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禤荣故居

水塘村:水塘村村委会地理位于圣良公路边,圣堂镇府北边近圣堂圩约1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8条自然村,分别是水塘村、上隔苍村、下隔苍村、上天村、湖尾村、庙及村、下天村、湖寨村。农业户口有487户,总人口为1709人,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900亩,交通方便,村委会有一口鱼塘面积约70亩,是村经济支柱。近年来,由多方有关单位和外出乡亲鼎力支持新建一座三层面积约7……

红色地标我来秀丨罗荣桓故居

禤荣故居

开栏的话

湖南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是红色文化大省,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武警湖南总队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 “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重要指示,充分利用湖南丰厚的红色资源,强力推进 “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体系建设,官兵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练兵备战的导向更加鲜明,部队清朗和谐的风气更加纯正……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在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强化实践砥砺,确保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总队把红色主题活动细化为以 “红色地标我来秀、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节目我来演、红色路线我来走”为主要内容的“五红”活动,激励官兵把实现强军目标内化为价值追求,在本职岗位放飞青春梦想。 从6月9日开始,“湖南武警”新媒体将隆重推出“五红”活动系列作品,敬请关注!

红色地标我来秀丨罗荣桓

罗荣桓故居位于中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第四届中国红色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十佳景区。

罗荣桓元帅铜像广场位于南湾村南面的罗家山上,建于2002年,广场占地面积80余亩,共分三级广场,由196级磨石梯级相连接,这196级梯级有一定的寓意:100为纪念罗帅诞辰100周年,96为纪念罗帅指挥和参与指挥的96次主要战役和战斗。

二级广场为罗帅诗词碑林,建于2010年9月,这些庄严肃穆的石碑,全部采用河南冰花玉雕琢而成。在诗词碑林的左侧是“缅帅园”,右侧是“八一林”,为前来参观、凭吊、缅怀罗帅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植纪念树的场所。参观者可以委托纪念馆代购树苗或自带树苗。在“八一林”或“缅帅园”栽下纪念树。

第三级广场,即最高一级广场,为整个广场的主体和中心,占地约2000平方米,在该广场第三级广场的正中央位置上坐东南朝西北、矗立着一尊高8.1米的罗荣桓元帅铜像。座基上刻着“罗荣桓元帅铜像”七个大字。

罗帅生平业绩陈列馆,位于罗帅铜像纪念广场西南侧,建于2002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馆采用中国传统庭院式布局,设有序厅、尾厅、四间展室、罗帅办公室、卧室复原陈列室,陈列面积约5800平方米。用大量珍贵照片和历史文献、实物展出罗帅光辉的一生。罗帅生平业绩陈列展分四大部分,共展出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图)188幅,珍贵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及实物110件(含罗帅子女近期赠送实物),雕塑1件。其中,罗帅在北京“东交民巷新八号”住所使用的棕绷床及床头柜、铁质军用保险立柜、办公桌椅及罗荣桓元帅骨灰盒均为一级文物。

罗荣桓元帅故居是镶嵌在蒸湘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开展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旅游观光线路上的一大“红色”景观。

红色地标我来秀

红色基因我传承

监制:温常青

主编:李 斌

责编:杨韬

编辑:贺韦豪

校对:贺韦豪

作者:吴 华 陈阳华 (D)(I)

投稿邮箱:hnwjhyn@163.com

芦淞区检察院干警 赴罗荣桓故居学习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贺天鸿 通讯员/肖俊)为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及检察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政治忠诚。近日,芦淞区检察院组织全体干警和书记员前往衡东县罗荣桓故居开展实地教学。

在罗荣桓纪念园,全体检察干警和书记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罗荣桓元帅铜像三鞠躬,并集体重温了入党誓词。誓词铿锵有力,表达了全体检察人员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的坚定信念。

随后,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罗荣桓元帅纪念馆,观看了罗荣桓元帅为革命以及新中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典型事迹。一幅幅图画、一件件实物,一幕幕场景,再现了罗荣桓元帅的光辉故事,大家从中感受了罗荣桓元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现场学习完,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烈精神,积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顾全大局的坦荡胸怀、坚持原则的坚强定力、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刚柔并济的工作艺术。

