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田坑村古建筑群

田坑村古建筑群 (俗称“田坑古城”)位于广东省惠东县多祝镇,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惠东境内一座比较大型且保存比较完好的客家古村寨,为四合院式民宅。 2008年,田坑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田坑古城包括20多座建筑及众多房屋,建筑布局对称有序、构思精巧、风格独特,美,田坑村古建筑群,田坑村古建筑群简介,田坑村古建筑群-惠州市惠东县田坑村古建筑群旅游指南

增城两古村保护发展规划公示,坑贝莲塘共有10处传统建筑群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增城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广州的城市开发虽然一直在东进,但这些古村落都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近日,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坑贝莲塘村历史风貌区保护发展规划正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批前公示。记者了解到,坑贝-莲塘村村域范围内共有11个自然村,本次规划研究范围共有10处传统建筑群,保护发展规划强调整体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在保护好古村落肌理的同时,也致力于激活地区活力,实现可持续的保护。

田坑村古建筑群

涉及10处传统建筑群

保护强调整体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坑贝村和莲塘村村域范围,总计面积1161.99公顷。本规划对该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梳理。规划期限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一致,并按照“统一规划,永续管理”的原则实行长期规划控制。研究范围涉及坑贝村和莲塘村两个行政村,共有10处传统建筑群。为了强化坑贝-莲塘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传承”目的,协调与周边地区发展、规划管控、城市更新等需求的关系,本次保护利用思路提出“摸清家底、划定紫线、协调规划、活化利用”四个工作步骤。根据总体规划结构,对村域的10处村落提出保护发展的策略,分为保护利用类、公共服务提升类、旧村更新类、保留提升类共四类。

规划中提出,保护强调整体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整体性包含全村域层面和历史风貌区层面两个层级。首先,从坑贝-莲塘村村域范围历史资源摸查出发,挖掘两处历史风貌区和其他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全村域整体传统风貌保护利用的格局。其次,重点从历史风貌区保护出发,保护坑贝-莲塘村以祠堂、三间两廊民居群、风水塘为主要特征的整体历史风貌和街巷肌理,使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城市功能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内容有机结合。真实性指的是保护古村落总体空间格局、历史街巷、建筑群体、文物与历史建筑等正式的历史信息,包括与村落相关的古树名木、农田、禾坪、水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并保护古村落内的风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延续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可持续性指的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优化古村落业态和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激活地区活力,有利于持续性的保护。

坑贝村

增城坑贝村的历史有780多年,因先民在金坑河内挖出有大量贝壳而得名。开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宋嘉定年间,村落格局形成于明末清初,很难得地整体保存到了今天。坑贝村最有特色的古建筑就是镬耳屋,现存55座。村落房屋的布局仿如一个棋盘,井然交错的纵横小巷把十列五排三间两廊的镬耳屋象棋子般均匀地镶嵌在棋盘中。村街前墙中间有个门楼,门楼外是一个的水塘。水塘把一幢幢古色古香、极具岭南风韵的祠堂、村居和村边的树林全都倒映其中。坑贝古村里面有毛椰福民宅、式谷毛公祠、毛公先儒祠、坑贝村官厅、坑贝炮楼、坑贝村书房等古建筑,均保存良好,已于2000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莲塘村

莲塘古村形成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长方形结构,坐南朝北,十分符合风水学原理。2019年9月,莲塘村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莲塘古村最出名的是“莲塘春色”乡村生态旅游区,靠优美的田园景观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村里还有一大片由乌榄群和荔枝群组成的百年古树群,为这座古村增添了几分神秘,让游客忍不住前来探寻和拍照留念。莲塘村的乌榄群和荔枝群是广州市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古树群。乌榄群共534株,最老的乌榄树树龄已超过350年,荔枝群有145株,平均树龄106年。

【声音】

不仅仅保护村里的古建筑

还要保护古树名木、农田、水井

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秘书长晏曾节提到以前的旧城改造和古村保护都是”迁建“式的,等于切断了与当地的文脉和联结,现在采取了”原地保护“的政策,更利于保持古村落的原始风貌。此次规划公示中还特别提到了要保护与村落相关的古树名木、农田、禾坪、水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并保护古村落内的风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延续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文旅普查 | 西坑古村,那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走进峰源乡西坑村

一水柔蓝,坑分内外,万峰耸翠,势合如何,就在这样一片大山中,隐匿着一个富有独特文化的小山村西坑。西坑地处峰源乡政府所在地庞山村的西北面,距离庞山村2.5公里。普查组在村民的引导下来到该村,村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平地,故而村中民房依山梯次而建,错落有致,很是别具特色。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却有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现还保留有80余处,包括古民宅、古学堂、古祠堂、古戏台、古桥、古道、古堰坝等。

▲村民留存祖父贡生画像及照片▲

▲清朝时期贡生帽及士兵帽▲

该村清代以来,人才辈出,秀才、贡生甚多,村里随处可见古老宅第,目前还保留有五对贡生桅杆脚。青石桅杆墩上刻着徐崐等贡生姓名,“五福临门”、“三元及第”、“松鹤延年”等浮雕随处可见。

