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乳源山茶油

乳源山茶油

乳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空气环境良好,资源充足,终年雨水充沛,南岭山区土壤偏酸富含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最适合油茶树的生长,茶果饱满、丰富是为数不多的良种主产区,油茶种植主要分布在一六、乳城、大桥、大布等镇,全县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山茶油1000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

乳源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3%~95%,为各种食用植物油之冠,其中油酸74%~87%,亚油酸7%~14%,亚麻酸0.2%~0.8%。原料采摘自没有污染的有机基地经去壳、晾晒、破碎、榨油、过滤的工序获取油脂,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使茶油的原始成分充分释放,与此同时,利用现代物理提纯技术采用水化脱胶、物理脱色脱臭、低温养晶、冬化过滤等工艺物理提纯而成。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产品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其耕作、采摘、压榨、精炼、灌装、包装和运输均符合有机食品标准,同时通过“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品质控制,从源头把控,精细管理。

乳源山茶油采用低温物理压榨工艺,确保不破坏山茶油中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功能性成分,能够保留山茶油的原生态品质。低温物理压榨在源头上阻断了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的生成。通过低温物理压榨制油法制取的毛油品质优良,只需要经过水化脱胶、脱色脱臭、冷冻过滤的物理精炼即可达到国家一级茶籽油(压榨)食用标准,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山茶油的原色原味。

目前乳源山茶油生产单位主要有:广东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雾山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乳源瑶族自治县奔裕康种养专业合作社。

乳山育黎古城遗址,其中文物堪称精品,乳山历史源远流长!

育犁故城遗址保护碑及汉育犁故城碑

育犁故城遗址位于乳山市育黎镇城阴村南150米的平原上,西距诸往村3.5公里,东北距汪水村1.5公里,东南接北勇家村,西南紧邻泊子村,北隔一条大河即是城阴村。

故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800米,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城墙已平毁,现改为农耕田。

陶耳杯,汉代,泥质灰褐陶,椭圆形,两侧各有一弧形耳,平底。用途:古代一种饮器,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羹,流行于两汉时期。

青铜剑,战国,通长46厘米、宽4厘米。兵器。窄格式剑,剑身为柳叶形,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中起脊线剖面作扁菱形。一字形格,剑柄前细后粗,圆茎,内前实、后空,圆盘形首。

故城北紧邻城阴村南河,由西向东流,汇入育黎河。按民国《牟平县志》记载,此河即旧时的灍港水河。

城阴村在河北岸,故城遗址在河南岸。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载:“育犁,汉立县,后汉省并入牟平,盖在今郡东南一百二十里灍港水侧近。以地良沃,故以育黎名邑”。

又据清《登州府志》载:“灍港水在宁州西南,考其此城当在宁海,今之育犁集(今乳山市育黎镇)即其故址”。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牟平县志》总篡于清泮曾到故城遗址考察,立“汉育犂故城”碑一只,撰文记叙育犂故城之沿革。

育犁故城遗址的发现,与文献记载的情况相符合,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汉代时期的城市、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青铜戈,战国,通长27厘米、宽11.2厘米、援长17厘米、内长10厘米。兵器。残三节,长胡,锋刃锐利,中脊隆起,断面略呈菱形。有胡和阑,近阑处有三穿,较小,均为半圆形穿,内部有一长条形穿,内正、背两面刻有精美花纹。

育犁故城历年出土文物很多。城阴村前有一东西向土岗,早年在土岗东部平整地基建学校和民房时,曾发现许多汉墓,出土过青铜剑、青铜戈、铜镜等铜器。

北勇家村西北的坡地上,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群众在此地栽果树和建蓄水池时,挖掘出不少汉代墓葬,出土大量器物,有画像石、石羊、陶器、木俑、铜镜、铜镞、铜剑、鎏金鹅形铜镇等。

