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杏园古民居

闽清杏园古民居坐落在福建省闽清县鹿角村360号,始建于1925年-1927年间,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集明清、民国及南洋建筑风格,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南方古民居。

杏园始建于1925年-1927年间,由鹿角刘氏二十九世刘观邱出资兴建。刘观邱生于1899年(光绪巳亥年),早年赴南洋创业,开设和利园农场,后归国返乡,在鹿角家乡亲自设计建新厝,新厝建成后,将西边一半房产售让给其兄刘观泗,因刘观泗号杏村,刘观邱字素园,两兄弟字号中各取一字,故命名为“杏园”。

杏园古民居

​1987年,刘观邱四个儿子将杏园东北、西北面洋楼进行了改建,在主体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四合院落的总体布局。2020年由刘观邱孙辈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进行了第三次的修缮,形成特色独具的古民居。

建筑格局

杏园为南方四合院落布局,整幢建筑由正座、书院、回照、天井、门亭、后院、东南面小洋楼、横厝、前院花园、水井等组成,占地面积2500平方左右。

正座为庑殿顶,五脊四坡,五开间六扇墙、四青砖檐柱,中间正厅分上下两层。正座后面为四青砖廊柱,柱上四根出檐木柱。官房共分三层和屋面隔层,即三层半。书院为砖混两层,悬山顶。门亭为三坡庑殿顶,三踏石阶。中间为天井。东面书院已改造为5个标间、1个餐厅、1个厨房。

横厝为悬山顶土木结构。现仍保留了百年土坯墙。

建筑特色

杏园建筑风格在福建南方独具特色:

1、庑殿顶正座组成的四合院落,有别于常见的火墙厝。

2、中间正厅为两层共挑高7.5米,两边官房却为三层结构,这样厅堂与官房间结合部为错层式结构,两侧官房高2.5米,正巧是现代SOHO建筑中的标准高度。

3、房内处处设有暗道,间间无死角,外墙设枪眼口、瞭望口,设置逃生门。

4、二楼走廊在木地板上增设洋灰地板(当年水泥称洋灰),在软基木板面上铺设水泥,却无伸缩缝,历经百年不开裂,不起砂,实属奇迹。

5、一楼厅堂有南洋拱门式青砖砌法,样式结合西洋教堂风格。

杏园人文:

​1、鹿角刘氏廿八世学国公,即刘观邱父亲。一生好行善事,捐资助教,义务为村民修桥铺路,时任国府主席林森为其亲题“一乡善士“匾额。现已高悬中堂之上。学国公墓为闽清第一大私墓。

2、杏园也是刘含怀的故居,刘含怀曾创办全国著名婚介:烟山鹊桥,并著有《月老的报告》、《我的生命没有空白》等多部著作。

​2021年5月杏园改造成特色民宿。集古建、休闲、农家乐为一体的文旅古民居,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为振兴乡村助力。

杏园古民居地址:福建省闽清县鹿角村360号

类型:古民居

​古民居博物馆:武义璟园

本图文为作者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温州旅游体验师陈教授: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农林经济管理教授。师从自然,山水为乐。游心畅神,行走人生。

璟园位于金华市武义县温泉特色小镇核心区。2002年,创始人应宏标先生痛惜当时古建筑之散落残败,于浙皖赣闽四省保护性地收藏了87栋精品古民居。2010年,这87栋古民居在璟园这个依山伴水的山坳里因形就势、精心布局,江南古民居大观园应运而生。

每一幢古民居都像是一块“活化石”向游客诉说着其特有的人文、历史故事。行走其中,就像是穿行在不同时空之中,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时代的“历史”在这里汇聚,看一眼满满都是乡愁。

