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响泉

响泉,汉语词语,拼音是xing qun,意思是古琴名。

中文名:响泉

拼音:xing qun

响泉

泉水响叮咚---龙泉寺之旅

神水,我喝不够!为了喝泉水,我早上4点就起床了,准备好十个饮料瓶,两个军用水壶!像疯子一样直奔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石家庄鹿泉,距石家庄市区约20多公里吧!

走吧,和我一起喝泉水!

龙泉寺山泉一日游

-龙泉寺

六点出门坐公交到了龙泉寺!

这是大门处!

大门两侧的狮子各来一张!

奇怪的是, 这里的售票人员是一个尼姑。 出于礼貌我没有拍她!

开始上山了, 一直到泉水所在地的山都很好爬,公路而已!但过了山泉后,那山可就非常难爬了。

大家看这个是什么水果??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酸枣!今天来早了,再过几天来就能吃了,酸酸甜甜的!我非常喜欢吃。

很快到了一座庙。这是药师殿。

进入一座中型庙宇叫“龙泉寺”,这里有两座庙都叫龙泉寺,但是只有高处的那个龙泉寺才有泉水!这里没有!

这庙里的赑屃真卡通啊!超萌!

里面的香火还可以。

继续爬,书包里全是水瓶和水壶

看见一只小猫咪!我们喂了他一个大鸡腿!

进入正景了!这是龙泉寺山泉所在地!这也是龙泉寺!

这是大门上的匾额

里面的香火不错, 都在这里点燃一盏明灯祈福!

龙井门! 可是这个井字中间还多一点!

有求必应石碑!

龙王殿!看这雾蒙蒙的, 不愧是龙王的地盘!龙的地盘听龙的!

终于到泉水了!

看看说明!

接水了!

看看劳动果实!

接完水,开始爬野山, 这山超高,超难爬,没有一点路,纯粹是野山!我用52分钟到顶!

一身大汗呐!全身都湿透了,能挤出水来!

爽死了!爬山即锻炼身体,还能喝美味甘甜的山泉!

累死了休息一下!

接的水差不多等于门票和车费了! 不亏本了,可以回家了!爬山时身上被酸枣树的刺划得全是伤痕! 好象被关进中美合作所,受到毒打一般!

把泉水放冰箱里,晚上回家喝,真爽!人喝,狗也喝!

下周还要去!

唯一注意的是:山上蚊子太多!要带好花露水!防蚊的最好!

此外,8月下旬去,可以摘酸枣,尽情享用!

门票一定要保存好,进入沿途庙宇、进山泉所在的龙泉寺时是要查票打孔的!切记切记!

张氏望族 | 清泉遗响诗文长

北仑区小港街道衙前村,这个以“海天塑机”闻名四方的村庄,以前是一个盐场的衙署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北仑区域内至少在唐代宗(762年—779年)时已开始制盐。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时建立清泉盐场(基本包括如今整个北仑区域),设场署于崇邱乡一图(小港街道衙前)觉海寺东侧,并在此设清泉盐课司衙署。时间一久,这衙署前的地名就称作衙前了。因所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衙西、衙东、盐司后等自然村,合起来称作衙前村。

清泉张氏为原镇海崇邱(现北仑区小港街道)的望族,其先辈张子忠是安徽定远县人,元朝后期南来,辗转仕途,任定海(后改镇海)清泉场司盐令,为官廉正,百姓称颂。张子忠喜欢当地民风淳朴,退职后便在盐场衙署附近筑屋定居,子孙繁衍成村,因此又有“江南衙前张氏”的称呼。宁波海天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静章,便是清泉张氏第二十二世孙。

衙前村与镇海城隔江相望,村旁有一座觉海山,亦名狮山。山的南面原有觉海寺,东面有都神殿,上有觉海庙,登上山顶可以望见大浃江(甬江)。觉海寺虽不甚大,但寺前有广场,左边有鱼池,旁有竹木,幽静清寂,令人有出尘之感。道光年进士张锡路先生有诗咏此寺:“古寺傍山麓,一水当其门。竹木青入座,田园绿成村。殿高灯无焰,帘疏香不温。春秋逢佳日,士女如云屯。僧富不说法,客多仍开尊。迷途与觉路,问佛佛无言。”

在衙前村西边,沿江郑家埠之东,以前有座张门庙,这是为纪念张子忠功绩而建的。过去渔船出海经过庙前,往往要击鼓鸣锣以求护佑;捕鱼归来时,也同样击鼓鸣锣以谢神佑。

翻开厚厚的《镇海县志》,发现记录于志书的清泉张氏有二十余人。在选举表内,细细一数就有进士一人、举人七位,分别为张锡路、张懋建、张校均、张昌年、张鸿远、张儒珍、张逸云、张士模。其中,张昌年和张逸云还是同胞亲兄弟。