据调查,在故城内西部和中部,下挖约2~5米处曾发现有铺地方砖、瓦、木料、石柱础等遗物。

1985年秋,城阴村村民在故城址的西部挖大口井时,在距地表约2.5米左右的地层中发现有居住面、草木灰、砖、瓦、石柱础、陶瓮、陶罐等,出土的陶瓮现已收藏于乳山市文物管理所。

陶罐,汉代,口径14厘米、高25厘米。泥质灰陶,圆唇,直沿,直颈,鼓腹,小平底。用途:盛东西或汲水用的器皿。

陶奁,汉代,口径19.2厘米、高12.5厘米。夹砂灰陶,圆形,器身有对称兽耳,兽首三足,缺盖。用途: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有漆木制,也有陶制的。

1985年10月,被乳山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被公布为威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0月,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育犁故城遗址整体保存完好。

育犁故城碑记

(于清泮撰文,碑现存育黎镇城阴村南故城址北侧)

据《太平寰宇记》《齐乘》并云:“育犁(俗作黎,《汉志》作犁),汉县,在灍港水侧”。

查灍港水由县境三海山东流,曲折至海阳乳山口入海,中间会溪涧诸水,随地异名,玉林河其一也。

玉林河侧有玉林集,《州志》谓:“玉林或俗呼育犁之讹。”附近有城阴村,顾名思义,显系居于城后。

李君书忱世居城阴,留意考古,常为余言:“村南有南城,及邻村泊子呼北城、勇家呼西城等名,又时有掘地古物出现。”

余尝亲至其地,见山川地势,犹隐隐有城式,其为古育犁城无疑。

福山县亦称古育犁,但无灍港水为凭,足徵其误。书忱久拟镌石为识,今因《县志》甫成,公立“育犁故城”碑以表古迹,爰略徵故实而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牟平县志委员会公立。

乳源,“世界过山瑶之乡”!

01乳源,她在哪里?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地区,湘粤交界处。地处广东省韶关市西北部、南岭山脉骑田岭南麓,东邻韶关市武江区,西连清远市阳山县,南毗清远英德市,北与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

乳源境内有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国道G323三条国道,省道S248、S249、S250、S258纵贯全县。乘车到韶关高铁站、韶关火车站分别仅需0.5h、1h,计划建于乳源县桂头镇的韶关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机场建成后将为本地及来乳源的旅客提供极大的便利。公路、铁路、航空交通设施的完善将构成乳源水陆空立体化交通体系,形成顺畅、高效、内外衔接的交通线路,促进乳源旅游交通大动脉立体化发展。

02乳源,她有什么?

1 特色产业

(1)农业资源

乳源农业以稻谷、果蔬种植为主,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示范县”。

(2)矿产资源

乳源位于南岭山脉南麓,贯穿弧形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北部峰峦环峙,属高山地带,溶蚀高原地貌显著,东、南部属丘陵地带,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地形、地貌、山水、地质均十分奇特。

这里山峦错落,河沟纵横交错,地质构成复杂,有石灰岩、砂岩、硅质岩、页岩和变质岩等地貌,是一个蕴藏奇石的地方。乳源矿产资源品种较为齐全,目前共发现矿产资源28种,主要为铁、铜、铅、锌、钨、锡、铋、锑、汞、金、稀土等。其中乳源彩石,是极其稀有的地质岩石分类群,含有硅、钙、铜、铁、锡、锍等元素,其硬度为4至7度,2010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 文化资源

乳源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她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瑶族风情浓厚。

乳源瑶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语言、婚姻、服饰、丧葬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并成为瑶族的一大特色。“瑶族盘王节”“瑶族刺绣”“瑶族民歌”“乳源瑶族传统服饰”等都被列入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米瑶绣作品《瑶岭长歌》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并被广东省选送到上海世博会参展;乳源瑶族“十月朝”被评为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乳源被列为广东省瑶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3 地方项目分析

