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燕南长城遗址

燕南长城遗址位于文安、大城县境内,年代为战国。

燕南长城遗址为廊坊市文物保护单位。

燕南长城遗址

南阳哪里有长城遗址?

【南阳楚文化背后的楚长城遗址最珍贵】谢谢邀请!河南省南阳市具有厚重的楚文化积淀,因此,南阳境内的楚长城遗址就尤显得珍贵。

具体来讲,南阳境内的楚长城遗址主要位于南阳市的南召县和方城县拐河镇,多为土筑,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多为泥土建筑,目前全长有500米左右。这段楚长城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长城的建筑历史来划分,楚长城据称有“第一长城”之说,只不过是随着后期战争的需要地位消减而被荒废。作为南阳人,这样的文化遗址应该受到重视。

镇平县老庄镇樱桃沟楚长城,我们小的时候保存的很好。有寨门,小北门。城垛子都很完整。内有数不清的房屋遗址。应该是住兵的兵营。

南阳市邓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文化古迹、地方特产?

邓州市是国务院认定的南水北调渠首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省直管县级市,河南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名人:医圣张仲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现代著名文学家姚雪垠等

文化古迹:佛胜寺塔,花洲书院,编外雷锋团纪念馆等

地方特产:小磨香油,黄酒,南阳黄牛肉,美食胡辣汤油洛馍锅盔馍,油条,窝子面,菜角子等

欢迎大家到美丽的邓州做客!

诸葛亮真的躬耕于“邓县”?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真的假不了!【1】最近,我关注了一下头条,关于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南襄争论得很激烈。只要一说到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樊城一些人就过敏、焦虑、上火,神经高度紧张,在理屈词穷情况下,对南阳人极尽侮辱谩骂之能事,可见樊城人的文明程度,真不敢恭维。樊城人总想为自己争抢诸葛亮躬耕地找点借口,不成想是越描越黑、漏洞百出。争抢的结果是,襄阳头条上讲,襄阳今年五一旅游输的很惨,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襄阳比宜昌降低了11个位次,2021年6月12日头条新闻,襄阳一年内两任市长被查,有这样的市长管理的城市,能成为文明城市?你们争啊、抢啊,全国人民谁还敢去你那里去旅游?谁还敢和樊城人做生意?真是得不偿失,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真的假不了。还是毛主席说得好:“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2】樊城人对诸葛亮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樊城人把诸葛亮拉过去,能往自己脸上贴金,能在全国人民面前炫耀,我们樊城人也成聪明人了;恨的是,诸葛亮你为什么不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说成“臣本布衣,躬耕于襄阳”呢?害得我们樊城人费尽心机,也没把你的躬耕地拉过来,弄得我们在全国人民面前颜面扫地,信誉皆失,真是得不偿失。【3】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铁证如山。历史事实是①东汉末年,汉水以南,归荆州管辖;汉水以北,归南阳管辖,樊城的阿头山以及后来修建的克隆中,在汉水以南,不是南阳的管辖范围(樊城人把汉水以南的阿头山以及后来修建的克隆中硬塞给南阳,虽然南阳人民忠厚、朴实、低调,但南阳也不是你想碰瓷就能碰瓷的,还是不要自作多情)。仅此一证据,足以证明,诸葛亮躬耕地不在樊城的阿头山,而是在南阳的卧龙岗。②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明明白白讲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一生谨慎,如果他躬耕于樊城汉水以南的阿头山,他绝不会把自己的躬耕地说成二、三百里外的南阳。因此,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讲到的躬耕于南阳,就是躬耕于南阳卧龙岗。③“三顾茅庐成语中的茅庐就在南阳的卧龙岗武侯祠内。④只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诸葛亮才自号卧龙先生。⑤唐朝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明明白白地讲: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南宋初年,北伐金国的岳飞路过南阳,遇雨,遂宿于南阳武侯祠内,挥泪书写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樊城人为争诸葛亮躬耕地,派人到南阳以加强两地学术交流为借口,拓片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出师表》,在阿头山复制刻碑。但后边岳飞的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题跋删去不刻,2003年在国家级的教科书上以岳飞手书配“古隆中牌坊照片,制造岳飞在樊城“隆中”手书《前出师表》的假象,蒙骗不明真相的学生和游客。阴谋败露后,大肆攻击岳飞手书是假的。现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出师表》真迹就存放于南阳武侯祠内。这些证据足以证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这是不争的事实。樊城人想借助名人效应(因为樊城缺智慧之人,把诸葛亮拉过去,往自己脸上贴金),增加旅游人气,而不惜歪曲、篡改历史事实,五次进京用30万元(注:2003年以前的30万),公关、贿赂国家级出版社等权威部门,篡改教材等... ...,岂能是以收买几个毫无原则性的砖家就能把诸葛亮躬耕地篡改成汉水以南的阿头山上?这只能说明这些樊城人连一点点历史都不懂,但全国人民眼睛雪亮,心知肚明,是不会受蒙蔽的,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铁证如山。樊城人争罢诸葛亮躬耕地,争诸葛亮故乡,争罢月季,争牡丹,奉劝樊城人不要再争了,争是徒劳的,争的结果只能是在全国人民面前信誉皆失,颜面扫地,得不偿失,会遭全国人民耻笑的。全国人民都知道你们所谓的“证据”,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无中生有、混淆视听、极其荒唐的,毫无历史依据,还是回家多学点历史知识吧,不然有损形象啊!全国人民也没闲心、没工夫陪樊城那些不懂历史、篡改历史的人玩! 【备注】:凡是不正视、不尊重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谬文,此文就发送到他谬文的评论里。看了此文,一些人心里不舒服,当然态度改变了,心里自然就舒服了。