宣统三年(1911年),他们家的六弟张有年,把明末以来张氏先人遗留的诗文稿,收集成书出版名为《清泉遗响》。书里收录有张鸣喈的《山舍偶存》《山舍偶考》;张学伊的《觉斋山中藏稿》;张懋建的《庭学草》;张懋迪的《仅存草》;张懋延的《求定斋诗草》《蛟川诗话》。在晚清文学家、画家,被誉为“浙东杜甫”的姚燮编著的《蛟川诗系》中收录二十几人,有诗文“清泉令张公子忠”“清泉令裔五世诗十九家”等。

笔者选取明末以来清泉张氏诗文作一介绍:

张鸣喈,字雍,又字鸣逵,人称“仝协先生”。明崇祯九年(1636年)入闱试,痛陈时事,考官大奇,竞不敢录取他。清代初年,地方官以遗逸举荐他,但他坚辞不出,隐居在觉海山麓。著有《山舍偶存》《四明文献考》等。

张锡路(1796年—1846年),字载常,号半江,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进士,以知县铨送(等待朝廷官员空缺候补)。归家后,意不自乐,远隐广东之罗浮山,改号“霞泉”。过八年,他会试的主考官伍长华调任两广盐运使,就邀他入府,帮助修订盐法。不久补四川洪雅县知县缺。在那里免杂役、革胥隶,有政声。《光绪四川洪雅续志》载:“修圣庙,道光二十三年知县张锡路重建,有记。”张锡路工书法,精楷书,曾任义乌及宁海缑城书院山长。道光二十七(1846年)在北京过世,年五十一岁。在家时曾与同乡乡绅发起修筑大浃江边的镇江塘。

△四川《洪雅县志》

张锡路长得清瘦鹤立,在家手不释卷,他的诗深得韩愈、苏轼的精髓。曾写镇海《张越公祠》:“西湖歌管喧游妓,东海波涛走天子。天子仓皇逼鼓鼙,将军慷慨戮鲸鲵。鲸鲵跋浪风云变,天险崖山期一战。一战再战不成行,亡君立君君又亡。君亡臣独归何处,攀龙共入龙宫去。龙宫一去不复还,荒祠萧瑟傍江关。至今巾子山头月,灵旗夜夜朝行阙。”

张懋建(1702—?),字介石。雍正七年(1729年),由拔贡补官学教习。不久,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举“博学鸿词”,后中顺天举人,才名远扬,公卿争相聘请他为子弟老师。不久举国子博士,出任福建长泰知县,以礼化民,以诚治狱,修城隍,辑县志,劳累致疾,卒于任上。

张懋建生性嗜学,通诸子百家,研究经史,抉摘奥微,俱有心得。其搜罗旧闻,尤足备乡邦掌故,作乡土教材。生平努力著述,在镇海城中称为大儒。张懋建有诗《威远城望海》:“东南半壁撑,突兀瞰沧海。山势自东来,度海矗崔巍。上建威远城,千年雄军垒。万里恣狂涛,奔腾到门汇。虎蹲踞中流,危石咽磊磊。金鸡与伏龙,登眺一爽垲。峡东激而行,冲射神情馁。远峰迷近烟,千山青倏改。翼日转晴和,霞光散夕彩。楼橹挂轻帆,错杂漾歇乃。伐鼓复渊渊,歌声动啰啋。依稀画里人,荡漾春波霭。南流与北流,平流拱浼浼。岸头广狭分,长落占子亥。云是浙江潮,厥信禀所宰。蛟龙窟深藏,善自葆光采。渟渊耐稳眠,颔下珠长在。”

张懋建弟弟张懋延(1713年—1778年),字东贤,号双山。虽未中举,但学识渊博,喜作诗,研究经史,爱好收集地方文献,著述丰富。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张懋延贡献诗赋,召试录取二等,御赐荷包一对,以示嘉奖。著有《求定斋诗集》《蛟川诗话》传世。张懋延诗《花枝》:“迟日春光未觉老,春光千古何曾了。蒋生有径春色藏,去年曾种花枝好。花枝好向去年春,花枝留得今年少。谁言人老不如花,落花犹待老人扫。”

