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鉴山寺

AAA级旅游景区

鉴山寺

鉴山寺位于阳朔县月亮山旅游凤景区的云集山下。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市最早的古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香火旺达1200余年。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由海南岛返回扬州途中,乘水路从梧州抵达桂林,在桂林休整一年,期间鉴真大师常在鉴山寺讲学授戒。鉴山寺属仿唐佛教建筑,其规模之大,堪称广西最大寺院。寺名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由一代名僧妙湛大和尚高徒,上过三个大学的本如法师出任该寺方丈。

鉴山寺的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仿唐代古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5589平方米;建筑群体坐南向北,主要殿堂是典型古寺布置方式定位,中轴设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东西向设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钟鼓楼、画廊、碑亭;各殿堂是供游客游览、了解佛教文化渊源、进行佛事交流活动、进香参拜的场所;山门东西两侧设有斋堂、香客楼以满足佛教信徒用餐及住宿。寺内设置亨哈二将、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十八罗汉等48尊佛像;其中在18米高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世佛”高达7米。

鉴山寺融朝圣观光、敬香、礼佛等佛教活动为一体。它地理环境优越,与月亮山、大榕树、聚龙潭等临近景点串汇成一大旅游风景区。

地址:桂林市阳朔县321国道十里画廊景区内

低岭头,开刀山,寺龙口!南宋余姚官窑平江官窑鉴定|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真知堂:

对宋代五大名窑的喜好,目前尚属于高精尖领域。真品汝官哥定均瓷器文物存世量稀少,但新仿赝品数量众多。按照河南地区仿定,汝,官,哥,均的产量来估计,每年烧制的仿五大名窑瓷器不下数十万件,从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来,26年间产量惊人。

所以,市场上遇到真品五大名窑文物的几率说是万里挑一,绝不过分。

五大名窑里的官窑,包括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由于存在时间极短,就遭遇靖康之变的亡国大事,汴京典章文物都被金人席卷一空,搬运到遥远的黑龙江哈尔滨附近,所以除了可能在河南地区出现靖康之变时期窖藏以外,最有可能发现这些宝贝的则以哈尔滨附近和北京附近为多。但目前尚未发现一件公认为北宋官窑的瓷器文物。

杭州修内司老虎洞窑

南宋官窑史料记载一般收藏者都知道郊坛官窑和修内司官窑。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记载: “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南宋修内司官窑和郊坛官窑遗址目前都已经在浙江杭州被发现。修内司官窑即杭州老虎洞窑南宋层遗址。但南宋早期,朝廷还有两座官窑。一曰平江官窑,位于江苏苏州,一曰余姚官窑,位于浙江余姚则为绝大多数收藏者不知。

对南宋朝廷而言,余姚官窑烧制御用青瓷的主要时段在绍兴元年(1131)至绍兴十三年(1143)之间。《中兴礼书》卷五九记载,绍兴元年四月三日,“太常寺言,條具到明堂合行事件下項:祀天并配位用匏爵陶器,乞令太常寺具数下越州制造”。绍兴四年四月,“工部言,據太常寺申,契勘今來明堂大禮,正配四位合用陶器,已降指挥下绍兴府余姚县烧造”。同时,朝廷还命令绍兴府余姚县“烧造瓦太尊二十四只”。

南宋官窑窑口不详英国收藏

宋室南迁之初,祭祀所用的陶瓷器主要由余姚官窑供给。《中兴礼书》卷九《郊祀祭器》记载:“(绍兴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国朝祖宗故事,遇大礼其所用祭器并依《三礼图》用竹木制造,至宣和年做博古图,改造新成礼器,内磷簋尊爵站盂洗用铜铸造,余用竹木,今来若并仿《博古图》样制改造,内铜器约九千二百余件,竹木一千余件。其铜约用三万余觔。若更制造准备值两祭器,委是功力浩大,窃虑制造不及,今看详欲乞先次将圆坛上正配四位合用陶器,并今来所添从祀爵坫并依新成礼器仿博古图,内陶器下平江府烧变,铜爵坫令建康府铸,其竹木祭器令临安府制造。”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苏州为平江府。 宋人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云:“汉豫州刺史孙坚及其妻吴夫人、会稽太守策三坟,并在盘门外三里。” 宋人范成大于绍熙三年(1192)记录那座大墓被盗的情况时,还附带说:“后郡置窑其旁,取土为砖埴,号官窑。”这则文献应该是对于苏州平江官窑遗址寻觅最有价值的文献。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破北宋京城汴梁,徽宗、钦宗两帝被俘,北宋灭亡。“禁中诸宫什物、诸王宫主第什物暨龙德宫、宁德宫八殿所有,一铢一两,无不括纳。车载而去者,络绎于道。”