整个璟园由古民居博游览区、温泉酒店区和商业文化区三部分构成,传承中华传统“雅〞学文化。

园内300年树龄以上的古银杏树、古樟树近百株。

施槐庭公祠石头为柱特色鲜明。原址位于永康市唐先镇唐先一村,建于清光绪16年(1890年),四合院,由施氏第4子施槐庭所建。

内部陈列古建三大雕件一一石雕、木雕、砖雕,上百件雕件精品一一展示。

窗、片、篮、橱等琳琅满目,真正堪称“古构掇英“四字引言。

婺州窑历史文化陈列馆是永康一一武义山海协作项目。

“金文堂”原坐落于古徽州歙县桂林镇桂林村,属于清朝状元洪钧的祖宅,洪钧于1877年携“花国状元“美誉的公使夫人赛金花出使德国、俄国、荷兰、奥地利四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驻外状元公使。而赛金花原是一位出身于青楼的女子,后来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

这些牛腿雕刻得栩栩如生。

寡妇祝氏历时18载落成的内火洞民居已走过了300余年风雨。2016年9月由中国计量大学国学院在此设置璟园国学院。

这里的古门台基本上都保持原汁原味。这是江西鄱阳古民居。

在这里还举办过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主题日活动,如武义名胜古迹篆刻主题展。

武义籍篆刻国手叶一苇先生的印石馆底蕴深厚。其篆刻师古而不泥古。

这座命名为“山水清音“的恩德堂门楼,原来坐落于金华源东乡西店村,这座楼的祖先是宋代的施记,若要追溯历史,可以追寻到吴越春秋时期的施夷光,施夷光原来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

建瓯儒林郎第百柱落地财不外漏。原址位于福建建瓯市,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二层结构。

江西乐平古戏台雕梁画栋演绎千古风流。

武义草编特色展示馆,可供孩子研学之用。

剑瓷苑原址位于浙江金华市曹宅镇书院巷73号,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四合院,重檐,占地252平方米。屋主曹红亮,盐商,系汉代丞相曹参后裔。现入驻企业更名“剑瓷苑”,“剑瓷苑”是由龙泉铸剑名师胡小军先生及龙泉青瓷名家李震、季友泉等共同成立的。旨在龙泉“剑文化、瓷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璟园汉服馆是供游客打卡的场所。

畲族风情馆也别有一番特色。

武义籍著名童话作家、省作协副主席汤汤的童话书屋(英雅堂)2016年元旦对外开放,全日制提供无偿阅读服务,让大小朋友童心飞扬。

这里是儿童自然教育的好去处。

这里也有文昌阁。

三山书院由周家厅和午塘厅合成。五花三墙砖雕门楼,设前院、后院,五间二层,两侧为厢房。明间用四柱九檀,后檐牛腿承托挑檐檀,铺望砖。书院背依文昌潇湘阁,身环清池碧玉带,脚蹬明正古朴桥,书卷气息散满园。走进院内,令人仿佛顿入古时,仿佛能看见屋内,一群正肘触课桌托腮静静听着先生讲课的可爱的孩子们。

清代水德桥,原址义乌。

武阳楼餐厅开设于璟园内。

在”花间沽酒〞小酌几杯赛神仙。

有人说,璟园古民居博物馆,是收购长三角和八婺近百幢古民居再造一个现代版“阿房宫”,让人们到此就如跌入世外桃源,感受古朴风雅古民居的遗世独立气质。

璟园成千樘古木之大观,集五百工匠之大巧。每一座古民居皆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沉淀,其规模之大,品质之高,不可复制。

真可谓:“游一园可尽览江南古民居之风貌,居数日则略领士大夫日常之风雅。”

作者其它游记链接:

一寺:《千年古刹护国寺记》 《护国寺内的大师作品》 《瑞安千年古刹--尖山龙圣寺参访记》 《瑞安隆山寺参访记》 《洞头中普陀寺参访记》 《千年古刹南山寺记》 《大罗山香山寺记》 《温州紫霄道观记》 《温州乌岩道院记》 《瑞安纯一寺记》

