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从肇兴再往前去5公里的山坳里,有一个叫堂安的侗寨,一直让人着迷。这里峰峦叠嶂,翠绿涌眼,吊脚木楼阡陌纵横,构成了一幅鲜艳古朴的画卷。

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堂安是中国与挪威文化建设合资项目,是贵州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即贵州黎平县堂安博物馆。翻开堂安700年的历史,我们自然地为这里的侗寨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典范复合表示由衷的敬佩。整个寨子的历史可从寨中的鼓楼说起,在其上坎,一口美丽的古飘井,涓涓清泉四季长流,滋润着整个村寨;左前方,一座别致的萨玛祠,凝聚着侗家人的精神皈依;寨子四通八达的小径,连接九条出寨路口,每个路口都建有充满灵气,古风十足的小型寨门。依寨而上,中间山坡有一块墓地,10余座雕龙刻凤的清代古坟,堪称堂安侗文化的一种体现。

堂安之所以堪称博物馆,除特质的文化背景外,更重要的是自然环境特别优美,静静的山寨高高地悬挂在半山腰上,层层梯田象彩带紧紧将山寨包围,每当清晨,一股股轻雾蜂拥而至,寨子里发出阵阵芳香,这就是仙境。难怪挪威世界著名的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吉斯特龙先生亲临堂安侗寨后,非常感慨地说:“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国际知名的生态博物馆学家苏东海说:“堂安侗族文化体是相当成熟的”。

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杰斯特龙先生感叹地说: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从这个寨子的实物细细品味,完全可以证实它的历史悠久性。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鼓楼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鼓楼上坎那眼四季长流的清泉,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头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这里的侗家人把这种带把的斗井称为瓢井,因为他的形状如同木瓢。

对于堂安侗寨自然景物和古朴的建筑与民风,杰斯特龙先生说:这里的一切自然和文化遗产都是生态博物馆的一部分,任何实物都可能成为本社区、人民过去的历史记录。

堂安作为一个侗族文化社区,一种文化体,辐射整个六侗地区。堂安现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运转过程。这座活生生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建设以及整个社区的遗产保护必将给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前景。

1999年12月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在黎平县堂安寨建立贵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这个侗寨不收费,还有绝美梯田,被誉为侗族生态博物馆

在旅行者的心中,黔东南一直是人文爱好者的风水宝地,自驾游爱好者的梦想桃源。在黎平县,就有着这样一处原始侗寨——堂安侗寨,它是中国和挪威合作建立的世界上唯一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和所有的博物馆不同,整个村寨和周边环境都是博物馆,是真正的原生态。挪威生态博物馆首席专家约翰.杰斯特先生会到此后感叹:“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那这里到底有多生态,那就跟着我的镜头和文字继续看下去吧。

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的堂安侗寨,距肇兴侗寨只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逛完那里还可以上山,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景观,它三面环山,一面是绝美的梯田,远远望去,如诗如画。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堂安侗寨与世隔绝的超然气质,才使得这里无论从人文还是环境,都保留着最淳朴的模样。

堂安的梯田与别处不同,我们所见的梯田大都是泥土做的,而这里却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大概是因为这里山形较陡,加上山中石头较多,难以平整土地,所以只好垒石填土为田。然而,建石砌梯田是很讲究的,据寨子里的老人说,用石头砌田,不能人多,只能一个人干,人多了,田砌不好,会垮。呼吸着山间清爽的空气,远眺着山里层层叠叠的梯田,仿佛一下子褪去了尘世的烦恼,宛若成为了山里人。

俗话说,侗寨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堂安也不例外。高高的鼓楼矗立在寨子中央,格外醒目。在侗族村寨里,鼓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也是人们喜爱的集会和议事的场所。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浓缩的精神家园,有了鼓楼才有侗寨,才有鼓楼下“摆古”的老人,才有了流传千百年的侗族传说。

这里的建筑与大多数侗寨一样,都是依山而建的木构吊脚楼,饱经沧桑的石板路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行走其间,风尘仆仆,走过的都是岁月的痕迹。

可以看到有些吊脚楼下也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支撑,足以见到侗族人民靠山吃山的智慧。

