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中共闽中特委樟溪村驻地旧址

中共闽中特委樟溪村驻地旧址位于福清市镜洋镇长征村樟溪自然村蔡三俤故居。1933年底,中共地下党福清县委书记何文成来到福清西区上店、樟溪、波兰和北郭等村开展工作,宣传革命。发展许春来、陈池仔和陈石榴三人入党,并成立中共北郭支部,由陈池仔任支部书记。1934年,许春来介绍了姑父蔡三俤入党。从此,樟溪蔡三俤家成为党的,中共闽中特委樟溪村驻地旧址,中共闽中特委樟溪村驻地旧址简介,中共闽中特委樟溪村驻地旧址-福州市福清市中共闽中特委樟溪村驻地旧址旅游指南

中共闽中特委樟溪村驻地旧址

这个村曾是中共闽中特委、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你知道吗?

建党100周年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永泰是革命老区县,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深厚。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有数以千计的优秀儿女投身革命,浴血奋斗,慷慨捐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此,永泰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永泰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永泰红色史迹》专栏,深入挖掘永泰红色史迹、红色人物以及各地各行各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展示我县上下齐心协力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良好风貌。

今天

我们要带大家了解

中共闽中特委、闽南特委机关驻地旧址

旗插鞍

回溯我县土地革命

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故事

旗插鞍位于岭路乡寨下村,为革命基点村,是1936年刘突军开创的游击根据地,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莆(田)永(泰)边游击根据地主要区域之一,也是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活动根据地。旗插鞍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活动据点,中共闽中特委、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也是中共闽中特委、闽南特委机关东来西往必经之路,设有秘密交通站。旗插鞍山顶旗头坞和岩顶曾是中华人民抗日义勇军闽中第二支队集中整训和训练场所。

革命老区“五老”后代 陈天来:

旗插鞍杨启的房子是革命旧址,原来是革命的交通联络站。1935年,中共闽中特委军事委员刘突军与方子明、邱子国等到永泰旗插鞍开展革命活动,发展了杨启和他的父亲杨吓干参加革命,在杨启家里建立了革命联络站,他们家里负责红军队伍的粮食供应。

1936年10月下旬,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偷袭驻扎在莆田山溪的闽中抗日游击队,双方激战数小时后,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为保存实力,闽中抗日游击队主动撤出山溪。11月上旬,经过突围的三路抗日游击队从山溪分别转移到莆永边界宁里、墩柄、旗插鞍会合,当地群众积极做好安全保密和粮食日常生活用品的支持供应,使游击队得以安全隐蔽和休整。

▲杨启的家

1936年11月下旬,闽中特委与香港中共南方临时工委(简称“南委”)接上关系后,传达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喜讯和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逼蒋抗日”的指示,闽中特委决定将部队开赴莆永边界旗插鞍整训,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旗插鞍地下联络员杨启发动群众帮助闽中义勇军搭盖草棚,并与旗插鞍、墩柄、扣梓、坞里、水坞里等村群众帮助解决部队粮食和日常用品供应等。

1936年12月,闽中义勇军在旗插鞍山顶旗头坞小庙开展整训,后又转到岩顶继续训练。特委领导王于洁、刘突军、黄孝敏等分别轮流给战士们授课,传达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形势和方针,要求加强部队团结和纪律,学习普通话以适应将来开赴前线抗日的需要。还为战士演示军事技能。通过整训,提高了义勇军全体指战员政治思想水平和对全国抗日斗争新形势的认识,增强了革命信念,提高了军事知识技能。这次整训,为后来抗日前线输送抗日有生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老区“五老”后代 陈天来: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南特委迁到永泰开展活动后,1941年4月,日军疯狂向华东南侵入,连江、长乐、福州等沿海地区相继沦陷。为奋起抗日救亡,中共闽南特委在旗插鞍召开了干部紧急会议,作出动员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奔赴长乐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游击队为了开赴抗日前线,在旗插鞍山上集中100多人进行军事训练,时间达两个多月。

1943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南迁闽中后,为了便于隐蔽精干,积蓄革命力量,福建省委和闽中特委在永泰县泉山乡凤落村、后圳村、旗插鞍村等地建立了“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乡保长、联保主任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倾向革命,支持抗日,以各种方式支援、帮助武工队,并给党组织活动提供方便。

旗插鞍人民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业绩彪炳青史。

记者:叶华钦

编辑:张凌莎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

编者按:

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矗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历史丰碑。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享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虽然战争的烟云已经消散,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本报选取了10处与抗日活动有关的莆田革命旧址,追寻闽中革命先辈的足迹,让读者“驻足”在革命遗址前,重温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警示未来。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

宁里地处莆田和永泰交界处,是国民党军警从不光顾之地。1936年9月,方子明按照中共闽中特委指示,在这里开辟新的地下据点,并把活动区域从宁里逐渐扩展到永泰的凉伞山、寨下、旗插安等村。10月底,闽中游击队从山溪转移到宁里、旗插安隐蔽休整。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把这里建成稳固的游击根据地,于是派出工作组,深入各村做群众工作,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支部,使游击队在这里牢牢扎下了根。

1937年2月,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等5位领导人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唯一幸免于难的闽中特委军委委员刘突军主动担负起领导重任。3月,成立中共闽中工委,以接替特委领导。6月中旬,黄国璋从香港回到宁里工委机关,向刘突军、苏华汇报去香港向中共南临委请示工作的情况。随后,中共闽中工委在宁里召开扩大会议,黄国璋传达了中共南临委关于闽中工农游击队统一改编为抗日义勇军以及同国民党进行合作抗日谈判等指示精神。会议决定闽中工农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救国义勇军第7路军第l纵队;同意中共厦门工委把中共晋南工委划归中共闽中工委领导的建议,并决定李刚为中共闽中工委委员。这次会议对于中共闽中工委贯彻执行“联蒋抗日”方针具有重要意义。中共闽中工委根据新形势,决定游击队继续隐蔽在宁里、旗插安一带集中整训,为奔赴前线抗日作准备,并敦促国民党地方当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9月上旬闽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和谈达成协议,10月15日,闽中抗日义勇军奉命下山接受点编。1938年5月,编入新四军开赴皖南前线抗日。中共闽中工委书记黄国璋与方子明、苏华、饶云山、杨凤来、张坤等同志继续留在地方开展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中工委(闽南特委)机关仍设在宁里,直到1941年初迁往永泰县凤洛。闽中党组织领导游击队在宁里开荒种地,建窑烧炭,并举办过数期县、区干部学习班,培训党员干部,巩固和发展基层组织,领导游击队开展抗日救亡斗争。这些参加学习的青年学员后来大都成为闽中革命的骨干力量。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原为民居,由门房、大厅、后厅、天井、左边1栋两层楼房、右边两栋两层楼房相互联结组成,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760平方米。2010年至2011年,庄边镇党委、政府组织多方筹资修复,旧址面貌一新。闽中老同志许集美为该旧址题写址名。2014年5月,在旧址一层大厅建立了陈列室,展示中共闽中特委在宁里的革命斗争史迹。该旧址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

中共闽中特委山茶交通站旧址

中共闽中特委山茶交通站旧址位于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

1943年9月,中共福建省委派黄扆禹等开辟从仙游经德化到大田武陵垵,,再由大田经德化到永泰的地下交通线。10月,永德大特派员吴天亮带领毛票等在曾坂建立了山茶交通站,为省委机关南迁坂里打下基础,也一度成为闽北与闽中地下党联系的中转站。

中共闽中特委山茶交通站旧址为土木混合建筑,共4间房屋,因年久失修,有些破旧。占地面积为80平方米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90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