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洛阳铲

洛阳邙山一带虽然古墓分布稠密,但对盗墓者来说,也并非唾手可得。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长期的雨水冲刷及平耕土地,除个别大墓保留有封土堆外,绝大多数在地面上已难看到任何痕迹,盲目的挖掘不仅效率低,而且往往会一无所获。若要找到古墓的准确位置,就必须在现代耕土或挠土层下找到墓道或墓口。最初盗墓贼是用厚实锐利的铁锨在地上挖出方形洞穴,以锨头带出来的土来找墓,这种方法很费力,铁锨经常带不上来土,也不能探得很深。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墓中古物价格高涨,盗掘之风愈刮愈烈。利益驱使之下,洛阳盗墓者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洛阳铲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

据传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到孟津赶集,他看到商家在搭帐子固定四角时,用一种铲子戳洞扎杆,这种工具既锋利又能把土带出来,受此启发,他将之加以改进后,打造出用来盗墓的铲子,由于这种铲子首先在洛阳地区使用,人们遂称之为“洛阳铲”。

洛阳铲

洛阳铲为半圆形的铲子,由铲头、铁把、蜡杆、绳子等组成。随着盗墓经验的积累,一些盗墓贼逐渐掌握了辨别土色土质的能力,他们利用洛阳铲插入土层带上来的泥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进行简单分析判断后,就可确定地下有无古墓。洛阳铲制作工艺复杂,制造一把小铲只能手工打制,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20道工序。随着时代发展,新铲在旧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铲头后部接的木杆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拆、装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洛阳铲发明后不久,就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和重视,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编写的《中国考古学》一书中,开始将洛阳铲在考古界进行推广。考古工作者使用的洛阳铲,被称为探铲。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一座座古城址的发掘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洛阳铲已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利器,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名考古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洛阳铲已成为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神奇的洛阳铲还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为工人准确地打出各种尺寸的探孔,再灌注水泥和钢筋,形成坚固的灌注桩,支撑着各种各样的建筑以及公路、铁路的路基。洛阳铲一个著名的记录是:洛阳探工用洛阳铲为宜洛煤矿成功地打过百米深孔。当然,洛阳铲也不是万能的,一般的砖、瓦可以穿过,但遇到石块就无法穿过了,因此,洛阳铲比较适合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区。

“洛阳铲”是考古工作中用来探测地下古墓位置,基建中用来探测地层的一种轻便的探测工具。其构造有二种:一种为下端只具有一个瓦状的铲头,弧度约成半圆,直径7厘米左右,铲头长10—20厘米,铲的后端稍厚,前端为半月形铲刃;铲肩上有铁柄,上端有筒状铲裤,可安装木把,总长近三米;木把上可刻上尺寸,随时检查探测深度。另一种铲的上部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是把铲刃前端改进成合抱形式,称为套铲。“洛阳铲”操作方便,少伤地层,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具有从地下含出“原本”的功能。由于“洛阳铲”是在洛阳创造的,又首先被洛阳地区采用,因而得名。

洛阳铲来了!中山大学又有考古新发现?

12月13日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

南校园一处工地传出消息

施工现场正在进行考古发掘

广仔立马出动带大家一探究竟

据目击现场的杨同学介绍

他经过怀士堂到逸夫楼的路时

看到铺设下水管道的施工现场

插上了洛阳铲

考古系的老师和同学正在忙着挖掘

“听说挖出了古墓!”

//

中大发现古墓早有先例

//

2019年1月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施工工地上

就发现多处古墓,引发关注

2019年中大南校园工地发掘出数处古墓

1961年,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掘出两处汉代墓葬;1981年,中大又在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当时,人类学系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学生,对电教大楼基建工地的东汉墓穴进行了发掘清理。

2016年初,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大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建设工地中意外发现了22座古墓葬,包括西汉土坑墓8座、东汉砖室墓3座、三国时期砖室墓1座、晋南朝砖室墓10座,规模之庞大让人震惊。

为何中大南校园一带频频出土文物?专家介绍,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古人去世后,往往找就近的山岗地带埋葬,这些山岗丘陵常常是古人去世后埋葬的地方,广州像梅花村、淘金坑这些地方,以前也是一些山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古代的墓葬,可以推断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人居住。

//

广州各大学之“古墓丽影”

