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千童祠

AA级旅游景区

千童祠

千童城位于盐山县城西南25公里,是徐福东渡扶桑的始发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日本佐贺地区的金立神社员神为徐福,每50年一祭的习俗延续到今。盐山县成为千童城故里,在中日关系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公元前210年,秦方士徐福奉秦皇之命入海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在盐山及其周围征召数千童男童女及百工、武士,俱衣食舟楫,经辗转漂泊,成功地东渡扶桑,把先进的秦代文化、生产技术传给日本,开中日友好及文化交流之先河。

中文名:千童祠

地理位置:盐山县

著名景点:东渡堂、泰山堂、友谊堂

历史:841年

盐山县千童祠景区对医务工作者免门票!全市多家旅游景点景区推出优惠打折措施

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各地有序复工复产,逐渐推动旅游市场焕发活力。响应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号召,日前我市积极开展“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多家旅游景点景区推出优惠打折等措施,提升旅游消费热度。

此次“旅游消费促进活动”主要涉及渤海新区、沧县、献县、盐山、河间等地的景点景区,优惠政策待景区完全开放后实行。其中,渤海新区贝壳湖景区的旅游观光车、画舫游船、联排自行车等项目全部5折;渤海新区沧海文化风景区针对不同人群,实行门票免费或半价;沧县苍林农庄、神然生态园和纪晓岚文化园,门票分别打8折和5折,采摘、药膳坊消费、养生旅游产品等分别打5至7折;南大港湿地景区门票和联票分别打5至7折;马本斋纪念馆和广旺农庄景区全部免门票;河间府署519旅游日门票半价,20人以上团门票7折,李多奎大剧院门票半价。

据了解,为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表达敬意,我市吴桥杂技大世界、河间府署、黄骅港工业旅游景区、苍林农庄、纪晓岚文化园、神然生态园、香海蝉林综合度假区、南大港湿地景区、 盐山县千童祠景区对医务工作者免门票。

沧州日报记者孙健 通讯员杨天宇

满门忠义千古芳 ——海南清代著名祠堂黄忠义公祠与岸公传略

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31年)、位于海口市府城镇尚书直街的黄忠义公祠,乃当年黄宏汉公、黄甲公等海南宗贤发起并组织发动海内外黄氏宗亲集资,为纪念唐朝入蒲(福建蒲田)始祖黄岸而建,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大祠堂建筑之一。它既是旅居海外琼籍华侨敬祖爱乡的历史见证,也是当代有关学者研究清末海南经济社会和建筑风格的重要文物。1950年代后,该祠由地方政府接管,先后长达59年,且于1998年被原琼山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发文将黄忠义公祠使用权归还惟一代表海南黄氏的合法社团组织——海南省江夏文化源流研究会。

黄忠义公祠坐北朝南,院落三进,由祠门、拜亭(居堂)、正寝(后堂)及东西廊房组成,房产面积1029平方米;东西宽37米,南北深47米,加上庭院等,总占地面积3200多平方米。正门牌匾上刻有清代奇才张岳崧特为该祠题写的“黄忠义公祠”五个大字,落款是“赐进士及第护理湖北巡怃承宣布政使张岳崧书”。而今,人们可以从张岳崧的亲笔墨宝和公祠的建筑规模、气魄,领略到当年这里曾经的隆胜与荣耀。

据史志记载,黄岸乃唐朝知名功臣之一,出生于公元703年,卒于公元785年,字宗极,号魁杰,谥忠义,其先祖来自江夏郡(今武汉市),乃入闽(福建)始祖黄彦丰嫡系第十二世孙。黄彦丰(300-395)的先祖黄腾由湖北江夏郡迁至河南光州固始,其父黄知运在晋怀帝时任永嘉太守。东晋初年(公元318年),黄彦丰被晋元帝任命为晋安郡太守(治所福州),因政绩显著、声望显赫,获朝廷赐封为“闽国公”。黄彦丰后裔传至12代黄岸。黄岸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登进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公元756年任桂州剌史(唐代剌史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黄岸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尤其在任地方官桂州剌史期间,桂州当时处于偏远蛮荒山区,瘴疠流行,时常死人,黄岸研制药方专治瘴疠毒气,广受百姓称赞;而当地民风骠悍,人人持弓矢器械,稍有不合就会械斗、相互残杀,黄岸到任后力倡法治,传播中原文明和强化国法教育,民风逐渐开化,治安由乱转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唐上元二年(761年),时年62岁的黄岸上疏辞官告老还乡。他从漓江扬帆经海道北上返还福州老家途中,逢风浪大作,船只漂到莆田延福山下,见其山水秀丽,就定居于此,即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岸在此度过20余年,到公元785年3月29日溘然长逝,享年82岁。黄岸墓葬于延福寺后灵源山。为纪念黄岸公的丰功伟绩,莆田的黄氏后裔们建起了黄冈祠,1949年建国后,此二处均被列为莆田市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宗时期,朝廷鉴于黄岸生前为官时功勋卓著,给予极高的褒奖。唐代宗李豫特下圣旨, 黄岸进秩为金紫光禄大夫,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岸首任夫人赵氏封开国夫人,继任夫人邱氏封吉国夫人。黄岸死后被朝廷谥号为“忠义”,乃唐代臣子崇高荣誉。所谓谥或谥号,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去世后,朝廷根据其人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用简单字词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可谓盖棺定论。