罗荣桓故居纪念馆:追寻元帅足迹,感悟“红色初心”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由于在战争年代曾身负重伤,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罗荣桓于1963年12月16日不幸逝世。闻此噩耗,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毛泽东十分悲痛,领头起立默哀,说:“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很不容易啊!”此后数日,毛泽东写成了这首悼念战友的七律。

▲罗荣桓与夫人办公的雕像

罗荣桓(1902—1963),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衡山县土字第十四区南湾新大屋(今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

▲重温党史,感念党恩,学生瞻仰罗荣桓元帅

故居纪念馆位于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1985年对外开放以来,共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2000多万人次。主要纪念设施有罗荣桓故居、罗荣桓青少年时期革命活动旧址群、罗荣桓铜像纪念广场、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八一林、缅帅园、浮雕墙等,有馆藏文物、文献资料183件。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等称号,是衡阳市乃至全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重要场所。

“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

永远干革命!”

作为一位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帅、身居高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但罗荣桓却从未把自己看成一个“官”。他曾给女儿写信说:“你爸爸廿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弥留之际,他交代子女:“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也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爸爸就留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这番教诲,影响着子女们的一生。

▲毛泽东朱德等人给罗荣桓题写的悼诗

罗荣桓故居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周迅向记者介绍道,罗荣桓有五个女儿。罗玉英在农业科研部门一直工作到退休。罗南下15岁时因病去世。罗林在战争年代便夭折了。罗北捷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进入部队医院工作,经刻苦钻研,科研成果曾四次获军内科技进步三等奖。罗宁17岁入伍,先后在粤北山区的野战医院当炊事员、护理员、农村医疗队员,历年获得“五好战士”称号,被部队保送到北京大学深造。

罗东进是罗荣桓的次子,他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时罗荣桓曾给他写过一封信: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践,因为理论是来自实践,而又去指导实践,再为实践所证实,所补充。如果理论离开实践,就会成为空谈,成为死的东西。要经常记着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罗东进牢记父亲的嘱咐,几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第二炮兵部队的领导岗位,退休后仍心系革命老区,2006年曾组织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为长征沿线老区捐建了爱心小学20所、爱心图书室100个,慰问长征沿线老红军及其家属近2000人。他说:“做这件事情,也是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忘了老一辈的传统。”

一件马褡子

元帅的“传家宝”

“在故居纪念馆内珍藏着一件珍贵的文物,叫马褡子。”周迅告诉记者,这件马褡子来之不易,是延安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用当地棉花纺成棉纱,制成土布,用延安的黄土染过,然后缝制而成的。当时,罗荣桓所有的家当,就是马褡子和它里面装的东西,包括穿的、用的和办公用品。卢沟桥事变后,它又成为罗荣桓过黄河、挺进山东的唯一行李,也是罗荣桓所带领的这支队伍行军的“公文袋”,它伴随罗荣桓南征北战13年。从1937年保存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件马褡子,元帅的“传家宝”

2008年罗玉英的丈夫陈卓来到罗荣桓故居管理处,遵照妻子生前的嘱咐,将这件马褡子赠送给罗荣桓故居管理处,作为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实物陈列。据陈卓回忆,罗荣桓元帅生前讲过,马褡子为行军转运物资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比他生命还重要得多的东西,里面曾装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文件,东北野战军与军委、毛泽东关于辽沈战役的重要电报,都被罗荣桓一一珍藏在自己的马褡子里,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物件都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如今,这件马褡子存放在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里。罗荣桓用坚强的革命意志熬过了为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的艰难日子,如今这份记忆也长存在橱窗之中。这件马褡子吸引了无数前来参观人们的眼球,在人们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近年来,衡东县聚焦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坚持党建引领、实体带动,成功探索出一条把“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的产业扶贫新路子。目前,全县在扶贫产业链上新建党组织34个,联合企业党组织21个,建强原有村党组织181个,带动贫困户3200余户9650余人增收。