一村:《千年屿北十八堂》 《茗岙与陈氏足迹》 《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藤桥镇竹桥村》 《温州最东边的村子--洞头区鹿西乡东臼村》 《三顾源头总留情》 《美丽双溪乡村振兴路》 《文成吴垟村记》 《畲养周垟 值得体验的民族村》 《文成太极小镇》 《美丽枫林岙,省3A级景区村》 《探秘梁家山》 《中国农村第一城一一东阳花园村》

一宿:《来水云见•源民宿,享用一段美好时光》 《雁湫小院,别有风味》 《水口的夜,蓝蓝的梦》

其它:《舌尖上的温州:美食亲体验》 《玉海茶韵•会跳舞的玉针茶》 《五朵金花漫景山》 《踏遍景山千年地》 《温州知青园》 《从温州武术博物馆中轴线三块匾额说起》 《永嘉雁楠逸园赏樱》 《从龟岩山到观音礁的放松之旅》 《千岛湖,名副其实的慢生活》 《文渊狮城,千年新安文化》 《青灯石刻博物馆》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一记北麂山灯塔》 《不游西湖游湘湖》 《连环画 | 将军桥的故事》 《连环画 | 陈十四娘娘的故事》 《连环画 | 叶适的故事》 《走进泰顺红粬小镇》 《曹村:中国耕读第一镇》 《马站四季柚主题公园》 《温州塘河十景》 《游曹湾山遗址》

-End-

阅读是一种智慧!

赞评 是一种动力!

转发是一种美德!

分享好文,

让更多好友受益!

欢迎微友们投稿:

蔡氏古民居:闽南建筑大观园

蔡氏古名居不仅是南安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2013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已将闽南红砖建筑群作为厦门和南安联合申报的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蔡氏古民居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不仅有了“正式身份”,而且表明其价值已达到世界文化遗产水平。本期,我们将带您探访这座独一无二的闽南建筑大观园。

越洋运料 40年建起闽南小故宫

在南安,蔡氏古民居有着“一处古民居,半部官桥史”的美称,可见这座古民居承载着多么深厚的历史文化。

蔡宗敬是蔡氏第五代传人,现年68岁的他是蔡氏古民居最“土”的导游。土生土长的蔡宗敬对蔡氏古民居可谓了如指掌,他边走边向记者讲述这座闽南小故宫的历史。

蔡宗敬告诉记者,蔡氏古民居,主要由蔡氏祖上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始建,清宣统三年(1911年)竣工,前后经历了40多年。

蔡氏古民居迄今尚存宅第共16座,大大小小的房间近400间。东西通长21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

从远处看,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把琵琶,一头大一头小,石埕上石板之间的缝隙就像琵琶乐弦。之所以打造成此般形状,源于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相传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选址地点是一个九天仙女掉落琵琶处,因此,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就被称为“琵琶”形村落。当时建房子前,蔡启昌父子请来风水先生选地,相中了这块被称为“琵琶穴”的风水宝地。风水先生告诉父子俩:“如果在琵琶穴建房子,有石头敲击不停的声音,你们的财源便会源源不断。”蔡宗敬介绍道,蔡氏房屋建了40多年,凿石声声,蔡氏一族在南洋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被称为闽南小故宫的蔡氏古民居自然不会浪得虚名。蔡宗敬领着记者进入古民居当中,自豪地说:“这里遍地是宝贝,能见到的东西,可都是有些年头的。”

记者走进古厝大厅,看到两旁的墙壁上都是晚清文人的题词,书法风格各异,字体互殊,有遒劲的楷书、飘逸的隶书、放浪形骸的草书,不一而足,争奇斗艳。老蔡指着其中一行字告诉记者:“这是晚清台湾进士施世洁留下的墨宝。”

在厅堂之中,就连记者脚下踩的瓷砖老蔡也直呼是宝贝。原来,这瓷砖是当年蔡资深特意从南洋运回来的,已有上百年历史。最特别的是,每座老厝的瓷砖并不相同,可见当时建筑的精细之妙。

