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小布达拉

位于江孜镇正中的宗山上,是一座外观酷似布达拉宫的宫殿遗址,只是规模小些。据民间传说,当时后-听说拉萨的布达拉宫无比辉煌,便想仿造一个,于是派工匠们将布达拉宫的图样刻在了萝卜上,回去后按照模型盖起了一座宫殿。但怎么看都不如布达拉宫,原来从拉萨赶回日喀则时,那个萝卜模型已经干得缩小变形了。现在该宫殿遗址下面是热闹的大型集贸,小布达拉,小布达拉简介,小布达拉-日喀则江孜县小布达拉旅游指南

小布达拉

行走醉美山西:洪洞有个“小布达拉宫”

中视之窗山西临汾讯(新闻观察员楚予)在中国的两千多个县份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山西洪洞了。洪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圣贤之邦,神明之区,远古神话中的伏羲画卦、女娲补天、师旷正庙、皋陶治狱,尧王访贤、舜耕历山等,在洪洞都能找到他们的遗迹遗存;洪洞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槐树驰名中外,飞虹宝塔国内首屈一指,《苏三起解》唱遍神州,除此之外,更有一处风景迷人的地方,让游人留恋忘返,它就是有“布达拉宫”之称的青龙山玄帝宫。

自山西省洪洞县城向西南行20余公里的龙马乡长命村西,为秀美挺拔的青龙山,俗称老爷顶,又称北顶,海拔1147米,东眺汾河,南望天寿山,北连娄山。峰峦秀丽、蜿蜒曲折,道道山脉犹如青龙汇聚,故名青龙山。

青龙山有一座著名的道教庙宇——玄帝宫。据传,青龙山玄帝宫始建于东汉初年,另据青龙山现存碑文记载,玄帝宫创建于唐代开国初年,后到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历代都曾多次修葺,是一座以道教习俗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城堡式寺庙建筑群,由玄帝宫、玉皇殿、三圣殿等大小殿宇30余座和数以百计的石砌古洞组成。整体建筑气势宏伟,远眺而望峻秀挺拔,蔚为壮观,酷似西藏的“布达拉宫”,因而有华北平原上的“小布达拉宫”之美誉。

玄帝宫坐北面南,四进院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前院、中院、钟楼院和后院。中轴线上原建有南山门、前院祖师殿、中院玉皇殿、钟楼、斗母殿、后院北山门,各院两侧均有厢房。除南山门外,其余建筑均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烧毁,现存南山门为清代遗构。各建筑之下均有地窑,地窑均为石砌圆拱形,相互贯通。所有建筑依山而建,自下而上共有六层,层层石砌古洞重叠,洞中有洞,洞外有天,形成下有地道,中有庭院,上有楼阁之势。石窑因受地形限制,顺其自然,平面上大致形成一个北斗星的斗柄状,结构巧妙,工程险峻,令人叹服。从2001年至今,重修了南山门,重建了祖师殿、玉皇殿、钟楼等。

当地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欲光复汉室,去河北招兵买马,行至青龙山一带迷路,遇玄天大帝显法相指路,此后便事事顺通。刘秀当下诺许,如光复汉室,当建庙以祀之。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史称光武帝。刘秀称帝后遂诏令河东各州府修建玄天大帝庙于青龙山老爷顶。

青龙山上有一处青石悬崖名叫“舍身崖”。传说在很久以前,青龙山下长命村有一户夫妻小俩口和公爹3口之家,男耕女织,日子过得自是美满。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公爹突然得重病,卧床不起,人事不省,小俩口急得团团转。人常说,急生智,媳妇对丈夫说:“现在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我到老爷顶去求神许愿!”话毕,媳妇爬上青龙山玄帝宫,先在玄帝殿、玉皇殿、祖师殿、黄罗殿烧过香叩了头,最后来到斗母殿拜神求药。她看到斗母殿后墙窗下深深的悬崖,便发下誓愿,如斗母娘娘保佑公爹病好,愿舍身跳崖,以尽孝心。媳妇求药回家,公爹服过后病情果然痊愈。媳妇来到斗母殿还愿,她爬上洞口,两眼一闭,纵身跳了下去……,父子俩哭得死去活来,四方乡亲也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但父子俩悲痛万分,凄凄切切地走回家去,一推开家门,却见媳妇正在灶前做饭,真是又惊又喜。这虽是道教善恶报应的一个神话传说,但在晋南一带流传甚广,人们把它看成是孝子贤孙和作恶多端的凡夫俗子立地成佛的“试金石”,成为玄帝宫的一大景观。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真武寿诞日)、三月二十五日(真武受请日)和九月九日(真武成道日)青龙山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玄帝宫,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方圆几万人祭拜,场面非常壮观。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龙山庙会已成为临汾市大型节庆活动的内容之一,每年庙会期间,除了善男信女祭祀朝拜之外,还吸引方圆半经200公里内的游客来这里登高踏青观赏,享受小布达拉宫的空灵、宁静。

