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中国地质博物馆

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地质博物馆

目的地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在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前身是建立于1916年的北京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是我国规模最大、成立最早的全国性地学博物馆,也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地学馆。1959年10月正式开馆。

其固定陈列室有“矿产资源室”,展出农用化工矿产、钢铁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等;“地球史室”介绍了地球46亿年以来从荒无沉寂的星体到生机勃勃现代世界的历史;“地层古生物室”展示了不同地层中的各类生物化石,揭示了从元古代至第四纪以来生物的演化过程;“矿物岩室”使人们更好地认识矿物岩石世界;“宝石室”分为宝石、玉石、彩石、砚石四个单元展。

该馆主要研究地质科学技术和博物馆学。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基础地质,其次为应用地质及探矿技术。原馆长、地质学家高振西为中国北方震旦纪研究的创始人。该馆对中生代恐龙、古生代鱼类及早古生代三叶虫、宝石矿物、中国新矿物、岩石可钻性分级、电子探针标样等进行了研究,已获得重要成就。历年先后与馆外合作,正式出版的著作有《地震问答》及其“增订本”、《地质力学浅说》、《中国五大连池火山》和《中国矿物》图册、《火山温泉地热能》。独立编写、正式出版的著作有《宝石通论》、《宝石》、《中国地质大观》等。

该馆藏品丰富,品种齐全,共有中外各种类型地质标本10万余件,其中不乏古今中外地质珍品,还有不少国宝级珍品,如世界上最高的恐龙化石--巨型山东龙,对研究鸟类起源有重要价值的原始鸟化石及在周口店发掘出的石器、石珠、骨针等。

展览通过矿物岩石的性质构造及其成因、地质演化史以及自然环境的变迁与古生物的演化过程,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地球史画卷。这里还拥有一个汇集奇珍异宝的殿堂,它不仅使你领略到金刚石、猫眼石、祖母绿和阗玉等宝石的熠熠风采,而且为你揭示了宝石的迷人所在--光学效应。

中国地质博物馆不仅让人们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开馆时间

9:00-16:30(16:00点停止售票,星期一闭馆)

门票价格

(一)成人30元、学生15元、团体参观优惠

(二)学龄前儿童(须家长陪同)和残疾人参观免费。

地理位置

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

乘车路线:

地铁:四号线西四站下车(走D出口)

公交车:13、22、38、47、68、101、102、103、105、109、124、409、603、612、619、709、726、806、808、812、814、823、826路公共汽车西四站下;7路公共汽车白塔寺站下;14、55路公共汽车西安门站下。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

邮编:100034

咨询电话:+86-010-66557858

赣州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赣州分馆)正式开馆啦!

由我司设计施工的赣州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赣州分馆)已经正式开馆。赣州地质博物馆位于上犹县梅水乡,依山而建,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 2390平米,总建筑面积 4520 平米,布展区域面积约 2790 平米。

为展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我司在设计上突出了教育与休闲娱乐两大功能。展馆内部分设六大展厅“序厅--赣州印象”、 “我们从哪里来--地球与生命演化厅”、“美好生活的基础--矿物与岩石厅”、“和谐家园--赣州自然资源与地质环境厅”、“大美上犹--上犹奇峰异石厅”和“辉煌矿业--赣州特色矿产资源厅”。此外,还设置了一个临时展厅、科普教育厅。

在展馆的序厅中,以赣州名山小武当山为创造背景的浮雕,通过加入汉、隋、唐、宋等历史事记、名人典故及赣州当地古建筑,展现赣州独有的历史文化。

位于地面中央直径九米的彩绘地图,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着赣州独特的人文魅力。

在地球与生命演化厅中半球模型配合演绎视频动画,生动直观的向参观者展示着地球的形成与板块演化。

恐龙世界

以白垩纪时期为背景,用背景画和实景塑型的方式,将整个空间融为一体,加入恐龙模型,再现白垩纪时期繁盛的恐龙世界,让参观者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

景观雕塑螺旋图表现生命的演化

参照原始人山洞造景,再现晚期智人窑洞生活的情景

展示“赣南第一峰”齐云山和附近城镇村落整体地貌的静态沙盘

投影与场景相结合的方式,演示两江交汇的秀美景观

在上犹奇峰异石厅中的湿地场景,用会昌湘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参照制作,加入十多种珍贵鸟类标本,使得场景更加生动自然。