村里的徐氏宗祠始建于乾隆7年(1742年),走进祠堂,首先看到是一个古戏台,戏台已有些陈旧,但戏台上面精致的画像依旧清晰可见,再往里走是一个天井,然后是正厅,梁上挂着“有勇治方”、“以厚其本”、“聚德参天”三块牌匾。

▲西池(初等、高等)两等学堂旧址▲

▲(初等、高等)教材▲

大顺公家庙建于清嘉庆葵卯(1843年)前后,宣统三年,后贡生徐自华在此创办西池(初等、高等)两等学堂,取消了旧清制的私塾教学,开设了国语、算术、国史、地理、自然等现代文化课程,并且还作为义仓,专门用于救济贫困百姓。

▲“存仁堂”中药店旧址▲

▲中药店牌匾及民国时期药店中的时钟▲

▲“存仁堂”中药店的药柜及帐簿▲

徐自华之子徐彬章后在村中开办“存仁堂”中药店,为村民百姓悬壶问世,还资助修建“大山峰”古道。

看上去已是破旧的房子和物件,却写满了祖祖辈辈的记忆,记录了家族的荣耀和衰落,以及时代留下的印记。在社会进步的浪潮中,有些东西总是被遗忘,因此保留住这些古村并不容易。

高山的生态,充盈的山水,历史文脉深厚,古建筑保存较多,西坑拥有优质旅游资源,具有乡村旅游和养生农业开发的巨大潜力,但是乡村能否重振,最终取决于这个时代的我们。

作者:大港头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站 董永国

丨转载请注明:转自莲都文旅|

散落在云浮乡村的古建明珠,鲜为人知的国宝级大湾古建筑群

近日在广东云浮参加“广东人游云浮乡村”的旅游采风活动,连续游览了多个“看似普通、实则不凡”的美丽乡村,这些乡村要么古色古香,要么人杰地灵,要色美如仙景,位于 云浮市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的大湾古建筑群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当天的行程较满,我们带着疲倦来到大湾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刚开始大家都没多少兴致,但到了大湾,看到隐藏于大片荷花丛中的古建筑群时,渝帆立即来了精神,不仅认真的进行了采风,还特意升起了无人机,拍下了这组照片,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据工作人员介绍,大湾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诞生过多位进士、翰林等文武人才。他们或考取功名,或建功立业,或营商发家致富。然后回到故乡,在大湾兴建大屋、祠堂、学塾,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

据官方给到的资料介绍,大湾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的百年以上古建筑有46座,其中古民居大屋27座、祠堂19座。其中比较有名的宗祠有峻峰李公祠、诚翁李公祠、锦村李公祠、拔亭李公祠、介村李公祠、正村李公祠、学充李公祠、李氏大宗祠等,比较有名的古宅则有祺波大屋、其昌栈大屋等。

渝帆注意到,大湾古建筑群属于典型的岭南建筑,各大宗祠的房梁、屋脊上皆有大量的壁画、木雕、砖雕、石雕、脊饰、诗词墨宝等艺术装饰。而且老屋的前后墙与侧墙一般都建造有俗称的镬耳屋的高大风火山墙,在这些建筑的屋脊下、山墙、墀斗均有灰塑,运用浮雕、镂雕手法。题材丰富,有壁画式、图案式,造形多样,画面生动,色彩与花样多样。

尤其是全国重点文物祺波大屋,里面的各种雕饰不仅精美,而且数量众多,一二进厅均有雕刻屏风隔扇,采用透雕、平雕混合工艺,内容吉祥,人物造型、瑞草祥云,而二三进门处的门头及两边也装饰有雕花挂落,上面配有木制通花。大厅里面,四条大木柱托起整个屋架,花岗岩石柱础、透雕木挂落柱饰、蝙蝠造型的驼峰拱托、鳌鱼形的传木、彩色绘画的梁托瓜木、题材多样的壁画。特别值得一提的里面的封檐板,做工极为精细,其内容包括人物、花草、动物、吉祥图案等。

同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说,大湾古建筑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融雕塑、建筑、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其斗拱、雀替、檐板、驼峰、神楼、屏风等木雕花板,以及内外石雕、砖雕、柱础、陶瓷塑、栏板、木雕花窗等互相配合衬托,处处表现地方所独有的艺术特色风格。而且重要的不是他有多精美,而是历经100多年的风吹雨大,依然保存完好,是粤西地区的一块艺术瑰宝。

在大湾古建筑筑的外面,有大片的荷塘,虽然我们到来的时候错过了最美的花期,但依然有不少荷花在风中摇曳,与古老的大湾古建筑群相映成趣,随手一拍,便是一张美如画卷的乡村美景图。

大湾古建群有大量的李氏宗祠和老屋,现在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他们的后代,按照这些宗祠(比如峻峰李公祠)上的对联理解,这里的李氏人家祖籍是西北的甘肃,后来迁徙来到广东,经历南海县沙头辗转,最后在大湾扎根,兴建起如此宠大的建筑群,足见大湾李氏的显赫,它们之所以选择大湾,据说是看中了郁南位于粤桂交界、是两广重要中转站的优势,为他们李氏经商提供了天然的地利优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62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