《行走醉美山西》原创专栏 总策划:秦前松

特约联办单位:太原欧美莲整形美容医院(源自韩国,国际连锁,是山西首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以韩国技术、韩国专家、韩国服务为一体的韩式高端定制整形美容医院。)

中视之窗——权威精准的中视官方联播平台。

《每日一园》:银元山庄-山西的小布达拉宫

编者按:天枢(山西)庄园网是山西唯一专业为庄园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OTA平台,是山西1200多个生态庄园和1800个特色乡村共有的家园。天枢庄园网(山西)是绿色电商平台、智慧管理平台和统一营销平台,是联系庄园和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构筑庄园经济共同体,以规模效应引导旅游消费新模式,让游客在饮食上回归安全、在生活上回归庄园、在精神上回归自然,把3000个旅游点打造成中国的文旅休闲度假基地,是天枢(山西)庄园网的发展使命。为了让广大消费者更好了解山西庄园特色,天枢山西庄园网特推出《每日一园》专栏,今天为大家介绍阳泉的银圆山庄。

出阳泉市区两公里,过北大街收费站,路右不远处竖立着一块蓝底白字的大标语:“山西布达拉宫——银圆山庄”。一幢层层叠叠的建筑突兀在眼前,房屋整齐,随形生变、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壮观、气派!别说,这种层层叠叠的建筑式样,加上这座城堡模样的建筑群身上散发出来的别样气质,远远望去确实有西藏布达拉宫的风韵。

银圆山庄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的平坦镇官沟村,是由当地张姓家族几代人营建而成的北方民居建筑群,所以银圆山庄又被当地人称为“张家大院”。被外界人誉为山西的"小布达拉宫"。

银元山庄的由来

“银圆山庄”这一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张家大院兴盛的时候。民国九年华北大旱,平定县责成官沟张家筹办西乡赈灾事宜(当时阳泉西乡隶属平定县)。当时,官沟张姓主持家政的是张家的第八世张士林。张士林为了让赈济的几千块银圆真正分到受灾人的手里,就想出一个以工代赈的办法,决定出资整修入庄的南北坡。因为这是一次赈灾的举动,身体强壮的工钱自然不低,老幼体弱的工钱也不能少,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救灾款就真正发到了群众的手里。事后结算,南北坡上的整修石料平均每一块折合大洋一块。度过饥荒的人们感念张家的恩德,就把这道坡叫成了“银圆坡”,“银圆山庄”也因此得名。

负责这次赈灾的张士林,其远祖是明末清初由当时属于平定州的阳泉赛鱼迁居官沟的张文秀。张家经过几代的苦心经营,到清道光至民国初年,进入鼎盛时期。最繁荣的时期,张家资本达到30万两白银,大小商铺遍布全国。可以说张家是由商而富、农商结合的豪富人家。后来由于疏于管理,用人不当,导致了张家商业的衰退。到张士林时期,官沟张姓得到最后一次振兴,期间办私塾、兴学校、赈灾民、争矿权。张士林之后,张家再也没有一个象样的管理人才,张家一步步走向衰弱。张家宅院的修建始于清代中期,大约定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来由于战乱频仍和文革浩劫,张家宅院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步入新世纪以来,当地利用这座气势恢弘的宅院搞起了旅游业,随着影响不断扩大,宅院的维修和保护也提上日程。银圆山庄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建筑由高到低逐层兴建,完全不同于晋中大院的建筑形式。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建筑群与其称其为“大院”倒不如称为“城堡”来得形象和贴切。深宅老院的神奇银圆山庄建在几十米的山崖上,随形生变,依势而曲,而且因地形所限,层层建构,一共十层。当年,一位摄影家突然发现这一层峦叠嶂感觉的建筑时,发现它于西藏的布达拉宫有着相似的感觉,就在他的作品中给张家宅院贯以了“山西布达拉宫”的称谓。后来这一称谓就沿用了下来,成了银圆山庄对外宣传的招牌用语。

张梅林抗战时藏身的暗道

张家宅院的建筑奇特,讲究“辈辈向上”。张家的祖坟建在宅院的最上头,所以有人背鬼之说。这种格局甚是少见,不知有什么讲究。张家宅院最最奇特、也是三晋其它大院所没有的特色是修建在建筑之中的神奇暗道。在张家这十层建筑的上院下房、明窑暗洞里,不仅有明道相通,还均有暗到相连。暗道由青砖砌成,窄得只能通过一人,我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沿着台阶摸索上行,来到一个隐秘的小门,上面用顶板盖着,主人叫了几声,上面便有人揭开盖子,我们从暗道出来,发现正站在另一家人的厨房里。当地人说,在张家宅院里的人可以不出大门就可以上下走动,宅院里的暗道纵横交错,表面上是一座座普通宅院,关上院门就成了一处严实的城堡。

具当地的人介绍,张家的张梅林烈士在抗战时期正是藏身于这座暗道交错的一个暗窑里才躲过了日军的搜捕。等待游人揭开面纱穿过一条条暗到,看过一个个小巧而又精美的宅院,徜徉在山庄崎岖的街道,偌大的山庄显得有些寂寞。听不见商贩的叫卖,看不到熙攘的游客,或许是旅游淡季的缘故。静穆的宅院矗立在山崖下,配合上寂寞的氛围,银圆山庄显得是那样的详和幽深。