张校均是进士张锡路的父亲,字敬亭,号圜桥。乾隆乙卯(1795年)举人,曾任义乌训导。张校均有咏汉代张良的诗《留侯祠》:“气节功名竟两全,一椎已落秦皇胆。难得英雄如妇女,下邳桥上人何在。保身明哲更超然,片语能移汉祖权。聊将勋业托神仙,过客犹思进履年。”

值得一提的是,同治六年举人张昌年与光绪十九年举人张逸云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们家的故事有传奇色彩。他们一房在衙前称张角房,祖父叫张梓林,号秀水,年轻时在镇海城的南门外渡口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小酒肆。

有一天,在上海做生意的江万兴酱园老板,在酒店不慎遗失一袋白银。张梓林拾金不昧,原物归还,酱园老板甚为感动,看他为人淳朴老实,可以信赖,于是就带他到上海江万兴酱园发展。数年后,酱园老板觉得沙船业挣钱更多,于是把江万兴酱园全部盘给张梓林经营,张梓林家境逐渐富裕。

上海开埠,商业繁荣,张梓林抓住商机,又与人合伙在南市老城厢开设“老同兴”等两座酱园。张梓林生有一子四女,子张锡伟(1828年—1889年)字岁昭,号梅仙,从小爱习文。咸丰元年(1851年),张锡伟经浙江学政吴钟骏的推荐进入镇海县学,但多次科考不中,后弃学从商,到上海继承家业经营酱园。至光绪元年,又开设“崇新”“鼎新”“振新”三家酱园,还合股开了一家震源钱庄。家业兴起后,张锡伟不忘在家乡修桥铺路、浚河、筑海塘。值得自豪的是,张锡伟的两个儿子昌年、逸云和孙子张士模都中举人,一门三举人成为一时佳话!

古人常说以文会友,笔者发现,清末被誉为“蛟川后起之隽”的昆亭诗人刘慈孚,与衙前张家也往来频繁,并有诗词唱和。在刘慈孚《云闲诗草》下卷中,就有《渡大浃江至衙前访张雨岩(昌年)孝廉》:“浦溆帆樯聚,山城戍卒稀。海云扶客到,野翠绕门飞。广厦开新象,伊人感落晖。五年重访约,身梦两相违。(时封翁梅仙新丧)”从备注中,可以看出张昌年父亲张锡伟刚过世,由此推算,刘慈孚到衙前张家时间为1889年。

受浙东思想家黄宗羲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部分宁波人在清末一改“学而优则仕”的想法,改为学而优则商。张逸云(1871年—1933年)谱名汝桂,字彝年,中举后继承家业,从事经商。在辛亥革命前后,实业救国思潮盛行,张逸云在上海又新开了万源新、万源慎、万康成、万康宏四座酱园。

△张逸云

这时,张家拥有九大酱园,数十家分店,近百处代销点,职工近千人,当时的张逸云堪称“宁波帮巨商”。1922年,经跑街王东园介绍,张逸云结识精于调味品研究的吴蕴初,开始合作,次年出资5000元创办天厨味精厂。该厂所产“佛手牌”味精,时称国货上品,打破了日本产“味之素”垄断局面,还远销海外,大涨了中国人志气。

△江浙一带沿河民居墙上天厨味精厂做的广告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为支持政府抗击日军,次年张逸云与吴蕴初商量,以天厨厂名义出巨资十二万五千元,捐国民政府军队容克式战斗机、教练机各1架,爱国热情轰动一时。张逸云热心故里衙前公益,曾有捐资修浚江塘内河、兴办衙前学校、铺路筑桥修祠堂、救济贫困等各种善举。

△天厨号飞机

△当时报纸关于天厨号飞机的报道

张锡钟为进士张锡路三弟,号半石,诸生,博览群书,颇有识见。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主持的光绪《镇海县志》修成,张锡钟阅后,以为所述与己所闻见多有歧义,即出藏书互相校勘,逐条考辨。又因山川、道途、桥梁、水利情况,他认为需要实地勘测,不能坐在室内闭门造车,于是就亲赴浃江南北,踏勘访问,或托挚友代劳。自1882年起寒暑十载,辛勤订阅,完成重订《镇海县志稿》40卷,订讹补遗4卷,稿本未刊。后修编民国《镇海县志》时关于山川部分对此多有引用。