最大限度还原客家建筑,使参观者可以最直观的观察客家文化

世界钨都小剧场

重新造景,再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发动群众在赣州市于都县铁山垅矿山开采运输的场景。

全国岩盐矿产资源分布沙盘

通过沙盘可以看到全国地形地貌以及全国大中小各规模的盐矿分布

亚克力造型柱填充不同类型的岩石矿产粉末

让观众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赣州特色矿产资源

赣州地质博物馆的设计与施工是我司暨中国地质博物馆、浙江地质博物馆、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地质博物馆后的又一大地质类项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司地质自然类博物馆项目成绩斐然,在业界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未来,我司也将一直秉承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售后的原则,继续深耕展览行业,为打造更多精品工程、放心工程,贡献力量!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 新生代火山地质博物馆——靖宇国家地质公园

靖宇火山矿泉群国家地质公园是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由龙岗火山群、矿泉群和原始生态风韵构成了三大主景区,总面积382.78平方公里。

在龙岗宽近20公里、长达100公里的玄武岩熔岩台地上集中分布着72座形态各异的火山锥。有熔岩被、火山峰、火山锥、火山口、玛珥湖、堰塞湖等火山地貌景观,规模巨大、保存完整。园区东北部分布18处矿泉群,日涌水量15万。

靖宇火山地质遗迹是长白山地质龙岗火山群的一部分,火山地貌景观类型多样,原始形态保存完好,辅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自然风景画,有"中国新生代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称。

景区景点

龙岗火山群

龙岗火山群与辉南县、抚松县境内的火山群是一个火山群,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7,北纬43。这个火山群共有260多个火山锥,分布在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是中国境内火山锥密度最高的火山群,其中在靖宇境内的有72个火山堆。整个火山群是在更新世晚期至中新世中期形成的,虽然处于休眠状态,但是理论上依然有恢复活动的可能性。

园内形态各异的火山锥,由玄武质火山溶渣组成。多数火山锥形态呈太师椅状,少数呈圆锥形或截头圆锥形。主要分布在园区南部和西部,其展布方位主要受园区北西、北东、东西向排列的网格状断裂控制,犹如散落在棋盘上的棋子,群星落地星罗棋布于玄武岩熔岩台地上。

大四方顶子山

山体高大,地形奇特,植被密集,大四方顶子和翁圈是该景区最主要的火山地质遗迹景观,极具科考和探险旅游价值。

大四方顶子是园区最高点由第四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堆积而成,山体高大而山顶平坦,海拔1233.3米,游人登此,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极目东望,园区景象尽收眼底。

矿泉群

遍布园区东北部,泉群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水质上佳,如飞龙泉群形成的条条水帘,状如瀑布,悬挂于悬崖峭壁之间,其下泉水汇集成的溪流清澈透明,汩汩流淌,穿行于参天古树之间,宛如国画的水墨山水一般,超然于世外,美妙绝伦。

有飞龙矿泉群、白浆矿泉群、九龙矿泉群等。

火山湿地

湿地四周环山,湿地上水草丰盛,苔草芦苇丛生,孤树摇曳,珍禽异兽出没于草莽树丛之中,一派曲径通幽的原始景象。

东北侧山脚下由火山口爆炸形成的类似于早玛珥的火山口。底部呈"卵形",长轴呈北西向,长850米,短轴呈北东向,长出650米,最低点海拔866米,与大四方顶子相对高差达373.3米火山口周围群山环抱,置身于内如在翁中。

玛珥湖

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园区中西部的松涛绿林之中。湖面呈圆形,直径约750米,面积约45公顷,最大水深50米,湖区山青水碧,湖水微波荡漾,与周围莽莽林海组成十分壮丽的自然景观。

湖中特产鲤鱼、马口鱼等,供游人观赏、品尝和购买。是集科考、科普、浏览观光、购物、休闲度假和娱乐多功能于一体的理想科考旅游基地。

吊水湖(堰塞湖)

湖面犹如一块长方形的明镜,摆放松涛林海之间,湖水清澈,湖畔森林环绕,碧波荡漾,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吊水湖瀑布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恰是一条白练银纱从天而降,犹如天女散花,飘然而下,水汽弥漫,如烟、像雾、似云。