黄岸生有三子,长子黄谣任闽县县令,次子黄典、三子黄乐亦在异地为官。黄岸子孙后裔繁衍相当昌茂,逐渐形成著名的“莆田黄氏”,且后裔世代英才辈出。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黄岸第六世孙黄滔(840~911年)是晚唐时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里行,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据《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三)》记载,黄岸后裔自唐代至清代,共有199人荣登进士,其中状元10人(文状元者7位,即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官至宰相10人、尚书4人,其中官至兵部尚书的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有关史家认为,黄岸后裔历代英才辈出,与黄岸“仁爱、自强、勤谨、孝悌”的家风遗训有关。 黄姓迁琼始祖黄篪、黄森、黄良左、黄至德、黄重、黄忠信等等,均为黄岸后裔,其中迁琼较早的是宋绍兴六年(1136年)进士黄篪(黄岸16世孙)。他28岁时被宋朝廷委任琼按抚使(主管全岛政治、军事),31岁卒于任上,其子定居海口市长流镇博抚村,后裔播迁海口、澄迈、定安、临高等10多个市县,今人口约20万,是迁琼黄氏始祖中繁衍最昌茂的一宗支。目前,黄岸的子孙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台湾和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人口约600万。当前海南有黄姓总人口约50多万,其中黄岸后裔占比例最大。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探源,认祖归宗,乃我中华民族之悠久传统。黄氏源自河南潢川,兴自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成立于2006年10月的海南省江夏文化源流研究会,几年来积极开展江夏黄氏传统文化研究,寻根谒祖,梳理血缘脉络,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并以黄忠义公祠这一共同的精神家园为纽带,每年清明、春节组织海内外广大黄氏宗亲拜祭祖先生,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各国黄氏侨胞的宗亲联谊、文化交流,促进琼台、琼港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凝结海内外侨胞爱国爱乡情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与贡献,受到海南省侨联的高度好评。

庄子逝去一千多年后才建成的祠堂, 苏轼亲自为其作《庄子祠堂记》

“是我在梦中邂逅了这个世界,抑或世界原本就是我的梦?”“蝴蝶是我,抑或我就是蝴蝶?”“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抑或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这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周“梦蝶”的故事。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于战国末期,但是庄子祠的建成是在北宋时期庄子逝去一千多年后庄子故里蒙城方才建成庄子祠。回朔历史,也许我们能够得出答案。在北宋之前,尤其是唐朝政治上崇尚尊儒,但是只祭老子,不祭庄子。直到宋真宗时期,他崇道家哲学,全国大兴建道教活动场所之风,庄子祠才得以建成。

庄周崇尚自由,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庄周传》中有详细的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根据这一历史史料的记载以及出土的文物研究,证实了庄子祠是始建于北宋年间,当时的知县王竟创建于涡河北岸漆园城,后被黄河洪水淹没。

明代万历九年(1581),蒙城知县吴一鸾于今址重建庄子祠堂,也是历史上庄子祠堂规模最为壮观,时有逍遥堂、梦蝶楼、大门、二门、鱼池桥、观鱼台、道舍等建筑;明代崇祯五年(1632),时任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花亭”,辟池为濠上观鱼园,并亲自提笔撰写《新修庄子祠记》。后社会动荡,几经战火,庄子祠遂渐颓毁,所存无几。

现存庄子祠是蒙城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旧址上新建的纪念庄子的道教庙宇,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部分组成,采用汉代建筑风格,主要建筑有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一座仿汉代建筑风格的庄子祠堂又重新屹立在庄周故里。

在重修庄子祠堂时,在原旧址寻得苏轼为其撰写的《庄子祠堂记》残碑、 明宗伯汪镗《新建庄子祠记》碑。其中苏轼为其撰写的《庄子祠堂记》残碑,依稀可见“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这也让庄周故里是今安徽蒙城有史可依,有理可据。

庄子祠虽然是在庄子逝世后的一千多年才建成的,后又经洪水淹没到重建,再到被毁,虽然历经战火,几经风雨,重新屹立在庄周故里蒙城。即使遭受这般磨难,即使再过去千年,庄子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方面,对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产生巨大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庄子祠刚好记录着庄子故事发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33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