最近真的是闲的无聊,总在到处查典籍,查诸葛的“躬耕地”。

查来查去,有以下感想或认知

1,古之水域多次改道,黄河,沔水亦曾改道。

2,古之候国,郡县治所多有位置迁移(参考古邓国国都之争,新野郡县变革,荆州,南阳辖区变革)。

3,故之郡县名称,山水名称多有更迭。

4,古人之著,后人多有改之(如道德经,论语)。

5,时间相距较远之著作,有不实之处(如史记之阿房宫)。

6,古人信息传递时效,传承方式较为落后,同一时代不同地方之人所著亦可能有错误之处。

7,在诸葛尚未成为蜀汉丞相(未名满天下)前,诸葛亮曾住过,曾种过地的地方,曾游历过的地方,后人能清楚?无非人云亦云或为利益而臆想编造之。

那么,

根据诸葛亮的《出师表》及其他典籍,能下定论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吗?

根据习凿齿的《襄阳记》及其他典籍,能下定论躬耕于襄阳古隆中吗?

我觉得挺难。南阳有南阳的说法,襄阳有襄阳的依据,古人已经争了几百年。除非出土躬耕地的确切文物(估计没机会,谁知道那锄头,铁锹是谁用的),否则,就只有疑虑。

那么,南阳,襄阳,要不要继续争呢?

一定要,把热度炒起来,要让去了南阳卧龙岗的游客,想着去襄阳古隆中看一看;让去了襄阳隆中的游客,想着要去南阳卧龙岗看一看。让游客过一把裁判的瘾。

重点是,南阳,襄阳,要把景点打造好,把服务跟上去,把游客吸引过来并服务好,让其为之点赞,宣传,这才是双赢的局面。

不管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襄阳),但景点无可看之处,服务不好,游客不来,躬耕于哪儿又有什么意义?

争,论,辩,继续下去,但请文明用语,勿人身攻击,勿地域黑。

个见。

人身攻击,地域黑者,请高抬贵手。

济南齐长城遗址锦阳关比秦长城还早400年 长勺之战发生在这里

距离济南市区约50公里的济南章丘区和莱芜交界处有一齐长城遗址,这段名叫锦阳关,建造时间比秦长城还要早400多年,是春秋战国齐长城重要关隘。

如今的锦阳关长城尚存0.6公里较为完整的石砌墙体,残存城墙最高为7.5米,最厚为6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艾陵之战、赢之战均发生于锦阳关一带。

锦阳关关口坐落在章丘区文祖镇三槐树村,此村文化历史悠久,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的兵营大寨,因而得“大寨”之村名。再往南一公里,便来到古代齐鲁边界。路边有一巍然屹立、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下为通道、上有阁门,并设有瞭望台。