张锡钟教育学生非常严格,平时乐善好施,曾修葺张氏家谱及祠堂。卒年75岁,张锡钟有诗《过七里滩》:“钓台终古矗江干,一片轻帆下急湍。山色四围斜照远,画眉声里过严滩。”张锡钟长子汝莱,字梅生,廪贡生,喜欢收集乡邦文献。刘慈孚有《呈张半石先生(锡钟)》《次韵答张梅生广文》《喜梅生兄过普庆临别赋赠》等,选取一首《呈张半石先生(锡钟)》:“海鹤风姿立九皋,漫将风度论风骚。胸怀磊落无城府,掌故文章有楮毫。益寿得方非炼汞,惜阴披卷尚焚膏。浃江南岸东山里,戍鼓声中一枕高。(时海防戒严)”从诗中,可以推算时间当为1885年左右,中法战争时期。

张锡钟三子张汝蘅,字楚生,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贡生,以教书为职业。张汝蘅是位书法家,常为乡亲婚丧喜庆写对联,当时上海很多店家招牌,如“老凤祥银楼”“三阳南货号”和“张崇新酱园”等百余家,都出自他的手笔。晚年主编《清泉张氏宗谱》流传于世。

张汝蘅有三子,其第三子谱名寀模,又名昌龄。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青年时到上海谋生,曾在通惠银行当跑街,精打细算,积蓄渐多,后来当了德兴钱庄的经理。因1922年—1923年金融风潮的影响,德兴钱庄倒闭,张昌龄一气成疾,于1924年去世。张昌龄有三个儿子,长子张承宗,二子张困斋,都是近代红色革命人物。

△张承宗、张困斋兄弟合影

张承宗(1910年—1996年),谱名张德基,字履斋,号孟和,又名人俊。1910年6月4日,张承宗生于江南衙前康乐桥,是衙前张氏第23代。张承宗兄弟三人,他是老大,六岁时随父到上海,在上海市北中学附小读书,后入工部局华童公学读中学。青年时代,张承宗就积极追求革命。1935年4月,在上海加入“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2月,参与组织“职业青年救国大同盟”,并任第四大队队长。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清泉张氏家谱

抗日战争时期,张承宗受党派遣,先后在上海敌占区、新四军淮南根据地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回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地下党市委委员。1947年11月起,张承宗任中共上海市地下党市委书记,负责工人、职员、教员、学生、警察和郊区等方面的党群工作,卓有成效地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和接管上海,为上海的解放和接管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承宗历任上海市副市长兼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对台工作小组副组长,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他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开创上海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党内外人士广泛赞誉。

△张承宗与解放前老战友在1981年聚首北京(中排左一)

1983年,张承宗回家乡江南衙前访旧居,曾写诗《喜看北仑起巨变》:“离别蛟川五十年,日夕奔波未息肩。喜看北仑起巨变,重游育王谒舍利。”

△张承宗1989年在英国伦敦大桥前

△张承宗给《镇海县志》的题字

张困斋(1914年—1949年)是著名的革命烈士,电影《永不消逝电波》主人公的原型。为张承宗的二弟,谱名德辩,字困斋,又名人杰,1914年农历五月十八生于江南衙前康乐桥,幼年随父母到上海,在市北中学附属小学读书。后因父亲病逝,家境渐衰,于l926年随家迁到镇海城关东河塘居住,就读于镇海县立中学堂。l929年,张困斋初中毕业,考入宁波工业学校,读了一年高中课程。1930年辍学到上海,就业于辛泰银行,从练习生做起,逐渐升迁为营业股办事员。

九一八事变后,张困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兄长张承宗一起创办《石榴》半月刊。l935年发起组织“职业青年救国大同盟”,团结职业青年,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同年参加“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l936年加入“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多次参加游行示威活动。l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抗日活动,主持编写了《战后上海的钱兑业》《上海市工商金融名人录》等。张困斋在投身革命时,就立下了誓言,“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我愿意牺牲一切——连我的生命”。

△张困斋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困斋负责掩护党的机关工作,担任秘密机关“丰记米号”经理,负责领导上海市委秘密电台等。1949年3月19日,张困斋因电台位置被国民党察觉而被捕,5月7日在浦东戚家庙牺牲。

宁波俗语“一母生九子,连娘十条心”,当张承宗兄弟为共产党事业而奋斗时,同时期有一位张氏后人在国民党政界风生水起,他就是张希为。

张希为(1904—1984年)原名锡炜,字寄余。父亲张梧均,字莲生。清末在余姚开棉花行,据张希为回忆,少年时每年清明节都要到江南衙前祭拜祖上,还写了几篇回忆录。他在1946年11月被推选为镇海县三个“国大”代表之一,另两位是浙江省政府委员、浙江省银行董事长徐圣禅和全国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商会常务理事金润庠,可见其地位之高。