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即位称帝改元建炎,延续宋祚!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后世称为中兴之帝。

寺龙口余姚官窑弦纹瓶

高宗先后从扬州逃镇江、杭州、越州、明州(宁波)直至从海路逃台州、温州等地。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北还,高宗皇帝遂于同年四月从海上进幸越州,次年取“绍祥中兴” 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改元绍兴。绍兴二年正月以漕运不继转幸临安(今杭州)。

以后几年高宗先后徘徊于临安、平江、建康(今南京市)三地,至绍兴八年(1138年)才正式定行在于临安,结束他的流亡时期。所以,在这之前,杭州修内司官窑建立的可能性是极其微弱的。

关于老虎洞修内司窑的始烧时间。因南宋朝廷在绍兴十四年成立礼器局、绍兴十五年由段拂、王铖二人讨论器样后,交同王晋锡所领修内司制造祭器,绍兴十六年,修内司烧造的陶瓷祭器得到高宗的赞许。加之绍兴十三年陶瓷器尚下平江烧造,所以绍兴十五年(1145年)之前后应该是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烧制时期。据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建窑时间早于郊坛下官窑。“低岭头官窑型产品”早于南宋官窑,则余姚官窑烧制时间应该是绍兴元年之后,停烧时间不详。应该在杭州能自制官窑之后。

调查发现,郊坛下官窑坐落在今杭州乌龟山西麓。从咸淳《临安志》的附图看,该窑当时位于临安城外,在这样的地点设窑,对屡受火灾之苦的朝廷来说,显然是有意的选择。1956年和1985年,文物部门先后对郊坛下官窑窑址进行过二次发掘。第一次发掘时,发现了一条长23.5米的龙窑,并出土了许多乳浊釉青瓷残片,这类器物分别用支烧和垫烧两种方法烧成。第二次发掘时,又发现了一条长达40.8米的龙窑,出土瓷片的状况与第一次发掘时出土的基本相同。

199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上林湖库区窑址进行专题调查和勘测,同时对上林湖周围如白洋湖、杜湖、古银锭湖等地的越窑窑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其中在离上林湖不到4公里的古银锭湖、即慈溪市彭东乡的低岭头、开刀山一带窑址中,发现一类与越窑传统风格截然不同,而与“官窑”产品非常相近的产品,这类窑址主要分布在低岭头、张家地、寺龙口等几个相近的地点、而以低岭头窑址最为典型。因为它与北宋汝官窑及南宋郊坛下官窑产品非常相似,所以称它为“官窑型产品”。

这类产品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壁薄。釉色有天青、粉青等多种。釉面有凝脂感,不透明,气泡较多,呈乳浊状,有别于传统越窑的风格。器物底部由过去传统越窑的垫圈装烧方式改用支钉或者圈足刮釉垫饼装烧。

1998年9 至12月、1999年9 至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北京大学文博院、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寺龙口越窑址进行了两期发掘,除发现该窑址为南宋宫廷烧造传统越窑类的明堂祭器和生活用瓷外,也发现与汝官窑相近、类似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天青、月白、粉青。乳浊釉呈半失透状。器形有碗、盆、花盆、瓶、鸟食罐等。

寺龙口窑址在古銀錠湖東南隅,慈溪市寺龙村東北山坡,為唐宋越窑代表性窯址之一。经考古发掘,窑业遗存分為六期,其最末一期产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旧有之划花青瓷,除碗盤类饮食用具外,亦有炉瓶类闲适雅器,另一类為新见之天青釉瓷,碗盘与瓶觚兼备。

其祭器樣制如何?紹興元年、四年餘姚縣燒造明堂祭器乃據聶氏《三禮圖》舊制所為,紹興十三年再造郊祀祭器,始改宗《宣和博古圖》,其具體樣制見載於《中興禮書》卷十所錄紹興十五年禮器局“開說制度”,亦即《遂初堂書目》著錄之《紹興製造禮器圖》,簡略圖形以“禮局樣”為名,與“三禮圖”對照刊印於宋本《周禮圖》中。

这样看来至少到南宋绍兴十三年,浙江余姚官窑“低岭头官窑型产品”还在为南宋宫廷烧造生活用瓷。从绍兴十四年起,是南宋官窑建窑及试烧新的祭器开始时间,到绍兴十六年新礼器烧制成。南宋临安府修内司官窑的烧造技术业已成熟,其产品相对稳定并最终得到宋高宗的赞许,宫廷主要用瓷遂由南宋官窑取而代之。