五大雕刻工艺 打造最美大观园

走入古民居,一股悠远气息扑面而来。细看之下,处处是时代的刻痕,100多年的历史被一锤一刀浓缩在一座座民居之中。红色的墙体上,处处是精彩绝伦的雕刻。

在古建筑群中,共有五种雕刻艺术,包括石雕、木雕、泥塑雕、砖雕,余下的一种雕塑至今都未能解密,连老蔡也说不上来。

红色的外观,广泛应用的砖雕外墙,使得古老的大厝有了一层更精致的外衣。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墙面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千变万化,如同万花筒般,让你应接不暇。

两旁的墙壁上,便是一幅幅精美图案。红色的是砖雕,彩色的是泥雕,雕刻的无不是象征吉祥美好的形象,苍劲的松、高洁的梅、绕枝而飞的燕、奔跑的鹿……更难能可贵的是,每户门前的图案都不一样,几乎没有相同的意象。

在屋檐下方,一幅如卷轴般展开的彩色人物画,虽然颜色随着岁月的风雨侵袭而斑驳,但仍能清晰地辨认出那些人物,有腰缠玉带的官员,及其身后擎着金瓜、牵着白马的随从……从右往左看,似乎正在向人们娓娓道来那久远的故事。这幅彩色的雕刻画,正是专家和老蔡至今都未能解密的第五种雕刻艺术,奇特的技艺也让记者大为惊奇。

而在蔡氏古民居中,最为精细的当属木雕,其精致程度令人难以想象。100多年前的匠人们,竟能手工在木头上雕刻出层层叠叠的花海,且每片花瓣的厚度都不足一厘米。

细细品过这些精雕细琢之后,正当记者准备迈步往屋里走时,老蔡拉住了记者,蹲下身手指着墙角。记者顺着他的手指之处看去,原来,在墙角处还有用青石雕刻的花样,在门的两旁各有两幅图案,分别刻着代表春、夏、秋、冬的喜鹊、荷花、菊花和梅花。这些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古人的细致,连一点点的角落都不落下,与其说他们是在建筑房子,不如说他们在进行一项伟大的艺术创造。

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就在去年11月17日,闽南红砖建筑群作为厦门和南安联合申报的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蔡氏古民居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而让蔡氏古民居“红”起来的,正是这里独一无二的红砖文化。

据了解,此次申遗的闽台红砖聚落,是对闽南传统地域文化的突出见证,具有与其他中国传统民居形态截然不同的浓烈色彩主题,是从中国传统民居演变而来的极其独特的民居形态。它们以广泛采用“红料”为主要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作为建材大量出现在中国民居建筑上的砖,它在闽台地区的特殊变异,是中国闽海民系民居的重要类型。同时,这一民居聚落形态也对之后闽南地区,以及周边区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中,红砖、瓦片均取自于当地丰富、廉价、质优的红土壤,经过烧制而成为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蓝天白云下的红色古厝,显得格外耀眼。红色的砖墙上雕刻着各种各样优美的图案,色彩强烈。

蔡氏古民居独特的红砖文化也让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教授为之所吸引。来南安考察时,张松教授曾感叹,蓝天、白云和一排平整的红色古厝,形成的视觉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这传统技艺也该同步列入保护。

不仅是红色砖墙,一眼望去,还有红瓦顶、红瓦筒、红砖脊,连宅子中的部分地砖都是红色的。满眼的红色,让这座古厝,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显耀。

(本报记者 范曦 朱晨辉 见习记者 马杰 文/图)

明山古建与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合作——共同展示古建筑文化

东临鄱阳湖,北对庐山的梅岭,被称为南昌的后花园。为避暑胜地、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

江西明清古民居博览园便坐落在这里,明山古建藏品展馆也在此处。

明清文化园入口

博览园正门楹联刻“峰峦蟠结,我欲探寻,此间蕴三千年灵秘;瑞霭氤氲,谁能真赏,一区萃九百里名居。”