//

在广州,除了中大,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也曾挖出墓葬。

1986年,广州大学校园内发掘出3座东晋砖室墓,出土铜器、青釉器等文物数十件。

1989年,广州大学再次清理出1座东晋砖室墓,出土1方墓志砖,阴刻“甄寿亡亲解夫人墓”。

2005年,在黄埔大道西暨南大学考古勘探发掘中,清理出墓葬5座。

作为高校集聚之地的大学城更是不甘示弱,亮出四张考古名片:南汉高祖刘岩墓康陵、南汉烈宗刘隐墓德陵、明代石人石马墓、清初炮台。

南汉高祖刘岩墓康陵&南汉烈宗刘隐墓德陵

早在2003年广州大学城刚刚动工之际,中环线上现今华南师范大学校区就挖出了两座距今一千多年的陵墓,分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高祖刘岩墓康陵和南汉烈宗刘隐墓德陵,如今被并称为“南汉二陵”。

遗憾的是,康陵在明崇祯年间已被发现,经历数次盗扰,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发现不是太多。尽管如此,考古学家还是找到了清理干净的玻璃碎片、石头、玉器等文物,能一定程度上佐证广州悠久的对外交往历史。

明代石人石马墓

在广东工业大学新建足球场北面的金银山下,有一座明代石人石马墓。据考证该墓为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年)所修,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根据残存的墓碑可以知道是夫妇合葬,主人姓曾,名豫斋,赐进士奉政大夫福建按察司佥事,葬于明万历十八年。

在墓前的神道上,石人、石马、石羊一字排开,拱立两旁,所以被称为“石人石马墓”。现在石羊因为较矮,已经被杂草覆盖,只能看到石人和石马。

广仔听闻,这是广州地区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石砌山手形明代墓葬,不仅石构件琢刻精美、前所未见,而且六尊石俑齐备、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如此规模的石人石马古墓群,村民都说没有人前来拜祭,甚是冷清。

清初炮台

顺着外环,进入广东药科大学,离校门不远的一片约3000平方米的荒地里,11个半米不到的石墩露出地面。路边一块小石碑写着“广州登记文物:穗石村炮台”。

据清康熙《新修广州府志》载,此炮台应为康熙时的石子头冈炮台。炮台年久失修,在鸦片战争前已废弃。据说,这处炮台主要毁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响应填海造田的村民们用大锤、钢钎、钢凿等工具把15座炮台基座凿烂,填塞河涌,当年的凿痕现在还可以清楚看到。

2003年炮台被发掘时,残存的最高基座高约3.8米,底边长3.2米,宽2.1米,有3座因地陷而滑塌倾斜,少数有加筑痕迹。但是现在,裸露可见的炮台只有11个,其他都埋没在杂草丛中,旧日威严不复存在。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因校内进行施工发现疑似墓砖,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专业师生正在现场考察并做测绘记录,考古院将按程序继续跟进,具体信息待后续核实。

News

大家都在看

1例入境人员隔离期满返穗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阳性

最“聪明”的巴士,你见过吗?

84年,我们从未忘记 | 早安广东

来源 | 南方+客户端

编辑 | 吴展桥

校对 | 洪江

《八佰》:余皑磊删减戏份曝光, “洛阳铲”这个人物终于完整了

作为2020第一部“王炸”,《八佰》目前的票房已超30.9亿,某瓣评分也停留在7.7。

概括来说,就是虽有争议,但依然是票房、口碑双赢。

与影片中的战斗场面相比,以“群像”模式出现的众多角色,虽然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戏份都不算多,却依然塑造了多个骨肉丰满,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比如张译的“老算盘”、王千源的“羊拐”、李九宵的“小刀”、魏晨的“朱胜忠”……等等。

这些角色被观众喜欢,或是因为呈现出了普通人对于战争最直接的恐惧,如“老算盘”;或是展现出了人物被激发出的血性和孤勇,如“羊拐”和“小刀”;或是足够“苏”,如“朱胜忠”。

导演在有限的戏份内,尽可能地给人物加了“弧光”或“高光”,让他们或者有成长转变的过程,或者有吸引观众的亮点。

但余皑磊饰演的“洛阳铲”,却是其中一个例外。

片中他仅有一句台词,几个镜头,但即便戏份已经少到如此程度,却依然能够被记得。有观众便说“就那么几秒,戏爆发了”。

这个人物从第一次出场,端着喷火器及时挡住了破窗而入的日军时,身上就透着一股狠劲儿。但他这股狠劲儿从何而来,片中没有铺垫。也是因为这样,不少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觉得“洛阳铲”的戏份应该被删了,认为他原本该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八佰》的删减戏份中,有“洛阳铲”被删掉的两场戏。