锦阳关也叫通齐关,是齐长城上三大重要关隘之一。原为石发碹拱形门,高6米,门洞宽4米,进深8米。门上方在长2米、宽50厘米的青石上阳刻40厘米35厘米的“锦阳关”三个大字。关上平台四周筑有垛口,平台上有关帝庙,内彩塑数尊。两扇关门为铁箍木制,用直径15厘米门杠横锁。

往西北看,齐长城蜿蜒起伏、绕岭盘山 ,隐蔽于狭涧 ,耸立在峻峰,向云雾里伸延。似银蛇摆尾,又如巨龙腾空。从章丘的石子口村沿山路步行1公里左右,还能看到昔日齐长城留下的痕迹。

近几年文祖街道办事处石子口村开发了民宿,参观齐长城遗址也成为他们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关于齐长城建于何年呢?据一九二八年济阳县出土的编锺铭文,有周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四零四年)“晋人伐齐入长城”之记载。

据记载春秋时期防门便有防御工事,正因“防御工事 ”而此地得名“防门”。史记,公元前五五五年,晋、鲁、郑、宋等十二诸侯国联合伐齐,“齐国集兵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广里”今在长青县境内)得胜。经过此战,齐国深知防御工事之重要,便开始在交通要道、山洼之处筑城墙防御。到齐宣王时代,南方楚国先后消灭鲁、莒等国,成为雄霸。齐为防楚国将断续的长城连接修筑,形成了蜿蜒千里有余、令各诸侯国谈而生畏的齐长城。《史记正义》引《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川,千余里以备楚。”

根据以上记载,不难看出齐长城应为春秋时代始建,齐宣王时代完工。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抵御“白宛寇”入侵,将锦阳关一带齐长城重新加修,现在关西至大厂村北山一段有756米城墙较完整,高5米-6米,垛口、瞭望孔都较完整。关东2200米城墙保存也较好,残高2.5米。锦阳关于1938年日寇侵华时毁于战火,关址现为莱芜至章丘公路占用,路边有章丘区立“齐长城”标志碑。关之东700米处的山头上有烽火台遗址,俗称烟火台。山头周围有环墙遗址,东至鲁地村北,有保存较好的锦阳关东便门,为齐鲁百姓往来而设。门为石砌拱形,高2.8米, 内宽2米,进深3.3米。便门两侧有城址,长1150米,西侧高1.2米,宽2米-4米;东侧高2.5米-4.2米,外墙宽0.8米,内设站台,总宽度为4.2米-6米。

如今的锦阳关经过章丘区政府保护,将一些古树保留下来,四周经建造以后非常平坦,游客可以参观。

(通讯员:刘宝杰)

雄安新区燕南长城前期考古 发现战国遗迹

河北省文物局16日发布消息,为配合雄安新区建设,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于日前派员入容城、安新和雄县三个县境内,开展燕长城前期考古调查,探寻燕南长城的分布,为下一步制定工作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查组一行由容城县黑龙口燕南长城展开踏查,先后踏查了容城县黑龙口—留通村,安新县山西村—申明亭—大王镇—大张庄,雄县十里铺—龙湾镇—杨家场—潘庄子—北舍兴,最后于雄安新区燕南长城最东端(雄县、霸州和文安交界处)结束。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此次踏查更加丰富了对燕南长城在此三县境内的分布和走向的认识,对以前的调查资料亦有很多勘误,同时对长城本体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考察,也了解了当地燕南长城的保护管理状况。通过踏查,初步掌握了九个重要点段,为下一步开展勘探和考古工作选址奠定了基础。此次还在雄县境内发现了几处战国遗迹,采集大量陶片标本。

据悉,燕南长城在此三县境内保存状况堪忧,大部分地区地表无遗存,有的段落被现代道路建设硬化处理,有的深埋于白洋淀大堤之下,部分长城段落周边环境垃圾成堆,污水横行,长城遗址保存环境较为恶劣。

据了解,在本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尽快编写新区建设中涉及燕南长城的文物考古工作计划,为后续保护规划和保护展示工作提供坚实的考古支撑,同时推动燕南长城考古的深入研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34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