乳源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拥山川峡谷、飞瀑流泉、森林生态、洞穴奇观、地热温泉、古道风韵、佛教禅宗、水库风光、民族风情等景观。每年均吸引数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508.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4.36亿元,成为广东省县域经济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主要景点包括:

(1)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有超过二千种的植物,这里有地球同纬度上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是珍稀动植物的宝库。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为广东最高的山地,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广东第一峰”,石韭岭海拔1888米,为广东第二峰,四周群峰高耸,分布错落有致。自山脚而上,常绿宽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矮林形成三个垂直景观带。南岭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明显,适合夏季避暑。

(2)云门寺佛教文化生态保护区

云门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与湖南沩仰宗、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南京法眼宗并称佛教五大宗,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3)广东乳源大峡谷

乳源大峡谷是集雄、奇、险、秀于一身的广东十大最美丽地方之一,全长15公里,最高深切度为400多米,沿途风景优美,两侧是高角度的绝壁峡谷,十分险峻,谷内出露的岩石为距今3亿多万年以前形成的沉积岩,以致密坚硬的石英岩为主。大峡谷的顶端状似一只大埕,谷面宽约600米,平静的大布河流从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流到这里突然腾空冲下,形成瀑布,其气势之磅礴,撼人心魄!

(4)必背瑶寨

必背瑶寨是乳源过山瑶的聚居地之一,是乳源现存不多的瑶族村寨,寨子里有最具风情的建筑,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表演。这里便是旅居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缅甸、老挝等海外过山瑶的祖居地。

(5)西京古道

西京古道,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经之道,较早的为岭南传输了中原文化,也是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西京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旅游、考古、科研、挖掘客家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现已成为乳源著名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也是中小学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3乳源,她的未来规划?

2016年,乳源瑶族自治县被列入广东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及区域发展格局,“乳源应该从民族县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角度寻找新的驱动力和想象力”以及“平衡好远景战略与近期行动,形成客观务实有具体抓手的创建方案”两大中心工作任务,致力于打造“广东生态风情旅游第一城”。

04乳源,她将走向何方?

综合乳源的资源情况及发展现状,地道国际农旅小编认为乳源未来可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深植全域理念,形成“1+N”的发展模式

乳源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且品质高,作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顺应政策背景下,乳源可以擦亮“世界过山瑶之乡”的品牌,以瑶乡文化为核心,挖掘必背苗寨、南岭、大峡谷、云门寺、西京古道等资源价值,综合开发生态度假、森林康养、峡谷探奇、户外运动、科普旅游、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形成1个核心、N个功能组团抱团发力、互相驱动、全域发展的“旅游+生态/文化”综合体。

2 文化资源深入化、精致化开发

以“世界过山瑶之乡”少数民族风情为主调,深度挖掘过山瑶文化、禅宗文化、古道文化、非遗文化等,延伸开发出寻根溯源、禅修养生、考古科研等不同的文化产品。结合民俗节庆、特色建筑、特色农产品、文创纪念品等,打造民族风情主调浓厚、内涵丰富多彩的世界过山瑶原生态民族风情小镇,缔造粤北文化中心。

3 活化、品牌化生态资源

乳源拥有丰富的高品质生态资源,但资源利用还不够活化,品牌优势不突出。乳源可充分整合区域内及周边的优质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主题性开发,引入体育赛事、户外运动、野外探险、森林度假、科普旅游等业态,形成业态丰富、功能多样、深度体验的全国生态旅游新高地。

『地道国际农旅』地道国际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 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THE END

古六大茶山历史渊源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对普洱茶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清代是普洱茶走向鼎盛达到“名重天下”的时期。翻阅清代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关于普洱茶的记载几乎都是普洱茶产自六大茶山,六大古山即今西双版纳澜沧江东岸的勐腊县以及景洪市境内的倚邦、易武、莽枝、革登、攸乐。为什么清代的史书总是是说普洱茶产自六大茶山呢?普洱茶和六大茶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追溯到明清时期的西双版纳即车里宣慰司以及清雍正年间那场震撼南疆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运动——改土归流。