五台山山泉寺之重修山泉寺碑记

五台山山泉寺坐落于菩萨顶西北一公里处的山腰上。从山脚下放眼望去,山泉寺四周青峦翠嶂、重叠绵延、白云缭绕、碧霞汇萃。崇山秀岭之前,清水档口细波粼粼,蜿蜒流淌,灵泉小溪,奔流回环。一时间从寺内飘送出阵阵悦耳的佛乐,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更兼此地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正是佛门清修的佳处。

山泉寺始建于元,明正统年间(一四三六年至一四四九年),僧人性琏法师重修中殿一座,并铸阿弥陀佛铜像一尊,安置於殿内千叶莲花台上。清雍正三年至十二年(一七二五年至一七三四年)黄教喇嘛罗藏札什又予重修。

山门前有古碑三通。一通为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重修山泉寺碑,碑载:明英宗正统年间有圆照寺僧人觉空、觉亮在此居住,重修殿舍僧舍;此前,明孝宗弘治年间两度修葺,建殿塑像。还有一通,明代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所立碑石,记载的是举办僧斋的事情。另外一通是西藏喇嘛罗藏扎什重修山泉寺的功德碑,系清朝雍正年间所立。

其中,重修山泉寺碑上记载:夫说法利生,人天垂范,兴绝举废,贤圣所崇。如三泉一寺,莫溯其由,及考卖书云:“寿宁寺在三泉寺之南,其为古刹明矣。”再证遗碑载:“明时天顺年,有法空祖师,于此诵莲经而悟道;至正德改元,有僧觉空、觉性及徒众重修,为办道之所。”迨我国朝定鼎以来,其寺已残废无存矣。幸于康熙二十三年,门有牙尔贡囊、宿大尔罕、绰尔智嵩住藏务喇嘛,曾经西藏恭请班阐上师,授说此处,有解脱禅 师领命来山羡慕携徒众罗藏朋错、罗藏扎什、罗藏钻燧等,乃其化缘将至,一见此地,三泉并涌,清澈幽香,即歇心栖止。于是刈草伐木,结茅盖顶,师徒共宣佛化,至康熙四十年间,绰尔智与其家徒,罗藏朋错皆年高,相继圆寂。而罗藏扎什,终苦行维持,而罗藏钻燧,随机应化,法道益隆,感 塞外诸王善信及时供给之余。始于雍正一年,兴工重建。数年之内,焕然一新,造佛建塔,壮严毕备,且助道旁栖者,不一而足,今罗藏扎什僧腊渐高,虽有徒舍乐朋错、罗藏诺 尔等,尤恐将来堕换。特请命敕封五台山清修禅师,提督丹巴胡图度,钦命督理五台山扎萨克大喇嘛罗卜藏。嘱余书石,述其已往,并建修功迹,以垂永久。庶使后来之来者,亦将有以观感矣焉!是为之记。(申雅静)

广西四大名寺是哪四个:洗石庵、龙华寺、湘山寺和开山寺

在宋元明清时期,广西佛教缓慢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桂平等地的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广西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地。那你知道广西四大名寺是哪四个?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广西四大名寺,分别为:广西桂平洗石庵、广西桂平龙华寺、桂林全州湘山寺和柳城县凤山镇开山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广西四大名寺

1、洗石庵

洗石庵是一座比丘尼栖居的禅宗庙宇,这座寺庙依山而建,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国内有名的女众道场。这里曾经出现了世所罕有的比丘尼灵骨舍利——宽能法师灵骨舍利,三颗真身舍利据说是世界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比丘尼的灵古舍利。西山是中国传统佛教圣地之一,自唐代起,佛教传入西山,香火在此延续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桂平方便的水陆交通使西山成为佛教南北交流的重要驿站。

2、龙华寺

广西桂平市西山龙华寺始于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曾三次重修,一九八八年在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关注和广西区相关领导支持下得以重修,寺宇轩昂,圣像庄严,佛法普化,香火甚盛,香客进香,参禅礼拜,佛殿生辉。龙华古寺,又名上寺,至今已传四十余代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为释巨赞法师、释觉光法师驻锡,现为广西佛教协会驻寺,现任住持为释湛空法师。

3、开山寺

开山寺是广西四大名寺之一,该寺于“文革”期间被毁,1992年,开山寺得以在原址重建,重建后的开山寺香火日盛。 每年的二月初八——释伽牟尼出家之日便是开山寺庙会,香客信徒蜂拥而来,各方善男信女,朝山拜佛

4、湘山寺

湘山寺,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内西隅湘山之麓,初名“净土院”。它始建于唐代,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名刹”“楚南第一禅林”之雅称,是桂北全州少数几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69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