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司马第

司马第是黄姚古镇代表性景点之一,位于黄姚龙畔街,是黄姚民宅的代表。“司马第”为清代建筑,是一座沿着地势递进式的老宅院。

司马第

司马第

六平山下,汾阳溪畔,在错落的民居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门楼临街,通往梅峰古道。后铺石板大埕、下马道,俗称“司马埕”。临街的门楼,飞檐翘角,横额书写“司马第”三个大字,两边悬板联云:“礼乐唱遵东鲁,衣冠实出南阳。”门楼已圮,今重建,额联依旧式模样留存,均为里人书法家郑述信手书。

司马第建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明朝万历年间兵部侍郎陈省的府第。陈省,字孔震,号幼溪,祖籍江田,迁居古槐,其祖辈为避岛匪、倭寇等的骚扰,迁居吴航东关。其父陈大濩 ,明正德辛年(1521)进士,授上虞知县。大濩外出任职,一家人仍然住在六平山下,过着简朴的生活。年幼的陈省在这里学习、玩耍、嬉戏,对故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事业有成后,将旧宅扩建成三十六落大厝,这座“六扇五”三落透后的大厝,极为壮观。陈省是嘉靖进士,历任金华府推官,山西道监察御史,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以才干为大学士张居正所器重,人尊之为少司马,其府第就称为“司马第”。

司马第原建筑群,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因多次重修,大多已非原貌,只有正座“官厅里”和“奶奶厅”二座相邻,保存比较完好。

“官厅里”是陈省接待过往官员和会客的厅堂,是一座“四扇三”三落透后格局,梁上悬“三朝秉宪”匾,正厅堂客桌上原供有身高15厘米的陈省象牙雕像,旁悬行乐图、祝寿图,如今均已散失。现仅存廊下一刻有“宣和壬岁造”的长方形石槽及正厅左右两口旧称金井、银井的正方形水井。

图/周末南方

文/黄世鼎

编辑/林 倩

你的赞是我们用心运营的最大动力!

古建资产管理丨典雅大气的司马府邸——托管交易平台新增标的“州司马第”

近日,原态整体构件类标的“州司马第”(资产托管代码:GJA110004)于深圳文交所中国古建资产托管交易平台完成托管手续。

州司马第是一座厅井式徽派民居。大约建于清雍正至乾隆年间。门口上方有一石匾,上面镌刻着“州司马第”四个大字。

托管资产:州司马第

资料卡片:

在中国封建社会官制中,司马最早产生于西周,当时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隋唐时司马的官职在州府别驾、长史之下,白居易《琵琶行》最后一句写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当时所担任的就是司马一职。到了明清时,并无司马这一官职,但江浙闽粤一带,将司马作为州府同知的别称,一直沿用。

这栋古建筑是一位州府官员的府邸,两井三厅,层次井然。从“州司马第”大门向屋内看去,轴线上依次布置有轿厅、前厅、祖堂以及后花园,进了大门便是轿厅,前厅和祖堂前面有宽敞的天井。前厅与祖堂之间以木门相隔,看上去庭院深深,层次感丰富。前厅为明厅,三间敞开,两侧为厢房。

图:州司马第前厅天井

“州司马第”在建筑风格上有着鲜明的徽派特色:砖木石混合结构,青砖灰瓦,硬山顶,马头墙。它的外墙都为清水墙(砖墙),显得更加简洁、质朴和素雅。正门的设计制作也不像徽州建筑那样繁琐和张扬,更没有华丽的门楼,厚重的青石门框和门墩,让人感觉十分朴素、敦实、和幽静,却也不失典雅和大气。

今年十月底,托管方将“州司马第”于我所中国古建资产托管平台进行托管。后续,深圳文交所将会为该资产提供 宣传推广、交易撮合等系列跟踪服务,实现古建资产的 价值发现和资产增值,使其得有效的传承保护及活化利用。 欢迎各位意向摘牌客户前来询价、洽谈。

获取更多古建信息

中国古建资产托管交易平台

在急剧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现存古建遗产面临逐步流散、破坏、价值被低估等问题。针对该现状,中国古建资产托管交易平台以资产发现为核心支点,以价值发现为核心手段,对我国现存的古建构件类标的、在建类古建标的、仿古类古建标的及产权类古建标的等各类古建资产,首先进行资产托管,经过确权、确真、确价实现资产发现,继而在中国古建资产托管交易平台内采取协议转让或竞价转让方式实现交易流转,并给予复建和活化利用。目前平台已完成托管各类标的13970多个。

古建资产托管业务咨询

王女士

获取中国古建资产管理计划

托管诉求登记表

推荐阅读

1、生土夯筑的闽派建筑——福建土楼

2、临川历史文化遗产——金溪赣派建筑群

3、高墙深院豪门筑 气势恢宏的晋派建筑——山西大院

4、依山傍水融自然,巴蜀文化传四方——川派建筑

5、古代纯木结构之精华——托管交易平台新增标的“以德堂”

赣南的寻乌县有座大型的府第式建筑一一司马第

《晨光圩上司马第—古柏故居 》

文/ 刘传启

选稿:中乡美小说编审香草

赣南的寻乌县有座大型的府第式建筑一一司马第。这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秘书长古柏烈士的故居。

