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考古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盐业资源和悠久的制盐历史,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盐业考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也迅速缩短了与国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差距,一系列新的考古发现和一大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考古

专家指导发掘工作

山东鲁北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卤水矿床,从古至今,都是制盐的理想区域,是中国盐业的主要产区之一,伴随着我国盐业考古的发展,这一地区的制盐遗存逐渐引起重视,成为全国范围盐业考古的重点地区。

山东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考古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4A遗址

双王城水库位于寿光市羊口镇境内,是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规划及盐业考古课题研究,从2003年夏天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在寿光双王城水库周围3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多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古遗址80余处,时代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商代至西周初期、东周、宋元等时期,其中商代至西周初期遗址有76处。这些遗址大多与古代制盐有关,是目前在渤海南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

2008年至201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和寿光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水库建设所占压的编号为07、014等盐业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批与制盐有关的重要遗迹和遗物,为研究该地区商周及宋元时期制盐工艺流程提供了详细资料。

014B盐灶全景

在工作过程中,省文化厅委派业务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文物保护方案,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也根据文物分布情况,对库区进行了调整,将水库原设计面积进行了调整,影响到的遗址由30处减少到12处,尽可能避开遗址,并全力协助发掘,减小了考古工作的压力。

寿光北部多是盐碱滩涂,春季干旱少雨,风沙大,夏季炎热多雨,地表植被少,冬季干冷少雪,冻土厚,为考古发掘增添了很大的困难。

出土盔形器

发掘结果表明,014A遗址完整揭露了一个商代晚期制盐作坊,由卤水井、卤水沟、各类坑池、大型盐灶和储卤坑等组成,014B遗址是西周早期制盐作坊,遗址出土的制盐工具盔形器,占陶器总数的95%以上,其它出土的生活器皿有绳纹鬲、绳纹甗、素面鬲、素面甗、簋、罐、瓮、盆、豆等。这说明至少商代人们已了解渤海南岸地区春夏之交降水量少、干燥多风、蒸发量大的特点,并懂得充分利用日晒、风力等自然力来提高卤水的盐度,这是后来晒盐工艺的雏形,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盐业官营制度的雏形,商周时期这里的制盐工业已有统一组织和管理,是国家控制下的盐业生产(官产)基地,比文献记载的东周时期齐国盐业官营制度早数百年。

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考古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这个盐业遗址群规模大、年代早,延续时间长;二是在渤海沿岸以海盐制作为课题研究进行的大规模盐业考古,揭露保存如此完整的制盐作坊,在全国乃至世界尚属首次。另外,此次发掘揭露了比较完整的商周时期盐业作坊遗迹,对了解商周时期的盐业工艺流程,如制盐所需原料、取卤、制卤、成盐等过程,以及古代煮盐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有这是由中国考古研究机构独立进行海盐制盐作坊发掘及课题研究的第一次,填补了中国海盐制盐业考古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具价值的资料。

考古新疆|| 达勒特古城考古散记(上) 考古

那座城,那些人

新疆有好些叫做“破城子”的地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达勒特镇的破城子村就是其中一个。

唤作“破城子”者,皆因附近确有一座破城子。20世纪60年代,山东人赵曰才辗转到了现在的破城子村,其时村子还是无名。有一年交公粮,需要在麻袋上写上村名,赵曰才不假思索地以村北的破城子冠作了村名。此后叫的人多了,它也就真成了村子的正式名号,而那座破城子后来被文物部门定名为达勒特古城。首倡村名,结下了赵曰才与破城子近40年的情缘。

20世纪60年代以前,达勒特古城长期在博尔塔拉河与大河沿子河古河道交汇处的黄土台地上与天长久,听大河东去,任蒹葭苍苍;在那之后尤其是80年代以后,古城周边村庄和人口增多,村民们为了开荒肥田,纷纷前往取土,遂使城址遭到严重破坏,城区到处坑坑洼洼,城外的河道变为田地,被挖出的一些文物,不少流散在民间。

达勒特古城全景

1987年,自治区博物馆的文物干部李遇春来到了破城子。李先生早在1961年就在博州做过调查,当时对破城子只是听说。他的这次调查只局限在城周范围,见城周较大,地表散落陶片等遗物较多,且城又恰位于两河之间,遂将古城与唐双河都督府和宋元“孛罗城”联系起来。次年8月组成的博州文物普查队对破城子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调查,当时州博物馆的干部韩雪昆参与了这两次调查。文物调查明确了破城子的价值,引起了地方文物部门的重视,古城外开始拉起围栏。随着看护员的设立与文物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达勒特古城终于免于进一步被人为破坏的命运。

达勒特古城内城城墙局部

这两次调查也促成了文物干部韩雪昆与村民赵曰才的相遇,韩惊讶于赵对古城文物的了解,赵感佩于韩保护古城的热忱,二人在往后的岁月中抱持共同的心愿——为身边的这座古城做些事。赵将发现的铜镜、水晶、砚台等文物交给了韩所在的州博物馆,还鼓励村民把手头的文物都上交,并主动承担起古城义务看护的责任。在他生前,人们常能看到一个戴着“治安巡逻”袖章在古城巡视的身影,有时跟在身后的还有其子赵勇;韩结合多次调查和文物、文献研究,连续撰文对达勒特古城的年代、地位进行考订,使古城为“孛罗城”旧址的说法几为学界共识。在调任市文物局局长后,韩还培养了年轻的文物保护专干。当2009年赵曰才去世后,赵勇接过了看护古城的重任;2017年,韩雪昆荣休,市文物保护专干继续主抓古城保护。自治区文物局在当年底设立野外文物保护单位看护人员专项补充经费后,当地文管部门将赵勇列为达勒特古城正式看护员,文物保护责任在传承接续。

