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古浪凉面

【凉面】制作时用精粉兑适量蓬灰一种绿色食用碱,掺入少量的清油,反复的揉揣,擀开切成,或细、或粗、或宽。煮好,放进凉水激一遍,然后拌入适量的熟清油,挑起来筋道十足,落在碗里松松散散,橙黄而油亮,浇一勺醋卤,更是锦上添花。

揭秘古浪土门清凉寺的传说,多少老古浪都不知道....

古浪凉面

土门清凉寺的神奇传说

在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清凉寺。

寺院原来规模宏大,历经千年沧桑,现在只有一座重修的大雄宝殿以及东西两廊的观音殿、地藏殿。山门悬挂有赵朴初书写的“清凉寺”匾额,寺院平常冷冷清清,殿门紧锁,数十只野鸽随意栖居在殿外梁柱之上。大殿前廊高悬“大雄宝殿”匾,廊下有三副对联。其一为:晨钟暮鼓,警觉世间名利客;经声法音,唤醒苦海迷津人。其二为:清凉雕莹九井开放黄花界;雄殿琼廊八池滋润绿沙洲。其三为:梵刹落成,戈壁吐芳,佛光济陇原;圣运开放,黄河西流,土门胜江南。

清凉寺虽然没有了往日的鼎盛香火,但它却经历了1200年的悠久岁月,值得让人回味。

清凉寺之名与五台山有关。相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这里的“清凉山”即五台山。据“清凉山志”记载,五台山清凉寺最初修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

那么,古浪土门的清凉寺是何时修建的?寺院的名称与五台山清凉寺有什么渊源吗?

古浪土门清凉寺大殿屋檐下的《重修清凉寺记》,记载了寺院的历史传奇与民间传说。土门清凉寺初建于唐宪宗元和五年至十五年(810-820年)间。当时凉州被吐蕃占领,有一五台山游僧,自称是“大统清凉国师”的弟子,逢缘在此修建清凉寺,地址在古城之东,暖泉腹地。此处的“大统清凉国师”,就是唐代著名高僧澄观。澄观是唐朝时期佛教华严宗僧人,776年,其居五台山大华严寺,专修大乘忏法,讲《华严经》。795年唐德宗生日时诏入内殿讲经,赐号“清凉法师”,礼为“教授和尚”,参与翻译《华严经》。唐宪宗加号“大统清凉国师”,并敕有司铸金印。他借助政治力量,派弟子到处宣讲华严宗,使华严宗得到空前发展。

古浪土门清凉寺建成后,香火鼎盛,四百年来而不衰。到西夏时,凉州为西夏辅郡。西夏国君来到古浪土门清凉寺,入寺拜佛,祈求国运昌盛。之后,下诏扩建清凉寺,兴造浮图。当时清凉寺僧众近300,且习武精良,号称“三千铁脚僧”。

1226年,元兵进攻西凉府,在古浪土门首战,寺内众僧英勇低抗,终因寡不抵众,被元兵火攻,寺院化为灰烬,众僧殉难。

据民间传说,三年后的1229年,在寺院土台的废墟上长出了一棵小柏树。这一年十月初一,一位老和尚来到清凉寺废墟,他在小树前念念有词,焚香化纸,顶礼膜拜之后,将一个写有“已丑阳月,僧魂附柏,青春永年,清凉不灭”的纸条,交给当地人保存,于是,这一纸条代代传递。长有那棵柏树的土台,便被人们称之为“柏台”。

明洪武年间,古浪土门民间流传着一则与清凉寺有关歌谣,内容是:“喜鹊喜鹊喳喳喳,门上来了姑妈妈,姑妈姑妈你坐下,我给你说个唠叨话:昔日有个清凉寺,沙弥和尚把武习。那一年,那一日,乌云遮日妖魔出,杀了和尚烧了寺,灰堆里长出一棵树,夜长杆,日长叶,十年枝叶冒过墙,柏香飘飘家家乐。长城长,烽墩高,来了一只鹁鸪鸟,白日蹲树枝,夜里咕咕叫,咕咕咕,咕咕咕,金银财宝等着哩!谁能修起清凉寺,给他九井八涝池,罗罗墩底下取钥匙……”

