线抗日。中共闽中工委书记黄国璋与方子明、苏华、饶云山、杨凤来、张坤等同志继续留在地方开展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中工委(闽南特委)机关仍设在宁里,直到1941年初迁往永泰县凤洛。闽中党组织领导游击队在宁里开荒种地,建窑烧炭,并举办过数期县、区干部学习班,培训党员干部,巩固和发展基层组织,领导游击队开展抗日救亡斗争。这些参加学习的青年学员后来大都成为闽中革命的骨干力量。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原为民居,由门房、大厅、后厅、天井、左边1栋两层楼房、右边两栋两层楼房相互联结组成,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760平方米。2010年至2011年,庄边镇党委、政府组织多方筹资修复,旧址面貌一新。闽中老同志许集美为该旧址题写址名。2014年5月,在旧址一层大厅建立了陈列室,展示中共闽中特委在宁里的革命斗争史迹。该旧址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73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