因为堂安地势较高,来的人很少,所以这里看到的景象都是侗族人民最原汁原味的日常,背着粮草的老人,散步的大叔,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来堂安侗寨,放慢脚步欣赏原生态的景色同时,最不能错过的要属鼓楼上坎那眼四季长流的清泉,这里的侗家人把这种带把的斗井称为瓢井,因为他的形状如同木瓢。泉水从上而下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头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

交通指南:堂安位于肇兴以东7公里的山腰上。从肇兴到堂安可以选择:

(1)从山谷沿着梯田田埂徒步,近一半路。

(2)搭过路客车到山坳处下车,向右路步行一公里。

(3)搭摩的直达,单程20元,往返30元,可讲价。

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一座鲜活的汉文化生态古城|多彩夏游阅读博物馆

嘉宾简介

龙建林,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馆长。对博物馆的发展主张张扬个性,创建品牌。近两年来,对隆里古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物群、传统民俗及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大量的探索,组织整理文献近20万字,自撰古城元素文章近20篇。

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阳光投下斑驳的树影,满地绿荫如流水般清凉,舒适惬意。排列整齐的民居,古巷幽幽,白墙青瓦,木刻花窗,显示着古城的别致和优雅。

一半是自然的恬静,一半是历史的沧桑,大多数去过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古朴、文雅、自然、宁静是这座大型人文博物馆的独特气质,走进来,似乎就能回到600多年前那个荡气回肠的年代。

隆里古城

公元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镇压古州(今黎平、从江、榕江地区)吴勉起义,调集江南九省官军,在隆里设千户所,同时兴建城墙。之后 1000余名官兵受命屯垦戍边镇守于此,屯堡就此形成。数千年来,隆里依然保存着完好的明代军事城堡建筑风貌和独特的汉文化韵味,透过它依稀可以看到曾经的烽火岁月和辉煌。

隆里古城特色建筑

1995年春,中国文博专家苏东海先生、挪威文博专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等一行应邀赴锦屏隆里进行科学考察。专家们惊喜地发现,在浸润着苗、侗文化的土地上,还保留着灼热的汉文化,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明代千户所军事城堡在全国已非常罕见。它是明代以来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和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的产物。于是,1998年10月,隆里古城被纳入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系列。1999年3月,中挪两国在北京签定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合作意向书,隆里古城作为明代军事屯堡,于1999年被列为中国政府与挪威王国政府在贵州合作建设的4个生态博物馆之一。

游客在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参观

“全馆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3280多人。它既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保护研究对象的博物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汉民族文化村寨,被称之为‘汉文化孤岛’。”5月17日,在贵州省博物馆、27黔地标读书会联合举办���“‘阅读博物馆”主题分享会上,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馆长龙建林热情地介绍着这座让他引以为傲的博物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有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环境、灿烂的文化。隆里作为中国唯一的明代军事屯堡文化社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运转过程,像一颗闪烁的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黔东南腹地。”

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举办民俗活动

2004年10月,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建成并开馆,随着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实践和探索,隆里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龙建林看来,新的阶段也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功能期望值的提高,怎样把握博物馆的未来,怎样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博物馆等问题成为博物馆人直面的课题。

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开展培训活动

为了寻求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龙建林带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全体人员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在开拓展陈方面创新,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古城文献,书写博物馆的前世今生。龙建林说,“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发扬是博物馆坚持不懈的目标,我们当下也做了许多工作。一是搭建平台,全面抓好文化传承,培养隆里古城文化传承人、开展艺术节等民俗活动等;二是创新思路,开拓展陈新天地,多形式、多方面展示我们的文物;三是深入浅出讲好博物馆的历史人文故事,利用文创、宣传等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美丽的隆里古城

当前,随着锦屏县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龙建林对博物馆未来推进文旅融合的目标信心满满,“这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一定会用其特别的光芒让更多人向她靠近。”

旅游攻略

地 址:黔东南州锦屏县西南部

交通

自驾:从贵阳出发行驶351km,途经都织高速、厦蓉高速,到达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

乘车:锦屏县到隆里古城45公里,乘车40多分钟即可到达,班车由隆里往返锦屏城关一天10多趟,车费往返20元,每隔45分钟一趟。黎平汽车站13:45、14:45有发往隆里的班车,车程1小时左右。