张家宅院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这座曾经在当地人心目中神奇的古堡,也向五湖四海的游客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拉萨小众游玩推荐:放弃布达拉宫、大昭寺,探秘另类高原风情

看过太多风景,再来信仰的西藏。

拉萨,

是一册装满故事、写满信仰的日记本,

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里谱写不一样的节拍,

续写着期待和自由~

这里与内地有着截然不同的人文和风情,

拉萨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

所以一切的欣赏都深深地植入了情感,

记忆最深的是那些高原上孩子的眼神。

他们特别渴望朋友、渴望走出高原、看看外面的世界。

都说:

西藏的灵地在拉萨,拉萨的灵地在叶巴!

叶巴是哪里?叶巴在达孜;达孜是拉萨“东大门”,

被誉为高原的文化之源,净土之地,生态之所,产业之城,

是西藏圣洁神秘土地上镶嵌着的一颗璀璨明珠。

达孜,藏语为“虎峰”,隶属于拉萨市,距离主城区20公里,平均海拔4100米,

年平均气温7.5℃。这里山水相依,静谧安逸,在高原的7月里,走进云上达孜。

都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没错,

行驶在达孜县宽阔的路上,被一侧超美的湖吸引,停车问了当地老乡才知道,

这里是金色池塘,曾经是很火爆的旅游区,因318国道的开通而不能停车所以游客少了。

但风景依旧美丽、隐匿在湖心岛的藏式帐篷依稀可见,点缀着这里的空灵美。

金色池塘是拉萨河谷的绵延,有点像湿地,是黑颈鹤修养生息的家园,斑头雁、黄鹤等高原鸟类都在这里游憩。出于对生态的保护,这里不允许垂钓、捕捞。

在达孜,像这般江南风景的地方还有德庆镇的白纳沟,在拉萨河南岸。

清澈的河水、绿油油的草地、悠闲的牛羊、各种野花...

看到大片大片的绿色,自然而然想到了水果、蔬菜,

在高原在西藏在达孜,真的有高原大棚水果可以吃,而且品种很多、产量不错。

达孜农业园内,温室大棚里有草莓、桃子、西红柿、竟然也有火龙果。

海拔3800多米,现场采摘吃水果也是兴奋和美妙的。

生态如此好的达孜,是多面的。除了最美乡村、还有大量的藏香、唐卡盛产基地,

因质量好、产量优,已成为达孜响当当的名片符号。

来到西藏,就会想更多了解高原专属元素,比如青稞酒、青稞醋、臧毯、唐卡,关于制作、关于传承,所以来达孜工业园、文化展馆、深度体验制作是极好的。

从原料的选择、储存、制作、到成型的藏香,都经过严格把关;并且藏香制作技艺已被收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面上售卖的藏香各种包装形式,作为手信礼品都是完美的。

唐卡的制作非常复杂、讲究,采用金、银、玛瑙、松石、藏红花等为颜料。

还需要开光加持等过程,一副唐卡制作需要十天至十几天,复杂的需要几个月或几年,

在达孜展现代产业园区的览馆里都能看到这些原料以及藏毯等。

在西藏的乡野,7月的青稞还是一片油绿。

青稞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标识性,提到青稞我们便会想起西藏、想起青稞酒……

大概再没有什么作物,能像青稞这样,与一个民族结合得如此紧密。

经过藏族人民长达3500~4000年的驯化和栽培,

青稞已经完全适应了极端的高原气候,成为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粮。

“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酒”。

这歌谣唱出了藏族同胞真实的生活写照。

藏族同胞将青稞赋予了神性,在藏族佛教的祭祀活动中,青稞是必不可少的祭品。

青稞于西藏,是雨露、是阳光、是从天而降、恒远留长的希望。

青稞酒更是渗入藏族人们的饭桌和日常,青稞酒魂传承四百年,

古老的青稞酒酿制也还在民间传承着:

将青稞煮熟然后冷却撒上酒曲,用棉布包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在夏天经过2个晚上便形成了藏族人爱不释手的青稞酒…

如今,西藏对青稞进行深入精加工。

位于达孜工业园内的西藏藏缘青稞酒业除了收购达孜县内全部青稞进行创业富民以外,还创新研发了众多自主品牌的青稞酒(虫草青稞酒、维麦啤酒、藏红花青稞酒...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特设了“爱青稞体验馆、大学生全国连锁创新创业平台”

让新生力量将西藏、将青稞融入国际~切实实现 实业兴藏,取得了显著经营效益。

喝一杯鲜榨青稞啤酒、摘一颗高原草莓、

闻一闻配有藏红花、雪莲花的藏香、

摸一摸一针一线纯手工的藏毯......

看看多元达孜,这里不闭塞、更通达!

如今的达孜令我们刮目相看!

我相信,这一切美好,源自传承、源自信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45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