如今,达勒特古城不仅成为了博州厚重历史文化的见证,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一位到访博乐的游客几乎都会参观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州博物馆,当他们徜徉在二楼历史文化展厅时,一定会发现展出文物以达勒特古城所出最多,透过玻璃橱窗所见的钱币、玻璃器、陶瓷器、金属器、装饰品等文物不仅会勾起他们对古城繁盛手工业与商贸交流的印象,也会在头脑中浮现古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铃声摇曳的情景。若更有兴致移驾博乐市东南27公里的达勒特古城,即便在路边也会看到一大片隆起的黄土台地,进得古城保护区,在外围步道上逡巡,则可以借由颓垣断壁发思古之幽情。能得如此,自然要对参与古城保护与文物入藏的各级部门与破城子村民致敬。

察合台金币(博州博物馆藏品)

铜镜(博州博物馆藏品)

带柄铜镜(博州博物馆藏品)

陶水管(博州博物馆藏品)

陶罐(博州博物馆藏品)

破城子虽然展现给现代人的是一襟残照,但在宋元时期的行记中,却又实在是座兴盛的城市。这些行记中价值最大的要属元代耶律楚材的《西游录》和刘郁的《西使记》。耶律楚材曾于1219-1223年随侍成吉思汗西征,记到“孛罗城”外有三五个附庸小城;《西使记》记录的是1259-1263年西觐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汗的常德行程。常德时任旭烈兀分地彰德路宣課使,主管旭烈兀在今河南安阳分地的财赋。当他经过“孛罗城”时,见到的是“城居肆囿间错,土屋窗户皆琉璃”,亦即当中原地区还在将玻璃视作奢侈品的时期,西域地区的普通居民已将其用于日常生活了。

玻璃瓶(博州博物馆藏品)

在耶律楚材与常德的眼里,西域城市无疑是一派流水交贯、花木连延的田园风格,城外种植的麦、稻、黍等农作物一如中原,石榴、西瓜、葡萄等水果味甘汁浓,葡萄佳酿还引得耶律楚材诗兴大发,以致于发出“万里遐荒获此乐,不妨终老在天涯”的感慨。因此,尽管常德并未明言“孛罗城”居民和风俗为何,但从该城的地理位置、城外播种的“麦稻”和城内外所出源自内地的铜镜、瓷器、钱币等器物,其情形已可想见。至于其原因,一般多认为与西辽有关。建立西辽的耶律大石与耶律楚材都为辽朝皇室后裔,辈分当以叔侄论,且均深具中华文化修养,当12世纪初辽朝危殆,耶律大石率部西走,建西辽于今新疆和中亚,其中就包含大量汉民,常德所见或为其后裔。

钧窑瓷碗(博州博物馆藏品)

西辽时期是继汉、唐之后中华文化向西传播的又一高潮,承平的社会环境重新联通和拓展了唐末五代以来一度萧条的陆上丝绸之路,及至元代,幅员更为广大的疆域使得丝绸之路更为繁荣,恰当其时的“孛罗城”足为见证。今天的达勒特古城虽不复往日容颜,但考古工作却可以使之重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侯知军)

信息来源:新疆是个好地方

投稿邮箱:dzkaogu@163.com

邮发代号:28—448

官方淘宝店: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

● 扫码关注我们 ●

菏泽:考古去,考古去! 考古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2020年11月7日,2020年“考古菏泽”公众考古活动(第二期)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共设四期,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定陶区黄肠题凑研究保护中心承办。

本次公众考古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优选一条精品考古路线,由文物专业人员带领游客走进正在发掘的魏楼水库考古工地、定陶王墓地(王陵)文物保护现场和定陶区博物馆,聆听考古专家现场讲解、动手体验考古的基本方法、了解出土代表性器物的名称及作用,实地体验感受菏泽的历史文明与发展。

▲魏楼水库考古工地

菏泽市魏楼水库位于菏泽市高新区吕陵镇,是一座在建的中型平原水库。经过考古勘探发现有侯庄堌堆、侯庄西遗址、孙大园村堌堆和孙大园北墓地。其中,两处堌堆遗址文化遗存丰富,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到周、汉,对探讨鲁西南地区古聚落形态有重要意义。

▲定陶王墓地(王陵)文物保护现场

定陶王墓地(王陵)位于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整个墓室结构建筑考究,对称分布,所有墙壁均为小型枋木垒砌,整体保存较完整。此墓属于西汉晚期诸侯王级别的“黄肠题凑”墓,是国内已经发掘的此类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结构独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一座。

▲定陶区博物馆

定陶博物馆位于菏泽市定陶区府前大道与青年路交汇处西邻的定陶区文化中心,是一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该馆共收藏各类文物14862件(套),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94件。馆藏珍品有玉璧、丝袍,大汶口文化彩陶砵、彩陶罐,先商陶鬲,明末清初书画家董其昌的《清庄三夏图》等。

来源:菏泽文化旅游 文物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82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