今天,在那里宽阔的门坪上,老人们有的自娱自乐,或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演练身段,学着戏腔;或一字一句,低吟高哦,有抑有扬;或一板一眼,调琴鼓瑟,吹拉弹唱;或一招一式,踏实步虚,缓舞刀剑;有的团坐在一起,演说着幸福和安详,没有闲言碎语,没有难听的字眼,没有污秽的声腔,都是发自肺腑的咏叹,都是来自内心的赞扬;鹤发童颜里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流淌出盈盈的慈祥。

司马第围屋位于晨光镇晨光墟上。于清咸丰四年甲寅(1854年)动工兴建,第二年竣工。围屋占地200多亩,乾山兼亥,建筑平面分别由后部的花台,中部的祠堂、横屋、禾坪,底部的垫脚屋组成,整座围屋自后往前由高到低分三级台地布置,各级落差约1.3m,排水功能极佳。

司马第高二层,外墙体全部用河卵石垒砌或三合土夯筑,墙厚35cm。最高一级花台龙衣屋外墙厚60cm,两端分设高三层的炮楼,硬山顶。中间第二级台地房屋,除中轴线上的厅堂为砖结构和抬梁式构架外,余皆为土木结构,梁架挑檐墙上,悬山顶。其中部平面为正方形,总长宽87.5m,布局与赣南客家“三堂四横”式的五凤楼基本相同,但天井通长而浅、宽大而容畅,这又有别于赣南的天井一般窄而深的特点,形制更趋近于闽粤客家。

司马第的水塘和炮台处在三级台地的中级与低级之间,位于围屋的左右两端。水塘的布局与众迥异,是左角设水塘,据说是因左为山谷,地势低洼而风煞大,此处挖塘有化解和抵制风煞的作用,缘于此,古时村名曰“塘背”。

炮台的设计极为工整,是个正立方体,长宽各15m,高也是15m。墙体厚度,底部一米以下是1米,一米以上至五楼墙厚是80公分,五楼至檐下是30公分。墙体为“金包银”结构,即墙外层用砖石,内层用土坯砖,外表用三合土夯打,四角用青条石包镶。炮台底层不设孔,二楼以上分设一些外小内大的枪眼或瞭望孔。一至五楼用一副大板梯上下,一至四楼通过内走廊可以贯通炮台内各室,五楼是防御层,沿外墙根设有四周贯通的“外走马”。

围屋的建造者是古柏烈士的高祖古铜勋,清嘉庆二十年生人(1815),官授赣州府同知,官职相当于唐朝的司马,故将围屋取名为“司马第”。古铜勋好读书,通经史,隆师课后,庠序盈门。并且对全县的教育事业相当热心,每年捐出谷租百石作为“红花”支助全县学生的考试经费,还捐百石谷租在赣州和南昌两地建“长宁试馆”, 给全县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免费提供食宿。

古铜勋七十岁那年,清光绪皇帝御赐“七叶衍祥”,授他立“圣旨牌坊”,以表彰他“亲见七代”、“眼见五廪贡,膝绕十二衿”。

古铜勋的确是一位积德昌后的大善人,大伟人。

民间传说,古铜勋建造围屋时,有一天他手擎粪夹,背挎粪篓在路上拾粪。恰遇一伙担石灰块的挑夫路过,古铜勋和善地与一位憩肩的后生仔搭讪。问:“你的石灰是帮谁挑的?”后生仔不认识这位拾粪的老头就是东家,便没好气地答:“是挑给古铜勋做存寮的!”寻乌方言“存寮”是停尸房。古铜勋听了不愠不火回了家,中午时分挑石灰的挑夫们陆陆续续把石灰挑到古家过磅结算脚力钱,待轮到那位后生仔过磅时,古铜勋还是和气地说:

“你这担石灰不用称了。你从广东挑一趟石灰回来,工钱是你一家人半个月的油盐钱,你把石灰倒到河里去吧,因为古铜勋不做存寮。工钱呢,一文不少照付。”

那后生听了,非常惭愧,老老实实挑起石灰倒进旁边的河里。回来领工钱时千感谢万感激,说:“我有眼无珠,当时见你是一拾粪佬,便口无遮拦。”

本来心平气和的古铜勋闻言却勃然大怒,呵斥后生挑说:“忘记你是什么人了?竟然胆大包天,轻贱种田人!”

这个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作者简介】刘传启,笔名子夜,1966年生,江西寻乌人,教师,赣州市作协会员,寻乌县作家协会主席,寻乌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著有人物传记《岭南忠魂—古柏传》,乡土教材《客家桃源—寻乌县》的主要编撰者(均为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寻乌县县委综合性文化季刊《寻源》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在《惠州日报》、《赣南日报》、《江西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国纪检》、《赣南社会科学》有报告文学、随笔、散文、论文刊载。多篇历史纪实散文、诗词在《1930毛泽东在寻乌》、《松花寨之韵》上结集出版。近两年在《参花》、《今朝》、《微光诗刊》、《台湾好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现为《中乡美》散文、小说编审。

本文为中国乡间美文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13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