晴天时,看虹飞霓跃,神采焕发,更加绚烂壮丽。看它纬地经天、云翻雪倾,钟鼓雷鸣,势如万马奔腾。

白山湖

白山湖距靖宇县城28.2公里,景区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水域游览面积120平方公里,陆地游览面积60平方公里,下游有东北第一大电站——白山电站,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单机容量30万千瓦,大坝高140多米,隐蔽厂洞和工作室全国首屈一指。

白山湖镶嵌在长白山余脉崇山峻岭之中,两岸景点林立,有恐龙峰、白龙湾、小三峡、金龟岛、五虎峰、三鼎峰、倩女松、仁义砬子、将军岩、望江老、金蟾背猴等景点。不断运转的洞穴式发电站也是游人一睹为快的景致。白山湖也是雾凇这一自然奇观频频光顾的地方。

原始生态风韵

靖宇火山矿泉群国家地质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植被良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呈现由南西向北东倾斜的玄武岩台地地貌景观。台地上火山锥星罗棋布,并分布有火山口、玛珥湖、堰塞湖、火山湿地、矿泉群等火山地貌景观,和众多矿泉群与茫茫林海构成了一幅山川秀美的自然风景画。

气势宏伟、挺拔高傲的现代龙岗火山群、千姿百态、喷涌澎湃的矿泉群和独具原始生态风韵的茫茫林海使吉林靖宇火山矿泉群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东北长白山区崛起的风景区和地质旅游胜地。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杨靖宇,1905年生,河南确山县人。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长。1932年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同年春成立工农义勇军。1933年队伍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师长兼政委。1935年春,东北地区抗日武装统一编为"东北人民抗日联军",任联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和政委。1936年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

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将军于1940年2月23日壮烈牺牲。殉国地始建于1962年5月,位于靖宇县城西南6公里处,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分为前导区、中心区和旅游区。其中,中心区的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护碑亭、常青树、纪念馆和纪念塔。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渤海古城遗址

位于靖宇县榆树川乡,渤海时期。平面略长方形,因山势修筑,周长1456米,南北长540米,东西宽440米。东西、北之面临崖,修有土石混筑的矮墙,残高约1米。南墙为夯土版筑,基宽6米、顶宽2米、残高2-3米,其外有一道宽6米,深1.5-2米的护城壕,南墙中设瓮门1处,1957年首次调查,后经多次复查,城内有石砌木壁井址2处,采集到泥质灰陶片、筒瓦等。保存较好。

火山矿泉群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展厅采用环绕式构景,古树与溪水相映衬,充分体现出矿泉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展厅由六区(火山矿泉动态区、生态区、地球演化区、火山矿泉形成区、矿泉水知识区、岩矿化石标本区)、一模(立体沙盘模型)、一洞(仿园区内的石灰岩溶洞)、一室(矿泉水生态环境监控室)组成。通过高科技的演示和丰富多彩的图片、文字、模型、实物、影视及多媒体,展示了靖宇县特殊的火山地质构造、矿泉水形成机制及生态环境。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宁夏地质博物馆:流动地质博物馆

宁夏是一个经济欠发达、贫困区域及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地区间教育资源配比不平衡。受区位限制,科普的覆盖区域和人群较为固定。为了让公益科普惠及全区所有社会群体,平衡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自2015年开始,宁夏地质博物馆以原有科普进校园、科普下乡等活动为基础,积累经验,不断创新,以助力精准扶贫、实现科普惠民为导向,进一步创立了以五大科普活动模块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科普项目——流动地质博物馆,每年定期、分批走入偏远地区和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为孩子们普及矿物、岩石和古生物知识。

活动概述

“流动地质博物馆”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固原市隆德县和中卫市中宁县举办,活动对象为广大青少年,主题为“助力精准脱贫,打造地博品牌”。

实施过程

宁夏地质博物馆将“流动地质博物馆”带到了宁夏多个偏远地区的校园,开展了一系列以“助力精准扶贫,打造科普品牌”为主题的专题科普活动,为教师和学生送上一场场科普大餐,受到了当地师生的欢迎。