一场交代了“洛阳铲”的来历,一场铺垫了他身上狠劲儿的原因。

“洛阳铲”的身份不难猜,这个名字以及那句“本来学鬼谷子术是为了盗墓,结果却跑到这里来挖坟”,已经说明他是个盗墓的。

但他怎么来到上海,又怎么进了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的守军,除了原有的国军外,便是各处收拢来的杂牌军,“洛阳铲”也是如此。

结合删减戏份看,“洛阳铲”原本还有个同行的侄子。他们与“老算盘”一样,都不想参入到这场战斗中,所以被当做了逃兵。

第一场被删减的戏份中,就是“朱胜忠”和“羊拐”吵架互怼,“洛阳铲”叔侄作为被抓回的逃兵,做了一回背景板。

既然不想打仗,“洛阳铲”后来为什么又主动参与战斗,并且甘愿加入敢死队?

第二场删减戏份,解释了这些疑问。

日军之前趁夜搭梯子夜袭时,“洛阳铲”叔侄原本想趁乱脱身,但侄子却被一个日军斩首,他目睹了这一幕却来不及救助。

倒在血泊中的亲人尸身,成了他转变的原因。对亲人惨死的满腔悲痛,变成对日军的刻骨仇恨。喷火器喷出的熊熊火焰,其实就是“洛阳铲”的仇恨和怒火。

盗墓原本便是拿命去求财,做这行的不是为利相杀,便是可互托生死的过命交情。“洛阳铲”和侄子之间,比后者还多了一份血缘亲情。

再深入“脑补”一下,侄子还可能是他唯一的亲人。

这种情况下,“洛阳铲”之后不惧死亡的狠,就都说得通了。

但上映版为什么要删除“洛阳铲”这些戏份呢?

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毛孩扮演的“侄子”被斩首的情景尺度过大,二是与其它情节设定重复。

影片中,“逃兵”的桥段已经有了“老葫芦”和水道溺亡者等。

此外,也已经有了黄志忠扮演的“老葫芦”被日军杀害,促使欧豪扮演的“端午”去转变;勤务兵“小七月”的死,让“小湖北”一夕长大;两个学生的死,让另一个同伴变成了战士。

这些复仇设定,已经包括了亲情、友情,“洛阳铲”叔侄的设定并没有跳出这个范围。为了不造成情节重复,只能牺牲“洛阳铲”这个人物的前情。

但删减的“侄子遇难”这场戏,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洛阳铲”,还有姜武扮演的“老铁”。

“老铁”前期是个“瓜怂”,战斗时只会躲在角落的麻袋下。他原本有机会用铁锹拍死背对着自己的日军,这样一来,“洛阳铲”的侄子也就不会被杀。

但用铁锹去对付手中有枪的日军,即使是趁其不备,胜率也不是百分百。因为怯懦怕死,“老铁”选择了缩回去自保。

也是因为如此,侄子被杀后,“老铁”才会心生愧疚,才会在那个防守位的战士向他求助时动摇,才会从弹雨中向“老算盘”伸出援手。

也就是说,“侄子遇难”这场戏,是“洛阳铲”和“老铁”两个人转变的原因,虽然删掉的理由足够充足,但还是挺可惜的。

回顾 | 青浦考古之旅探秘福泉山遗址,体验洛阳铲、了解古文化!

9月15日,哈哈和上博老师带着一支二十多人的小团队来青浦考古了,他们探寻青浦博物馆的古文化,发现福泉山遗址的秘密。

Stop 1 :福泉山遗址

一行人来到福泉山遗址,跟随考古专家周老师体验了一把洛阳铲的使用,通过已出土的文物逐渐了解历史。

体验洛阳铲

现场看考古

了解出土文物

Stop 2 :青浦博物馆

张老师通过跟小朋友们的亲密互动,将古文化知识一点点传授给大家,以找图拍照片的形式区分古代用具、现代用具的演变,以绘画的形式更深入了解器具的造型及用途。

本次活动可通过以下百度网盘链接自行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UvfKYtYqCWexSkrTRsaVA

密码:x9go

编辑:丹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41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