车里宣慰司

车里宣慰司是一百多年前西双版纳的称呼,包括今西双版纳全境加上普洱市的思茅、六顺、整董以及老挝的勐乌、乌德等地1729年以前都属于车里宣慰司的管辖范围。车里宣慰司的前身为车里路军民总管府,是元朝中央朝廷与1293年在云南南部边疆设立的一个土官自治地方政权。无论是元代的的车里路军民总管府还是明代的车里宣慰司其管辖范围都要远大于今西双版纳。

1729年之前车里宣慰司有十二个版纳,包括澜沧江东岸的六个版纳,澜沧江西岸的六个版纳。而澜沧江西岸的六个版纳从明洪武十七年至1950年止一直称为车里宣慰司。到了1729年改土归流之后将车里宣慰司辖区内澜沧江东岸的六个版纳划归为普洱府。所以车里宣慰司和普洱府有承接、并存的历史渊源,车里宣慰司和普洱府都与普洱茶有割不断的关系。

研究、考证普洱茶历史车里宣慰司和普洱府都要关注,改土归流是这两个政权发生改变、出现承接并存的起因和缘由,而六大古山之所以被史籍反复记载与改土归流有很大关系。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清代中央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一场最大的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行动,长达数十年。简单的说,改土归流就是封建中央要剥削少数民族首领,土司,士官们的各种权利,派中央朝廷委任的各位流官(主要是满人、汉人、蒙古人)来管理各位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与内地相同的政权体制,改各地的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为府、州、县、厅。而改土归流的提出者实施者是鄂尔泰。

鄂尔敏上任云贵总督时,由于贵州苗族和云南乌蒙,东川等地的少数民族抗清活动频繁,变向雍正皇帝提议改土归流,并得到雍正皇帝的大力支持,在他上任的两年内便将贵州苗族地区及云、贵、川交界地区的苗、彝等少数民族地区全部改流。再想扩大改土归流的范围时,反抗的少数民族在起义失败后退到了车里宣慰司管辖的六大茶山藏了起来。起初由于车里宣慰民族团结且一直处于归依顺服的态度,鄂尔敏正想着以何种理由对车里宣慰司进行改土归流时,住在莽枝山的麻布朋因气愤妻子与汉商通奸便将其杀害,此事本属于合法事件,却被汉商反咬,诬告麻布朋杀人。鄂尔敏听到消息后立即下令清军进山抓捕麻布朋。至此清政府对车里宣慰司进行改土归流的大幕正式拉开。

(普洱府)

因麻布朋引起的六大茶山战争结束后,鄂尔敏成立了普洱府将原来归属于车里宣慰司管辖的澜沧江以东的普腾、勐腊、思茅、勐捧、勐乌、整董六个版纳规划为普洱府直管,并在攸乐设立同知,建攸乐城。但是由于其管理方式出现问题,致使六大茶山战事不断,直到1735年,滇南少数民族的起义完全平息,同年云南茶法正式颁布,普洱府的政权组织形式也做了调整,即:三庭一县一厅(思茅厅(包括六大茶山)、威远厅、他朗厅、宁洱县、车里宣慰司)。

虽说改土归流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和大民族主义的指导思想,使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更加穷苦不堪,但是它成立了普洱府,是普洱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普洱茶从由车里宣慰司到普洱府的转变,让茶叶买卖由土司垄断茶商放贷转为持“茶引”购茶,进贡茶则由既贡缅甸王又贡天朝皇帝转化为只贡天朝皇帝,普洱茶的制作技术,加工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而茶法的颁布也保证了普洱茶的规范管理、计量统一、纳税准确、运销通畅。简单的说普洱府改变了普洱茶、提升了普洱茶。

在鄂尔泰进行改土归流时,虽说车里宣慰司管辖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反抗和起义,但是并不能否认车里宣慰司的首领们在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安危时牺牲地区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的行为。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58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