矿物岩石小课堂

“这些矿物岩石标本我从来都没见过,今天真是太开心了,学习了好多地质知识。”“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去博物馆工作⋯⋯”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喊叫水乡下庄村完全小学,30余种造型美观、特色明显、贴近生活的矿物、岩石及古生物标本和地质装备,让同学们叹为观止。作为矿物岩石小课堂的主要讲解内容,讲解员把这些专业标本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晦涩难懂的学科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博物馆中精美的展教资源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沟通的活书本和活教材。

“我们把博物馆的标本带到学校,让大家了解地学知识及地球科普知识,让大家知道,这些漂亮的矿物是大自然中产出的⋯⋯”宁夏地质博物馆的讲解教师表示。

化石猎人

“化石太难挖掘了,我们挖了一小块就费了很长时间。很难想象挖化石的那些叔叔阿姨是怎么一点点挖出来的。”在“化石猎人”体验环节,工作人员通过PPT、视频为孩子们生动地讲解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化石的作用等知识。随后,同学们戴上酷炫的考古眼镜,亲自动手,从博物馆工作人员发放的化石套盒中挖掘清理化石并装架,体验当化石猎人的惊喜与成就。博物馆科普教师表示,让孩子们拿着工具亲身参与到挖化石的过程中,这种互动参与的方式能激发孩子们对地学科普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地学科普知识的了解与学习。

地学科普专题讲座

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宁夏地质博物馆还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组织开展地学专题科普知识讲座,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视频、精美独特的实物标本展示,为同学们讲述化石的形成与挖掘过程,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传播宁夏地质文化,为同学们呈现一场别具风格的地学科普知识盛宴。同学们在聚精会神观展和认真聆听讲解后,纷纷表达期待能有更多博物馆走进乡村、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心声,期盼博物馆里更多“活起来”的文物藏品、人物故事走进他们的世界。

VR虚拟现实现场体验

VR体验设备的到来,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虚拟现实技术所创建的虚拟世界,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第一次体验VR,太神奇了!里面的东西就像真的一样,我还真以为到了海面下,想伸手拔一棵海草回家呢!你看,这里的小鱼,还有这些像花、像树的植物,这些像小动物的岩石,都非常神奇。”4年级同学杨小贺说。除了各类知识性的科普活动外,博物馆还将馆内特有的VR虚拟体验设备带入偏远地区,使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互动体验和视觉冲击,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和向往。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公益捐助

为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孩子们的生活提供帮助,流动地质博物馆还开启了爱心捐助活动。大量的书本、文具、衣物等学习和生活用品不仅温暖了孩子们的内心,同时也为流动地质博物馆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

特点及亮点

活动突破了博物馆以往空间固化的参观模式,赋予了科普工作全新的理念和意义,让博物馆实现了“走出去,动起来”的活动形式。4年来,流动地质博物馆坚持以互动性、趣味性较强的科普活动为引导,将学科知识与地质文化相融合,整合馆内最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及多学科专业人才,覆盖范围从银川市三区,逐步扩展到银川市周边的市县区,活动开展时间由原来的3〜5天延长至15〜20天。

在活动内容方面,从单一的义务讲解不断丰富形成了五大板块,包括以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实物标本讲解为主的矿物岩石小课堂活动;以PPT介绍、影片观看配合实操化石挖掘为主要内容的“化石猎人”活动;以宁夏特色地形地貌、古生物特点、地质遗迹介绍为主要内容开展的地学科普专题讲座;以前沿科技体验为主要内容的VR虚拟现实现场体验活动;以文具、衣物、生活用品捐赠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捐助活动。

流动地质博物馆活动重点向郊县郊区、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倾斜,惠及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切实将科普知识带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将地质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与城市文化相融合,增强地质博物馆公益服务能力,把更多更前沿的科普资讯融入学校的教育中,弥补了互动式科普活动的不足,同时也为科技惠民注入了活力。

基地简介

宁夏地质博物馆是一座反映宁夏自然地质历史和风貌的专题性博物馆,建筑面积6 451.4平方米,收藏地质标本16 000余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中心。宁夏地质博物馆始终坚持公益导向,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陈内容独具特色,并长期开展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地学科普教育活动。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与不断积累,宁夏地质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国家AAA级景区、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和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地学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学习教育基地。

中国科技教育

cnstedu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01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