本文作者 | 陈一鸣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曲上榆泉煤矿:真心帮扶唱响曲峪新歌

忻州网河曲特稿(上榆泉煤矿 武源远) “修路搭桥七夕古会不忘初心,脱贫攻坚三晋名村再现新貌”。2020年农历7月初7,几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围坐在红太阳广场脸上洋溢着笑容边看“红火”边聊天,其中一位老人说道“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现在我们的生活才能有了提高,我的脑梗病就是靠县里“136”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政策在省城太原做的手术医好的,要不然咱们可看不起病啊”。

2018年5月,3名来自国家能源集团上榆泉煤矿的小伙子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不忘初心、素履以往,精准扶贫、践行宗旨,到河曲县巡镇镇曲峪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通过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派驻帮扶、党建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形式,为曲峪村建成小康贫困户增收致富防止返贫贡献力量。

曲峪村位于河曲县巡镇镇南部,省道S249线穿村而过,约5公里,交通便利,紧邻黄河,水资源丰富,平均海拔1100米,土地面积总为17940亩,耕地总面积4650亩。种植业以玉米、花生、培育苗木为主;畜牧业以养殖猪、羊、鸡为主,少量散养牛、羊、猪等大畜。目前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311户3026人,人均耕地0.8亩,常住人口713户1568人,贫困人口为142户266人。

抓实基层党建 促进乡村振兴

“千难万难,抓好党建就不难,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是一条线,只要党组织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就能早日消除贫困。”在驻村工作队长武源远民情日记里这样写道。

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一个支部成为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成为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首要任务。2018年,初来乍到的驻村工作队精准把脉、对症下药,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研究,针对农村干部文化素质理论水平较弱、工作方法单一、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开办了党员干部讲习所,建起了文化长廊,并推荐村干部到党校培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同时根据任务分工和能力专长,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结成“1+1”帮带对子,在工作中教授方法、分享经验,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心理上疏导。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相关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系列措施让村党支部工作逐步走向正规,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村“两委”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村民满意度越来越高,2020年村党总支被河曲县委评委“五星级党总支”。

走进曲峪村村委会大院,“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展板上党组织机构健全,主题党日活动流程、“三会一课”计划表、党员风采等一应俱全。一系列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筑牢了基层堡垒,激活了组织末梢。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村内普遍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现象,以及柴草乱堆、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粪土乱丢、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得到基本改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做实产品扶贫 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曲峪村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注重将党建要素向脱贫攻坚聚焦,不断扩大党建工作渗透力和覆盖面。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动员贫困户和广大村民形成市场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服务农户、农户增收致富的利益链接机制。积极推行“三动模式”,即驻村工作队宣传发动、党员示范带动、合作社服务促动。

2018年,通过主体带动,采用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使75个贫困人口每年增收1180元。2019年驻村工作队在全村推广落实特色种植,积极宣传政策,鼓励贫困户种植红辣椒,33户贫困户受益,户均增收7000元左右。同时尝试推广反季节蔬菜种植项目,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受益贫困户85户。2020年针对村内9户边缘户和5户脱贫监测户的实际情况,多次与村“两委”商议巩固政策,逐户提出有针对性的、可实现的、可持续的帮扶措施,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政策兜底保障等措施帮助其增收,同时全面推进“十个清零”行动,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彻底消除了致贫返贫风险。

他乡当故乡 倾心打造幸福家园

以爱为屋,可蔽风雨;以爱为炉,可暖人心。扶贫,是一份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也是千万人用爱心浇筑的幸福工程。

扶贫从哪儿入手?怎么了解实际情况?2018年对于初到曲峪村的驻村工作队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考题。一进村,3人便开始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熟悉环境,做到吃住在村,一方面学习政策,一方面宣传政策落实政策,以最快速度进入角色。驻村两年多来,针对各户的不同情况,精准施策,一户一个扶贫方案,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协助村委会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居住环境改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渠道清淤、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为提高贫困户内生动力,帮助村委会建起了“爱心超市”,为解决秋季村民玉米晾晒难题,加工了15套玉米晾晒笼......“武队长,我家正房后墙裂缝比较严重,能不能修一下。”贫困户王振文找到驻村工作队反映住房问题。接到反映后,驻村工作队和其他几位村干部到家中查看情况,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等人购买了水泥、沙子,对墙体裂缝进行了修补,并开挖修整了对外排水沟,还对门口的地面进行了硬化。

一盒盒扶贫档案、一份份资料、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事,温暖了奋战扶贫一线的真情岁月。驻村工作队捧出一腔真情,把他乡当故乡,用实际行动向组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57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