住宿

隆里古城住宿十分方便,古城里有客栈、酒店、民宿等,且价格实惠。如来龙客栈、古城酒店、龙家园民宿等,游客可自行选择。

美食

隆里古城小吃众多,如隆里腌鱼、古城米豆腐、重阳酒、米花、炒米、麻叶等美食土特产都值得品尝。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资料图片/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提供

海报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一座鲜活的汉文化生态古城 | 多彩夏游阅读博物馆

嘉宾介绍

龙建林,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馆长。

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阳光投下斑驳的树影,满地绿荫如流水般清凉,舒适惬意。排列整齐的民居,古巷幽幽,白墙青瓦,木刻花窗,显示着古城的别致和优雅。

一半是自然的恬静,一半是历史的沧桑,大多数去过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古朴、文雅、自然、宁静是这座大型人文博物馆的独特气质,走进来,似乎就能回到600多年前那个荡气回肠的年代。

隆里古城

公元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镇压古州(今黎平、从江、榕江地区)吴勉起义,调集江南九省官军,在隆里设千户所,同时兴建城墙。之后 1000余名官兵受命屯垦戍边镇守于此,屯堡就此形成。数千年来,隆里依然保存着完好的明代军事城堡建筑风貌和独特的汉文化韵味,透过它依稀可以看到曾经的烽火岁月和辉煌。

隆里古城特色建筑

1995年春,中国文博专家苏东海先生、挪威文博专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等一行应邀赴锦屏隆里进行科学考察。专家们惊喜地发现,在浸润着苗、侗文化的土地上,还保留着灼热的汉文化,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明代千户所军事城堡在全国已非常罕见。它是明代以来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和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的产物。于是,1998年10月,隆里古城被纳入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系列。1999年3月,中挪两国在北京签定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合作意向书,隆里古城作为明代军事屯堡,于1999年被列为中国政府与挪威王国政府在贵州合作建设的4个生态博物馆之一。

游客在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参观

“全馆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3280多人。它既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保护研究对象的博物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汉民族文化村寨,被称之为‘汉文化孤岛’。”5月17日,在贵州省博物馆、27黔地标读书会联合举办的“‘阅读博物馆”主题分享会上,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馆长龙建林热情地介绍着这座让他引以为傲的博物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有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环境、灿烂的文化。隆里作为中国唯一的明代军事屯堡文化社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运转过程,像一颗闪烁的明珠,镶嵌在风光秀丽的黔东南腹地。”

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举办民俗活动

2004年10月,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建成并开馆,随着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实践和探索,隆里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龙建林看来,新的阶段也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功能期望值的提高,怎样把握博物馆的未来,怎样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博物馆等问题成为博物馆人直面的课题。

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开展培训活动

为了寻求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龙建林带领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全体人员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在开拓展陈方面创新,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古城文献,书写博物馆的前世今生。龙建林说,“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发扬是博物馆坚持不懈的目标,我们当下也做了许多工作。一是搭建平台,全面抓好文化传承,培养隆里古城文化传承人、开展艺术节等民俗活动等;二是创新思路,开拓展陈新天地,多形式、多方面展示我们的文物;三是深入浅出讲好博物馆的历史人文故事,利用文创、宣传等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美丽的隆里古城

当前,随着锦屏县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龙建林对博物馆未来推进文旅融合的目标信心满满,“这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一定会用其特别的光芒让更多人向她靠近。”

旅游攻略

地 址:黔东南州锦屏县西南部

交通

自驾:从贵阳出发行驶351km,途经都织高速、厦蓉高速,到达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

乘车:锦屏县到隆里古城45公里,乘车40多分钟即可到达,班车由隆里往返锦屏城关一天10多趟,车费往返20元,每隔45分钟一趟。黎平汽车站13:45、14:45有发往隆里的班车,车程1小时左右。

住宿

隆里古城住宿十分方便,古城里有客栈、酒店、民宿等,且价格实惠。如来龙客栈、古城酒店、龙家园民宿等,游客可自行选择。

美食

隆里古城小吃众多,如隆里腌鱼、古城米豆腐、重阳酒、米花、炒米、麻叶等美食土特产都值得品尝。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资料图片/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提供

海报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28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