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乐山郭沫若故居

AAAA级旅游景区

乐山郭沫若故居

乐山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位于沙湾城区文豪街315号,背负绥山,面向沫水,故居名由启功先生题写。距成都150公里,乐山市35公里、峨眉山市25公里。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座中式穿斗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占地面积2148平方米,至今,乐山郭沫若故居,乐山郭沫若故居简介,乐山郭沫若故居-乐山市沙湾区乐山郭沫若故居旅游指南

郭沫若旧居试开馆|聆听这栋小楼的风云故事

位于七星岗的“天官府8号”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

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也是郭沫若曾经的办公和居住地

历经1年修缮 3年策展

目前这里已试开馆

并将于今夏面向市民游客正式开馆

砖木结构、歇山式大屋顶,这栋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当地人称它为“郭沫若旧居”或是以地址为名,直接唤作“天官府8号”。它,见证着重庆过去的风云历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探这座隐藏在街巷中小楼的风云故事。

这里是历史“见证者”

郭沫若旧居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名“天庐”,由主副两栋三层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为“外廊式”中西合璧建筑装饰风格。这里最早是国民政府重庆市第一任市长潘文华内弟的私宅,后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场所。

1938—1946年,郭沫若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一直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广泛发动进步文化人士开展抗日文化宣传工作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天官府8号”是郭沫若在重庆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也是抗战时期众多在渝文化名人的重要聚会场地,沈雁冰、老舍、陶行知等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们,都曾是这栋小楼的常客。

作为文化界领军人物,郭沫若在此先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胆》《天国春秋》等历史话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他用11天时间完成的《屈原》。这也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而“天官府8号”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展览还原历史场景

近年来,渝中区对“天官府8号”进行了整体保护修复。2021年,它作为新的陈列馆对外开放,静静地伫立在繁华都市中,向人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目前,馆内正在举办《文化洪波——抗战中的郭沫若与文工会》展览。展览由序厅——天官府的前世今生、专题陈列展——郭沫若与文化抗战、第三厅和文工会领导下的战时文化繁荣组成。

一张张见证革命先辈抗日足迹的生动照片、一幕幕生动鲜活的电影镜头,一部部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名称,将郭沫若等进步人士不惧个人安危,坚持文化抗战的革命精神很好地呈现了出来,让人肃然起敬。其中,话剧《屈原》的复原场景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复原了其中的高潮章节。“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透过一声声义愤填膺的呐喊声,依稀可以看见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建立崭新世界的渴望。

参观提示

郭沫若旧居每周一闭馆(遇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2:00、13:30至17:00对外开放。

山东有一座山,山下点火山上冒烟,郭沫若赶到说:下面是一座王陵

据汉书记载,西汉时从康王刘寄开始,共有6为胶东王葬在六曲山上。东起龙虎山,西止窟窿山,在15公里的山脉上,遍布着大小360多座古墓葬,这里也成为现在掌握的,山东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墓群。

在数百座墓葬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康王陵。康王是西汉景帝的第十二个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兄弟。后来因为响应淮南王造反,害怕事情暴露,整日提心吊胆,最后得病死了。按照汉朝的丧葬制度,帝王的的坟墓应该称为陵,但康王墓因为远远看去很像一座放大的百姓墓,所以当地民间都称它为“康王坟”。

关于康王坟的修建过程,在胶东地区有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刘寄刚刚被封为胶东王没多久,有一个云游道士路过胶东国,刘寄听说后立刻将此人请到王府,希望他为自己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将来的墓地。

道士登上即墨城墙,见城北的六曲山山势蜿蜒,祥云笼罩,是不可多得的龙脉。经过多次实地勘察之后,道士向刘寄介绍说:六曲山是一条盘龙,西面的刘家埠是龙头,流经东、西六曲之间的那条河是龙身,村后的两个大泉是龙眼。王爷将来百年之后,应该葬在西侧的龙头,必定能够保佑祖孙。

可事情就坏在康王的儿子身上,据史书记载,康王的儿子是一个纨绔子弟,从来都跟康王对着干。康王临死前,特意将他叫到床前,跟他说将自己葬在六曲山的东头。康王本来以为儿子还会跟他对着干,最后将自己葬在道士看好的六曲山西头的刘家埠。

可没想到这次康王的儿子听了他的话,将康王刘寄葬在六曲山的东头。六曲山东边的山头名叫“老母猪岭”,猪吃糠(康),很不吉利。自从康王下葬之后,胶东国就逐步衰落,最终被废。

虽然康王的陵墓没有葬在风水宝地,可墓中的随葬品却非常多。在胶东地区一直流传着“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的民谣,可见康王墓中的珍宝有多丰富。

1968年,当地大搞生产建设,老百姓全部上山修建梯田。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在上山挖出了很多古墓,很多大墓周围有无数的小墓,这些墓穴又多又深,将山全都挖空了,彼此都有渗透。当时有一个奇观,“一洞点火,满山冒烟”之说。

最后惊动了文物部门,就连著名的考古学家郭沫若都前来查看,通过现场勘察和查阅史料,郭沫若确定这里就是胶东国的王陵所在地,并且确定了康王刘寄墓的位置。郭沫若在有生之年,曾多次提议打开康王坟,为什么他对康王坟如此情有独钟呢?墓中到底有什么珍宝吸引这郭沫若?

原来也是这一年,郭沫若刚刚在河北满城参与发掘了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在墓中发现了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大量珍宝。中山靖王刘胜、康王刘寄都是汉武帝的兄弟,而且刘寄的母亲还是汉武帝母亲的亲妹妹,与汉武帝的关系应该更好,所以墓葬随葬品应该更加丰富。

因此郭沫若坚信康王墓中蕴藏着大量宝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由于条件所限,郭沫若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现在康王墓依旧保存完好。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泉宝剑之风云

唐山市滦州市滦河铁桥、乐亭县李大钊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滦河铁桥,位于滦州镇老站村东北约500米的滦河主河道上。1890年清政府在唐胥铁路基础上又建造了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最早来华从事路矿经营的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大桥投入运营后,于1924年、1928年、1933年几经战争破坏与修复。1939年在大桥上游约45米处建成了双线新桥,1943年随着站场改建竣工新桥投入运营,滦河铁桥曾一度改作公路桥,现已废弃。

滦河铁桥1

滦河铁桥2

滦河铁桥3

滦河铁桥4

滦河母雕塑

复建的滦州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大钊故居,位于大黑坨村。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祖父李茹珍监造的。高阶台、黑大车门,系三进的宅院。大门、后门两侧与厢房、正房之间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墙砌成。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匀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致;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淡雅,是具有明清以来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的典型的“穿堂套院”。

故居大门

水井

一进院

东厢房李大钊伯父李任元私塾学馆1

东厢房李大钊伯父李任元私塾学馆2

二门

二进院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1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2

东厢房李大钊诞生地3

正房李大钊幼年与大祖父李茹珍居室

三进院

粮仓李大钊幼年读书处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1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2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3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4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5

乐亭县呼伦贝尔纯羊涮肉坊6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136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