人民军队最早的

七个连队党代表之一

走到罗荣桓雕像前,讲解员罗佩君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庄重地介绍道:“罗荣桓,秋收起义时就是起义部队中的连队党代表。从连党代表、营党代表,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他历经战火考验,一直为人民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

▲罗荣桓雕像

罗佩君讲述说:在湘赣边界的永新、茶陵、莲花、宁冈交界处,群山环抱,田垄交错,层峦叠嶂,中间一块平地是一个小山村——三湾村。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将原来的一个师整编为一个团,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史称“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我党政治建军的伟大开端。

“当年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三湾村时,原有的5000多人仅余不足千人,只有48匹战马,士气十分低落,组织很不健全。”罗佩君继续说道。唯有中流砥柱,才能力挽狂澜。在三湾村枫树坪,毛泽东向士气低落的队伍宣布:部队缩编为一个团,团、营建立党委,支部建在连上,设立党代表……

三湾改编时,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为人民军队最早的七个连队党代表之一。几天后,他在特务连发展8名新党员,也请毛泽东出席入党宣誓仪式。其他连也相继建立起党支部。从三湾改编支部建在团里到水口连队建党,实现了“党指挥枪”,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回首往事,罗荣桓曾感概道:“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如果不是这样,红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党便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了一个每日都在的实体,党便来到了夜晚营地的篝火边,来到了每个战士的身旁。”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如此评价这段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开创新中国检察事业

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

“罗荣桓元帅永远忠诚于党,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周迅向记者讲述:1949年8月间,中央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将由罗荣桓出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得到消息的罗荣桓心里是有顾虑的,他的顾虑不是来自他对这项工作的陌生和工作本身的艰巨,而是他的身体。

原来,在长期战争生涯中,罗荣桓多次负伤。1942年,由于劳累过度,他得了尿血病。1946年,他接受手术,摘除长了肿瘤的左侧肾脏。从辽沈战役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他长期抱病工作,一直非常辛苦劳累。由于只有右肾,又有高血压、心脏病和动脉硬化,1949年4月,他在天津视察时突然晕倒,未随军南下,回到北平休养。罗荣桓常说,“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这一次,面对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对检察署工作的重视,罗荣桓没有推辞,不顾自己身染重病,毅然挑起了总检察长这个重担。

▲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

罗荣桓一生廉洁自律,从严要求家人,始终保持劳动人民和普通一兵的本色。周迅告诉记者,他曾在北京拜访了罗荣桓儿子、原二炮副政委罗东进中将。罗东进谈起父亲的往事如数家珍。尤其是在对他们兄妹的教育方面,更是难以忘怀。

罗东进和妹妹罗南下上小学时,学校离家很远,每星期回家一次,都是机关用车集体接送,罗荣桓从不准单独派车接送。有个周六学校放学晚了,家里人派车去接了一次,罗荣桓发现后把全家叫到一起,严肃地对孩子们说:“这样不好,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了,那样会害了你们自己。”他又吩咐工作人员:“以后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让他们搭公共汽车也是个锻炼嘛!”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被派往山东工作,罗东进长期寄养在老乡家里。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常对子女说:“你们是老乡用高粱煎饼和地瓜养大的,可千万不要忘本啊!”他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是干部子弟而有优越感,要和工农子弟融洽关系,要常到同学家里走一走,看看人家是怎样生活的。对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孩子更要多帮助他们,吃饭穿衣要首先想到他们。

采访手记

明月耀初心,家风传万代。

这次到罗荣桓元帅故里采访,通过瞻仰罗荣桓故居、参观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让我对罗荣桓元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罗荣桓元帅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进了脑海。

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罗荣桓元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榜样!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像罗荣桓元帅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朴实无华的语言、无限忠诚的品德,这就是罗荣桓元帅!难怪在罗荣桓元帅逝世后,毛泽东在《吊罗荣桓同志》的诗中写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对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孩子更要多帮助他们,吃饭穿衣要首先想到他们。”“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无论是对家人的言说,还是一封封家书,都体现罗荣桓体国忧民、公而忘私、廉洁自律的博大情怀。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罗荣桓不忘“红色初心”,以良好家风厚植廉洁根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来源:掌上衡阳,编辑:周庚雨,审核:周慧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60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