博览园内

博览园内

入眼便是一幅由青砖、白墙、黛瓦组成的水墨画。飞檐翘角,雕窗藻井,可谓是古色古香,美轮美奂。

国学堂

园内十几栋古宅,分别为化民府、天问府、远和堂、示介第、大夫第、翰林府、荣华第、富贵第、梅岭书院、国学堂,均迁于江西省各市各县。具有明清古建筑的研究和观赏价值,经过精心修缮和保护,重现了明清古民居风貌,凸显了明清时代工匠的高超和精湛的技艺 。

明山古建展馆

明山古建展馆

明山古建展馆

正对梅岭书院的游客展览中心便是博览园特意开设的展馆处,陈列着明山古建精挑细选的展品,木雕、石雕、砖雕三雕种类齐全。用以科普传承古建筑文化,每件展品均附有其结构作用与雕刻内容,诸如梁枋,撑拱、槛窗等均有说明,并且全都查询各县志究其来源。

除藏品外,还陈列有各式古建筑雕刻与修复工具,全都为当年老工匠所用,现以难寻。有些甚至已雕出豁口,只消看一眼,便能感受到匠人们对传统古建的拳拳敬畏之心。也诚挚欢迎广大喜爱古建筑之人前往参观,共同保护传承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

部分展品介绍

屏风绦环板

绦环板是槛窗、隔扇以及各式家具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并非单独的建筑构件。其于主体上的作用为隔断,所以雕刻题材以及通透与否都取决于主体的功能。如隔扇与槛窗上的绦环板常常为透雕的花草纹,便是其为了满足隔扇与槛窗分隔空间且兼顾采光的功能特性;反之,大部分家具(除些许屏风外)的绦环板却并非通透,因为家具上的绦环板主要作用便是分割空间。

此对绦环板均刻“喜鹊登枝”,喜鹊或立于枝头、或展翅扭颈、或振翅高飞、或穿于花间。花朵盛开,分别为梅花与芙蓉,枝干穿插得势,花叶层叠。刀工精细,布局清丽。

槛窗心屉

心屉并非独立的建筑构件,其是槛窗、隔扇或者橫披窗等的组成部分。因为其主要是起着隔绝视线的作用,所以常做成通透的样式,这样既隔绝了视线又兼顾了采光。

此槛窗心屉以花卉纹为底纹,花朵交错盛开,花叶自然舒展铺陈。正中圆框内则刻有征战图,只见二人骑马作战,旁有一人摇旗助威。战况激烈,动态十足,人物神情也雕刻得精致入微。

月梁

木构梁架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主流,其于建筑中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承重。古代北方建筑用料硕大,多做平直的梁。南方建筑取材较小,当地匠人便将梁稍加弯曲用以加强其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此梁即是位于南方建筑门楼前廊两侧,其上方还会搁置一根瓜柱,瓜柱上再架以檩木承载屋顶。轩廊进深为单步架的即称之为单步架月梁,进深两步架的便称之为双步架月梁,所以具体名称是由其所处的位置而确定的。汉代称虹梁,后因其形如月牙,宋代始称之为月梁。

此月梁梁心刻有一只凤凰与三只瑞兽,瑞兽率舞,凤凰来仪。两端以多瓣菊为框,内刻长生菊。寓意吉祥长寿,祥瑞平安。

如意撑拱

斗拱,中国古代高规格木结构建筑所特有的一种构件,起着承托屋檩的作用。它使屋顶更为丰富厚重,也使出檐更为深远。由于斗拱有许多小块托座组成,制作和安装十分费工,因此,中国古民居便以一根斜木来代替,上端支托在屋檐的檐檩下,下端支撑在立柱上,这便是“撑拱”。撑拱又称“斜撑”。是建筑学上的专用名称。此外,后期的统治者已经明确将斗拱标注为官家特用,所以民间没有政治地位的人们并不能胡乱使用斗拱式建筑。

此撑拱状似玉如意,通体刻有回纹,中刻一身着朝服,手执笏板的新科状元。有禄星送禄、登科及第之寓意。

明山古建以传承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为使命,修复、保护我国古代精美建筑,挖掘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髓,继承与发扬我国精湛的传统古建筑技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89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