到了清代,由此而演义出的故事便流传开来,生动形象,极富传奇色彩,娓娓动听,直到当代。1994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募捐重修清凉寺。截止1997年,共募捐288800余元。遂于1997年建起大雄宝殿一座,使这一名胜古迹得以恢复。后又修复重建观音殿,地藏殿。

在清凉寺大殿后面的平房屋脊上,雕塑着数只鹁鸪鸟,乡下俗称“咕咕鸟”,就与上述民谣有关。据说,鹁鸪鸟在柏树上垒巢筑窝,日食柏子,夜晚唱着那首歌谣:“谁能修起清凉寺,给他九井八涝池,罗罗墩底下取钥匙……”人们从不攀折枝叶,也不惊吓鹁鸪,世代相传,尊崇备至。这种传统延续至今,所以大殿外檐之下野鸽子可随意栖居,尽管鸽粪满地,人们也不驱赶。

清代古浪知县徐思靖写有古浪十景诗,其中就有《柏台春暮》,其景色便是柏台上以清凉寺、三义殿为中心组成的殿堂群体及葱郁树木。其诗曰:柏台之春春已暮,桃花烂漫罂花吐。暮时谁晓柏台春,柏台知春春早沦。岁寒正是春时节,无奈人间并不识。但言柏影何青青,怪煞人酣我独醒。

当年的那颗柏树茁壮成长800年,巍然屹立,像一位历史老人,默默守护着土门,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清凉寺的故事。柏台上有一间“土门太极拳协会”办公室,台下的广场便成为人们的练武场,这也算是对当年清凉寺“三千铁脚僧”尚武精神的继承。每年的正月十五,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进香许愿,让古老又清静的清凉寺显得热闹非常。

作者:李元辉

来源:掌上古浪

湖北仙桃市一个镇,古名沧浪,集镇面积约5平方公里

仙桃市是湖北省直管县级市,因而仙桃市的下辖镇多是实力大镇,比如彭场镇、毛嘴镇等等。今天要说的同样是一个大镇,它位于仙桃市区南部,有仙桃南大门之称——张沟镇。

张沟镇这个名字比较普通,可以说有点“土味”气息,然而张沟的古名却充满了文艺气息。张沟古名沧浪,始建于明代初期。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此地外来人口逐渐多了起来,其中就有江西张氏依小沟定居,张家沟就因此得名,后来形成集镇,这也是张沟镇的名字来源。

张沟镇位于江汉平原南部,是远近闻名的“黄鳝之都”。境内地形平坦开阔,城镇规模较大,建成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张沟镇是全省首批重点中心镇,也是全省首批镇级市建设镇,还被称为是仙桃市域副中心城镇。

张沟镇是仙桃市传统的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先后建成了两大工业园区,形成十里工业长廊。工业园区集聚企业近百家,初步形成了无纺、卫材、服装、机械等四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居仙桃市乡镇前列。

张沟镇历史悠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镇内名胜古迹众多,具有旅游开发潜力,如明代古居沧浪馆、三官庙、泉水古潭等等。

沧浪馆是张沟最著名的景点,在古代,有一条沧浪河流经沔阳,屈原曾游历到此。到了唐代,古人为了纪念屈原,在张沟修建了沧浪馆。

你有关于仙桃市张沟镇的故事吗?欢迎评论分享,文中数据仅供参考。

离平凉不远的这个地方发现3000年前超大古墓群,场面震撼

遇村遗址位于庆阳市宁县早胜镇遇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墓葬。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主要饰绳纹,器形有罐、盆、簋、豆、鬲等。豆器最多。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周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1981年被甘肃省文物厅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甜永高速公路经过此地,为确保高速公路建设顺利如期进行,相关单位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工作。

遇村遗址东至遇村四组滩洼沟,即银西高速遇村大桥施工处,南至遇村四组庙前沟畔及闫家沟圈,西至遇村六组西洼沟连接西头石家古墓群,北至遇村四组五组的西胡同。

此次发掘现场位于遇村五六组

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墓葬。

由于该遗址地处G69银百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的必经路段,为了避免施工造成的影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县早胜镇石家墓群——遇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1548 ㎡墓葬 108 座其它 遗迹 8 处;遇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1752 ㎡墓葬 7 座灰坑 24 座其它遗迹 6 处;决定近期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三千年前的古村落,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遇村西胡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69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